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象
柯象 | |
汉字 | 柯象 |
---|---|
白话字 | Koa Chhiūⁿ |
台语罗马字 | Kua Tshiūnn |
尊称 | |
汉字 | 柯帝爺 |
白话字 | Koa-tè-iâ |
台语罗马字 | Kua-tè-iâ |
柯象(?—1878年),台湾晚清人物,为玄天上帝信徒,年约三十多岁即去世,殁后肉身不腐,被云林县大埤乡乡民视为神灵。
简介
柯象为云林大埤大德村人,为大埤北极殿乩童,1878年去时前交代信众将其身体置于土角厝内并以束材静熏百日成为干尸后,信众将其放置在庙内奉祀。1912年,北极殿乩童黄朝与友人黄老钳,以柯象降乩指示号召起事抗日,是为土库事件,失败后,台湾总督府警察即以“犯罪证据”的名义在该年扣押柯象木乃伊。1994年,木乃伊由警察学校移转至台湾博物馆。[1]
2010年1月,国立台湾博物馆邀请影像医学专家萧仲凯医师对柯象进行初步的医学检视,初步的探究发现,柯象的头部被加工处理痕迹,从鼻孔与鼻尖的距离、外耳的样貌、双眼以及胡须皆有明显的迹象;翻开胸前的衣物则可以见着未加工过的干瘪表皮,在表皮下胸骨骸清晰可见其轮廓,血管也历落清晰。萧仲凯认为,这应该是利用脱水处理原理的方式进行木乃伊制作的证据。[2]
2011年9月,中国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戊忠副院长率团队对柯象进行X光机扫描,对于柯象的营养状况、年龄、职业以及关节组织的初步判定。2012年8月,柯象再送至电脑断层扫描机进行电脑断层扫描,试图以不同技术、角度再次检视。但囿于柯象的坐姿及全身被石膏所固定,所得到的资讯成效有限。[2]
历史研究
2009年国立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范燕秋教授邀请国立台湾博物馆研究人员李子宁副研究员合作开设“社区文化资产保存与台湾史”课程,希望能开创馆藏文物与史料的研究议题,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第一手史料与物件,博物馆也可以借由合作中,试着找寻物做为文化资源活用的可能性。柯象也成为被研究的范畴,且延续至今。2011年亦提出国科会“台湾木乃伊柯象的社会文化意义研究”的整合型计划,分别从人类学、历史学以及医学等面向,针对木乃伊柯象做更完整的研究。[3]
衣物
2011年,台博馆在柯象座位底下发现了六件织品:一套红色披风及裤子、一套绘制的神明袍(神明甲胄)、印花色霞披、以及一套黑色长袍,并将其摊平、清洁、修复后,上头的字迹渐清晰可见,有利于后续的研究及展示。[2]
展示
1992年台湾省立博物馆推出的“台湾文化发展特展”展出。[2]
1997年5月台湾省立博物馆闭馆整修后新开幕,于“台湾博物搜奇展”展出。[2]
2012年12月国立台湾博物馆推出“死亡只是另一个开始:台湾木乃伊柯象”展出。[2]
资料来源
- ^ 黄淑莉. 〈中部〉「柯象」大埤人 土庫事件遭扣押. 自由时报. 2011-09-15 [202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8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2.4 2.5 李子宁、范燕秋、萧仲凯、李金贤、简克勤、欧阳盛芝. 死亡只是另一個開始:臺灣木乃伊「柯象」傳奇. 台北市: 国立台湾博物馆. 2014. ISBN 9789860439182.
- ^ 范燕秋. 百年孤寂之後:臺灣木乃伊「柯象」的傳奇返鄉旅程. 台湾博物季刊 (国立台湾博物馆): 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