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
梅尧臣 | |||||||||||||||||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
姓 | 梅 | ||||||||||||||||
名 | 尧臣 | ||||||||||||||||
字 | 圣俞 | ||||||||||||||||
族裔 | 汉族 | ||||||||||||||||
其他名号 | 宛陵先生 | ||||||||||||||||
出生 | 咸平五年五月三十一日(1002年4月17日) 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 | ||||||||||||||||
婚年 | 1027年 | ||||||||||||||||
逝世 | 1060年 汴京(今河南开封) | ||||||||||||||||
| |||||||||||||||||
著作 | |||||||||||||||||
《宛陵先生文集》 《拾遗》 | |||||||||||||||||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行二,世称宛陵先生,又称梅二十五。[1]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四月十七日生于江南东路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县双溪)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生平
尧臣生时,父亲梅让,字克逊,[2]年四十四岁。嫡母束氏,生母张氏。梅让居乡间务农,有子六人,长子早夭,次尧臣、正臣、彦臣、禹臣、纯臣。弟梅询,字言昌,小梅让七岁,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及第,历官至翰林侍读学士,迁给事中,知审官院,出知许州。多次劝兄以门阴出仕,梅让坚决不出。[3]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尧臣年十二,叔父梅询由荆湖北路转运使降任襄州通判。梅询在还乡以后,出发赴职时携尧臣同行。在梅询多次迁调过程中,尧臣诗名和才华已经初露头角,但多次应试不第。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尧臣年二十六,取谢氏为妻。谢氏,浙江富阳人,时年二十岁,其父谢涛,其时任西京留守司秘书监,居洛阳。新婚前后,尧臣以叔父恩荫补任太庙斋郎,[4]任桐城主薄。任满两年以后,天圣九年(1031)调任河南县主薄,时年三十一岁。后内兄谢绛任河南府通判,因近亲避嫌故,又调任河阳县主薄。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寒冬,尧臣赴京应进士试,但再次落榜,内心十分惆怅。[5]景佑元年(1034年),为建德县令。
50岁后,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后任授国子监直讲,迁尚书屯田都官员外郎,故时称“梅直讲”、“梅都官”。
嘉祐二年(1057年)尧臣为点检试卷官(初步评定试卷等次的考官),发现了苏轼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惊为天人,并推荐苏轼的试卷给知贡举(主考官)欧阳修批阅。[6]欧阳修颇惊其才,由于试卷糊名,欧公认为有可能是自己弟子曾巩所写,故为了避嫌,而将此卷降取为第二。[7]
梅尧臣少即能诗,早年曾受西昆诗派影响,风格清丽闲肆[8],后来力去浮靡,诗风转向古淡。与挚友欧阳修同为宋诗革新推动者。晚年曾参与编撰《新唐书》。[9]嘉祐五年(1060年)京师有大疫,四月以疾卒。钱锺书在《宋诗选注·梅尧臣》里称他:“主张‘平淡’,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起极大的影响。”有《宛陵先生文集》六十卷。诗歌上注重写实,提倡平淡。
评价
梅尧臣是宋代的一位非常重要诗人,从尧臣起,宋诗打开了自己的道路,他与苏舜钦,世称“苏梅”,一同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尧臣在世的时候,欧阳修十分推崇他,后辈如司马光、王安石、苏轼也是对他交口称赞。
南宋以后,陆游十分重视梅尧臣,他曾说:“突过元和作,巍然独主。家义皆堕,此老话方行。赵璧连城价,隋珠照乘明。粗能窥梗概,亦足慰平生。”[10]还说:“李杜不复作,梅公真壮哉!岂惟凡骨换,要是顶门开。锻链无遗力,渊源有自来。平生解牛手,余刃独恢恢。”[11]
刘克庄云:“欧公诗如昌黎,不当以诗论。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宛陵出,然后桑濮之哇淫稍息,风雅之气脉复续,其功不在欧、尹下。”[12]
注释
- ^ 刘敞. 公是集 (中文).
- ^ 宣城梅氏宗谱
- ^ 朱润东.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 ^ 梅尧臣. 和淮阳燕秀才.
惭予廷荫人,安得结子袜。
- ^ 《西宫怨》
- ^ 苏轼《上梅直讲书》:“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
- ^ 《诚斋诗话》:“欧公知举,得东坡之文惊喜,欲取为第一人;又疑为门人曾子固之文,恐招物议,抑为第二。”
- ^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梅尧臣在近世的许多文学史著作中被描绘成一位坚决反对西昆体的诗坛领袖。但衡之实际,情形却要复杂得多。梅氏于而立之年调任河南县主簿,从外省来到当时的西京洛阳。其时担任西京留守一职的,恰是西昆体的著名诗人钱惟演。梅尧臣在以钱惟演为首的文人集团中如鱼得水,他早年的诗,因此亦不乏典丽工整之姿。……大约从景祐初举进士不第,又离开洛阳而去建德知县事开始,梅尧臣的诗歌中表现出了不同于前辈的格调。一方面,他力图突破诗歌题材的诸种限制,使诗成为大千世界诸相的忠实记录;另一方面,他像唐代白居易等诗人一样,企图提升诗的政治地位,让诗在更大程度上充当捍卫道德与秩序的重要工具。这两方面的情形,与残存的前期诗风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梅氏中年以后诗歌的复杂面貌。
- ^ 欧阳修《归田录》载:“晚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
- ^ 陆游. 剑南诗稿卷五十四.
- ^ 陆游. 剑南诗稿卷六十.
- ^ 刘克庄. 后村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四.
参考书目
- 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并序》
- 钱锺书:《宋诗选注》
- 《至德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