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坎儿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坎儿井

坎儿kǎnr[1]波斯语قنات‎/کاریز‎) ,又称坎尔井。坎儿,意穴,为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起源于前1千纪的波斯,分布地域以伊朗高原为中心,东至中国新疆(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西至摩洛哥。坎儿井在阿曼被称为法拉吉(阿拉伯语:فلج‎)。

中国

坎尔井地下水利工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吐鲁番市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
编号6-1077
认定时间2006年5月25日

史载汉代就有挖掘地下窖井的工程,称之井渠法[2]。吐鲁番七克台镇的60多道坎儿井多为清代林则徐兴建的,人称林公井[3]。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四部分组成。首先在地面由高至底打下竖井口,将地下水汇聚。然后,在井底修通暗渠,将地下水引到目的地,才把水引到地面。这样保证了地下水不会因炎热及狂风而被蒸发污染。涝坝将水蓄起以供人使用。

据史料记载,新疆坎儿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4],鼎盛时期曾多达1700多条,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齐名的古代三大工程[5]。目前仍然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2006年,“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5]。2016年,伊朗将坎儿井申报世界遗产成功[6]

参考文献

  1.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728. 
  2. ^ 《史记·河渠书》:“武帝初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
  3. ^ 林则徐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月19日日记:“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井水利为之也。”《新疆图志》卷一百一十四:“林则徐……尤以创凿吐鲁番坎水为最。”
  4. ^ 王国维《西域井渠考》提到汉代吐鲁番地区已有坎儿井。
  5. ^ 5.0 5.1 新疆的高科技+土专家保护"地下运河"坎儿井. 新华网. 2009-03-23 [2009-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5) (中文(简体)). 
  6. ^ 1506. [2016-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