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子顶
溪子顶,原写为溪仔顶,是台湾彰化县田尾乡的一个地名,位于该乡西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仁里村、新厝村、溪顶村、正义村,另外还包括埤头乡的和丰村东北端,以及北斗镇的中寮里北端、大道里北端。[1][2]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溪子顶地区为一街庄,称为“溪仔顶庄”,隶属于东螺西堡。该庄西北边及北边西段与海丰仑庄为邻,北边东段及东北边与田尾庄为邻,东与饶平厝庄为邻,南边为北势藔庄,西边为埤头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彰化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该庄编入“海丰仑区”,隶属于彰化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海丰仑区改隶属于台中厅。1920年(大正九年),废厅、支厅、区、街庄(旧制)改设州、郡、街庄(新制)、大字,该庄改制并雅化为“溪子顶”大字,隶属于台中州北斗郡田尾庄,大字下有“溪子顶”、“十张犁”、“三十张犁”小字名[3]。
战后田尾庄改制为田尾乡,隶属于台中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田尾乡改隶属彰化县。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三十张犁、溪仔顶、罗厝、墩仔头、十六埒、十张犁、车路口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此外,本地区尚有圳脚、清水溪聚落。[2]
交通
国道1号又称“中山高速公路”,是贯穿台湾西部的两条纵向高速公路之一,大致以纵向转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经过溪子顶地区中部偏西地带。境内未设交流道,北侧最近的是县道148号交会处的员林交流道,南侧最近的是县道150号交会处南侧的北斗交流道,由此等可快速前往国道1号沿线各地。[1][4]
乡道彰141线(中正路二段、中正路一段)是三块厝至田尾的道路,大致先以北向南到达本地区西北部边界地带北侧的乡道彰152线起点路口,转东南微南入境后,经三十张犁聚落后出境后经乡道彰154线路口,再以同方向由本地区北部边界中央偏东处入境,经乡道彰153-1线终点路口后转东南以至出境。由该道路向北可前往海丰仑、海丰仑与竹子脚交界地带、竹子脚西南端、阿妈厝南端、阿妈厝与西势厝交界地带、西势厝东部边界地带偏北并止于省道台19线路口,向东南可前往田尾西南部、溪子顶东部、饶平厝西南部并止于省道台1线路口。[1][2][5]
乡道彰152线(新生路)是海丰仑至小埔心的道路,其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西北部边界北侧乡道彰141线路口。由此向西南沿边界而行,经乡道彰154线起点路口后跨越国道1号续行,出境后可前往溪子顶西端、埤头、连交厝、小埔心并止于旧省道台19线(彰水路三段)路口。[1][2][6]
乡道彰153线(前庄巷、光明巷、三溪路一段、涂墩巷、三号路)是仁里至中寮的道路,其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西北部凸出部分的东侧边界处乡道彰154线路口。由此向东南沿边界而行,转南南西入境后至三溪路一段路口转东与乡道彰153-1线共线,至涂墩巷转南微西独行,过东螺溪溪顶桥后顺路转南南西,至本地区南部边界处的三号路路口转西北西,至裕后路路口转南南西出境后,可前往北势寮并止于县道150号路口。[1][2][7]
乡道彰153-1线(后庄巷、三溪路二段、三溪路一段、高东路、三溪路一段301巷、三溪路一段)是海丰至溪顶的道路,其西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西北部边界北侧乡道彰152线路口。由此向南南西转南南东至三十张犁聚落转南南西,经乡道彰154线后续行,出聚落后转东南东再转南南西,至三溪路一段301巷转东蜿蜒而行,至十六埒聚落转北再转东再转东南,可止于乡道彰141线路口。[1][2]
乡道彰154线(中庄巷、前庄巷)是海丰至朝兴的道路,其西侧端点位于本地区西北部边界地带国号1号东侧的乡道彰152线路口。由此向南与国道1号并行一小段路后转东南东,经乡道彰153线路口后至本地区西北部凸出部分东侧边界处的乡道153线起点路口转东北出境后,可前往田尾、田尾与溪子顶交界地带、饶平厝与田尾交界地带、饶平厝、曾厝仑、镇平南部、小红毛社、大红毛社与张厝交界地带、张厝与仑雅交界地带、仑雅与社头交界地带、社头、旧社、石头坑南部偏西并止于县道137号路口。[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