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慈善厨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慈善厨房于1931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拍摄

慈善厨房,又译作施膳处流动厨房,是一处免费或以极低价格提供食物给饥饿者的场所,通常设置于平均收入较低的邻近地区。

历史

中国明清时期,民间出现了名为“粥厂”的赈济机构,早期多为临时性设置,是为了应对灾荒时大量灾民的出现。后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出现了大量找不到工作的流民,因而在大城市如天津、北京等地的繁华地带或宗教寺庙,逐渐有了常设机构。在中国古代极其有限的社会事业中,粥厂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粥厂的经费既有政府拨款,也有民间捐助,包括由宗教机构开设[1]。官办粥厂的保障水平很低,这跟当时社会保障事业的基本目标是相关的:即赈济事业仅以保证饥民灾民不闹事造反为目标。[2]

流行文化

  • 中国传统相声《开粥厂》描绘了一个做梦发大财的穷人舍粥摆阔的幽默形象,从中也能一瞥昔日粥厂的盛况。
  • 2015年美国出版的儿童绘本《市场街最后一站》(Last Stop on Market Street),主角小男孩与奶奶搭公车前往的目的地即为慈善厨房。

参见

参考资料

  1. ^ 真实的粥厂到底什么样?.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 2014年2月18日 [2014年3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3月28日). 
  2. ^ 光绪三年天津粥厂大火纪实. 2010年8月10日 [2014年3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