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梁龙超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梁龙总科
化石时期:侏罗纪早期到白垩纪晚期,174–93 Ma
梁龙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脚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沉重龙类 Gravisauria
演化支 真蜥脚类 Eusauropoda
演化支 新蜥脚类 Neosauropoda
总科: 梁龙总科 Diplodocoidea
Marsh, 1884
模式种
长梁龙 Diplodocus longus
Marsh, 1878
演化支
异名
  • 雷巴齐斯龙超科 Rebbachisauroidea
    Bonaparte, 1997
梁龙超科的演化树,从左到右依序为:梁龙科叉龙科雷巴齐斯龙科
数个梁龙超科的头颅骨顶侧,依序为:尼日龙梁龙迷惑龙春雷龙叉龙拖尼龙

梁龙超科学名Diplodocoidea)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个超科,包含了某些地表上曾出现过最长的动物,例如:超龙梁龙迷惑龙、以及双腔龙。大部分的梁龙超科恐龙拥有非常长的颈部、以及鞭状的长尾巴,四肢与体型细长,头部形状类似头,钉状牙齿只位于颌部前部;然而,叉龙科是蜥脚下目之中,唯一一科重新演化成为短颈部的恐龙,它们的短颈部被推论为以低高度植被为食的适应演化。这种短颈部的适应演化在短颈潘龙身上达到高度特化。

一个针对梁龙超科的口鼻部外形、牙齿磨损状况的研究,提出迷惑龙、梁龙、尼日龙雷巴齐斯龙具有方形的口鼻部、牙齿有大面积的凹处、牙齿有接近平行的磨损痕迹,显示它们是以接近地面、无特定食物来源的植被为食;而叉龙春雷龙拖尼龙的口鼻部狭窄,叉龙的牙齿磨损痕迹粗糙,显示它们是以中等高度植被、特定植物为食[1]

梁龙超科与腕龙科的关联性低,因为它们的脊椎的排列方式可以减轻重量,并接受极大的压力。梁龙超科在晚侏罗纪白垩纪早期分布于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

分类学

[2]

参考资料

  1. ^ 存档副本. [201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1). 
  2. ^ Tschopp, E.; Mateus, O.; Benson, R.B.J. A specimen-level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Diplodocidae (Dinosauria, Sauropoda). PeerJ. 2015, 3: e857. PMC 4393826可免费查阅. PMID 25870766. doi:10.7717/peerj.857. 开放获取
  • David Lambert, Darren Naish, Elizabeth Wyse.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Life.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ers Ltd.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