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仁庵
道教 |
---|
道教主题 |
梁仁庵(1861年—1921年),原名华兴,别字仁生,号敬孚。生于广东省南海县西樵山稔冈村,自幼在乡间受教育,年廿余岁,在广州粤海关当“师爷”(负责文书工作的小官),闲时便联同友好,扶乩遣兴。在1897年,梁氏偶然一次扶乩,得黄大仙降乩教导“普世劝善”,自此就成为黄大仙的信仰者,奉黄大仙为仙师,入道成为道侣,获赐道号 “传道”。
生平
1898年农历八月廿三日,即黄大仙的宝诞,在黄大仙“同意及指引”下,广东第一间供奉黄大仙的祠观,在翌年农历的五、六月间,在广州花埭(花地,位于芳村) 落成。当时据说,只有梁仁庵道长能得到仙佛的感应,使箕笔移动和辨认沙上的箕字,所以成为普济坛的主持。
梁仁庵后得黄大仙乩示,指广州必有动乱,于是在1901年返回故乡西樵山稔冈村,再成立“普庆”坛,并出钱出力,南海赤松黄大仙祠约在1903年竣工。
中华民国成立后,由于政局动荡,社会稳定受到威胁,梁氏从广州返回故乡,但得黄大仙降乩指示“此地不宜久留,必须向南迁移”。梁氏父子二人便于1915年携同黄大仙画像,前往香港继续发展,初期波折重重。在1921年,梁氏扶乩得黄大仙指示,辟地建祠弘道,从此黄大仙信仰能植根香港。同年,祠庙落成,梁氏主持该祠庙大殿(啬色园赤松黄仙祠)开光盛典后,便返回故乡,不久因病发身故,享年60岁。
1949年以前,南海普庆坛仍然与香港分坛普宜坛保持联系,遇有庆典,普庆坛的道侣也会前往香港参与。
黄大仙信仰在香港
1915年以后,梁仁庵在香港辗转布道,先后在皇后大道以及湾仔等地设坛。直至1921年,得到黄大仙的箕示,谓吉地在九龙城码头起,往北走三千步处,可建祠。于是,梁仁庵和冯萼联按照“箕示”,于今日之黄大仙区位置处建立祠坛“啬色园”,以“普宜坛”作为坛号。大殿于1925年命名为“赤松黄仙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