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超 (艺术家)
杨志超(1963年—),是一位中国多学科艺术家,以其令人痛苦的表演作品而闻名。[1]
传记
杨志超1963年生于中国甘肃省。[2]1987年从西北师范大学北满洲里艺术学院毕业。1998年,当他从甘肃农村搬到北京时,他意识到了全球化及其对身体的影响。与甘肃农村的身体是劳动所需的工具相比,在北京,身体可以被视为点缀着工业产品的硬盘。[1]在这种新的环境下,杨的艺术实践开始形成。在他的表演作品中,艺术家用自己的身体来提出社会问题,以及在科技时代,我们的身体如何不再属于我们自己,而是属于社会和国家。他的表演经常涉及痛苦的行为,如不使用麻醉剂的手术。[3]他后来的作品仍然探索着同样的主题,但他已经摆脱了自我强加的痛苦。[4]
他已在中国内外都举办过展览,包括200年在上海东廊著名的《不合作方式》、2003年广州的广东艺术博物院、2004年北京的大道现场艺术节和2005年北京策展人舒阳在联合王国组织的八大院校巡演。
著名作品
- 《种草》(2000)在中国上海演出,在东廊仓库举行的《不合作方式》展览中,护士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将草插入艺术家的皮肤。[5]
- 《烙》(2000),中国北京,这位艺术家被打上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这项工作唤起了所有权的概念,以及国家对受试者进行监督的努力,将一个人减少到一个数字。[1]
- 《藏》(2004),中国北京,融合了人体如何比自然更符合技术的观点。受身体部件被人造部件取代的手术程序的启发,艺术家艾未未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将一个未指明的金属物体手术植入杨志超的腿中。[1]物体仍然在艺术家的大腿上,但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4]
- 《中国红》(2005-2006),使用血滴与墨水和矿物颜料混合,艺术家在丝绸上创作了绘画,以反映他在展览作品的国家(英国和德国)的日常生活体验。通过将自己身体的元素与中国传统材料的精神属性相结合,他的绘画旨在创造充满精神和灵魂的故事。[6][7][8]
- Chinese Bible (2009), a collection of notebooks and diaries collected by the artist, mostly from Panjiayuan Market in Beijing. Dating from 1949 to 1999, the books contained the personal writing of generations of Chinese people which were used by the artist to represent the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people during a century of political upheaval.[9]
- 《中国圣经》(2009),艺术家收集的笔记本和日记集,主要来自北京潘家园市场。从1949年到1999年,这些书包含了几代中国人的个人作品,艺术家用这些作品来表现人们在一个世纪的政治动荡中的个人经历。[9]
- 《爱情故事》通过记录艺术家与妻子的关系,深入了解了亲密关系的本质。自1996年以来,这位艺术家记录了他与妻子张兰发生性关系的次数。最初,这部作品是一组记录性交时间、日期和长度的穿孔卡片,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本图文并茂的日记,其中包括当时其他事件的信息和细节。这部作品最初是一个私人项目,但在2016年作品20周年之际向公众发布。[4]
个展[10]
- 2015 《中国圣经》,澳大利亚悉尼谢尔曼当代艺术基金会[11]
- 2012 《艺术专利局-杨志超档案》,北京草场地荔空间[12]
- 2011 《中国圣经》,香港展香港10号赞善里画廊[13]
- 2009 《中国圣经》-北京展北京艺术文件仓库[9]
- 2008 杨志超作品展上海东廊艺术[14]
精选群展[10]
- 2016 《超越行动》,中国北京麒麟当代艺术中心[15]
- 2013 《平行人生-杨志超与杨志超:中国/香港》(和同名同姓香港室内设计师杨志超):香港赞善里10号画廊[16]
- 2012 《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北京宋庄美术馆[17]
- 2009 《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澳门艺术博物馆
- 2006 《行为红!》-中国行为艺术,德国柏林世界艺术中心[7]
- 2005–2006 《城市的皮肤-当代都市影像的可能性研究》,澳门塔石艺文馆和广东深圳艺术博物馆[18]
- 2005–2006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艺术展,北京TS1艺术中心[19]
- 2005 《中国现场》艺术英国巡回展, 2005年10月13日—28日,访问了曼彻斯特的华人艺术中心;曼彻斯特的Greenroom;加的夫的章艺术中心;考文垂的沃里克艺术中心;盖茨黑德的波罗的海当代艺术中心;利物浦的蓝衣学校;科尔切斯特的科尔切斯特艺术中心;布里斯托尔的阿尔诺非尼艺术中心;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8]
- 2004 第二届大道现场艺术节,北京建外SOHO
- 2003 现场艺术节,北京东京艺术工程
- 2003 《距离》-广东美术馆当代艺术邀请展,广东美术馆
- 2000 《不合作方式》展,上海东廊艺术
外部链接
简介
杨志超有个人资料Asia Art Archiv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 CFCCA Archive & Libra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1] artsn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 arts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2] Ocul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3] Li Spa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0] 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RTH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3]。
文章
- Willcocks, Josh, Body of Sedition: Yang Zhichao and Art that Hurts, The Artifice, 2013-07-03 [2021-03-07][1]
- Syfret, Wendy, Artist Yang Zhichao Moves from Extreme Pain to Memories, Vice, 2015-06-18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9)
- Yang Zhichao and Chinese Bible 2005 – 2008, Asia Art Newspaper, 2014-05-06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另见
参考
- ^ 1.0 1.1 1.2 1.3 1.4 Willcocks, Josh, Body of Sedition: Yang Zhichao and Art that Hurts, The Artifice, 2013-07-03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8)
- ^ 2.0 2.1 artsnet, Yang Zhichao,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1)
- ^ 3.0 3.1 Ocula, Yang Zhichao,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6)
- ^ 4.0 4.1 4.2 Young, Michael. Yang Zhichao Love Story. ArtAsiaPacific. 2014-08-15 [2021-03-08].
- ^ Berghuis, Thomas J. Considering Huanjing : Positioning Experimental Art in China. Positions: 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4, 12 (3): 711–731 [2021-03-08]. S2CID 144421698. doi:10.1215/10679847-12-3-711.
- ^ CFCCA Archive & Library, Programme 'China Live' (GB3451/OC/6/6/4/1), Centre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2021-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 ^ 7.0 7.1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Prelude: Talks and Performances, [2021-03-07]
- ^ 8.0 8.1 CFCCA Archive & Library, 'China Live' tour, various artists, 2005 Oct 13 – 2005 Oct 28, Centre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6)
- ^ 9.0 9.1 9.2 Art Gallery NSW, Chinese Bible,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6)
- ^ 10.0 10.1 10.2 YANG ZHICHAO, Li Space,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1)
- ^ Sherman Contemporary Art Foundation, Yang Zhichao Chinese Bible,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4)
- ^ ART PATENT OFFICE: YANG ZHICHAO ARCHIVES, Li-Space, [2021-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1)
- ^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Yang Zhichao Chinese Bible,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9)
- ^ Asia Art Archive, Yang Zhichao Works 1999–2008, 楊志超作品 1999–2008,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1)
- ^ Beyond Action, ArtLinkArt, [2021-03-07]
- ^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Parallel Lives: China/Hong Kong,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9)
- ^ Prelude: Talks and Performances, ArtLinkArt, [2021-03-07]
- ^ Asia Art Archive, City Skin: Images of the Contemporary Metropolis, 城市的皮膚: 當代都市影像的可能性研究, [2021-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1)
- ^ ArtLinkArt, CONSPIRE THE FIRST EXHIBITION OF TS1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group), [2021-03-08]
- ^ YANG Zhichao, 楊志超, Asia Art Archive,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1)
- ^ CFCCA Archive & Library, YANG Zhichao, 楊志超, Centre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6)
- ^ artsy, Yang Zhichao 杨志超,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2)
- ^ RTHK 香港电台, 29-11-2011 The Works Yang Zhichao, YouTube, 2011-12-01 [2021-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