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师村
23°30′27″N 120°17′12″E / 23.50750°N 120.28667°E
涂师村 旧称:土狮仔 | |
---|---|
村 | |
涂师村在嘉义县六脚乡的位置 | |
坐标:23°30′26″N 120°17′12″E / 23.507169°N 120.286682°E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县市 | 嘉义县 |
乡镇市区 | 六脚乡 |
区划 | 12邻 |
面积 | |
• 总计 | 1.598835平方公里 |
人口(2017年11月) | |
• 总计 | 732人 |
• 密度 | 457.83人/平方公里 |
• 户数 | 270 |
性别比:112.79 (男性388人,女性344人) |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村里代码 | 10010080008 |
涂师村(台湾话:Thôo-sai Tshuan)位于中华民国嘉义县六脚乡中部偏东,东接双涵村、南接蒜头村、溪厝村、西接潭墘村、北接三义村,全村分为五个主要聚落:大涂师、槟榔宅、竹围仔、三姓王和北圳。
面积约1.59平方公里,行政区包含12个邻,270户,人口数为732人。区内的九玄宫、福安宫、龙凤宫、龙凤井、文昌祠为该村景点[1][2]。
地理
坐落于嘉南平原上嘉义县六脚乡,东接双涵村、南接蒜头村、溪厝村、西接潭墘村、北接三义村,全村分为五个主要聚落;大涂师、槟榔宅、竹围仔、三姓王和北圳[1][2]。
聚落历史
涂师村开拓年代可追溯至明朝年间,最早称为“土狮子”。村内主要有五个聚落,以大涂师聚落为最大,北圳聚落是侯姓为主的宗族聚落。
早期居民普遍以务农维生,主要种植花生、稻米、玉米、蔬菜等作物,村民虽多以农耕为主,但另有竹编技艺作为家家庭共同的副业。竹编的主要原料为刺竹、桂竹,制成之成品如如竹篓。竹篓等竹编品大多批发至朴子、北港、四湖、元长、水林等各地商店销售。
现在为高龄化农村型社区,农业区域占全村90%以上。近年农业转向精致农业[3][1]。
教育
文化资源
涂师村内有三座宫庙:九玄宫、福安宫、龙凤宫。
- 九玄宫:主祀神明为九天玄女,陪祀神明为土地公和注生娘娘,寺庙性质为道教民间寺庙
- 福安宫:主祀神明土地公。建立于1909年,日治时期明治42年,为道教民间寺庙。
景点
涂师村内有两个主要景点:
- 龙凤井:为一口建立三百多年的古井,整座井由俗称“压船石”的红砖块堆叠而成。当地人世代相传,只要将这口被观音佛祖下旨封为“龙凤井”的古井中干净的井水拿来插香祭拜,井水会散发浓浓药香,病人喝下,有助改善病情,此井坐落于涂师村北圳聚落的中心,侯氏古厝北方。
- 文昌祠:又称圣人公祠,位于涂师村北圳聚落东北边,供奉一位于光绪年间受礼聘教育北圳聚落学子,却因为过度辛劳不幸英年早逝的林姓老师。林姓老师移回故乡新港乡溪北村安葬,当地人为感念老师的功劳,遂盖一间面向溪北方向的小祠,牌位书写“圣人先师”供奉。于民国50年(1961年)原址修复重建[7][3]。
其他特色(ex特殊产业、相关文学影视作品、出身名人)
产业:
- 竹编艺术: 早期村民虽多以农耕为主,但另有竹编技艺作为家家庭共同的副业,但随着塑胶产品的普及,此一传统技艺已渐渐没落、失传。
出身名人:
- 刘启光(1905~1968):字明远,本名侯朝宗。日治明治38年(1905年)出生于大涂师聚落。抗日名人,经常发表公开演说反对日本财阀剥削农民。民国16年(1927年),被逮捕禁锢,出狱后,仍以不屈不挠、继续发表反日言论。在日本计划逮捕之际,得朴子西医师林瑞西及挚友李天生等人掩护与资助下逃亡中国。返国后易名刘启光,担任新竹县长和华南银行董事长,于二二八事件中协助国民政府清乡。晚年失意于政坛,自号了然居士。民国57年(1968年)因心脏病发逝世,享年64岁[8][9]。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低碳永續家園資訊網-嘉義縣六腳鄉塗師村簡介.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 ^ 2.0 2.1 2.2 嘉義縣六腳鄉公所-塗師村.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 ^ 3.0 3.1 嘉義北圳侯家莊.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0).
-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九玄宮.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3).
-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福安宮.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龍鳳宮.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 ^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 ^ 嘉義縣六腳鄉蒜頭國民小學-塗師村. [2017-12-17].[永久失效链接]
- ^ 維基百科-劉啟光.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