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龙属
基龙属 化石时期:二叠纪早期
| |
---|---|
基龙3D重建图 | |
绝灭(化石)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合弓纲 Synapsida |
科: | †基龙科 Edaphosauridae |
属: | †基龙属 Edaphosaurus Cope, 1882 |
模式种 | |
须状基龙 Edaphosaurus pogonias Cope, 1882
| |
种 | |
异名 | |
|
基龙属(学名:Edaphosaurus)又名棘龙,是种原始的草食性合弓动物,属于盘龙目基龙科,生存于石炭纪末期到二叠纪早期,约3亿到2亿8000万年前。
基龙的第一个化石是在19世纪晚期发现于北美洲,1882年由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叙述、命名。属名意为“地面蜥蜴”。近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现新的基龙化石。
基龙的最明显特征是背部的背帆,同时期的异齿龙、楔齿龙有类似背帆,但基龙的背帆形状、形态并不相同。基龙与阔齿龙是已知最早的草食性四足动物。早期研究根据基龙的锐利牙齿,认为它们是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例如软体动物。但近年研究多认为基龙是草食性动物。
叙述
基龙有者明显的短、狭窄的小型头颅骨。基龙有大量的锐利牙齿,下颌可以容纳强壮的颌部肌肉,使基龙可以坚硬的植物为食。基龙的背部有多条神经棘,从颈部延伸到臀部。与异齿龙相比,基龙的脊椎神经棘较短、较重而且承载者众多的小十字状分叉。基龙的身长从1米到3.5米,重量超过300公斤。基龙具有宽广的身体与粗厚的尾巴,显示它们的行动缓慢。
已知最早的物种生存于石炭纪末期,是种小型动物,化石破碎、不完整。在早二叠纪,后来的物种体型增大,直到身长3.5米,像是E. cruciger与E. pogonias。这些大型物种的特征是,从颈部与前胸伸出的神经棘负载更大型棒状分叉。
模式种是E. pogonias,化石发现于德州的二叠纪早期的红色岩层,是种大型动物。捷克、斯洛伐克也有发现基龙的化石。一种称作Naosaurus claviger的较小的物种,生存年代较早,也被归类在基龙属。
种类
中文名/学名 | 命名者,命名时间 | 地点 | 异名 | 图片 |
---|---|---|---|---|
Edaphosaurus boanerges | Romer & Price, 1940 | 德克萨斯州 | ||
Edaphosaurus colohistion | Berman, 1979 | 西弗吉尼亚州 | ||
Edaphosaurus cruciger | (Cope, 1878) | 德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 | ||
Edaphosaurus microdus | Cope, 1884 | 德克萨斯州 | Naosaurus microdus | |
Edaphosaurus novomexicanus | Williston & Case, 1913 | 新墨西哥州 | ||
Edaphosaurus pogonias | Cope, 1882 | 德克萨斯州 | ||
Edaphosaurus raymondi | (Case, 1908) | 德克萨斯州 |
相片集
-
基龙重建图
-
基龙的大小
-
基龙的头颅骨
大众文化
基龙出现在《与巨兽共舞》(Walking with Monsters)电视节目,节目提及对基龙最不利的敌人为异齿龙。
参考文献
- Carroll, R. L. (1988),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Evolution, WH Freeman & Co.
- Colbert, E. H., (1969), Evolution of the Vertebrates, John Wiley & Sons Inc (2nd ed.)
- Romer, A. S., (1947, revised ed. 1966)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 Romer, A. S. and Price, L. I., (1940), Review of the Pelycosauria,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Special Papers, No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