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是指位在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左近的敦煌石窟中的壁画,是该石窟群艺术形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壁画最多的石窟群。按照壁画所描绘的内容可分为佛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供养人画像等。
种类
绢本彩绘和白描
绢本彩绘,佛、菩萨像,出自时是的绢本麻布绘件。其中供养像,具有鲜卑族的特色,最早已晋昌郡太守乐庭怀及妻子原王氏像为最早。
佛像画
佛像画这种宗教艺术作品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当中包括各种佛像及菩萨,如三世佛、七世佛、释迦牟尼佛、多宝佛、贤劫千佛、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还有天龙八部等等。这些都根据说法图而描绘的。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已经有933幅,佛像12208身。
故事画
北朝时期是中国混乱的时代,当时的壁画盛行本生、本缘的佛教故事画,不少作画题材亦有受到西夏、印度,当地故事,如舍生成仁,突出思想、仁义的观点,以肉身换取弱小的鸽子,分衣马给穷困的人。唐朝时僧人善导提倡净土宗盛行,以观音、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为中心,因砖红色和绿色的藕叶,细致的衣服,佛光的照耀,显示宗教的庄严。
故事画是指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具有道家思想神话题材的壁画。西魏时期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
彩塑的部分,是用木骨泥塑,并在上面施以彩绘,可以巧妙的和壁面融合,大部分的塑造都与人差不多高,有些较小的作品放在神龛内,供人祭拜。
经变画
经变画则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手法称为“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则叫作“变文”。
狩猎图
在莫高窟第249窟顶部有西魏时的狩猎图。画中一个猎人骑着马,回身拉弓对准向他追来的猛兽;另一个猎人则持枪追逐前面的动物。从战国以来,博山炉、画像石、画像砖等都常见狩猎图,敦煌壁画亦沿用这种图像,不在乎狩猎其实是一种杀生。[1]
人像
供养人画像描绘的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都在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
注释
- ^ 赵声良:《敦煌壁画风景研究》,页29-30。
参考书目
- 赵声良:《敦煌壁画风景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5)。
- 赵声良:〈敦煌隋代山水与空间表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赵声良:〈敦煌早期壁画中“西域式”人物造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赵声良:〈敦煌石窟北朝菩萨的头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赵声良:〈敦煌艺术与大唐气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赵声良:〈莫高窟第61窟炽盛光佛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赵声良:〈敦煌美术对中国美术史观的影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周一良:〈敦煌壁画与佛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东山健吾:〈敦煌莫高窟佛树下说法图形式的外来影响及其变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山部能宜:〈吐峪沟第42窟禅观壁画研究——兼及汉文禅观文献的起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滨田瑞美:〈关于敦煌莫高窟的白衣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田中知佐子:〈敦煌莫高窟“龙车凤辇图”源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颜娟英:〈敦煌北朝禅窟285窟〉。
- 下野玲子:〈莫高窟第217窟南壁经变新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