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爱任纽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圣爱任纽
教父、里昂大主教
出生约130年
士每拿小亚细亚(现今土耳其伊兹密尔
逝世约202年
Lugdunum高卢(现今法国里昂
敬礼于正教会
东方正统教会
罗马公教会
圣公会
信义会
瞻礼6月28日(罗马公教会圣公会
8月23日(正教会东方正统教会

圣爱任纽(天主教中译圣宜仁或圣依勒内,圣公会译为圣依勒内希腊文Ειρηναίος;130年—202年),基督教会主教早期基督教神学家。他的著作开启了早期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并且被罗马公教会正教会敬奉圣人教父罗马公教会还奉其为教会圣师[1]。他是早期基督教的护教学家,据信是使徒约翰的弟子坡旅甲的门徒。

爱任纽出生于公元2世纪初的小亚细亚希腊裔家庭。这也许是他一直追随基督教的原因。

爱任纽最早将现今《圣经正典中的四卷福音书列为所启示,反驳马吉安删改的《路加福音》是唯一正统福音书的立场。

生平

爱任纽出生于东方的小亚细亚(现今的土耳其),曾听士每拿主教坡旅甲的教导,成为坡旅甲的门徒,他的生平中大部分是住在西方。身为长老,后来成为里昂的监督。在其教义中显示出为真实的基督徒,思想接近约翰的教义,有时也会有重视感觉的观念。爱任纽著作“反异端”一书特别批判神哲派主义的思想[2]。公元177年皇帝奥利流对当时的基督徒展开逼迫,爱任纽逃过高卢反基督教的集体大屠杀,奉差到罗马对抗当时传至罗马的异端活动[3]。爱任纽一生为信仰坚持,希望能把亚细亚和西方神学传统结合起来,是第一位身为主教的护教者,竭力与罗马教会保持关系,在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传讲正确的救赎观,也在孟他努主义的争辩中努力协调,希望保持教会的合一;这种信仰中坚持的关怀在他的神学中不断地反应出[4]

背景

使徒时代至二世纪中叶,以初期教会以为主的教义,到后来半个世纪中教义的规范的调整,旧约被视为神的启示,在基督徒心目中使徒所见证的启示被提升为最高权威。其次看重圣经和教会的传统,教会的传统越来越受重视。此发展是大公主义和灵智教派诺斯底派激烈争执的下的产品[5]

第二世纪中神哲主义兴起,当时世人喜欢各种混合性的宗教,一般人也喜欢接纳各种的宗教,因此第二世纪的神学思潮乃因应时代需求而产生,面对异教流行,哲学思想的影响及“神哲派思想”的盛行,基督徒虽占小群却显出其独特的地方,护教士们极力维护信仰及道德上的见证,成为相当突出的一群人,也因此吸引了许多人进入教会之中。神哲派思想主要是凭着人的知识,以人的方法将基督教放在普世宗教的地位上,也就是将属世的智慧与知识加在救恩的福音之上。神哲派是最早出于人类自己思考的一种运动,基本的特质就是要寻求知识,也就是后来发展出所谓的“诺斯底运动”,而第二世纪中时期从护教学的教父时期很自然就转入“反神哲主义”的教父时期[6]

爱任纽神学思想所受的影响

柏拉图主义为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潮,着重知识及美学,后来柏拉图思想影响许多神学思想中的神观、世界观及灵魂救赎的观念,爱任纽借着柏拉图哲学思想,分享希腊文的修辞并使用创造的伟大解释有意义的系统及美学,使其思想看来更有意义,也进而影响后来的俄立根等神学家[7]

诺斯底主义

面对诺斯底异端的兴盛提出救赎论,爱任纽以揭发想要以属灵人的高等智慧为彻底败坏福音的借口的诺斯底主义,因诺斯底主义攸关福音与纯正基督教生死存亡的严重威胁,因此提出了使徒教义的版本。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是华伦努学派(Valentinus of Rome),华伦努学派的系统是建立在柏拉图的观念上,他认为造物主就是那创造世界的旧约之神,同时说救恩是基督与世人耶稣在洗礼中联合,并带给人知识时成就的。在《驳异端》一书中批评诺斯底主义的世界观为杜传的神化、不承认耶稣和使徒的权威、驳斥诺斯底主义对于圣经的解释,证明其解释不合理、是破坏教会合一的一群人[8]

神学思想

救赎论

恩约观念

他将救赎论分三个恩约达成救恩的功夫。第一为人心中的律、第二种先祖们因为遵守内心的律而在神前被视为,十诫属于此种恩约。第三种恩约,乃是由基督将原有在人心中的律恢复了,即爱的律。第三种约与前约的关系如同从捆挷中得释放;所要求的,不单是相信父神,也相信圣子,因为基督已经降世。第三种恩约不只限于以色列人,乃是全人类都可以领受,基督徒所领受的,比犹太人的严厉[9]。为了对抗诺斯底派,爱任纽特别反对幻影说提到基督只不过是在外形上显为是人的立场,支持基督在历史上的真确性[10]。他用历史证明基督教信仰的正确,主张圣经记有上帝与人一系列的立约,通过这些立约,独一真神照世上男女所能接受的程度,把祂的旨意循序启示给他们,爱任纽发展了基督是全人也是全神的观念,因为基督经历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整个人类都能因祂的工作而成圣[11]。爱任纽在反驳诺斯底异端时,十分强调两点:神的恩典是为万人的,和人人都可以有自由回应神的恩典(这与诺斯底主义说,只有少数具有神圣道种的人才能得救的看法,刚好相反)神给人的恩典包含了赦罪、真理的知识及永生[12]。因此荣耀的上帝使我们通过祷告和信心的参与给了我们在人性上能够分享基督的机会[13]

圣礼观念

爱任纽认为得到救恩的主要途径是圣礼的观念,包括婴儿的洗礼圣餐。特别重视洗礼之前必须有信心,这信心不但是在智力上来接纳真理,而且也当完全顺服,如此才能过圣洁的生活,借着洗礼一个人得以重生,他的罪得蒙洗净,从此在他里面就有了新生命,他论及人必须有信心才会遵守基督的命令,因之就足以叫一个在神面前被称为义。神的圣灵赐给每一个基督徒有新生命,因此能叫他因善行而结出义的果子[14]

基督论

完全神圣的神子为了人的救赎而成为人的儿子,强调耶稣为完全的神也为完全的人,通过童贞女马利亚而成为肉身的道,取了真实的人性,体会人性的软弱,指出神与人性的联合是救赎成就的主要步骤[15],因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使人类从亚当堕落的本质中得已挽回,而救赎之功最大的特点乃是祂的顺服,耶稣顺服父的旨意而使救赎成功,而把人性医治使之完全,爱任纽受约翰福音及约翰壹书的影响,认为是使徒对于基督救赎的教导,乃是给人性提供新的起头:同归于一(recapitulation)[16]

同归于一论(Recapitulation)

爱任纽用同归于一作为“道”如何在耶稣基督里成为有血有肉的人,以便更新人性的神学表达,当时深受诺斯底学派反对基督道成肉身,认为只有少数的灵通过“知识”才有更新变化的盼望,但爱任纽的同归于一论中提出基督的道成肉身使神性人性结合,成为人类更新变化的来源。人性在和救赎是属一体的,其思想来自于圣经罗马书五章提到基督为人类的第二个亚当,圣经中试探事件考验基督人性的关键,而十字架的复活是基督同归于一救赎工作的极点[17]。“同归于一”字词的意义有“再来一次”(going over again)的意思,基督重新经历亚当的历史,不同的是所有亚当失败之处祂都成功了,人类在亚当里失去救恩,却在基督里重新得回救恩[18]。简括来说道成肉身的基督人性,经历了人成长的每一阶段[19]

三位一体功能论

爱任纽不同于护教家之处在于他特意避免哲学术语,他深刻了解并清楚表达“功能”的观念和完全的认识圣灵在三而一模式里的位份,强调圣父的独特性和超越性,这是洛格斯和是神内蕴的理性,在创世工作里彰显,他认为祂就是道,把圣灵圣子相提并论,以神道的形象和智慧(基督和圣灵)来解释三位一体,此形像表示祂在创造和启示的工作,同一的神从无有创造万有[20]。神也是属灵的并因此有祂的灵。他用扎实的圣经根据加强他强调圣灵的部分,他说:“祂的道和祂的智慧,祂的子和祂的灵常与祂同在”,创世当然并非道和圣灵工作的全部,父只有借着道才启示了自己,而圣子也有祂完全的神性,虽然爱任纽并未说明,但圣灵在祂眼中确是神圣的,因为祂是神的灵,从祂的存有里涌出,圣灵的职分很重要,我们的成圣完全是圣灵的工作,这就是爱任纽对神格的看法,其特征是以象征来代表三而一,不是三位同等位格,而是单一位格就是父,是神格本身,重视三一真神:三个位格,但只有一个本质,称之为“功能的三位一体论”[21]。总意来说爱任纽不用推理,而仅根据信仰之标准教导说,圣子与圣灵是与上帝相同的本质

教会论

看重使徒统绪及传统

主教就是福音授权的解释者,在主教当中,管理使徒曾经服事过教的主教是最有权柄的,在所有主教中罗马主教是彼得和保罗继承人。爱任纽指出:“传统来自使徒,是伟大的、极古老的,而且在罗马普世闻名的教会是由个荣耀的使徒所建立的和组,那就是彼得保罗,因此也可以说明宣道的工作能直到今日是靠主教承袭了使徒的权柄。所以每一个教会应让赞同这一个教会是有它卓越的权柄,这件是极其需要的。”(《驳异端》3.3.2)[22]。教会得着藉基督而传的真理,而圣灵亦只能在教会中找得到。长老和主教接受教导权柄之时,亦同时得着了使徒的教训,这就是教会承传过来的真理;有一天他要退下来,他怎样从上一代的长老和主教接受真理,也同样要传给接替他之人的手上。爱任纽认为,在罗马的教会是由彼得与保罗亲手建立的,这一点在他的思想中非常重要,他的目的是要把异端摒诸教会门外,保守教会的纯净。在一段颇引起争议的文字内(Against Heresies, III. 3. 2.),爱任纽似乎是说,人人都必须遵从罗马的教导,因为罗马是教会教导的楷模;教会必须先谋求与罗马的指引符合,保障了教义的正确,然后才能谋求地方的适切,以作使徒教训的模范[23]

教会的功能

强调教会为有生命的团体,被托付基督教的传统和宣讲的责任,而教会被视为一个有生命的团体,强调圣经的表现[24]。教会不单保存了公开及完整的信仰,而这些信仰的遗传都是由使徒时代流传下来,其中圣餐礼看为重,圣餐礼有属天及属地的意义。

主要作品

  1. 《驳异端》:揭发并推翻诺斯底派的五部书。
  2. 《使徒教义的实证》(Proof of the Apostolic Preaching),训练手册,证明基督信仰是“旧约”的贯澈。

参考文献

引用

  1. ^ 教宗宣布里昂的圣依勒内主教为圣师. 梵蒂冈新闻网. 2022-01-22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中文(中国大陆)). 
  2. ^ 凯利著,《早期基督教教义》,康来昌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1984),43。
  3.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吴瑞诚、徐成德译,(台北:校园出版社,2002),80。
  4. ^ Alister E. Mcgrath, Christian Thelology: An Introduction, 3rd ed. (MA: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 11。
  5. ^ 凯利著,《早期基督教教义》,25。
  6. ^ 伯克富,《基督教教义史》,赵中辉译(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1984),28-33。
  7. ^ Eric Osborn, Irenaeus of Ly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12。
  8.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83。
  9. ^ 伯克富,《基督教教义史》,45。
  10. ^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杨长慧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176。
  11. ^ 陶理,《基督教二千年史》,李伯明、林牧野译,(香港:海天书楼,2004),100。
  12. ^ 杨牧谷,《当代神学辞典(上)》,陈济民、康来昌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7),603。
  13. ^ Osborn, 313。
  14. ^ 伯克富,《基督教教义史》,48。
  15. ^ 伯克富,《基督教教义史》,46。
  16.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86。
  17.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86-9。
  18. ^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229。
  19. ^ 比尔‧奥斯丁,《基督教发展史》,许建人、马杰伟译,(香港:种籽出版社,1991),79。
  20. ^ 杨牧谷,《当代神学辞典》,603。
  21. ^ 凯利,《早期基督教教义》,70-2。
  22. ^ 布恒瑞 著,郭鳯卓 译:《初早期基督教会简史》(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5),100-4。
  23. ^ 杨牧谷,《当代神学辞典》,603-4。
  24. ^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331。

来源

  • McGrath, Alister E. Christian Thelology: An Introduction. 3rd ed. MA: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
  • Osborn, Eric. Irenaeus of Ly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 比尔‧奥斯丁:《基督教发展史》。许建人、马杰伟 译。香港:种籽出版社,1991。
  • 布恒瑞:《初早期基督教会简史》。郭鳯卓 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5。
  • 伯克富:《基督教教义史》。赵中辉 译。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1984。
  • 陶理:《基督教二千年史》。李伯明、林牧野 译。香港:海天书楼,2004。
  • 麦葛福:《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杨长慧 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
  • 凯利:《早期基督教教义》。康来昌 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1984。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吴瑞诚、徐成德 译。台北:校园出版社,2002。
  • 杨牧谷:《当代神学辞典(上)》。陈济民、康来昌 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