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经济
货币 | 泰铢 (THB) |
---|---|
财政年度 | 10月1日 – 9月30日 |
贸易组织 | 世界贸易组织,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 |
统计数据 | |
人口 | 6,746万 (2019年)[1] |
GDP | 5429亿美元 (2019年) 1.39兆美元 PPP算法(2019年)[2] |
GDP增长率 | ▲ 3.8% (2019年)[2] |
人均GDP | 7974美元(2019年)[2] |
各产业GDP | 农业 (8.4%), 工业 (39.2%), 服务业 (52.4%) (2012年)[3] |
1.06% (整体) (2018年)[4] | |
0.484 (收入) (2011年)[5] 0.375 (支出) (2011年)[5] | |
劳动力 | 3,941万 (2012年)[6] |
失业率 | 0.9% (2014年)[2] |
主要产业 | 汽车及机械零部件(11%),金融服务(9%),电器及部件(8%),旅游(6%),水泥,汽车制造,重工业和轻工业,家电,电脑和零部件,家具,塑料,纺织和服装,农产品加工,饮料,烟草 |
对外贸易 | |
出口 | 2,366亿美元 (2017年)[7] |
出口商品 | 纺织品、鞋、水产品、米、橡胶、珠宝、汽车、电脑、电器 |
主要出口伙伴 | 中国 12.4% 日本 9.5% 美国11.2% 香港 5.2% 马来西亚 4.4% 澳大利亚 4.5% (2017年)[8] |
进口 | 2,276亿美元 (2017年)[7] |
进口商品 | 资本货物和半制成品,原料,消费品,能源 |
主要进口伙伴 | 中国 20% 日本 14.5% 马来西亚 5.4% 美国 6.8% (2017年)[9] |
外商直接投资存量 | USD150,517 million (2011)[10] |
外债总额 | 1634.8亿美元 (2019年1月)[11] |
公共财政 | |
国内生产总值的42.3% (2019财年第一季度)[12] | |
收入 | 2.39兆美金 (2019财年)[12] |
支出 | 2.685兆美金(2019财年)[12] |
经济援助 | 无 |
USD168.2 billion (18 July 2014)[16] | |
泰国是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其经济依赖出口,其中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
概况
- 成长率
- 在2012年,根据泰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泰国国内生产总值11.375万亿泰铢(约合3,660亿美元)[2],经济增长率为6.5%[2],整体通胀率3.02%[4],经常账户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0.7%[12]。在2013年,泰国经济预计在3.8-4.3%的范围内增长[17]。在2013前半年(Q1与Q2),泰国经济同比增长4.1%(YoY)[17]。然而,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13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分别收缩1.7%和0.3%。由于连续两个季度呈现收缩情况,泰国经济从技术上来讲正处于衰退。
- 工业和服务业是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两个主要行业,前者占整体39.2%。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低于贸易业(13.4%)和物流科技及通讯业(9.8%),建筑及采矿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其他服务业包括金融、教育、酒店及餐厅等行业共占24.9%[3]。电信和新型服务贸易业是工业扩张和经济竞争力的焦点。[18][19]2017年“东部经济走廊”计划通过预算,泰国东边的北柳、春武里及罗勇三府,被选为EEC经济特区。当地政府提供了外商投资99年的土地设厂租约与某些东南亚新兴国家一致。
- 人均低但总量较大
- 泰国7000万人口是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印尼,在东南亚居中游位置,排在新加坡、文莱和马来西亚之后。截至2013年3月29日,国际储备总值1,712亿美元[16],金额是东南亚第二大仅次于新加坡。该国的对外贸易量也在东南亚排名第2,次于新加坡但其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5,390美元[2]。[20]
- 低失业率真相
- 曾经2012年时世界银行根据社会和发展指标,把泰国作为其中一个重大发展成功的故事[21]。虽然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有5,210美元[22],加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只有第103位。根据泰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的新订贫穷线,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从1988年的65.26%降至2011年的13.15%[23]。2013年首季的失业率为0.7%[2],是世界上失业率第四低的国家,仅次于柬埔寨、摩纳哥和卡塔尔[24]。2013年上半年主要通胀率为2.70%[25],而政策利率为2.50%[26]。
- 泰国银行发言人认为与其他国家的失业率差异是来自是结构和计算方法不同,因为泰国农业生产雇用大量劳工,而失业率不是只计算非农就业而是全部混合,回到家乡在父亲的农场工作一周至少一小时,这样也算是有工作。彭博新闻分析,由于泰国没有所谓失业保险,所以一般人不可能失业太长时间因为毫无任何补助,失业的人只要进入所谓非正式部门,或是找兼职,这些都算是就业。[27]2013年非正式部门占劳动人口 64%,包括街头摊贩、计程车司机、自营业者、以及一些在灰色地带的工作者。
- 依善地区问题
- 依善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但产量偏低,与工业和服务业相对的重要性减少。大部分人口生活贫穷和教育程度低下。许多工人因贫穷而在国外或泰国其他地区寻找工作。 依善占泰国总人口和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只生产国内生产总值的8.9%,经济在1990年代每年增长6.2%。 1995年28%人口被归类为贫困线以下,比例高于泰国中部的7%。2000年,人均收入仅26,317泰铢,远低于曼谷的208,434泰铢。依善地区的农村和城市存在鸿沟,在1995年该国十大最贫穷的府份全部位于该地区,最贫穷的是四色菊府。然而大多数财富和投资集中在呵叻、乌汶叻差他尼、乌隆他尼和孔敬四大城市,这四个府份占该地区总人口的40%。泰国政治环境相对不稳,也造成投资者的担忧。
- 三分之一学生为文盲
- 世界银行2015年针对泰国经济情势的报告指出,泰国竞争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劳动者缺乏技术。甚至将近三分之一的15岁学生属于“功能性文盲”(functionally illiterate),连谋生的能力都有限。泰国教育部长提拉杰(Teerakiat Jareonsettasin)表示文盲是一大问题,在产业升级上“我们甚至连摩托车都不能自主研发。”只能永远在外商工厂做低阶打工,一旦对方撤厂我们就失业回乡。他再以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为例,这项国际通用指标中即使泰国政府对教育投入大量资源,但分数始终未见起色,甚至比过去更差,证明教育改革已告失败。[28]
历史
14世纪
大城王国在14世纪崛起,与当时宋元明三朝的海上商业活动有关,该王国成为亚洲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来自中国、印度、阿拉伯国家、波斯的海外商人移居至此。
19世纪
十九世纪,该国首都迁至曼谷,外贸尤其与中国有关的成为政府重点。中国商人前往交易,其中有人定居任官,一些中国商人和移民成为达官贵人。泰国前身是暹罗,在工业革命前已开放对外接触。虽然资源稀缺,但是处于沿海和河口的港口和城市是早期的经济中心。
自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商人日趋活跃。1833年的《罗伯茨条约》在1856年被《哈里斯条约》更新,给予美国商人同样保障。1855年签署的《鲍林条约》保障英国商人拥有特权。
国内市场发展缓慢,农奴制可能是经济停滞的根源。暹罗大部分男性服务法院官员,而他们的妻子和女儿在当地市场从事小规模贸易,而负债严重的人只有卖身为奴。国王拉玛五世因此在1901年和1905年分别废除农奴制和奴隶制。
暹罗经济受大萧条极大打击,是导致1932年暹罗革命的原因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
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暹罗的经济逐渐成为全球体系的一部分。主要企业家来自华夏族裔,他们最终成为暹罗国民。
农产品出口对暹罗的经济最重要,特别是大米,泰国已跻身世界头号大米出口国之一。
1945年后
1945至1955年
冷战期间,战后国内以及国际政治对泰国经济发展发挥非常显著的作用。1945年至1947年期间,冷战尚未开始,该国经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击。銮披汶·颂堪领导的泰国政府在战争期间与日本结盟,对同盟国宣战,战后泰国需要向西方盟国无偿提供150万吨大米,为经济复苏带来负担。当时泰国政府试图透过设立水稻办公室监督大米贸易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此期间,当局引入多重汇率制度,同时面临消费品短缺。[29]
1947年11月,泰国发生军事政变,短暂的民主时期结束,经济在同年恢复增长势头。1948年4月,战时首相被政变组织重新任命为总理,在上任不久意识到下属的权力斗争,寻求美国的支持和援助开展反共产主义运动,以保持政治权力[30]。因此自1950年起,泰国接受来自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政府设立许多国有企业,被视为经济民族主义,国家(及官僚)主导资本分配,该国知名经济学家称之为官僚资本主义时期[30]。
1955至1985年
1955年,国内和国际政治使泰国的经济开始发生巨变。该政权两个主要派别的内部权力斗争变得激烈,一方寻求美国支持发动政变推翻政权但失败。披汶尝试把政权民主化,透过发展经济以争取民心,再次向美国寻求协助,要求经济而非军事援助,美国在1955年至1959年期间给予前所未有程度的经济援助[30]。此外,披汶政府对该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重大改革,包括取消多重汇率制度,引进固定及统一的汇率制度,制度一直使用至1984年。政府同时把贸易中立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秘密外交,导致美国不满。
尽管试图维护权力,披汶在1957年9月16日因沙立·他那叻发动政变而被撤任。沙立政权在1957至1973年任内沿袭披汶的政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断绝一切关系,支持在印度支那的美国业务,从而得到美国的支持,大力发展国家基础设施,把与基础设施无关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在此期间,当局成立一些关键官方经济机构,包括财政预算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和泰国投资委员会。1961年开始实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1]。在此时期,当局引进市场主导的进口替代工业化,致使1960年代经济平稳且快速扩张[32]。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于1967年发表的《外交事务》中指出,泰国在1958年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平均每年增长7%[33]。
1970年代至1984年期间,泰国饱受多项经济问题困扰,如美国投资减少、经常账户赤字、油价突然上涨和通货膨胀,国内政治不稳定。越南在1978年12月25日占领柬埔寨,泰国成为对抗共产主义的前线国家,被三个共产国家和奉行社会主义的缅甸包围。往后数届政府试图促进出口和旅游业以解决经济问题[34],至今仍然对泰国经济有重要作用。
最为人熟悉的应对当时经济问题措施,在1980至1988年期间由炳·廷素拉暖政府推行。1981年至1984年期间,泰国政府决定三次将货币泰铢贬值,分别在1981年5月12日把汇率从每美元兑20.775泰铢贬值1.07%至21泰铢、在1981年7月15日把汇率贬值8.7%至23泰铢、在1987年11月2日把汇率贬值15%至27泰铢。此外,政府决定实施与美金挂钩的固定汇率,被所谓的“多货币篮子钉住系统”取代,其中美元占整体比重八成[16]。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计算,该国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至1984年期间平均增长5.4%。[35]
1985至1997年
在把泰铢第三次贬值同时,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和西德于1985年9月22日同意签署《广场协议》,把美元相对日元和德国马克贬值。由于美元占泰国货币篮子的八成,泰铢进一步贬值,使泰国的出口更具有竞争力,对外商直接投资更具有吸引力,尤其是来自货币在1985年以来大幅升值的日本。1988年,廷素拉暖下台,1976年以来首位民选泰国总理差猜·春哈旺接任。柬越战争随着越南在1989年逐步从柬埔寨撤退而停止,加强该国的经济发展。
在1984年泰铢贬值和1985年《广场协议》后,政府机构受财政约束所困扰,但私人机构扩张。该国的外贸情况改善,主要来自日本的外商直接投资涌入,经济在1987至1996年期间蓬勃发展。虽然泰国之前一直促进出口,但该国在这时期才从进口替代工业转型至出口导向工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在这十年内每年平均增长9.5%,在1988年录得13.3%的高峰[36]。同期,商品和服务出口量平均每年增长14.8%,在1988年录得26.1%的高峰。[37]
然而,经济问题依然存在。1987年至1996年期间,泰国录得巨额经常账户赤字,每年平均为国内生产总值的5.4%,而赤字持续增加。1996年,经常账户赤字143.5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87%[38]。资本短缺是另一个问题,1992年9月至1995年5月间就任的川·立派政府在1993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为银行设立曼谷国际银行设施(BIBFs),允许持有BIBF牌照的银行从外资金融机构取得低利率贷款再转借泰国企业。1997年,外债失控飙升到109.276万亿美元,其中65%为短期债务,而国际储备只有38.7万亿美元[39]。许多贷款以房地产为抵押,造成经济泡沫。1996年底,外界对该国的金融机构失去信心,政府关闭18家信托投资公司和3家商业银行,并在1997年关闭56家金融机构。[39]
另一个问题是货币攻击。外国投机者(包括对冲基金)了解该国的经济问题和汇率使用多种货币篮子货币,加上货币在现货和远期市场受压,确信政府一定会再次把泰铢贬值。在现货市场上,投机者以泰铢借贷,再以美元借出,迫使泰铢贬值。在远期市场上,投机者相信泰铢会很快贬值,以泰铢作赌注,与经纪订立合同,付出美元并协议在未来几个月以指定泰铢金额偿还[40]。总理差瓦立·永猜裕的其中一位经济顾问要求把泰铢贬值,并得到廷素拉暖支持[41],但差瓦立无视建议,只依赖泰国银行花费24万亿美元(约三分之二的国际储备)维持泰铢币值。结果,泰国在1997年7月2日的国际储备只剩下2.85万亿泰铢[39],无力再维持泰铢币值,宣布将货币浮动化,促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至2006年
年 |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万亿泰铢) |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百分比变化) |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十亿美元) | 货物和服务的出口量(百分比变化) | 经常账户结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
---|---|---|---|---|---|
1995 | 2.941 | 9.2 | 168.019 | 15.4 | -7.9 |
1996 | 3.115 | 5.9 | 181.948 | -5.5 | -7.9 |
1997 | 3.072 | -1.4 | 150.891 | 7.2 | -2.0 |
1998 | 2.749 | -10.5 | 111.860 | 8.2 | 12.8 |
1999 | 2.871 | 4.4 | 122.630 | 9.0 | 10.2 |
2000 | 3.008 | 4.8 | 122.725 | 17.5 | 7.6 |
2001 | 3.073 | 2.2 | 115.536 | -4.2 | 4.4 |
2002 | 3.237 | 5.3 | 126.877 | 12.0 | 3.7 |
2003 | 3.467 | 7.1 | 142.640 | 7.0 | 3.4 |
2004 | 3.686 | 6.3 | 161.340 | 9.6 | 1.7 |
2005 | 3.856 | 4.6 | 176.352 | 4.1 | -4.3 |
2006 | 4.054 | 5.1 | 207.089 | 12.5 | 1.2 |
2007 | 4.259 | 5.0 | 246.977 | 13.0 | 6.3 |
来源︰上述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2012年4月)。[42]
泰国经济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崩溃,泰铢汇率在短短几个月内从每美元可兑25泰铢跌至最低点56泰铢。泰国证券交易所从1994年的高峰1,753.73点跌至1998年的最低点207.31点[43]。国内生产总值从1996年底3.115万亿泰铢,跌至1998年底2.749万亿泰铢。经过长达10年时间,泰国重返1996年以美元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失业率上升了近三倍,从1996年的1.5%增至1998年的4.4%[42]。泰铢急剧贬值意味外债价值急剧上升,削弱大型金融机构,许多被部分出售给外国投资者,而有些则面临破产。泰国银行的货币保护措施使国际储备偏低,政府只有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总体而言,泰国接受172亿美元援助[44]。
危机对泰国政治造成影响。总理差瓦立偏受压力,在1997年11月6日辞职,由反对党领袖川·立派继任。第二届川·立派政府在1997年11月至2001年2月在任期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引的新自由资本主义理念,试图进行经济改革,奉行严格的财政政策,例如保持高利率和削减政府开支,政府颁布称为“苦药”的11项法律,但批评者称是“卖国的11项法律”,政府和支持者认定这些措施令经济好转。该国在1999年录得自危机以来首次国内生产总值正增长,但经济措施的批评者认为政府不应误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应寻找其他贷款来源,与拉丁美洲和非洲的经济问题不同,亚洲金融危机源自私营企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措施不恰当。1999年录得正增长的原因,是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连续两年下跌,在1998年内已下跌10.5%。按泰铢和美元计算,泰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在2002年和2006年才回升至1996年水平。此外,1999年的宫泽计划提供额外货款,川·立派政府对恢复经济的帮助仍存在争议。
金融危机间接令他信·西那瓦崛起。他信的泰爱泰党在2001年大选中击败川·立派的民主党,赢得压倒性胜利,其后在2001年2月上任。出口需求疲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在他任期第一年只增长2.2%,第一届政府在2002至2004年间表现出色,增长率分别为5.3%、7.1%和6.3%,他的政策后来被称为“他信经济学”。泰国经济在他信第一任期内重拾动力,在2003年7月还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有债务,较时间表提早两年。虽然他信经济学遭受批评,但他的政党在2005年大选再次压倒性击败民主党。他信经济学的官方经济数据显示,依善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至2011年之间增倍至1,475美元,同时曼谷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7,900美元增加至接近13,000美元。[45]
不过,他信的第二任期不太成功。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发生,打击2005年首季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反对他信的示威者组成人民民主联盟。2006年,他信解散议会,要求换届选举,4月大选受到主要反对党抵制,他信的政党再次胜出,但宪法法院宣布选举无效。原定于2006年10月举行的大选被取消,9月19日陆军司令颂提·汶雅叻格林率领一群士兵发动政变,把身在纽约准备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的他信推翻。在他信第二届政府的最后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1%。在他信政府任内,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世界竞争力排名显著上升,由2002年的31位升至2005年的25位,随后在2006年下降至29位。[46]
2006至2011年
泰国经济在政变后再次受挫。2006年第4季至2007年之间,2006年10月素拉育·朱拉暖陆军总司令被任命为军政府的总理。与去年同期比较,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首三季的6.1%、5.1%和4.8%,放缓至第四季的4.4%[47]。此外,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世界竞争力排名的排名从2005年的26位下降至2006年的29位和2007年的33位[46]。他信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在2011年其妹妹英禄·西那瓦上台前从来没被提及。泰国经济在2007年增长5%,2007年12月23日军政府召开大选,沙马·顺达卫率领的亲他信人民力量党压倒性击败阿披实·威差奇瓦的民主党。
然而,在人民力量党领导的政府下,该国陷入政治动荡,加上2008年最后两个季度美国金融机构危机影响,致使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跌至2.5%[47]。在2008年3月人民民主联盟和黄衫军再次召开会议前,国内生产总值在2008年首季比去年同期增长6.5%[47]。此外,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世界竞争力排名从2007年的33位上升至2008年的27位。黄衫军于2008年8月占领政府办公大楼,2008年9月9日宪法法院决定解除沙马的总理职务。2008年9月18日,他信的妹夫颂猜·旺沙瓦接替沙马成为总理。美国的金融机构危机处于高峰,黄衫军仍占领政府办公大楼,妨碍政府运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2008年第二季至第四季期间下跌,分别较同期增长5.2%、3.1%和负4.1%。黄衫军在2008年11月25日至12月3日期间抗议颂猜成为总理,占据曼谷两个机场素万那普机场和廊曼国际机场,伤害泰国的形象和经济。12月2日,泰国宪法法院解散人民力量党,免除颂猜的总理职务。
阿披实领导的民主党在2008年底组成联合政府,但政府的合法性自民主党2008年第一天就任便因据称由军营的军人组成而受到质疑[48]。政府因美国金融机构危机和红衫军而受到压力,红衫军不肯承认阿披实的总理职务和要求尽快举行新选举。然而,阿披实拒绝要求,直到2011年5月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2009年即他上任第一年,泰国录得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2.3%[47]。
2010年,该国的经济增长率提高到7.8%。然而,2010年主要抗议导致不稳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4-5%,低于以往平民政府的5-7%,政治不确定性是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下降的主要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泰国经济将因泰国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英禄出台的财政刺激措施而出现强劲反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2011年的低点0.1%,增加至2012年的5.5%和2013年的7.5%[49]。
2011年首两季政治局势相对平静,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较去年增长3.2%和2.7%[47]。阿披实政府在位期间,泰国的排名从2009年的26位下降至2010年和2011年的27位[46],基础设施自2009年败落[46]。
2011年大选中,亲他信的为泰党再次击败民主党取得压倒性胜利。他信最小的妹妹英禄在阿披实后续任总理,7月当选由为泰党领导的新政府在8月下旬开始执政,英禄上任不久后发生2011年泰国水灾打击经济。2011年7月25日至2012年1月16日期间,77个府中有65个受洪灾影响。世界银行评估2011年12月的损失总额为1.425万亿泰铢,折合约457亿美元[50]。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滑至0.1%,在第四季较去年同期收缩8.9%[51]。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世界竞争力排名从2011年的27位下跌至2012年的30位[52]。
2012年及以后
2012年,泰国从上年的严重水灾中恢复。英禄政府计划开发基础设施,包括长远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物流。欧元区危机损害2012年泰国经济增长,对出口造成直接和间接影响。国内生产总值上升6.5%,整体通膨率3.02%,经常账户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2]。
2013年12月23日,泰铢因过去数月的政治动荡而跌至三年最低点。根据彭博新闻社发布,泰国货币较11月和12月贬值4.6%,主要股票指数下跌9.1%[53]。
2014年上半年发生军事政变后,法新社于2014年6月17日发表文章指该国濒临衰退边缘,内容指近18万柬埔寨人因担忧封杀移民离开泰国,2014年1月至3月的经济较上一季度收缩2.1%[54]。然而,在军方颁布停止2014年5月以来的宵禁后,泰国工业联合会会长预计2014年经济增长2.5至3%,旅游业在2014年振兴,并引述未来考虑的积压投资项目估计约值7,000亿泰铢,经济利益过程将在2014年10月出现[55]。
宏观经济形势
国内生产总值
下面表列1980至2012年泰国国内生产总值:
年 |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十亿泰铢)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百分比变化) |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十亿泰铢) |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十亿美元) |
---|---|---|---|---|
1980 | 913.70 | 4.6 | 662.48 | 32.35 |
1985 | 1,191.25 | 4.6 | 1,056.50 | 38.90 |
1990 | 1,953.40 | 11.6 | 2,191.10 | 85.64 |
1995 | 2,941.74 | 9.2 | 4,186.21 | 168.02 |
2000 | 3,008.40 | 4.8 | 4,922.731 | 122.73 |
2005 | 3,856.53 | 4.6 | 7,092.89 | 176.35 |
2006 | 4,054.89 | 5.1 | 7,844.94 | 207.09 |
2007 | 4,259.81 | 5.0 | 8,525.20 | 246.98 |
2008 | 4,368.64 | 2.5 (2007年-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 | 9,080.47 | 272.58 |
2009 | 4,268.11 | -2.3 (2007年-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 | 9,041.55 | 263.71 |
2010 | 4,596.12 | 7.8 | 10,104.82 | 318.91 |
2011 | 4,599.65 | 0.1 (2011年泰国水灾) | 10,540.13 | 345.67 |
2012[56] | 4,898.19 | 6.5 | 11,375.35 | 366 |
来源︰除了2012年数据,上述数据均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2013年4月)。[57]
在过去32年中,泰国经济大幅扩张。根据目前的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以泰铢和美元计算在1980至2012年期间分别增加近16和11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世界第32大的经济体。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泰国经历5个不同经济增长的时期。泰国经济在1980至1984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5.4%,在1984年泰铢贬值和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后,主要来自日本的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涌入,1985至1996年间平均每年增长8.8%,其后每年平均增长率在1997至1998年期间跌至负5.9%。1999至2006年期间,每年平均增长率回升至5.0%。然而该国自2007年以来面临一连串挑战,其中包括2006年年底的军事政变、2008至2001年的政治动荡、2008至2009年美国金融机构危机的高峰、2010和2011年的洪水和2012年的欧元区危机。国内生产总值在2007至2012年间平均每年增长3.2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下面表列泰国和其他东亚、东南亚经济体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所有数字以美元计算:
经济体 | 1980年 | 1980年对比泰国的倍数 | 1985年 | 1990年 | 1995年 | 2000年 | 2005年 | 2010年 | 2019年 | 2012年对比泰国的倍数 | 2012年购买力平价国内生产总值(十亿美元) | 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
---|---|---|---|---|---|---|---|---|---|---|---|---|
中国 | 205 | 0.29 | 290 | 341 | 601 | 945 | 1,726 | 4,422 | 6,076 | 1.07 | 12,405.67 | 9,162 |
香港 | 5,679 | 8.16 | 6,442 | 13,330 | 22,939 | 25,128 | 25,748 | 32,429 | 36,667 | 6.46 | 369.38 | 51,494 |
日本 | 9,309 | 13.38 | 11,461 | 25,144 | 42,523 | 37,303 | 35,787 | 42,916 | 46,735 | 8.23 | 4,627.89 | 36,265 |
韩国 | 1,689 | 2.43 | 2,414 | 6,308 | 11,779 | 11,347 | 17,551 | 20,540 | 23,113 | 4.07 | 1,613.92 | 32,272 |
马来西亚 | 1,812 | 2.60 | 2,026 | 2,432 | 4,358 | 4,030 | 5,211 | 8,633 | 10,304 | 1.81 | 498.48 | 16,922 |
新加坡 | 4,756 | 6.83 | 6,754 | 12,387 | 23,718 | 22,791 | 28,498 | 44,697 | 51,162 | 9.01 | 326.51 | 60,410 |
台湾 | 2,363 | 3.40 | 3,271 | 8,086 | 12,865 | 14,641 | 16,023 | 18,488 | 20,328 | 3.58 | 903.47 | 38,749 |
泰国 | 696 | 1.00 | 751 | 1,521 | 2,826 | 1,983 | 2,825 | 4,992 | 7,806 | 1.00 | 651.86 | 10,126 |
注︰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泰国人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67,508泰铢(5,390美元)[2]。上表显示的数据(包括泰国人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5,678美元)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来源︰上述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2013年4月)[58]。
泰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邻国,名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11年被中国超越,水平在可相比国家中最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泰国的2012年人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排名92位。
产业
农业、林业和渔业
自196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支撑泰国过渡至工业化经济[59]。1980年,七成就业人口从事农业[59]。2008年,农业、林业和渔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农业仅占农村地区工作岗位的一半[59]。大米是泰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直至最近被印度和越南超越[60]。泰国是虾子的主要出口国。其他作物包括椰子、玉米、橡胶、大豆、甘蔗和木薯[61]。
1985年,泰国分别把25%和15%土地面积指定为受保护森林和生产木材的森林,受保护森林被预留作保育和休憩用途,而产木森林则用于林业。1992年至2001年期间,原木和锯材的每年出口量从5万增加至200万立方米。
2004年期间,地区爆发禽流感,导致泰国农业收缩。2004年12月26日的海啸灾难摧毁西岸渔业。2005年和2006年,农业生产总值收缩一成[62]。
泰国是世界上石膏第二大出口国,仅次于加拿大,政府推出政策限制出口以防止降价。泰国在2003年生产超过40种矿物质,每年价值约7.4亿美元,超过八成以上在国内使用。2003年9月,政府放宽外国公司开采的限制和降低矿区使用费,以鼓励外商投资采矿[62]。
工业和制造业
2007年,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9%,但只雇用劳动人口的14%。工业在1995至2005年间平均每年增长3.4%。制造业是最重要的工业子界别,2004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5%。
泰国成为东南亚国家联盟市场的汽车制造中心。2004年汽车产量达到93万台,超过2001年两倍之多。丰田和福特是在泰国活跃的汽车制造商。汽车业扩张导致本地钢铁生产蓬勃。泰国的电子产业面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竞争,而纺织业面对中国和越南的竞争[62]。
能源
2004年,泰国能源总使用量估计为3.4万亿英热单位,占世界能源消耗量的0.7%左右。泰国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净进口国,但政府推广使用乙醇,以减少进口石油和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
2005年,每天平均消耗石油83.8万桶(13.32万立方米),超过国内产量30.6万桶(4.87万立方米)。四间炼油厂合共每天生产70.31万桶(11.178万立方米)。政府正在考虑建立区域石油加工及交通枢纽,以满足中国中南部的需求。2004年,天然气消耗量为1.05万亿立方英尺(29.9立方公里),超过国内生产量7,900亿立方英尺(22立方公里)。
2004年煤炭消费量估计超过3,040万短吨,高于产量2,210万短吨。截至2007年1月,已知石油储量为2.9亿桶(4,600万立方米),而已知天然气储量为14.8万亿立方英尺(420立方公里)。2003年可开采煤炭储量为14.9亿短吨[62]。
2005年泰国电力消耗量约1,177亿千瓦时,电力消耗在2006年增长4.7%至1,330亿千瓦时。根据泰国国家电力局,由于住宅电费率低于工业和业务,住宅消耗量一直增加。由国家控制的电力公用事业和石油公司正进行重组。
服务
2007年服务业包括旅游业、银行业和金融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7%,雇用37%的劳动人口[62],该国的服务业具有竞争力,有助出口增长[19]。
旅游业
旅游业对泰国经济有显著的贡献,该行业受惠于泰铢贬值和国家稳定。2002年入境旅客1,090万人次,较2001年1,010万人次增长7.3%。
泰国的旅游业比重高于其他亚洲国家,通常占国内生产总值6%左右,游客前往该国的主要原因是海滩娱乐。虽然南部持续叛乱,但曼谷的游客在过去数年大幅增加。
泰铢相对其他货币转强,但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旅客对经济作出贡献。2007年,前往泰国的游客人次有1,400万左右。虽然卖淫在泰国是非法行为,但色情行业是该国旅游业的一部分。
缓解货币危机、中国经济再度增长、2008年-2009年泰国政治危机后内部政治局势相对稳定、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改变旅游业前景。该国的外国旅客在2009年首六个月减少16%,但之后外国旅客的人数明显增加。2009年旅客人数估计接近1,400万名,较2008年下跌4%[63]。
银行及金融
泰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处于高危水平,触发货币投机者攻击泰铢,引致1997至1998年出现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不良资产已经减少一半至30%左右。
该国银行盈利回升,但仍面对未变现亏损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政府正在考虑各种改革,包括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使泰国银行专注于货币政策。此外,泰国政府正试图通过整合商业、国有和外商机构加强金融业。2004年金融业改革总体规划向从事兼并和收购的金融机构提供减税。外部专家认为改革方案成功。2007年,该国有3家国有商业银行、5家国有专业银行、15家泰国商业银行和17家外国银行。
2006年12月,泰国银行试图阻止外资进入该国,导致泰国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出现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外国投资者的抛售总额超过7.08亿美元[62]。
劳动人口
2007年泰国劳动人口估计为3,690万,从事农业、服务业和工业的比例分别是49%、37%和14%。2005年,女性占48%劳动人口,专业工作的比例增加。劳动人口加入工会的比例不足4%,工人和公共机构的比例分别增至11%和50%。
2006年9月19日的军事政变后,法律仍然容许私人机构的工人组织和参加工会,但对参加工会活动工人的保护仍然不足。根据美国国务院,工会工人得不到充分的保护。该国的失业率为0.56%。
对外贸易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泰国最大的出口国,而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日本。泰国的传统主要市场是北美洲、日本和欧洲,但区域贸易伙伴经济复苏有助该国出口增长。
泰国销往亚洲其他地区和美国的出口增加,是从金融危机复苏的重要因素。自2005年以来,日本汽车(尤其是丰田、日产和五十铃)出口增加,每年生产超过100万台汽车,贸易差额改善。泰国跻身全球十大汽车出口国行列。
泰国的主要进口货品有机械及配件、汽车、集成电路、化学品、原油、燃料、铁、钢等,进口量增加反映生产高科技项目和车辆的需要增加。
泰国是世界贸易组织、凯恩斯集团农产品出口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一员,奉行自由贸易协定。2003年10月,该国与中国落实只适用于农产品的自由贸易协议,更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在2010年签定。泰国自2003年与印度落实有限的自由贸易协定,2005年1月1日与澳大利亚开始实行自由贸易协议。
泰国在2004年2月与日本开展自由贸易谈判,在2005年9月同意原则性协议。该国与美国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在2005年11月举行第五轮会议。
1999年的外国企业法,限制多个行业的外国投资,包括传媒、农业、土地分配、专业服务、旅游、酒店和建筑,参与这些活动的公司股权限制在最多49%少数股权。1966年美国和泰国签订的《友好和经济关系条约》,豁免美国公民股东的限制[64]。
曼谷是泰国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并主导该国经济,而最贫穷的地区是贫瘠的东北地区。该国历届政府和最近被赶下台的他信政府,集中关注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而曼谷经济快速增长和金融危机使问题加剧。
经济投资只惠及旅游区以外的小部分地区,但政府成功刺激东部海岸和清迈地区的经济增长,这三个地区和其他旅游区仍主导该国经济发展,而政府有计划发展其他区域。
有些美国持权者与泰国执法机关的合作关作良好,包括泰国皇家警察和泰国皇家海关,但泰国仍然在2012年的优先观察名单上。美国鼓励该国政府申明承诺以改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但要从列表中剔除需更加努力[65]。
经济自1999年以来表现温和增长,但未来表现取决于金融业继续改革、企业债务重组、吸引外国投资和增加出口。在经济持续增长期间,电信、道路、发电和港口的压力增加。该国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日益短缺。
并购
1997至2010年期间,合共有4,306项涉及泰国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宣布,总值810亿美元[66]。2010年创下交易价值120亿美元的新纪录。2011年,PTT Chemical PCL与PTT Aromatics and Refining PCL合并,价值38亿美元,是泰国公司的最大宗交易[67]。
参考资料
- ^ Population, Labour Force and Wage (PDF). Bank of Thailand. [9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3-13).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世界銀行-泰國. [2019-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 ^ 3.0 3.1 Thailand at a glance. Bank of Thailand. [9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3月27日).
- ^ 4.0 4.1 Change in Price Level (PDF). Bank of Thailand. [9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3-13).
- ^ 5.0 5.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Indicators ทางสังคม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Population, Labour Force and Wage (PDF). Bank of Thailand. [9 Ma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3-13).
- ^ 7.0 7.1 Balance of Payments (PDF). Bank of Thailand. [3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3-13).
- ^ Export Partners of Thailand. CIA World Factbook.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2).
- ^ Import Partners of Thailand. CIA World Factbook. [202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3).
- ^ EX_XT_063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utstanding Classified by Country. Bank of Thailand. [9 Ma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21日).
- ^ External Debt. Bank of Thailand. [9 April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 ^ 12.0 12.1 12.2 12.3 Thai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Q4 and 2012 and Outlook for 2013 (PDF). Office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oard. [18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年3月13日).
- ^ Sovereigns rating list. Standard & Poor's. [26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14.0 14.1 Rogers, Simon; Sedghi, Ami. How Fitch, Moody's and S&P rate each country's credit rating. The Guardian. 15 April 2011 [28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Fitch Upgrades Thailand to 'BBB+'; Outlook Stable. FitchRatings. [12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 ^ 16.0 16.1 16.2 Reserve Money and International Reserves Report (PDF). Bank of Thailand. [1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年7月28日).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bot.or.th”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17.0 17.1 Economic Outlook: Thai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Q2 and Outlook for 2013 (PDF). Office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oard. [25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年3月13日).
- ^ 存档副本 (PDF). [2014-03-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9-13).
- ^ 19.0 19.1 存档副本. [201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 ^ World Trade Developments (PDF).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12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7-17).
- ^ Thailand. World Bank. [17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5).
- ^ 存档副本. [201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 ^ ตารางที่ 1.2 สัดส่วนคนจน เมื่อวัดด้านรายจ่ายเพื่อการอุปโภคบริโภค จำแนกตามภาคและพื้นที่ ปี พ.ศ. 2531 - 2554. Offi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oard. [9 Ma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5).
- ^ Unemployment Rate.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17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 ^ Table 11: Change in Price Level (PDF). Bank of Thailand. [1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3-13).
- ^ Policy Interest Rates. Bank of Thailand. [1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7月28日).
- ^ 經濟停滯卻低失業?. [2017-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30).
- ^ 聯合-泰國文盲. [2017-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30).
- ^ Nilnopkoon, Somsak. Abstract (PDF). The Thai Economic Problems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the Government Strategies in Dealing with Them. Silpakorn University. [25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30.0 30.1 30.2 สถิตนิรามัย, อภิชาต. การเมืองของการพัฒนาเศรษฐกิจยุคแรก 2498-2506. [25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5月12日).
- ^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 Offi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oard. [25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8月26日).
- ^ Unger, Danny. Building Social Capital in Thailand: Fibers, Finance and Infrastruc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61 [201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 ^ Asia After Viet Nam.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US), 1969-1976, Volume 1, Document 3.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6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 ^ พัฒนาการของเศรษฐกิจไทย. Siam Intelligence. [25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3).
- ^ Thaila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12.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6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 Thaila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12.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6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 ^ Thaila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12.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6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 ^ Thaila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12.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6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 ^ 39.0 39.1 39.2 Chutipat, Weraphong. วิกฤตการณ์ต้มยำกุ้ง ตอน "6 สาเหตุ ที่ทำให้….. 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เข้าสู่..วิกฤต !!". [26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6月3日).
- ^ How the baht was 'attacked'. [26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 ^ "ดร.โกร่ง" กุนซือเศรษฐกิจ 7 สมัย 7นายกฯ กับชีวิตเรือนน้อยในป่าใหญ่. Matichon Online. [26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26日).
- ^ 42.0 42.1 Thaila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7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 ^ โล่งแผนคุมบาทไม่เอี่ยวกระทบหุ้น SET ติดปีก ดัชนีดีดบวก 14 จุด. Manager Online. [27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1).
- ^ Recovery from the Asian Crisis and the Role of the 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7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 ^ Aidan Jones. Thai northeast vows poll payback to Shinawatra clan. AFP. 31 January 2014 [8 February 2014].
- ^ 46.0 46.1 46.2 46.3 Thailand Competitiveness Conference 2011. [3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15日).
- ^ 47.0 47.1 47.2 47.3 47.4 Quarterly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fi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oard. [17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2月1日).
- ^ Withitwinyuchon, Nutthathirataa. Thailand's political conflict deemed to continue after election. xinhuanet. [3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5).
- ^ Phisanu Phromchanya. Thailand Economy To Rebound Strongly In 2012,. Wall Street Journal. 24 February 2012 [26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8).
- ^ The World Bank Supports Thailand's Post-Floods Recovery Effort. The World Bank. [3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1).
-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Q2/2012 (PDF). Offi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oard. [3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年9月7日).
- ^ IMD announces its 2012 World Competitiveness Rankings. IMD. [3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 ^ Justina Lee. Baht Falls to a Three-Year Low, Stocks Drop on Political Unrest. Bloomberg. 23 December 2013 [25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9).
- ^ Cambodian exodus from Thailand jumps to nearly 180,000. AFP. AFP. 17 June 2014 [17 June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6月17日).
- ^ Confidence in Thailand boosted after curfew lifted : FTI. The Nation. 16 June 2014 [17 June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1).
-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Q1/2013 (PDF). Offi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oard: 32. [26 May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9月14日).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9 Ma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9 Ma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 ^ 59.0 59.1 59.2 Henri Leturque and Steve Wiggins 2010.Thailand's progress in agriculture: Transition and sustained productivity growt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ndon: 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
- ^ International Grains Council. "Grain Market Report (GMR44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ndon, 14 May 2014. Retrieved on 13 June 2014.
- ^ Mydans, Seth. Wasps to Fight Thai Cassava Plague. The New York Times. 18 July 2010 [201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1).
- ^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Thailand country profi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brary of Congress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July 2007).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text from this source, which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 ^ THAILAND TOURISM OVERVIEW FOR 2009 AND TOURISM GOALS AND TRENDS FOR 2010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9-27.
- ^ Thailand Company Formation Healy Consulta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September 2013
- ^ US Keeps Thailand In Piracy List, But Focus On China[永久失效链接]
- ^ Thomson Financial, Institute of 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Alliances (IMAA). Announced Mergers & Acquisitions: Thailand, 1997-2011 (PDF). IMAA - Institute of 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Alliances. Institute of 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Alliances (IMAA). 2012 [19 Ma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10-24).
- ^ PTT Chemical, PTT Aromatics Boards Approve Merger Plan - Businessweek. [2014-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