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钧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2年2月6日)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2年2月6日) |
彭国钧(1877年—1952年),原名深梁,后更名国钧,号贤访、潜舫、泉航、全方,晚年号看春雨耕斋老人。当代杰出教育家,创办长郡中学,为湖南教育界五老之一。
生平[1]
1877年生于大清国湖南省安化县小淹乡沙湾村张家冲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考取秀才,在乡授徒两年。光绪廿六年(1900年),入岳麓书院就读。受新学影响,弃举子业,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明德学堂速成师范第一班。在明德学习期间,他深受黄兴、周震鳞革命思想和胡元倓“磨血”精神的影响,立志献身教育,开启民智。胡元倓的“磨血论”成了彭国钧办“修业”的座右铭。胡元倓对黄兴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至理名言:“流血革命危而易,磨血革命稳而难。公倡革命,乃流血事业;我办教育,是磨血之人。”彭国钧把“修业”当成自己“磨血”的磨子,以自己毕生心血精力去推动这副磨子[2]。
彭国钧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后,受聘修业学校小学部教员,不久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小学部堂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中学部恢复,担任修业学校的校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府制废除,彭国钧建议原长沙府属12县的驻省中学合并于长沙府中学,更名为长郡公立中学,彭国钧任校长,并当选为国民党支部评议员。民国次年(1913年)奉派赴日本考察教育,历时半年,于彼邦办学经验,颇有借鉴。民国6年(1917年),教育部以彭办理修业、长郡两校卓著成效,奖给三等褒章。南北军阀混战时期,彭联台教育界进步人士,参与反袁称帝、反对傅良佐、张敬尧毒湘诸役,任省议员,省党部执行委员。马日事变时,任反共的“救党委员会”委员。1936年9月,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特派员[3],中央监察委员,湖南第一届省参议员,第二届国民参政员等职。抗战胜利后,致力于本省农村战后复兴工作,获国民政府胜利勋章,民国35年(1946年),湖南省府呈准教育部,评彭国钧为湖南教育界“五老”之一,尊为教育家,饮誉三湘。民国38年(1949年)春,彭以湖南省教育会理事长名义,电南京国民政府请接受中共和谈条件,李宗仁、白崇禧胁程潜去粤代理考试院长,彭与周震鳞联名电李,挽留程潜主湘,实则求利于和平起义之准备工作。白崇禧在长沙搜捕共产党人,彭先后保释掩护多人。中华民国沦陷大陆前夕,彭虑不能见容于新政权,程潜说:“你放心,不要紧。”乃积极参加和平运动。长沙和平解放后,与唐生智、周震鳞等致电西南各省军政当局,呼吁响应和平起义。又与左学谦联名电广州国民政府停止轰炸长沙,并亲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主任委员张炯,劝其归向人民,密函川湘鄂绥靖主任宋希濂(宋为长郡学生),劝其率部起义。湖南军政委员会成立,程潜邀彭任顾问,以老病辞。1951年4月,突以“确系不法”被捕,次年5月,在押解安化途中落水资江逝世,终年七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