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垦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4年7月9日) |
围垦又称围海造田、围湖造田,是指在沿江河、沿湖或沿海的区域通过修筑堤坝(或海塘),再将河水、湖水或海水排出,以取得可利用土地的一项工程方式;与之相对的,将土砂或废弃物倒入海中则是“填海”,两者并不等同。经围垦取得的土地则被称为圩田(polder)。
1. 围垦前水岸边的状态 | 2. 修建堤坝 | 3. 利用退潮时排水 | 4. 完成排水 | 5. 完成围垦后 |
---|---|---|---|---|
用途
如围垦产生的土地要做为农地使用,在围垦区内通常还需要修建排灌系统引入淡水对土壤进行脱盐,或是种植耐盐植物积累土壤中的有机质。此外,围垦所得土地可常用来发展养殖业或盐业。
类型
- 海涂围垦:在沿海湿地区域进行围垦。大型的海涂围垦如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岭市的东海塘围垦工程,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万顷沙二十一涌等。
- 围海造田:对海湾浅滩进行围垦。如日本谏早湾的谏早湾干拓事业,及荷兰弗莱福兰省大部分土地即是以围海造田而成。
- 围湖造田:对湖岸滩地进行的围垦。如中国湖南省的洞庭湖及日本京都府南部的巨椋池就曾遭到大规模的围湖造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