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塔兰托战役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塔兰托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地中海战役的一部分

轰炸后的塔兰托港
日期1940年11月12日
地点
结果
参战方
英国皇家海军 Kingdom of Italy 意大利皇家海军
指挥官与领导者
拉姆利·利斯特英语Lumley Lyster Kingdom of Italy 伊尼戈·坎皮奥尼
兵力
21架鱼雷轰炸机
1艘航空母舰
2艘重巡洋舰
2艘轻巡洋舰
5艘驱逐舰
6艘战列舰
9艘重巡洋舰
7艘轻巡洋舰
13艘驱逐舰
伤亡与损失
2架战机被击落
2人阵亡
2人被俘
59人阵亡
600人受伤
3艘战列舰瘫痪
1艘重巡洋舰受损
2艘驱逐舰受损
2架战斗机被击毁

塔兰托战役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0年11月11日晚上至11月12日,英国皇家海军进行了在历史上首次航空母舰舰载机对海军舰只的进攻,从地中海上的航空母舰派出少量飞机攻击在塔兰托港内的意大利王国舰队,其预示大舰巨炮主义的终结及航空母舰之兴起。

缘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皇家海军第1中队就以塔兰托为基地,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制定计划以对抗意大利海军,不断重复地演习以削弱敌军在地中海的威胁,攻占塔兰托的计划早在1935年意大利入侵伊索比亚时就已经制定[1]

1940年意大利王国义属利比亚一带的军事行动需要由意大利本土进行补给,而英国在北非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在埃及则面对更大的补给问题,从直布罗陀起航的船只在地中海航行时需要护航,这使意大利舰队处于可以切断英军补给线的优势位置。

皇家海军在数次行动战役中取得胜利,令地中海的力量平衡出现了变化,意大利根据存在舰队理论,将舰队停泊在港口;在塔兰托的舰队实力强大:6艘战舰(其中5艘充满战斗力)、7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及8艘驱逐舰,对英国构成很大威胁。

英国人探讨进攻的可能性,在很久之前制定了突然进攻塔兰托的计划,代号“审判行动”。为达成此目的,他们派出了最新的光辉号航空母舰加入拥有旧式的鹰号航空母舰英语HMS Eagle (1918)安德鲁·布朗·康宁汉海军上将的舰队,他们原订于1940年10月21日实施行动(特拉法加海战纪念日),但因两艘航空母舰均告受伤而被迫推迟,将鹰号上的舰载机转移至光辉号,由光辉号单独进攻,进攻部队包括光辉号、2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及4艘驱逐舰,参加攻击的舰载机来自第813、815、819及824舰载机中队,在光辉号上还有第806中队进行空中掩护。

马耳他岛上起飞的“A-22马里兰式轰炸机”进行了数次侦察行动,确定了意大利舰队的位置,但为了确保情报无误,英国海军在11月11日晚上派出一架桑德兰式水上飞机进行最后侦察,当时进攻部队正在港外170公里之海上,希腊海岸的凯法利尼亚岛附近,水上飞机被意大利舰队发现,但由于没有雷达因而只能等待。

战况

英国军机的进攻方向
剑鱼式鱼雷轰炸机

第一波的12架剑鱼式鱼雷轰炸机在晚上9时前从光辉号起飞,一小时后第二波的9架飞机起飞,第一波包括水平轰炸机及鱼雷轰炸机在晚上10时58分到达港口及分成两组,一组攻击在外港的军舰及另一组较少飞机的攻击内港,第二波在一小时后从城市西北部发起进攻,在进攻中意大利战舰维托里奥·维内托号被3枚鱼雷击中,而另外两艘战舰加富尔伯爵号和卡约·杜伊利奥号各被一枚鱼雷击中,一艘巡洋舰在内港被炸弹击伤,第一波中的其中两架飞机施放照明弹以便在黑暗中照亮目标。

英军有两架战机被击落,两名飞行员被俘,另外两人失踪。[2]

总结

第2天意大利皇家海军将没有受伤的舰只撤往北部的港口,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舰需要维修4个月,而卡约·杜伊利奥号则要维修6个月,但加富尔伯爵号需大规模打捞及其维修直至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时仍然未完成,意大利舰队在一个晚上损失了接近一半战斗力,存在舰队的理论因此没落。

意大利虽然损失惨重,但意大利皇家海军仍然有足够力量在1940年11月27日发起斯巴提芬托角海战,而英国却要在1941年3月的马塔潘角海战中,才打败意大利舰队暂时掌握制海权,然而意大利舰队在1941年12月底第一次锡德拉湾战役英语First Battle of Sirte中重新掌握制海权,并在亚历山大港用载人鱼雷瘫痪了两艘英国战列舰,盟军直到1942年11月英美联军实施火炬行动法属北非登陆完全取回制海权。

几乎所有现代海军的空中攻击专家,在这战役以前均认为鱼雷攻击要求有足够深水度,最少有30米,而塔兰托只有12米水深,但是皇家海军使用了改良版鱼雷轰炸机及其从超低空投掷解决了困难。

意大利的盟国日本在筹划1941年偷袭珍珠港的行动中也广泛地参考了在塔兰托的攻击[3][4]

参考资料

  1. ^ Stephen, Martin; Grove, Eric (Ed). Sea Battles in Close-up: World War 2. Volume 1. Shepperton, Surrey: Ian Allan. 1988: 34–38. ISBN 0711015961. 
  2. ^ "SWORDFISH TRIBUTE SERIES". Royal Navy Historic Flight Supporters' Group, Leeds Branch.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15). 
  3. ^ "The Dorn report did not state with certainty that Kimmel and Short knew about Taranto. There is, however, no doubt that they did know, as did the Japanese. Lt. Cdr. Takeshi Naito, the assistance naval attaché to Berlin, flew to Taranto to investigate the attack first hand, and Naito subsequently had a lenghty conversation with Cdr. Mitsuo Fuchida about his observations. Fichida led the Japanese attack on 7 December 1941." Kimmel, Short, and Pearl Harbor: The Final Report Revealed. By Frederic L. Borch, Daniel Martinez Contributor Donald M. Goldstein Published by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5, pp. 53-54. ISBN 1591140900
  4. ^ "A torpedo bomber needed a long, level flight, and when released, its conventional torpedo would plunge nearly a hundred feet deep before swerving upward to strike a hull. Pearl Harbor deep averages 42 feet. But the Japanese borrowed an idea from the British carrier-based torpedo raid on the Italian naval base of Taranto. They fashioned auxiliary wooden tail fins to keep the torpedoes horizontal, so they would dive to only 35 feet, and they added a break-away "nosecone" of soft wood to cushion the impact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Hellions of the Deep: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Torpedoes in World War II. By Robert Gannon Published by Penn State Press, 1996, page 49. ISBN 027101508X

延伸阅读

  • Thomas P Lowry & John W.G. Wellham. (1995). The Attack on Taranto: blueprint for Pearl Harbor. Stackpole Books. ISBN 0-8117-1726-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