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张丽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丽俊(1868年5月8日—1941年7月24日),字升三,号南村,晚年自号水竹居主人台湾彰化县葫芦墩街(今台中市丰原区)人,仕绅。[1]

张丽俊
升三
南村
出生(1868-05-08)1868年5月8日
 大清福建省台湾府彰化县葫芦墩街(今台中市丰原区)
逝世1941年7月24日(1941岁—07—24)(73岁)
国籍 大清(1868年–1895年)
 大日本帝国(1895年–1941年)
别名张升山、张南村、水竹居主人
语言台语日语
教育程度私塾
知名作品《南村诗草》
《水竹居主人日记》
《清河堂张氏族谱》
儿女8男4女
父母张明色(父亲)
林尽(母亲)
亲属张金池(长兄)
经历
汉语名称
繁体字 張麗俊
台语罗马字 Tiunn Lē-tsùn

生平

早年

张丽俊为台中葫芦墩 ( 今台中市丰原区 ) 人,1868年5月8日生于石冈庄金星面,年幼即移居葫芦墩下南坑。13岁入汉学,受汉学教育长达15年。并受教于郑国琛魏文华,后拜谢颂臣为师。

1889年与何燕成亲,两人育有八男五女。1932年何氏过世,1935年续弦娶杨梨。[2]

事迹

日本治台后,于1899年任下南坑第一保保正,至1918年因官司缠身始卸任。1926年担任丰原街协议会员,共连任3次,计6年之久。除任公职外,又先后担任葫芦墩兴产信用组合常任理事、富春信托株式会社常务理事、丰原水利组合组合员。

1907年7月8日应傅锡祺之邀加入栎社,此后积极参与栎社诗会近三十年。此外亦曾多次参与吴子瑜的东山吟会,在当地文人为主的丰原吟社负指导奖掖之责,也常参与中部或全岛诗社的联吟大会。工作之余也在丰原店员会、工友会及革新社等组织所办的夜学教授汉文。

1916年被推举为丰原慈济宫修缮会正总理,隔年开始修缮,历经九年完成。1935年发生墩仔脚大地震,庙体再度将遭拆除。在张丽俊及丰原诸位长老力争之下才获完整保存。修缮完成的慈济宫为丰原主要信仰中心,也多次供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举行演讲与电影放映。今慈济宫尚保存张丽俊修撰的柱联、对联、捐献的龙柱等物。[3]

狱中

1918年7月张丽俊身系狱中。据张称:“明治四十四年六月间,合张宏取张春籓之妻庄氏凤贰千之金,转交于台中林岱全,欲运动官厅,周旋张春籓、张宏合买饶俊怀土地。二人犯诈欺刑事,春籓被检察官留置。张宏取金委我往彰化银行寄金则有之,若取转交林岱全作运动费,决无此事。”他入支厅接受调查,供词未被接受,乃被收押。对张丽俊而言,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自叹:“嗟乎!我一生为人,幼壮读书,后理公事,于二十周年,未尝妄取一物,今被丧心人报告,受如此惨状,亦何命运之迍邅也!”此一拘留到8月19日才获释,然12月11日又被关,直到翌年5月11日获假释出狱。

虽被假释, 然经一审判决,张宏无罪、张丽俊与林岱全被起诉,并于6月5日判刑十个月,由于已被留置五个月,尚须服五个月的徒刑。

张丽俊不服,上诉复审法院,此事缠讼至1920年3月16日始被判无罪。这缠讼一年半的官司,不但他的公职被褫去,其母也在他第一次出狱和第二次入狱之间的1918年9月10日过世。对张而言,这是他人生中最晦暗的时期。[4]

逝世

1937年,张丽俊中风无法再继续写日记。他于1941年7月24日过世,享年74岁。

傅锡祺也为其作挽词,诗曰:“久住人间肯便抛,贼风一夜袭山坳(君患中风半身不遂),遗诗怕阅题襟集,故友愁谈总角交,沉李浮瓜成影事,素车白马趁荒郊,何因不稍迟瞑目,待看长桥遂斩蛟。”

2001年6月25日,位于台中市丰原区的故居“南村草堂”被指定为“台中县作家之屋第一号”,并成立“水竹居-张丽俊文物纪念馆”,收藏许多照片、书籍、栎社诗社往来诗文以及修缮丰原慈济宫的文件等。2021年因屋宅老旧将进行改建,相关文物将移至他处,文物馆不再开放参观,但有专家要研究可供借阅。而“南村草堂”因内部有后代居住,仅提供学者研究,不开放团体参观。[5]

兴趣

旅游

剑潭山行

1908 年张丽俊与袁锦昌、谢秋涛、王刘铜钟等人相约至员山、大龙峒等地,并顺道前往台湾神社:“谒北白川宫能久亲王遗迹,少顷下山,并往士林闲游。”张丽俊提到:“是日北白川宫新社祭,十时仝警官、区长、保正到公花园行遥拜式。”[6][7]

当他卸职后(1918),常常于日记中载录与朋友游历台湾。

基隆行

张丽俊则因女婿居住在基隆,故常得机会北上,曾于1926年描写基隆的特色:“天然古木配邱山,水色岚光夕照还,四顾层楼今昔异,舟车辐辏港中湾。当1930年张丽俊再次游基隆市街,描绘进入庆安宫的情景:“观庆赞中元各柱首之斗灯,其座之高大华丽目所未睹。”1932年正值盂兰盆会,记录:“今年轮值张、廖、简,本欲算其猪数,指不胜屈,闻人言有千头云。吁!基隆人之迷信比别都会更甚矣。”[7][8]

阿里山行

1930年张丽俊游览阿里山,沿途记录地名、海拔高度,并撰写〈登阿里山〉一诗:“绝顶登临曙色斑,苍茫云海别尘寰,乾坤浩气锺神木,岱岳精灵萃祝山。鼎峙新高观五鼓,车缠独立望三环,今无李杜长篇学,恨不全图写景还。”[7]

淡水行

1932年张丽俊前往淡水,于日记中描绘沿途景色:“至郡役所,登楼远眺,东瞻大屯、西望观音、南看稻江、北觇云海,而淡水河口一带乡村言是八里分〔坌〕也。”[7][8]

日月潭行

张丽俊1934年记录与张世翰,林庆财、熊阿木等人,观赏原住民妇女表演的情形:“少顷出十七妇女,执杵者十五人,只二人打管和之,杵由石畔撞之,只兮大小疾徐,铿然有金石之声,撞罢又合歌一曲,后各地方组合役职员合番妇执杵写真记念。”除了记录及合照的活动之外,他又以诗描写日月潭“水光山色两悠悠,一抹烟霞天际浮”的自然意象及涵碧楼的建筑。诗中提到:“南瞻岛屿供神社,东望番人渡木舟,莫怪高骚来住宿,无边风景爱清游。”[9]

同年张丽俊于日记中提及一行人参观日月潭发电所:“盖此发电之水引浊水溪之水入姊妹原净水池,穿五大山岳隧道,水出日月潭为积水池,又对潭底穿八、九里隧道出门牌山顶,埋五大铁管,水由千尺泻下,冲动机关飞转,故发电之强可为全岛之用,亦因水力之大所致也。”[9]张丽俊肯定殖民政府的建设与经营,以供电需求的迫切性,强调今后如何图农村工业化的必要。“讲究种种方法振兴中小工业,如此台湾之农村才具发展余地;如果守旧而抱膝徒老,守株待兔,不谋求进取之道,一旦大难临头,则噬脐莫及矣。”[7][10]

著作

  • 《南村诗草》(又称《升三诗草》)未梓,部分收入《栎社第一集》书中。
  • 《水竹居主人日记》,始于明治39年(1906),止于昭和12年(1937),其中大正11年(1922)缺。是台湾目前唯一由保正当事人留下的日记。详实记载其前后二十年(1899至1918)担任保正所执行的事务,涵盖个人家族史、宗教活动、地方产业、休闲生活等各层面,也是研究二十世纪前半台湾社会变迁重要的史料。[2]
  • 编撰〈清河堂张氏族谱〉。

作品

七言绝句

重游稻江途中即景

满天烟雨近中秋,恰向稻江作快游。

驿路风光重领略,愧无佳句锦囊收。

焰岭朝霞

九九峰头曙色开,红光灿烂照楼台。

火云未敛成蒸气,烘出丹山一片来。

五言律诗

祝葫芦墩街电火开通

世界神工出,葫芦电火通。

流星垂路曲,皓月满街同。

不怕风吹黑,何须烛吐红。

黄昏光达旦,长是水晶宫。

七言律诗

八仙山即景

台中名胜八仙山,万仞黎明在此间。

百丈铅桥高百米,千町铁路曲千弯。

危崖绝顶神工出,箐密林深古木删。

政府经营真周到,运输全部是机关。[11]

落花

闲倚栏杆百感生,芳园顿减旧时荣。

红飘玉砌随风冷,翠滴瑶阶带露轻。

蝶梦惊回春晼晚,莺声啼破叶纵横。

伤心委地无人问,几度呼童扫不清。[12]

〈台中竹枝词〉

蛎粉墙头系玉骢,葫芦墩赛大墩东。南腔北调酣人耳,真个销魂在此中。

秧歌唱罢又樵歌,夜里燃灯欲诱蛾。漫说乡村忙四月,暮春时节亦忙多。

会社机关是制麻,牵丝儿女半娇娃。轮班每出斜阳路,三五成群首绾鸦。

浣纱溪畔映朝晖,一朵春光貌正肥。宛似芙蓉初出水,散些香气袭人衣。[13]

参考资料

  1. ^ 張麗俊. 国家图书馆. 2003-12 [2021-11-30]. 
  2. ^ 2.0 2.1 张丽俊作,许雪姬、洪秋芬编纂・解读. 水竹居主人日記(一).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台中县文化局. 2000. 
  3. ^ 豐原慈濟宮全球資訊網. [2022-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0). 
  4. ^ 豐原國中在地文化課程-張麗俊. [2022-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8). 
  5. ^ 水竹居張麗俊文物紀念館將改建 文物移至他處. 中央通讯社. 2021-03-03 [2022-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9). 
  6. ^ 张丽俊. 水竹居主人日記(二). : 109,114. 
  7. ^ 7.0 7.1 7.2 7.3 7.4 林淑慧. 觀景察變:台灣日治時期日記的旅行敘事. 台湾文学学报. 2018. 
  8. ^ 8.0 8.1 张丽俊. 水竹居主人日記(九). : 134. 
  9. ^ 9.0 9.1 张丽俊. 水竹居主人日記(九). : 509-510. 
  10. ^ 张丽俊. 水竹居主人日記(九). : 521-522. 
  11. ^ 张, 丽俊. 水竹居主人日記(十). : 247. 
  12. ^ 詩文索引. 搜韵. [202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1). 
  13. ^ 张, 丽俊. 水竹居主人日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