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文明
时期 | 欧洲青铜时代 |
---|---|
时间 | 约公元前3200年 – 约公元前1050年 |
主要遗址 | 底比斯,梯林斯,迈锡尼 |
先前文化 | 新石器时代希腊 |
继承文化 | 希腊黑暗时代 |
希腊历史 |
---|
历史系列条目 |
希腊主题 |
希腊文明(又译赫拉斯文明,英语:Helladic、希腊语:Ελλαδικός)是一个现代考古学术语,用于代表青铜时代希腊大陆文明的一系列时期,这一称谓通常用于考古学与美术史中。它补充了阿瑟埃文斯爵士划分的米诺斯文明,在历史框架内对来自米诺斯文明的青铜时代文物进行分类。虽然米诺斯文明是克里特岛独有的,但希腊文明的文化和地理范围是在同一时间跨度内的希腊大陆。同样地,基克拉泽斯文明是指在爱琴岛发现的文物。考古证据表明,从广义上讲,整个地区的文明同时发展,因此这三个文明在时间上相互补充。它们统称为“爱琴”,例如爱琴艺术或具争议性的爱琴文明。
这些时代从陶器风格的变化而得出,是推算相关文物(如工具和武器)年代的基准。埃文斯爵士根据出土的陶器文物的风格与技术,把克里特青铜时代陶器发现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他称之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米诺斯文明。这些被细分为时期,其中一些被细分为子时期。希腊文明和基克拉泽斯文明是后来划分的,有类似的细分。埃文斯爵士的分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分类并没有确切的日期,这是因为陶器风格的变化是不规则的,一些风格可能保留较久。事实上,没有确切日期是分类的优势;埃文斯爵士相信有几个日期发生了变化,其他日期则仍在讨论中,但日期范围相当狭窄,但这分类只虽针对这些变化进行调整。一些陶器可以通过参考日期更确定的埃及文物,推算精确日期。
希腊文明的社会和文化由新石器时代希腊传承而来,大多数的聚落都是以农业、耕作和狩猎为生的小村庄。在铜器时代早期的第二与第三阶段(约公元前2650–2050/2000年)续渐发展出许多新事物,如冶炼青铜,纪念性建筑与堡垒,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爱琴海沿岸其他文明之间广泛而密切的接触。希腊文明晚期(约公元前1550–1050年)有时被称为迈锡尼文明,因为迈锡尼当时崛起。在青铜时代末期(约公元前1050年),由于入侵和战争,爱琴文化进入一段漫长衰落期,一些历史学家称为黑暗时期。
词源
“希腊/赫拉斯”(Helladic)、“基克拉泽斯”(Cycladic)、“米诺斯”(Minoan)是指文明起源地点[1]。因此,米诺斯文明中期的文物可能于基克拉泽斯群岛出土,但并不意味着这属于基克拉泽斯文明。这一划分方式不适用于爱琴海沿岸地区,比如黎凡特及北非,当地的陶器可能是模仿了爱琴文化,但仍然是在当地制造的。
背景
考古学从陶器找到主要证据,约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一种相似的生活方式遍布希腊大陆、基克拉泽斯和克里特岛,新石器时代取代青铜时代[2]。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加快,青铜时代的证据越来越多。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不同,爱琴人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也是不会书写的。在缺乏文字纪录下,所有考证都须以物品作为参考。陶器是最广泛使用的,因为经常在生活中使用,及较难破坏的,即使烂成碎片仍能残存。在整段时代下,陶器采用了不同风格和技术,存留的罐子和碎片可以据此分类。不同遗址的物件能透过层状沉积物证明是同时期的,在年代上等同[1]。
早期
早期希腊文明的主要特征是新石器时代的农业人口进口青铜和铜,以及使用原始的青铜加工技术。加工技术最早在安纳托利亚使用,经文化接触传入希腊[3]。早期希腊文明在时间上对应于埃及的古王国时期。重要的遗址集中在希腊大陆的爱琴海沿岸的维奥蒂亚和阿尔戈利斯(Manika、勒拿湖区、Pefkakia、底比斯、提林斯)或沿海岛屿如埃伊纳岛(Kolonna)和尤比亚岛(莱夫坎迪)。出土陶器显示西安纳托利亚的影响和引入了高转速的陶轮。迈加隆于早期希腊文明 II 引入。聚落并没有伴随安纳托利亚文化模式的渗入(即“Lefkandi I”)而被广泛毁灭。
早期希腊文明 I
早期希腊文明 I 时期亦称为 Eutresis 文化,约公元前3200 -2650年,其特点是在 Korakou 和其他地点发现未经打磨和经抛光或红色经打磨和经抛光的陶器(金属制品在此期间极为罕见)[4]。就陶瓷和聚落模式而言,早期希腊文明 I 时期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末期存有相当大的连续性,于早期希腊文明 I 聚落点的改变是由经济活动改变引起[4]。
早期希腊文明 II
早期希腊文明 II 时期亦称为 Korakou 文化,约公元前2650-2200年。早期希腊文明 I 到早期希腊文明 II 时期的转变迅速而且没有中断。其中发展了多种社会文化创新,例如冶金(即青铜加工) ,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组织,以及纪念性建筑和防御工事[5]。早期希腊文明 II 聚落点的改变伴随着农业活动的转变(牛犁)[6]。
早期希腊文明 III
早期希腊文明 II 时期以勒拿“瓦屋”(廊屋)的破坏告终[7]。早期希腊文明 II 遗址遭到破坏最初归因于希腊人和/或印欧人在早期希腊文明 III 或称为提林斯文化,约公元前2200-2000年[8];然而,由于希腊文明 II的遗趾破坏不一致,并且在早期希腊文明 II 至中期如 Lithares、Phlius、Manika 等聚落点持续出现,这个说法不再接纳[9]。此外,早期希腊文明 III 时期前﹐“新的/侵入性的”文化元素,如有半圆室的屋(一面墙璧为半圆)、陶制“锚”、有轴孔的斧、陵墓和城镇内墓葬己经存在,实际上是在当地发展出来(维奥蒂亚的陶制锚;新石器时代色萨利Ayia Sophia 坟冢),以及在早期希腊文明 II 至中期期间,希腊大陆与小亚细亚西部、基克拉泽斯群岛、阿尔巴尼亚和达尔马提亚等地区之间的持续接触[10]。气候变化似乎也促成了希腊在早期希腊文明 II 至中期(约公元前2200年)重大文化转变[11]。
中期
中期希腊文明,(约公元前2000 -1550年),是一个文化倒退的时期,在早期希腊文明 III 时期首先出现[12][13]。中期的特点是大量出现的 Minyan 陶器,这可能与古希腊历史学家称为 Minyan 的人有直接关系;一组来自中古希腊遗址的单色抛光陶器被特洛伊的发现者海因里希·施里曼称为 Minyan 陶器。
灰色的 Minyan 陶器最初被认为青铜时代中期迁移引入的陶器[14];然而,该理论已经过时,因为1950 年代在勒拿的发掘表明陶器风格的发展是连续的(即精细的灰色抛光提林斯文化的陶器是 Minyan 陶器的前身)[15]。一般来说,直到中期希腊文明 III ,彩陶的花纹是直线和抽象的。在中期希腊文明 III ,基克拉泽斯和米诺斯的影响启发了各种曲线甚至具代表性的图案。
在中期发现最多的物件是陶器,哑光彩陶作为一种新的陶瓷作品风格开始出现[16]。Minyan 陶器是在陶轮上制作的,设计和形状突出,而哑光彩陶是手工雕刻的,并涂有暗色的涂料[17]。
中期哑光彩陶显示很多有风格的图案可以追溯至早期甚至其他爱琴文化。中期希腊陶器开口下方的图样如斜线、锯齿形、菱形、奔跑中的狗、螺旋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图案相互交替,是受基克拉泽斯陶器图案启发。螺旋形同样可以追溯至克里特以及狮鹫。但是,哑光彩陶上的图案如菱形和下垂三角形等图案是延续自早期的风格图案,而在陶器上添加垂直条纹则是在中期发生的演进[18]。基于中期陶器大部分的设计和图案受基克拉泽斯影响,可以假设中期希腊文化与基克拉泽斯文化相互影响甚深。
在中期希腊文明的遗址中发现了四种类型的坟墓;浅坑坟墓、蜂窝状坟墓(Tholos)、石室坟墓和竖井坟墓。浅坑是一个地上的横式浅坑,蜂窝状坟墓的特点是像一个陆墓的密闭空间[17]。石室坟墓和竖井坟墓很有意思,因为它们是起源于中期希腊文明的两种埋葬方式[17]。相信是在此期间移居希腊的人,影响了这些新埋葬方式[16]。石室坟墓是一个深埋和长方形,在坟冢下或埋在土丘下,出现于中期希腊文明。竖井坟墓比石室坟墓更大更深(平均长6米,宽4米,深4米),出现于中期希腊文明的后期[17]。此外,婴儿被埋在特殊的罐子里(pithoi),通常高约30英寸(~75厘米)。根据考古证据,在中期希腊文明的埋葬仪式中,尸体膝盖弯曲[16],放置在坟墓的两侧,(女性放在左侧,男性放在右侧[19]),然后出席仪式的人会把仪式上饮用过的杯子留在坟墓里[17]。埋葬习俗还包括将贵重物品与陶器、银器或青铜器等与尸体一同埋葬[19]。
在中期希腊文明的遗址勒拿,已挖掘出200多座坟墓。这些坟墓中大约 1/3 是城镇外墓葬(尸体埋在社区外),城镇内墓葬(尸体埋在社区内)占发现的坟墓的2/3 [16],包括围绕一个石室坟墓建造的城镇[20]。
中期希腊文明的社区,特别是勒拿,布局不规则,没有特定的模式[17],房屋紧贴在一起[20]。从理论上讲,房屋的排例可能是与扩展家庭或相近团体或派系成员一起生活。房屋只有一层楼高[20],呈“U”形,由粘土制成。一般来说,房屋会有一个门廊,最多三个房间,一个有炉[17],以及用于储存和烹饪的房中房[19]。一个更大的独立房屋已被确定为社区首领或领袖的可能住所,并设有一个单独的存储设施以及一个带炉的庭院[19]。
中期希腊文明的人除了种植农作物如小麦(能磨成面粉烘焙),大麦,亚麻,豌豆,鹰嘴豆,小扁豆和豆,还会看管绵羊、山羊、猪、牛、马、和狗等动物。人们会在织布机上纺线以织成织物。他们制作的衣服会以经常用作装饰的针来固定。人们也会用石头和贝壳制成的项链和手镯来装饰自己[17]。
通过研究勒拿等遗址,男性明显比女性吃更多蛋白质,而女性倾向吃更柔软、加工程度高的食物。两个性别的骨骼上都发现了压力造成的痕迹,但男性的痕迹较深,表明男性比女性更频繁地从事费力的体力劳动。与女性相比,男性因感染传染病而引起的损伤也更高。这意味着男性因为与外在群体和人的直接接触[19],而接触到更多外来病原体。似乎两性之间存在分工。
中期希腊文明在时间上对应于埃及中王国。聚落点更紧密,倾向位于山顶。中期希腊文明遍布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中部(包括埃托利亚 Aetolia 内的遗址,如塞尔蒙斯 Thermos ),北至斯佩耳刻俄斯河谷。只有麦西尼亚州的 Malthi 和勒拿V 是彻底挖掘的中期希腊文明遗址。
晚期
晚期希腊文明是迈锡尼希腊在米诺斯克里特岛和基克拉泽斯群岛的新影响下蓬勃发展的时期。制作晚期希腊文明陶器的人有时会在他们的作品上刻上一个音节文字,线型文字B,它已破译为希腊语。晚期希腊文明分为晚期 I、晚期 II、晚期 III;其中晚期 I 和 晚期 II 与晚期米诺斯陶器重叠,晚期 III 超过了它。晚期 III 进一步细分为晚期 IIIA、晚期 IIIB和晚期 IIIC。下表根据 Knodell(2021年)和 Manning(2010年)提供了希腊大陆晚期的大致日期[21]:
时期 | 大致日期 |
---|---|
晚期 I | 公元前1700–1600年 |
晚期 IIA | 公元前1635–1470年 |
晚期 IIB | 公元前1480–1410年 |
晚期 IIIA1 | 公元前1420–1370年 |
晚期 IIIA2 | 公元前1390–1315年 |
晚期 IIIB | 公元前1330–1200年 |
晚期 IIIC (早期) | 公元前1210–1160年 |
晚期 IIIC (中期) | 公元前1170–1100年 |
晚期 IIIC (晚期) | 公元前1100–1040年 |
原几何时代 | 公元前1070–900年 |
晚期希腊文明 I
晚期希腊文明 I 陶器以布满勒拿竖井墓地以及 Voroulia 和 Nichoria(麦西尼亚州)、Ayios Stephanos(拉科尼亚)和 Korakou 的定居点而闻名。Arne Furumark 将晚期希腊文明 I 分为 A 和 B 阶段,但 Furumark 的晚期希腊文明 IB 已被 Oliver Dickinson 重新分成晚期希腊文明 IIA。最近一些来自迈锡尼以北的 Tsoungiza 遗址的放射性碳定年法显示,那里的晚期希腊文明 I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75/1650年到1600/1550年之间,比陶器的确定日期早了大约100年。锡拉火山也在晚期希腊文明 I 期间(晚期基克拉泽斯文明 I 和晚期迈诺斯文明 IA)喷发,日期在公元前1650年至1625年之间。Alex Knodell(2021年)根据 Manning (2010年),确定晚期希腊文明 I 在公元前1700/1675 年至1635/1600 年之间[21]。
没有在锡拉发现,但在麦西尼亚州晚期希腊文明 I 存在的一种物质文化,“伯罗奔尼撒晚期希腊文明 I ”[22],很有可能在火山喷发后开始。其特点是“III型高漏斗状 Keftiu 杯”;“细小闭合图形如矮壶,带有阴影的圈('球拍')或简化螺旋的装饰”;“光亮,浅色背景,深色图案”,“包括小而整齐的简单连续螺旋,例如各种钩形螺旋或波浪形螺旋(有或没有小点),有阴影的圈的形式和双刃斧,小圆点和单或双波浪线的装饰排列”;此外,“Keftiu”杯子上的“波纹”。这些本地新风格一直延续到晚期希腊文明 IIA 的整个大陆。
晚期希腊文明 II
晚期希腊文明 IIA 的描述主要基于Korakou 东面小街的资料。家居和宫殿能被区分。晚期希腊文明 IIA 和 晚期迈诺斯文明 IB 之间有很紧密的关系。晚期希腊文明 IIB 在晚期迈诺斯文明 IB 结束之前开始,看到克里特岛的影响正在减弱。纯 LHIIB 组合很少见,起源于提林斯、Asine 和 Korakou。放射性碳定年法显示晚期希腊文明 II的年代为公元前1600/1550年至1435/1405年,其开始时间比陶器的确定日期早了约100年,但其结束时间几乎对应于陶器阶段。
在埃及,晚期希腊文明 II 的两个时期都对应于埃及新王国时期,从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到第十八王朝的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479-1425年在位)。 Alex Knodell 认为晚期希腊文明 II 介于公元前1635/1600至1420/1410年之间[21]。
晚期希腊文明 III
晚期希腊文明 III 与晚期迈诺斯文明 III 是同一个时代。接近晚期迈诺斯文明 IIIB 时,来自爱琴的非希腊文明陶器不再属于同一类。在晚期迈诺斯文明 IIIB 与希腊文明不同前,它最多应该被视为晚期希腊文明 IIIB 的“亚米诺斯”变体。
统一且广传的晚期希腊文明 IIIA:1 陶器是由迈锡尼的 、底比斯的宫殿(现在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是晚期希腊文明 IIIA:2 或 晚期希腊文明 IIIB)和罗得岛的 Triada 的资料定义的。有来自 Asine、雅典的井、斯巴达 (Menelaion)、Nichoria 和“阿特柔斯洞(Atreus Bothros)”的资料,以及在迈锡尼通往阿特柔斯宝库(阿伽门农之墓)的通道中密封的垃圾。来自 Tsoungiza 的放射性碳定年法显示晚期希腊文明 IIIA:1 应该更接近公元前1435/1406年至1390/1370年,略早于陶器阶段,但不到50年。在赫梯安纳托利亚的 Maşat Höyük 也发现了晚期希腊文明 IIIA:1 陶器[23]。
晚期希腊文明 IIIA:2 陶器标志着迈锡尼的扩张,覆盖了东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有许多新的图案。彩陶的图案从晚期希腊文明 IIIA:1 延续而来,但表现出大量的标准化。在埃及,阿玛纳遗址有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的晚期希腊文明 IIIA:1 陶器和他儿子阿肯那顿统治时期的晚期希腊文明 IIIA:2 陶器;它也有晚期希腊文明IIIB 的最简单的开端。晚期希腊文明 IIIA:2 陶器位于乌鲁布伦沉船,于公元前 14 世纪沉没。同样,Tsoungiza 日期更早,公元前1390/1370年至1360/1325年;但是晚期希腊文明 IIIA:2 陶器也存在于米利都的烧伤层中,可能在穆尔西里二世统治初期发生,因此在公元前1312年穆尔西里日食之前几年。IIIA 和 IIIB 之间的过渡期于公元前1320年不久之后开始(Cemal Pulak 认为是在公元前1295年之前)。
Arne Furumark 对晚期希腊文明 IIIB 的定义主要基于墓葬发现和 Zygouries 的聚落点资料。Elizabeth B. French 根据迈锡尼和提林斯西墙的发现将其分为两个子阶段。晚期希腊文明 IIIA:2 彩陶稀少,因为在墓葬中很少见,而且这一时期的许多聚落点都以破坏而告终,完整的陶罐很少。
晚期希腊文明 IIIB 陶器在希腊大陆的宫殿中与线型文字B材料有关。(自晚期迈诺斯文明,克里特岛一直在使用线型文字B。)Cemal Pulak提出的晚期希腊文明 IIIA/B 分界,将使晚期希腊文明 IIIB 与穆尔西里日食后在安纳托利亚复兴的赫梯成同时代出现;在埃及第十九王朝,也被称为拉美西德王朝;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亚述统治米坦尼。晚期希腊文明 IIIB 的终结与乌加里特的毁灭有关,乌加里特的废墟有最后的陶器。晚期希腊文明 IIIB 结束的 Tsoungiza 日期是公元前1200/1190年。晚期希腊文明 IIIC 的开始现在通常被设定为塔沃斯塔皇后的统治时期。 Furumark 根据迈锡尼、Asine、凯法利尼亚岛和罗得岛的墓葬材料,将晚期希腊文明 IIIC 分为晚期希腊文明 IIIC:1 和晚期希腊文明 IIIC:2。在1960年代,迈锡尼城堡和尤比亚岛莱夫坎迪挖掘得到不同资料,显示了晚期希腊文明 IIIC 的明显区域差异,尤其是在后期。在特洛伊 VIIa 发现了晚期希腊文明 IIIC 后期陶器,在塔尔苏斯发现了一些陶器。它也是在亚实突、亚实基伦、以革伦、迦特和加沙的非利士人聚落点当地制造的。
设防的聚落点
在希腊文明,发展了一些重大进步,包括设防的聚落点,设有纪念价值的建筑物如廊屋(corridor house)。这可能证明了由精英组织的复杂社会的存在,或者至少实现了合作的原始城市形式[24][25]。其中一个定居点是位于尤比亚岛的 Manika,其历史可追溯至早期希腊文明 II (公元前2800-2200年)。该聚落点占地70-80公顷,居住着6,000-15,000人,是希腊青铜时代最大的聚落点之一[24][26]。
另一个聚落点是位于阿尔戈利斯地区的勒拿,这可能是早期希腊文明遗址中最重要和最富有的地方[27]。该聚落点有一座被称为“瓦屋”的纪念性建筑,是一座“廊屋”[28],以其当时先进的几个建筑特征而著称,例如它的屋顶被烤制的瓷砖覆盖,是该建筑名称的由来[29]。该结构可以追溯到早期希腊文明 II 时期(公元前2500-2300年),有时被理解为社区精英成员的住所、原始宫殿或行政中心。另外,它也被认为是公共结构或市民的共同财产[30]。由于缺乏证据表明建筑物具体用途,该建筑物的确切功能仍然未知[30]。这所房子有一道通往二楼的楼梯,并由一个瓦屋顶保护[31]。在现场发现的碎片中,有数千块从屋顶掉下来的陶瓦[32]。虽然在 Akovitika 的早期希腊文明遗址[33]以及后来的 Gla 和 Midea 的迈锡尼城镇[34]也发现了这种屋顶,但它们直到公元前7世纪才在希腊建筑中变得普遍[35]。瓦屋的墙壁是用晒干的砖砌在础石(socle)上[29]。
其他设防的聚落点包括提林斯,占地5.9公顷,可容纳1,180–1,770人[26],并在城堡上部分有一个直径为28m的两层铺有大型瓷砖“圆形房屋”(或 Rundbau)。它可能曾用作宫殿或寺庙,也可能是公共粮仓[36][37]。其他地点包括 Ayia Irini,占地1公顷,人口可能高达1,250[38],Eutresis 占地8公顷,估计人口为1,600-2,400,底比斯占地20公顷,人口为4,000-6,000 [26],Lefkandi(规模和人口未知)和 Kolonna(或埃伊纳岛),一个人口稠密的聚落点,拥有令人赞叹的防御工事、有纪念价值的石头建筑和复杂的城市规划。
早在公元前2500-2400年之前,Kolonna 经历了显著的经济增长,拥有自己的行政“廊屋”,即所谓的“Haus am Felsrand”[39]。在公元前2400-2300年的爱琴文明 III 阶段,对应于莱夫坎迪 I-Kastri 过渡阶段,经济结构、行政和社会组织的证据变得更加清晰[39]。“白宫”(Weisses Haus;165平方米)被视为继承“Haus am Felsrand”的纪念性社区建筑[39]。Kolonna 可能是爱琴的第一个国家,因为它似乎是米诺克里特岛以外,最早的酋邦地区,并且可能是中期希腊文明的政治中心,在米诺斯人之后但迈锡尼人之前达到了国家级别[40]。
参见
参考文献
参考
- ^ 1.0 1.1 Bury & Meiggs 1975,第6页.
- ^ Bury & Meiggs 1975,第5页.
- ^ Pullen 2008,第20页; van Andels & Runnels 1988,"The transition to the Early Bronze Age", pp. 238–240; French 1973,第53页.
- ^ 4.0 4.1 Pullen 2008,第21–22页.
- ^ Pullen 2008,第24–26页; Whittaker 2014a,p. 49: "The second half of the Early Helladic period is characterized by monumental architecture and fortifications, a hierarchical social organization, widespread metallurgy and lively contacts with other parts of the Aegean."
- ^ Pullen 2008,第27–28页.
- ^ Pullen 2008,第36, 43 (Endnote #22): "A corridor house is a large, two-story building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large rooms flanked by narrow corridors on the sides. Some of those corridors held staircases; others were used for storage."页
- ^ Caskey 1960,第285–303页.
- ^ Pullen 2008,第36页; Forsén 1992,第251–253页.
- ^ Pullen 2008,第36页; Forsén 1992,第253–257页.
- ^ Pullen 2008,第36页
- ^ The Bronze Age on the Greek Mainland: Early Bronze Age – Early Helladic III. Foundation of the Hellenic World.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英语).
- ^ The Bronze Age on the Greek Mainland: Middle Bronze Age – Introduction. Foundation of the Hellenic World.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4) (英语).
- ^ Mellaart 1958,第9–33页.
- ^ Pullen 2008,第40页; French 1973,第51–57页; Caskey 1960,第285–303页.
- ^ 16.0 16.1 16.2 16.3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Database (PQDT). Choice Reviews Online. 2008-09-01, 46 (01): 46–0008–46–0008. ISSN 0009-4978. doi:10.5860/CHOICE.46-0008 (英语).
-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Buck, R. J. The Middle Helladic Period. Phoenix. 23/1966, 20 (3): 193 [2022-03-27]. doi:10.2307/10864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7).
- ^ Buck, Robert J. Middle Helladic Mattpainted Pottery. Hesperia. 1964-07, 33 (3): 231. doi:10.2307/147085.
- ^ 19.0 19.1 19.2 19.3 19.4 Perdicoyianni-Paléologou, Hélène. Sofia Voutsaki and Soultana Maria Valamoti (eds). Diet,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Ancient Greek World: Towards a Better Integration of Archaeology and Science. Mouseion. 2018-03, 15 (1): 151–157 [2022-03-27]. ISSN 1496-9343. doi:10.3138/mous.15.1.1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5) (英语).
- ^ 20.0 20.1 20.2 Whittaker, Helene, Catalogue of Middle Helladic and Early Mycenaean Tumuli, Religion and Society in Middle Bronze Age Gree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11–256, 2014b, ISBN 9781107279261, doi:10.1017/cbo9781107279261.007
- ^ 21.0 21.1 21.2 Knodell, Alex, (2021). Societies in Transition in Early Greece: An Archaeological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Oakland, Table 1, p. 7.
- ^ Lolos 1990,第51–56页.
- ^ Kuniholm 1998,第3–4页.
- ^ 24.0 24.1 Sampson 1987,第19页
- ^ Bintliff 2012,p. 107: "Taken together, the Mainland Early Helladic Corridor Houses, Anatolian Troy, the Northeast Aegean fortified villages, and perhaps also Manika, may well evidence complex societies, either organized by an elite, or at least achieving corporate, proto-city state form."
- ^ 26.0 26.1 26.2 MacSweeney 2004,p. 57 (Table 1. Population estimates for Aegean sites in EB II).
- ^ Bryce 2006,p. 47: "Lerna in the Argolid region wa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wealthiest of all Early Helladic II sites. Founded in the Neoiithic period (represented by Levels I and II on the site), it was abandoned at the end of this period and was subsequently reoccupied at the beginning of Early Helldaic II (Level III)."
- ^ Shaw 1987,第59–79页.
- ^ 29.0 29.1 Overbeck 1963,第5页.
- ^ 30.0 30.1 Overbeck 1963,第6页.
- ^ Overbeck 1963,第5页; Shaw 1987,第59页.
- ^ Caskey 1968,第314页.
- ^ Shaw 1987,第72页.
- ^ Shear 2000,第133–134页.
- ^ Wikander 1990,第285页.
- ^ Chapman 2005,第92页; Hornblower, Spawforth & Eidinow 2012,"Tiryns", p. 1486.
- ^ Tiryns. Reconstructed Groundplan of the Circular Building (Rundbau). Early Helladic II..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5).
- ^ Stefanie. An Analysis of the Late Bronze Age Site of Ayia Irini, Keos (PDF). Institute of Fine Arts. 2008 [Weisman].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28) (英语).
- ^ 39.0 39.1 39.2 The Bronze Age on the Greek Mainland: Early Bronze Age - Aegina. Foundation of the Hellenic World.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英语).
- ^ Emma Blake, A. Bernard Knapp John Wiley & Sons. Changing Social Relations in the Mediterranean Copper and Bronze Ages. The Archaeology of Mediterranean Prehistory.. Oxford: Oxford and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7: p.93 [2022-03-27]. ISBN 978-1-4051-3724-9. OCLC 4759364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8).
来源
- Bintliff, John. The Complete Archaeology of Greece: From Hunter-Gatherers to the 20th Century A.D.. Malden, MA: John Wiley & Sons. 2012 [2022-03-27]. ISBN 978-1-40-51541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9).
- Bryce, Trevor. The Trojans and their Neighbours. New York, NY: Routledge. 2006. ISBN 978-0-41-534955-0.
- Bury, J. B.; Meiggs, Russell. A History of Greece (Fourth Edition).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75. ISBN 978-0-333-15492-2.
- Caskey, John L. The Early Helladic Period in the Argolid. Hesperia. July–September 1960, 29 (3): 285–303. JSTOR 147199. doi:10.2307/147199.
- Caskey, John L. Lerna in the Early Bronze Age. 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1968, 72 (4): 313–316. JSTOR 503823. doi:10.2307/503823.
- Chapman, Robert. Changing Social Relations in the Mediterranean Copper and Bronze Ages. Blake, Emma; Knapp, A. Bernard (编). The Archaeology of Mediterranean Prehistory. Oxford and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 77–101 [2022-03-27]. ISBN 978-1-40-51372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 Forsén, Jeannette. The Twilight of the Early Helladics. Partille, Sweden: Paul Aströms Förlag. 1992 [2022-03-27]. ISBN 978-91-7081-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 French, D.M. Migrations and 'Minyan' pottery in western Anatolia and the Aegean. Crossland, R.A.; Birchall, Ann (编). Bronze Age Migrations in the Aegean. Park Ridge, NJ: Noyes Press. 1973: 51–57.
- Hornblower, Simon; Spawforth, Antony; Eidinow, Esther. The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 4t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1949] [2022-03-27]. ISBN 978-0-19-95455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 Kuniholm, Peter Ian. Aegean Dendrochronology Project December 1996 Progress Report (PDF). Cornell Tree-Ring Laboratory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1998: 1–7 [2022-03-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6-18).
- Lolos, Y.G. On the Late Helladic I of Akrotiri, Thera. Hardy, D.A.; Renfrew, A.C. (编). Thera and the Aegean World III. Volume Three: Chronology –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Santorini, Greece, 3–9 September 1989. London: Thera Foundation. 1990: 51–56.
- MacSweeney, Naoise. Social Complexity and Population: A Study in the Early Bronze Age Aegean. Papers from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2004, 15: 52–65. doi:10.5334/256 .
- Mellaart, James. The End of the Early Bronze Age in Anatolia and the Aegean. 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January 1958, 62 (1): 9–33. JSTOR 500459. doi:10.2307/500459.
- Musgrave, Jonathan H.; Evans, Suzanne P. By Strangers Honor'd: A Statistical Study of Ancient Crania from Crete, Mainland Crete, Cyprus, Israel, and Egypt. Journal of Mediterranean Anthropology and Archaeology. 1981, 1: 50–107.
- Overbeck, John Clarence. A Study of Early Helladic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1963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9).
- Pullen, Daniel. The Early Bronze Age in Greece. Shelmerdine, Cynthia W. (编).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Aegean Bronze Age.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19–46 [2022-03-27]. ISBN 978-0-521-8144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5).
- Sampson, Adamantios. The Early Helladic Graves of Manika: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Early Bronze Age (PDF). Aegaeum. 1987, 1: 19–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4 March 2016).
- Shaw, Joseph W. The Early Helladic II Corridor House: Development and Form. 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1987, 91 (1): 59–79. JSTOR 505457. doi:10.2307/505457.
- Shear, Ione Mylonas. Excavations on the Acropolis of Midea: Results of the Greek–Swedish Excavation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Katie Demakopoulou and Paul Åström. 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January 2000, 104 (1): 133–134. JSTOR 506802. doi:10.2307/506802.
- van Andels, Tjeerd H.; Runnels, Curtis N. An Essay on the 'Emergence of Civilization' in the Aegean World. Antiquity. 1988, 62 (235): 234–247. doi:10.1017/S0003598X000739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 Weiberg, Erika. Thinking the Bronze Age: Life and Death in Early Helladic Greece (Boreas: Uppsala Studies in Ancient Mediterranean and Near Eastern Civilizations 29) (PDF). Uppsala: Acta Universitatis Upsaliensis. 2007 [2022-03-27]. ISBN 978-91-554-678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5-06).
- Whittaker, Helène. Religion and Society in Middle Bronze Age Greece.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a [2022-03-27]. ISBN 978-1-10-70498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9).
- Wikander, Örjan. Archaic Roof Tiles the First Generations. Hesperia. January–March 1990, 59 (1): 285–290. JSTOR 148143. doi:10.2307/148143.
- Xirotiris, Nicholas I. The Indo-Europeans in Greece: 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Population of Bronze Age Greece. Journal of Indo-European Studies. Spring–Summer 1980, 8 (1–2): 201–210.
外部链接
- http://www.fhw.gr/chronos/02/mainland/en/index.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undation of the Hellenic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