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麦陨石坑
拉麦陨石坑 | |
---|---|
坐标 | 42°42′N 13°06′E / 42.7°N 13.1°E diameter=13 公里 |
深度 | 1.5 公里 |
余经 | 日出时347° |
命名来源 | 费利克斯·尚拉·拉梅克 |
拉麦陨坑(拉丁文“Lamèch”)是月球正面高加索山脉东北部一座较大的撞击坑。以法国气象学家和月面学家费利克斯·尚拉·拉梅克(Félix Chemla Lamèch)之名命名,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认定。
描述
拉麦陨坑四周:东北部有欧多克索斯环形山、南面临近亚历山大环形山;西南偏南是卡利普斯陨石坑、西南则是卡西尼环形山;拉麦陨坑西面毗邻雨海,西北坐落着阿尔卑斯山脉;东面和东南方分别是死湖和梦湖;南面是澄海[1]。其月面坐标为北纬42.79°、东经13.15,直径12.4公里[2],深度1.46公里[3]。
该陨坑外形呈碗状,侧壁较周围月表高约490米[4],坑底面积不大,其中心距内侧斜坡约为陨坑直径的四分之一,陨坑尚无明显侵蚀现象,但内部缺少其他令人感兴的特征。陨坑的形态特征符合“BIO 型”(该类陨坑的典型代表-毕奥陨坑的称谓)月坑。
陨坑的西面有一座有趣的“L”形山峰,其非正式的名称为“厄尔布鲁士峰”(Elbrus)。
月球陨坑的分类
1978年查克·伍德(Chuck Wood)和雷夫·安德森(Leif Andersson)对月球正面的陨石坑进行了分类[5]。
类型 | 代表 | 形态特征 | 陨坑直径 | 图片 |
---|---|---|---|---|
ALC | 阿尔巴塔尼C陨坑 (Albategnius C) |
小型杯状坑,直径约10公里以内,坑中无中央地表。 | 小于10公里 | |
BIO | 毕奥陨坑(Biot) | 类似ALC,但较小,坑内地表平坦,典型直径约为15公里。 | 10-15公里 | |
SOS | 索西琴尼陨石坑 (Sosigenes) |
坑内地表宽阔平整,无中央山峰,内侧壁无台地构造,直径通常在15-25公里内。 | 15-25公里 | |
TRI | 特里斯纳凯尔陨石坑 (Triesnecker) |
拥有中心峰(从直径26公里开始),内侧壁不平滑,并具有坍塌的痕迹。 | 15-50公里 | |
TYC | 第谷环形山(Tycho) | 直径超过50公里,坑底平坦,内侧壁具有台地结构,一般拥有中央峰构造。 | 大于50公里 |
直径200公里以上且无中央峰的撞击坑经常被非正式地称为盆地;大小类似月海,但内部没被暗黑的熔岩充填(或仅少量)的大型撞击坑有时被称为“Thalassoids”(平坦而低洼的表面)。
另请参阅
备注
- ^ LAC-40 图上的环形山提示 (PDF). [2016-03-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2-20).
- ^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编目. [2016-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5).
- ^ John E. Westfall's Atlas of the Lunar Terminator,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0). [2016-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8).
- ^ 月球陨石坑数据库
- ^ Wood, C.A. and Andersson, L.E. (1978) Lunar & Planetary Laboratory Catalog of Lunar Craters: Part 1: Nearside. NASA TM 79328 (i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