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夫二世
奥拉夫二世 | |
---|---|
挪威国王 | |
统治 | 1015年-1028年 |
前任 | 八字胡斯文 |
继任 | 克努特大帝 |
出生 | 995年 灵厄里克 |
逝世 | 1030年7月29日 斯提克斯塔 | (34—35岁)
王朝 | 金发王朝 |
父亲 | 哈拉尔·格伦斯克 |
母亲 | 奥斯塔·古布兰斯多塔 |
宗教信仰 | 罗马天主教 |
圣奥拉夫 | |
---|---|
敬礼于 | 罗马天主教会、东方正教会、路德宗 |
封圣 | 1164年 由教宗亚历山大三世 |
瞻礼 | 7月29日;还有8月3日(移送)、10月16日(改宗)[1][2] |
圣奥拉夫二世·哈拉尔松(Olav II Haraldsson den Hellige;约995年—1030年7月29日),挪威国王(1015年—1028年在位)。奥拉夫二世于1030年7月29日的斯蒂克莱斯塔德战役中战死后一年后被追封“永恒的挪威国王”,并于尼达罗斯由主教格里姆凯特尔封圣。他的遗体供奉在兴建在他的墓地上的尼达洛斯主教座堂。他被封为圣人是因为他将基督教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北欧人间广泛传播。
奥拉夫二世封为挪威当地的圣人后于1164年被教皇亚历山大三世认可,使他成为罗马天主教教会公认。其后他也成为东正教的一位同样重要的圣人(瞻礼日为7月29日),也是东西教会大分裂前最后一位著名的圣人之一。宗教改革后,他是路德会和圣公会一些成员中纪念的历史人物。
奥拉夫·哈拉尔松萨迦和圣奥拉夫的传奇成为挪威人民族身份的核心。特别是在浪漫民族主义时期,奥拉夫二世是挪威独立和骄傲的象征。挪威国徽上的斧头象征着圣奥拉夫,而国旗日(“Olsok”)(7月29日)是纪念他的日子。许多与斯堪的纳维亚有联系的基督教机构以及挪威的圣奥拉夫勋章都以他命名。
奥拉夫二世在年轻时代曾为横行海上的劫掠武士的首领。早在1009年—1013年,他即前往不列颠参与那里盎格鲁-撒克逊人与丹麦人的激战(先是支持丹麦人,后又站在盎格鲁—撒克逊人一边)。1014年,奥拉夫在法国城市鲁昂接受洗礼,从此便坚定不移地信仰基督教。他在1015年成为国王后,开始在挪威强制推行基督教。为使长期信奉北欧神灵的臣民改宗,他不惜采取一些残酷的政策。
生平
圣奥拉夫出生于灵厄里克。他的母亲是阿斯塔·古德布兰德斯多塔,他的父亲是挪威第一任国王金发哈拉尔的曾孙哈拉尔·格伦斯克。哈拉尔·格伦斯克于阿斯塔·古德布兰德斯多塔怀有奥拉夫时去世。后来,阿斯塔·古德布兰德斯多塔与西格德·希尔(Sigurd Syr)结婚,并与他诞下其他孩子包括其后成为挪威未来国王的哈拉尔·哈德拉达(无情者哈拉尔)。
奥拉夫二世的生平大多数人会以挪威王列传中记载约1225年起出现记载的奥拉夫二世作为依据。尽管挪威王列传中的记载是否事实令人怀疑,但这萨迦对奥拉夫二世的事迹的记载如下。
约于1008年,奥拉夫二世在爱沙尼亚萨雷马岛上登陆。萨雷马岛的人对突如其来的奥拉夫二世的要求最初是同意的,但随后在谈判中他们突然集结一支军队并袭击挪威人。尽管如此,奥拉夫二世还是赢得这场战斗。
据说奥拉夫二世曾伙同维京海盗高大的索克尔参加于1011年与坎特伯雷围城战。
奥拉夫二世于1008年的某个时候航行到芬兰南部海岸。此旅程引致赫达勒战役发生,奥拉夫二世和他的士兵们最终在树林中被伏击。奥拉夫二世虽然失去了很多士兵,仍能回到他的战船上。即使暴风雨来了,他仍然下令他的船只起锚。芬兰人开始追截,并在陆地上追到奥拉夫二世的船队。尽管如此,他们最终还是幸存下来。战场的确切地点尚不能确定,并且未知道是否与“赫达勒”相近的地方。该地点可能是芬兰的新地。
奥拉夫二世青少年时代曾到过波罗的海,然后再去丹麦,跟着去了英格兰。吟唱诗歌中记载奥拉夫二世曾经领导一次成功的海上袭击,摧毁伦敦桥,尽管没有盎格鲁-撒克逊的记录证实此事。可能是在埃塞尔雷德于1014年收复伦敦及重登英格兰国王王位并驱逐克努特大帝的那个时候。
1027年,奥拉夫二世联合瑞典进攻克努特大帝统治的丹麦,遭惨败,逃亡至古罗斯城市诺夫哥罗德,1028 年起义后曾流亡到雅罗斯拉夫尔。克努特大帝乘机兼领了挪威王位。1030年,奥拉夫二世返国试图夺回王位时于斯蒂克莱斯塔德战役中战死。他在死后不久即被尊为挪威的主保圣人。
参考文献
圣奥拉夫二世·哈拉尔松 出生于:约995年逝世于:1030年7月29日
| ||
---|---|---|
统治者头衔 | ||
前任者: 八字胡斯文 |
挪威国王 1015年—1028年 |
继任者: 克努特大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