筲箕湾谭公庙
22°16′57″N 114°13′51″E / 22.2825°N 114.2307°E
筲箕湾谭公庙,又称谭公仙圣庙,是一所位于香港筲箕湾的庙宇,用来供奉谭公。庙宇建于清光绪31年(1905年香港),现已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其前身是一间小型的乡村古庙。该庙曾于2002年重修,在2009年3月19日发表的1,444幢历史建筑物建议评级被降级为三级历史建筑。[1]
谭公庙的正门石额刻有“谭公仙圣”四字,是光绪乙巳年间倡建庙宇时所刻。[2]庙内墙上刻有多块碑记,记录了谭公庙兴建和重修的历史,可说是筲箕湾历史发展的印记。昔日,谭公庙不但是附近乡民议事的地方,也是乡民设立学校之处,兼具宗教、教育、乡政的功能。[2]现时,谭公庙正殿供奉著谭公神像,传说他练成了长生不老之术,虽然年纪老迈,外表仍然像个小孩,所以人们设庙供奉他时,仍将他的样貌雕塑成小孩子一样。[3]
谭公仙迹
有说本名谭德,元代惠州人,法相多为孩童模样。据《惠州府志》所载,谭德于惠州九龙峰修行,常持木杖出山,并有老虎随行代为负重物,十三岁得道成仙,信众向衪求雨或赐晴,每多应验,特建庙供奉。又有传说指谭公为谭峭,因会呼风唤雨及替人治病,被奉为神。咸丰六年,为表扬谭公显圣平乱,保佑惠州乡众,清廷敕封谭公为“襄济”。香港开埠初年,对石材需求甚殷,吸引不少惠州的石匠来港,同时把谭公信仰带来香港。
建筑特色
该庙背山面海,风水殊佳。清代成庙时其环境极为优美,庙内光绪年间的碑刻记载-“则见庙枕山涯,门临江溪,右达鲤鱼门之水,前朝龙洞之峰”。堪舆家认为筲箕湾有龙脉直冲九龙,此庙正枕于其上。至于内部间格则为常见的“二进式”,即由两幢独立相连或并排的建筑物组成。庙内文物包括清代的神楼、对联、铜香炉、八宝、铜钟及匾额等,极具观赏价值。庙前的巨石传说为谭公的宝印,据说已摆放于该处近百年。
供奉多尊神祇
除谭公以外,庙宇还供奉其他神祇,如赤松黄大仙、五通财神。庙内还设有关帝宫及列圣宫殿,前者供奉关圣帝君,后者供奉如龙母等诸神。[3]谭公庙旁则为观音宝殿,内里供奉望海观音,信仰者多为渔民。谭公庙的香火十分鼎盛,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谭公宝诞,庙前都会搭起戏棚上演神功戏,湾内停泊的渔船会张灯结彩,善信从四面八方而至,场面异常热闹。上演神功戏的首天,善信会恭敬地将谭公的神像移到戏棚前,让谭公跟善信一同看戏,以体现“人神共乐”的宗教意义。
日军登陆点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日军于当天入侵香港,日军在12月12日攻占九龙并伺机渡海进攻香港岛。香港岛守军与日军经过数天炮战后北角油库中弹起火,日军于是趁守军的观察视野受浓烟所阻,在12月18日出动突击艇渡过维多利亚港在筲箕湾登陆,根据英军的日志记载,日军的登岸地点正就是当时仍在岸边的谭公庙,而谭公庙更被日军用作临时指挥中心[4]。
交通
参见
参考文献
- ^ 筲箕灣譚公廟. 华人庙宇委员会. [2009-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 ^ 2.0 2.1 筲箕灣阿公岩譚公廟.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 [2009-0-19]. [永久失效链接]
- ^ 3.0 3.1 譚公廟. 福山堂. [2009-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3).
- ^ 街知巷聞:筲箕灣 戰火留痕. 长青网. 2014-10-19 [2018-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