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海天号防护巡洋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天 Hai Tien
海天号防护巡洋舰
交付前的海天号防护巡洋舰,摄于1897年
概观
舰种防护巡洋舰
拥有国清朝
舰级海天级防护巡洋舰
制造厂英国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船厂
下订1896年10月
动工1897年2月16日
下水1897年11月25日
服役1899年3月28日
结局1904年4月25日触礁沉没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4300吨
全长全长:129.2米
垂线长:120.7米
全宽14.26米
吃水5.91米
燃料燃煤:1000吨
锅炉圆形锅炉4座[注 1]
动力霍索恩-莱斯利复合蒸汽机4座
2轴推进
功率17,000匹马力(13,000千瓦特)
最高速度24(44千米每小时)
乘员400人
武器装备203.2毫米速射炮2门
119.4毫米速射炮英语QF_4.7-inch_Mk_V_naval_gun10门
47毫米速射炮英语QF_3-pounder_Hotchkiss12门
马克沁1磅炮4门
马克沁8毫米机枪6挺
457毫米鱼雷发射管5门
(一根在舰艏,四根在舰身)
装甲装甲甲板倾斜部分:3—5英寸(76.2—127.0毫米)
水平部分:1.5英寸(38毫米)
炮盾:4.5英寸(114.3毫米)
司令塔:6英寸(152.4毫米)

海天号防护巡洋舰清朝末期订购的一艘防护巡洋舰,为海天级防护巡洋舰(或称海圻级)[注 2]首舰。本舰为清朝在甲午战争后重建海军时期拥有的大型军舰之一,然并未来得及发挥太多作用,便在日俄战争之初触礁沉没。

本舰舰名在西方著作中多按当时的拼音写作Hai Tien[1]

设计和概述

本舰由英国设计师菲利浦·瓦茨在阿根廷巡洋舰布宜诺斯艾利斯号防护巡洋舰英语ARA Buenos Aires (1895)的基础上进行设计[2]。本舰全长129.2米、宽14.26米,最大吃水5.91米。舰上安装4座圆形锅炉[注 1],为4台霍索恩-莱斯利复合蒸汽机提供动力,总出力达17,000匹马力(13,000千瓦特)[3]

阿姆斯特朗45倍径203毫米炮(与海天级同型)

武器方面,本舰拥有着晚清海军首屈一指的火力。主炮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号相同,为两门阿姆斯特朗45倍径8英寸(203.2毫米)单装速射炮,分别布置在舰体前后中轴线上。副炮稍弱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号,统一采用阿姆斯特朗45倍径4.7英寸(119.4毫米)单装速射炮。

轻型火力则包括哈乞开斯炮47毫米速射炮12门,马克沁1磅炮4门,8毫米马克沁机枪6挺。另有18英寸(457毫米)鱼雷发射管5具[3]。本舰服役后,清军又为本舰配备了毛瑟枪和刀斧若干[4]

防护方面,装甲甲板倾斜部分为3—5英寸(76.2—127.0毫米),水平部分1.5英寸(38毫米)[4]。炮座为4.5英寸(114.3毫米),弹药输送管道4英寸(101.6毫米),司令塔则为6英寸(152.4毫米)[1]

舰历

半沉没状态的海天号,1904年

1895年甲午战争刚结束不久,清政府就开始了海军重建计划。1896年10月中旬,清廷与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签订了购买两艘大型防护巡洋舰的合同[5],单价33万6659英镑[1]。1897年2月16日,埃尔斯维克船厂开始动工兴建本舰,比姊妹舰海圻号晚开始了数个月。但埃尔斯维克船厂的技术更为熟练,故此本舰反而提前了一些,在1897年11月25日下水。1899年3月28日建成[1]。1899年6月8日,海天号返回国内,编入重新组建的北洋水师[2]。原广丙号管带程璧光出任海天号首任管带。

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出兵进行干涉。局势动荡之时,海天号、海圻号两舰驻扎在山东庙岛烟台一带,尚未与列强海军直接发生冲突[6]。同年3月,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为保存军舰,他不经中央批准而是自行作出决定,要求北洋舰队南下上海暂避。其后海天号带领各舰避往长江,在江阴要塞附近逗留了大概一年时间[7][6]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清朝宣布中立。清政府同时向东北运送军队,以防范两国越过清朝指定的“交战区”进行作战。同年4月25日凌晨,海天号搭载着上海江南机器局的军火准备北上,当天在长江口外因为大雾而停船。突然雾中一艘民船快速驶近,海天号试图进行躲避,结果在鼎星岛附近触礁[2]。事故导致3人丧生。中方连续数月进行抢救,像是用抽水机排水,使军舰减重上浮,但效果甚微,最后仍无法让海天号脱困[8],后又联系一家有打捞铁甲舰经历的丹麦公司帮助打捞,但他们也是束手无策。忙碌了将近一年依旧以失败告终,只好在1906年初放弃了打捞的想法[9]。海天号的主副火炮均被拆卸下来,改装到吴淞炮台上继续使用[2]

注释

脚注

  1. ^ 1.0 1.1 本级锅炉的数量有不同说法。《中国军舰图志》(陈悦,2015)为4座;《清末海军舰船志》(陈悦,2012)为4座普通锅炉和4座双头锅炉(两面均有炉门);《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Wright, Richard; 2000)为12座。推测为对锅炉的不同计数方式造成各说的差异。本文采用最新的说法。
  2. ^ 本级同型舰两艘,海圻号先动工,但海天号先下水。各种资料有称海天级,也有称海圻级。

引用

  1. ^ 1.0 1.1 1.2 1.3 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p. 112
  2. ^ 2.0 2.1 2.2 2.3 陈悦,#中国军舰图志,158页
  3. ^ 3.0 3.1 陈悦,#中国军舰图志,154页
  4. ^ 4.0 4.1 陈悦,#清末海军舰船志,99页
  5. ^ 陈悦,#清末海军舰船志,95页
  6. ^ 6.0 6.1 陈悦,#清末海军舰船志,108页
  7. ^ 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p. 116
  8. ^ 陈悦,#清末海军舰船志,110页
  9. ^ 陈悦,#清末海军舰船志,112-113页

参考资料

  • 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London: Chatham Publishing. 2000. 

外部链接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