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康四世
此条目可参照新挪威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哈康·哈康森 | |
---|---|
挪威国王 | |
统治 | 1217年6月-1263年12月16日 |
加冕 | 1247年7月29日 (卑尔根) |
前任 | 英格二世 |
继任 | 马格努斯六世 |
共治国王 | 幼王哈康 (1240年-1257年) 马格努斯六世 (1257年-1263年) |
出生 | 约1204年3月或4月 挪威福根堡 |
逝世 | 1263年12月16日 奥克尼群岛柯克沃尔 | (59岁)
安葬 | |
配偶 | 玛格丽特·斯库勒斯多塔 |
子嗣 | 幼王哈康 挪威的克里斯蒂娜 马格努斯六世 |
王朝 | 斯韦雷王朝 |
父亲 | 哈康三世 |
母亲 | 瓦尔特格的英嘉 |
宗教信仰 | 罗马天主教 |
哈康·哈康森(古诺斯语:Hákon Hákonarson,挪威语:Håkon Håkonsson,1204年3月或4月-1263年12月16日),在挪威内战时期曾成为挪威国王(1217年-1263年),是为哈康四世,又名老哈康,以识别他与他同名的长子。他的统治时期开始在挪威历史上称为内战时代的后期阶段,一共持续46年,比自金发哈拉尔以来的任何挪威国王都要长[2]。虽然哈康四世出生于挪威陷入困境的内战时期,但他的统治最终成功地结束内部冲突。在他的统治开始时,因为当时年幼,由他后来的竞争对手斯库勒·巴尔德森担任摄政。作为桦树皮鞋党的国王,哈康四世于1227年成天功平定牧杖党最后一位王位觊觎者西居尔·罗布的起义。斯库勒·巴尔德森于1239年宣布自立为国王以反对国王哈康四世的统治,但是一年后(1240年)被哈康四世杀死而终结挪威内战时期。哈康四世此后正式任命自己的儿子为他的共治国王。
在哈康四世的统治下,中世纪的挪威被认为被推到顶峰或黄金时代。尽管当时与教宗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存在冲突,但他的声誉和强大的海军舰队使他能够与他们保持友谊。哈康四世曾在不同原因由教宗提供皇冠加冕,由爱尔兰国王代表团提供爱尔兰高王的荣誉,并为法国国王指挥法国十字军舰队。哈康四世通过将当代欧洲文学导入并翻译成古诺斯语,并通过建造具有纪念意义的欧式石头建筑,扩大了欧洲文化在挪威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他采取积极和进取的外交政策,并在他的统治结束时将冰岛和北欧格陵兰岛上的社区加入他的王国,使挪威的领土处于最高峯。虽然他当时设法确保挪威控制大不列颠北部和西部海岸的岛屿,但当时苏格兰王国亦在扩张,当两国进行数次军事交战后,哈康四世在奥克尼群岛过冬时病倒并逝世。
历史来源
关于哈康四世的主要历史来源是哈康·哈康森萨迦,它是在哈康四世逝世之后的几年写成的。由他的儿子马格努斯委托冰岛作家和政治家史图拉·索达松(著名历史学家斯诺里·斯蒂德吕松的侄子)撰写[3]。在与冰岛的皇室代表发生冲突后,史图拉于1263年来到挪威,企图与哈康四世和解。当他到达时,他得知哈康四世在苏格兰,并且由其子马格努斯当时统治著挪威。虽然马格努斯最初对史图拉采取不友善的态度,但他作为故事讲述者和吟游诗人的才能最终赢得马格努斯及其手下的青睐[4]。该萨迦被认为是关于挪威国王的所有萨迦中最详尽和最可靠的,因为它基于书面档案材料和来自哈康四世四周的人的口述。尽管如此,此萨迦还是公开支持斯韦雷王朝的政治计划,以及哈康四世王权的合法性[5]。
背景与早年
哈康·哈康森于1204年夏天(可能是在3月或4月)出生于Folkenborg(现在的埃德斯贝格)[2]。哈康·哈康森是父亲哈康三世与妾侍瓦尔特格的英嘉所生的遗腹子。当时桦树皮鞋党的领袖正在与牧杖党在持续的内战中,因为英嘉在1203年末与哈康三世在博格(现在的萨尔普斯堡)的宿处里在一起。当儿子哈康·哈康森出生时,哈康三世已经逝世,英嘉声称哈康·哈康森是哈康三世的儿子,并得到哈康三世的一些追随者的支持。哈康·哈康森出生在牧杖党控制的领地,而他母亲的声称使他们母子二人处于危险的境地。当牧杖党开始狩猎哈康时,一群桦树皮鞋党战士在1205/06年冬天与孩子一起逃亡,前往尼德罗斯(现在的特隆赫姆)前往投靠桦树皮鞋党拥立的国王英格·巴尔德森。当他们受到暴风雪的袭击时,两位最好的桦树皮鞋党滑雪者Torstein Skevla和Skjervald Skrukka继续带着孩子滑雪横过雪山从利勒哈默尔到厄斯特达尔。他们最终能够将哈康·哈康森带到英格二世统治的安全地带;这次特别的逃亡成为现代挪威流行的年度滑雪活动Birkebeinerrennet以作纪念[2][6]。哈康四世的戏剧性童年常常与前任国王奥拉夫·特里格维松(他将基督教引入挪威)[7],以及将福音书及孩童耶稣相提并论,后者对哈康四世的王权起着重要的意识形态作用[2]。
在萨迦中,哈康四世被描述从小已经是聪明而机智[6][7]。当他三岁的时候,哈康·哈康森被牧杖党抓获,但拒绝称呼牧杖党国王菲利普·西蒙森为主人(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受到伤害)。当他在八岁时得知国王英格二世和他的兄弟伯爵疯狂哈康已经就排除自己的王位继承权达成协议时,哈康·哈康森指出该协议无效,因为他的代表没有出席会议。随后,他宣称自己的代表是“上帝和圣奥拉夫”[7]。最特别的是哈康·哈康森是第一位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挪威国王。从内战时期后期开始,政府管理部门越来越依赖书面交流,这反过来要求有文化的领导者。当哈康·哈康森在疯狂哈康在卑尔根照顾时,他从7岁开始接受教育,可能是在卑尔根大教堂学校。伯爵疯狂哈康于1214年去世后,他继续在英格二世照顾下到特隆赫姆大教堂学校接受教育[6][8]。哈康·哈康森与英格二世的儿子古托姆一起长大,他们接受同样的对待[9] 。当他十一岁的时候,哈康·哈康森的一些朋友挑衅国王,要求国王英格二世给哈康一个地区去治理。当哈康·哈康森被这些人接近并被敦促拿起武器对付英格二世时,哈康·哈康森拒绝,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年纪轻且前景并不太好,以及因为他认为与英格二世战斗会因此分裂桦树皮鞋党。相反,他说在祈祷时向上帝祈求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让他分享父亲留下的遗产[10]。
统治时期
继位风波
当国王英格二世于1217年去世后,继任者的争议便出现。除了哈康·哈康森获得大多数桦树皮鞋党(包括在他父亲和祖父之下服役的退伍军人)的支持外,候选人还包括英格二世的私生子古托姆(很快便遭否决)、英格二世同父异母兄弟伯爵斯库勒·巴尔德森(曾经在英格二世临终时被任命为国王侍卫的首领,并得到尼达洛斯大主教和部分桦树皮鞋党人支持)以及疯狂哈康的儿子克努特·哈康森[5][11][12] 。由于他在特伦德拉格和西挪威有广泛支持,哈康·哈康森于1217年6月在Øyrating被宣布成为国王。同年晚些时候,他又在卑尔根Gulating,以及在约塔河以东的当地议会Haugating及Borgarting被推举为国王[5]。虽然斯库勒·巴尔德森的支持者最初试图对哈康四世的王室血统表示怀疑,但他们最终还是没有公开对他的候选人资格作出质疑。由于争议可能已经威胁要将桦树皮鞋党分裂,因此斯库勒·巴尔德森决定在哈康四世尚未成年的时候成为他的摄政[5]。
关于王位继承的争议,哈康四世的母亲英加须在1218年通过卑尔根的神明裁判来证明儿子的王室血统[6]。神明裁判的结果加强了哈康四世的王权在法律上的基础,并改善他与教会的关系[14]。该萨迦声称哈康四世已经于1217/18年间被普遍接受成为挪威国王,但是现代历史学家如斯韦雷·巴格亦对此提出质疑[15]。斯库勒·巴尔德森和哈康四世在他们的政府中越来越分散,斯库勒·巴尔德森主要集中在1220年之后管理东挪威,他在1218年获得统治三分之一挪威王国的权利[6]。从1221年到1223年,哈康四世和斯库勒·巴尔德森分别发出作为挪威统治者的信件,并在国外保持着官方联系[16]。1223年,在卑尔根举行一场包括主教、神职人员、世俗贵族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级人物的会议,最终决定哈康四世的王位权利。其他王位继任候选人都亲自或通过代表出席,但哈康最终被法院一致确认为挪威国王[14]。
最后的牧杖党国王菲利普·西蒙森于1217年去世。斯库勒·巴尔德森迅速的政治和军事行动导致伯克比尔和牧杖党之间的和解,从而使王国重新统一[17]。然而,牧杖党中的一些不满分子发现一个新的王位觊觎者西居尔·罗布,并从1219年开始新的起义。这种起义只获得东挪威部分地区的支持,并且无法控制维肯和奥普兰这些作为以前牧杖党控制地区[18]。1223年的夏天,斯库勒·巴尔德森最终设法迫使西居尔·罗布支持者投降。不久之后,在卑尔根举行的伟大会议重新开始挪威王国与斯库勒·巴尔德森的分裂,尽管他取得军事胜利,斯库勒·巴尔德森后来只控制该国北部三分之一地区而不是东部。1224年,一直被斯库勒·巴尔德森拘留的西居尔·罗布逃脱,而哈康四世只好以东挪威新统治者而被迫独自与西居尔·罗布作战。在整个战争的剩余时间里,斯库勒·巴尔德森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他对哈康四世的支持充其量是不冷不热[19]。假如军队在战斗中处于领先地位,哈康四世在未来几年通过全面和有组织要求的战争击败西居尔·罗布[18]。作为战役的一部分,哈康四世还于1225年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进入瑞典的韦姆兰,以惩罚当地居民对西居尔·罗布的支持。虽然西居尔·罗布于1226年去世,但要在起义的最后一位领导人疯狂哈康的儿子克努特·哈康森投降后[20],暴乱最终才于1227年被平定。这使得哈康四世或多或少地成为无可争议的君主[18]。
1219年,哈康四世的幕僚试图通过提议哈康四世和斯库勒·巴尔德森的女儿玛格丽特·斯库勒斯多塔结婚来调和二人之间的关系。哈康四世接受这个提议(尽管他认为这不会在政治上有太大变化),但是哈康四世和玛格丽特之间的婚姻并没有在1225年之前举行,部分原因是与西居尔·罗布发生冲突[19]。然而,1230年代期间,哈康和斯库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1233年和1236年的会议上试图使他们和解,可是却令二人之间的更疏离[21]。他们二人虽然定期地进行和解并且花很多时间一起相处,但是却令他们的友谊破灭。根据萨迦,传闻和谣言所产生的阴谋导致两人尔虞我诈、互相攻击[22]。斯库勒·巴尔德森是挪威有史以来于1237年第一位被命名为公爵(hertug)的贵族,但不代表他可以对某地区获得控制权而是分散地获得整个挪威的三分之一收入的权利。这是哈康四世试图限制斯库勒·巴尔德森势力其中一项措施。1239年,当斯库勒·巴尔德森自封为国王时,两人之间的冲突导致战争爆发。虽然斯库勒·巴尔德森在特伦德拉格、奥普兰和维肯东部获得一些支持,但他无法抵抗哈康四世的部队[21]。当斯库勒·巴尔德森在1240年被杀时,叛乱便告结束,使哈康四世成为无可争议的挪威国王[6]。这场叛乱通常标志着挪威内战时代的最终结束[18]。
教宗认可
挪威教会最初拒绝承认哈康四世为挪威国王,但后来发生分歧,挪威教会于1223年的会议上很大程度上转向支持他对王位的要求[24]。在1240年后他还成为无可争议的挪威统治者,但由于哈康四世是私生子,哈康四世还没有被教宗认可成为挪威国王。尽管如此,哈康四世还是有强烈的个人愿望,希望可以被完全认可为欧洲国王[6]。几个教宗特使被任命调查此事,哈康四世宣布他的合法儿子幼王哈康成为他的继任人而非他年长的非婚生儿子[21]。尽管哈康四世在与玛格丽特婚前与他的情妇有数名孩子,根据教宗的认可只有他与玛格丽特所生的孩子被指定为他的继承人。因此,天主教的婚生子女原则确立挪威的继承顺序,尽管哈康四世仍然认为新法律赋予在没有任何婚生儿子或孙子情况下,非婚生儿子仍可以被指定为继承人-这是违背天主教原则。虽然哈康四世强势的地位使他能够为教会的政治影响地设定界限,但另一方面,哈康四世仍准备给教会在内政和与农村社会的关系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6][25]。
哈康四世还试图通过发表十字军誓言以加强与教宗之间的联系[6] 。然而,他于1241年根据蒙古侵入欧洲的契机,将其转变为对北方的异教徒进行战争誓言。当一群卡累利阿人(“Bjarmians”)被蒙古人逼向西方迁徙时,哈康四世允许他们留在玛拉根度并让他们接受基督教教化以博取教宗满意[26]。后来,法国的路易九世(由马修·巴黎作为信使)于1248年向哈康四世提出由哈康四世作为舰队的指挥官与他一起参加十字军东征的要求,但是哈康四世拒绝[27]。虽然哈康四世未能成功获得教宗额我略九世的认可,但他很快得到新任教宗意诺增爵四世的支持,后者正在与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斗争中寻求同盟。1246年,哈康四世最终获得意诺增爵四世的皇室认可,而莫德纳的威廉枢机于1247年被派往卑尔根为哈康四世加冕[28]。
文化影响和法律改革
哈康四世在1240年巩固其王位后,他受到与欧洲文化日益密切接触的影响,专注展示王权的至高无上。哈康四世开始建造几座纪念性的皇家建筑,主要是在卑尔根兴建欧洲风格的石头建成的皇室庄园—卑尔根要塞。在与其他斯堪的纳维亚统治者会面时,哈康四世使用庄严的皇家船队,并积极向其他欧洲统治者发送信件和礼物;最远的接触是派遣使节向突尼斯苏丹送上海东青[6]。
在卑尔根的王室官员亦引入及翻译第一部真正的欧洲文学,这些文学可供更广泛的挪威民众参阅。当时流行的文学是来自法国的英雄浪漫主义文学,或是来自英国王室,特别是有关查理曼的武功歌(法兰西素材)和亚瑟王的故事(大不列颠素材)。据记载,第一部被翻译成古诺斯语的作品是亚瑟王的浪漫故事崔斯坦和伊索德,是于1226年根据年轻及新婚的哈康四世的命令完成。哈康四世的规划似乎促使一种新的挪威式侠义传奇凡涌现[29]。
哈康四世还将受欢迎的宗教文本异世界幻视谭翻译成古诺斯语成为Duggals leiðsla。文学作品也吸引女性,哈康四世的妻子玛格丽特和他的女儿挪威的克里斯蒂娜都拥有许多华丽插图的圣咏经[29]。
哈康四世还启动法律改革,这对于挪威的司法发展至关重要。哈康四世于1260年左右写的“新法”是公共司法理念和实践的突破,而不是传统挪威习俗的争斗和报复。哈康四世的王镜(Konungsskuggsjá)也显示改革的影响,这是一份专门为他儿子马格努斯六世的写成的教育文本,可能是在1250年代中期与皇家官员合作撰写的[30]。
国外参与
从一开始,挪威对瑞典和丹麦两国关系都充满敌意。在与斯库勒·巴尔德森的竞争中,斯库勒试图获得丹麦国王瓦尔德马二世的支持,但在瓦尔德马二世被侯诗威林伯爵亨立克俘虏后,斯库勒无法获得任何援助。由于丹麦人想要挪威的主权并支持归尔甫派(那些支持教宗而不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康四世反过来寻求与归尔甫派和吉伯林派皇帝腓特烈二世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后者派遣大使前往挪威。由于哈康四世因其舰队的实力而获得强大的声誉,其他欧洲统治者希望从与他的友谊中获得利益。尽管教宗和皇帝之间的斗争,哈康四世能够与两者保持友谊。根据英国编年史家的说法,教宗希望哈康四世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31] 。有人认为,由于蒙古人的威胁,哈康四世对离开挪威犹豫不决[32]。
哈康四世奉行多方向活跃的外交政策(尽管最重要的是西面和东南面)[33]。在东北面,由于对萨米人的征税权以及挪威和卡累利阿双方的袭击事件而发生争执,与诺夫哥罗德的关系一直很紧张。最终,蒙古人威胁迫使诺夫哥罗德王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与哈康四世谈判,此可能加强挪威对特罗姆斯和芬马克的控制[26]。来自诺夫哥罗德的使团有一次要求与哈康四世的女儿克里斯蒂娜联姻,但由于蒙古人的威胁,哈康四世拒绝其请求[34]。因为以约塔河为基地的挪威人时常在瑞典南部海域和波罗的海出没,挪威越来越依赖于来自于吕贝克的波罗的海谷物。然而,由于吕贝克来的船只在丹麦海域掠夺挪威船只,导致进口于1240年代后期停止。1250年,哈康四世与吕贝克签订和平与贸易协议,最终还将卑尔根开放给汉萨同盟[6][33] 。据记载,在冲突期间,哈康四世曾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授予该城市的控制权[26]。在任何情况下,哈康四世对于德国北部港口的政策主要源于他试图利用丹麦国王瓦尔德马二世于1241年逝世后的丹麦爆发内乱因而作出的策略[33]。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从1240年代末到1250年代,哈康四世经常在约塔河周边地区与邻近的统治者会面。据报导,哈康四世使用大型舰队作为特使,他的舰队最多为300多艘的船只[33]。哈康四世试图将他的王国南部彊域扩展到丹麦的哈兰。因此,他寻求与瑞典人联盟,以及与丹麦君主直系的反对者联系。1249年,哈康四世与瑞典领导人伯爵比尔耶尔达成有关瑞典-挪威联合入侵哈兰和斯堪尼亚的协议,但该协议最终被瑞典人放弃(参见拿道萨条约)。哈康四世于1253年主张拥有哈兰主权,并于1256年以要求赔偿在丹麦海域抢劫挪威船只而亲自带兵入侵该地。然而,在与丹麦国王克里斯托弗一世达成和平协议后,他于1257年被迫放弃他的主张。哈康四世此后与他的唯一剩下的儿子马格努斯与前丹麦国王埃里克四世的女儿英格堡之间的婚姻进行了谈判[35]。当他的儿子幼王哈康与比尔耶尔的女儿结婚时,哈康四世也曾与瑞典人和解[36]。哈康四世的北欧政策引发形成后来的共主邦联(称为卡尔马联盟),最终对挪威产生可怕的后果,因为它没有经济和军事资源来坚持和维持哈康四世的进取政策[6]。
更长远的是,哈康四世寻求与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建立联盟,后者是下一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候选人,这主要是因为阿方索十世将保证在英格兰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提供新的粮食供应,并可能通过挪威以得到吕贝克从而取得波罗的海的粮食。反之,阿方索十世寻求扩大在北欧的影响力,以及寻求挪威的海军援助为他在摩洛哥进行的远征或十字军运动[37][38](看到伊比利亚的摩尔人从北非获得海外支持)[26]。因此,哈康四世可能也为了履行他对教宗誓言,尽管他可能并不打算这样做[37]。他于1255年派遣使节前往卡斯蒂利亚,随后带同卡斯蒂利亚使节返回挪威,并倡议与哈康四世建立“最强大的友谊关系”[39]。应阿方索十世的请求,哈康四世同意他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可以去卡斯蒂利亚嫁给阿方索十世其中一名兄弟。然而,克里斯蒂娜于四年后的去世,婚姻并无子女。标志着短暂“联盟”的已经结束[37][39],并且提出的十字军东征亦无疾而终[27]。
苏格兰远征和逝世
哈康四世采取积极和进取的外交政策,加强挪威与西方的关系[40]。他的政策依赖于与英格兰国王的友谊和贸易;第一个已知的挪威贸易协定是于1217年至1723年期间与英格兰签订的(英格兰的第一个商业条约也是与挪威签订的),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友谊是哈康四世外交政策的基石[41][42]。当他们在同一时间成为国王时,哈康四世于1224年写信给亨利三世,希望他们能够保持他们父辈之间存在的友谊[43]。哈康四世试图捍卫挪威对西部岛屿的主权,即赫布里底群岛和马恩岛(在群岛王国统治之下),设得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在奥克尼伯国统治之下)以及法罗群岛[6]。此外,格陵兰的挪威社区同意于1261年向挪威国王提出申请,并且哈康四世于1262年实现他长期以来的雄心壮志,当时他通过利用岛上的内部冲突以帮助冰岛融入他的王国。对挪威海上贸易的依赖及其对尼达洛斯教区的从属关系是使哈康四世主张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的主要原因之一[44]。哈康四世统治时期的挪威王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王国版图[6]。
由于卑尔根作为交易中心的重要性,挪威对法罗群岛和设得兰群岛的控制很强,而奥克尼群岛、赫布里底群岛和马恩岛却自然地与苏格兰大陆有更多联系。虽然传统上挪威与苏格兰北部的北欧定居者社区有着联系,随着苏格兰统治者越来越多地宣称他们对整个大陆的主权[45]。与此同时,哈康四世与自赤脚王马格努斯三世以来的任何挪威统治者相比,对赫布里底群岛和马恩岛的控制力更强[46]。作为新发展的一部分,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二世宣称赫布里底群岛是领土并要求从挪威手上购买这些岛屿,但哈康四世坚决拒绝这些建议。在亚历山大二世逝世后,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继续并于1261年派遣使节前往挪威,然后袭击赫布里底群岛,从而跟随父亲的政策[47]。
1263年,与苏格兰国王对赫布里底群岛的争执导致哈康四世前往这些岛屿进行远征。在1262年了解到苏格兰贵族袭击赫布里底群岛并且亚历山大三世计划征服这些岛屿后,哈康四世于1263年与他至少120艘船的强大雷丹舰队进行了一次远征[46],已经习惯以令人生畏的舰队作为谈判的强力支持[33]。该舰队于7月离开卑尔根,8月抵达设得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在那里他们与赫布里底群岛和人类的酋长们一同前往。亚历山大三世在挪威舰队登陆苏格兰大陆后开始谈判,但和谈被苏格兰人故意拖延[46]。由于天气给哈康四世的舰队造成麻烦,等到9月/ 10月,一支规模较小的挪威部队和一支苏格兰部队在拉格斯战役中发生冲突。虽然没有定论谁胜谁负且影响有限,但哈康四世在冬季撤回奥克尼[46][48]。一个爱尔兰国王的代表团邀请哈康四世成为爱尔兰的高王以争取他帮助他们摆脱爱尔兰的英国移民,但这显然并不符合哈康四世的期望而被拒绝[49][50][51]。
哈康四世在奥克尼群岛柯克沃尔的主教宫殿过冬,计划明年恢复远征活动[52]。然而,他在柯克沃尔逗留期间患病,并于1263年12月16日凌晨去世[53][54] 。哈康四世的遗体被埋葬在柯克沃尔的圣马格努斯大教堂过冬。当春天来临时,遗体被挖掘出来并将其运回挪威[52],遗体被埋葬在首都卑尔根的旧大教堂里[6]。几个世纪之后,大教堂于1531年而被卑尔根指挥官埃斯克·比尔拆毁以用于军事用途[55][56],与新教宗教改革有关,哈康四世和其他在那里的挪威国王的坟墓可能已被摧毁,或搬到另一个地方[6][57]。
对哈康四世的评价
挪威历史学家对哈康四世统治持有不同观点。在19世纪,历史学家蒙克将哈康四世描绘成一个强大的,几乎无懈可击的统治者,这反过来影响亨利克·易卜生在他1863年的戏剧“觊觎王位的人”。在20世纪初期,诗人汉斯·E·金克反驳并认为哈康是一个从属于他无法控制的力量的无足轻重的国王,这种观点影响了哈尔夫丹·考特和老爱德华·布尔等历史学家[6][58] 。哈康四世被经常与斯库勒·巴尔德森进行比较,历史学家在这古旧的冲突中站在其中一方。虽然蒙克认为斯库勒·巴尔德森对于合法的挪威国王是叛徒,但考特认为斯库勒·巴尔德森是一位英雄人物。在更粗略的理由上,金克称赞斯库勒·巴尔德森代表原始和垂死的北欧文化,而哈康四世则是外国文化肤浅的模拟者[58]。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包括Narve Bjørgo、Per Sveaas Andersen、克努特·赫勒、Svein Haga和凯尔·兰登在内的历史学家反过来声称对考特的观点有所反应。根据斯韦雷·巴格的说法,现代历史学家倾向于跟随考特,因为看到斯库勒·巴尔德森的反叛是最后一次绝望的企图阻止哈康四世侵犯他的权力,但更接近蒙克对这两个人的整体评价[59]。
克努特·赫勒解释这个萨迦让斯库勒成为一名娴熟的战士和政治家,同时注意到该萨迦的作者故意在与哈康四世的冲突中创造他一个分散投射的形象。另一方面,赫勒指出哈康四世的支持者于1217年之后相对轻松地将斯库勒击败,这可能暗示他能力有限。虽然没有写出哈康四世的清晰画面,但赫勒坚持认为哈康四世“显然”学会早年掌握的政治游戏。他将哈康四世解释为一个独立而有主见的统治者,他为其统治期间所追求的政策赋予“重大的个人责任”-特别是关于王权的内部巩固、对欧洲文化的定位和积极进取的外交政策[58]。在他的挪威传记百科全书的文章中,克努特·赫勒承认哈康四世在其统治结束时受到了王权的强大体制度地位(应该注意到他已经将自己成长),并且他的政策并不总是成功。尽管如此,赫勒仍然承认哈康四世必须拥有实质性的政治能力和强大决心才能从他开始执政的困境中取得进展[6]。
家庭
在1225年之前,哈康四世和他的情妇Kanga the Young(只知其名字)有两个非婚生子女[6]。他们是[60]:
- 西居尔(1252年逝世)[60]。
- 塞西莉亚(死于1248年)。于1241年与未代牧杖党国王菲利普·西蒙森的侄子男爵格雷戈里乌斯·安德森结婚。她于1246年丧偶,于1248年嫁给群岛王国国王哈拉尔德·奥拉夫松。他们在同一年的返回群岛王国途中双双淹死[36]。
1225年5月25日,哈康四世与玛格丽特·斯库勒斯多塔结婚,他的竞争对手斯库勒·巴尔德森的女儿[6] 。他们的孩子是[60]:
- 奥拉夫(生于1226年),早夭[60]。
- 幼王哈康(1232年-1257年)。于1251年与瑞典政治家伯爵比尔耶尔的女儿列洁莎·比尔耶尔斯多塔结婚。他于1240年被父亲任命为国王和共治者,但他比父亲早逝[61]。
- 克里斯蒂娜(1234年-1262年)。于1258年与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的弟弟卡斯蒂利亚的费利佩王子结婚。她逝世时并没有子嗣[62]。
- 马格努斯六世(1238年-1280年)。于1261年与丹麦国至埃里克四世的女儿英格堡结婚。在幼王哈康死后,他被任命为国王和共治者。父亲去世后,他继承王位成为挪威国王。
流行文化
“Håkon”和“Kristin”是1994年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Håkon”以哈康四世和“Kristin”是以他的姑姐挪威的克里斯蒂娜而命名[63]。
在电影最后的王(2016)中,婴儿哈康四世由Jonathan Oskar Dahlgren饰演。
参考
- ^ Helle, 1995, p. 183.
- ^ 2.0 2.1 2.2 2.3 Guhnfeldt, Cato. Da birkebeinerne skapte historie. Aftenposten. 19 October 2011 [11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9) (挪威语).
- ^ Helle, 1995, p. 74.
- ^ Bagge, 1996, p. 91.
- ^ 5.0 5.1 5.2 5.3 Helle, 1995, p. 75.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Haakon 4 Haakonsson. Norsk biografisk leksikon. Store norske leksikon. [1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挪威语).
- ^ 7.0 7.1 7.2 Bagge, 1996, p. 95.
- ^ Helle, 1995, pp. 169–170.
- ^ Bagge, 1996, pp. 95–96.
- ^ Bagge, 1996, p. 96.
- ^ Keyser, 1870, p. 184.
- ^ Bagge, 1996, pp. 96–97.
- ^ Issuing Authorities: Håkon Håkonsson's coinage. University of Oslo's Coin Cabinet exhibition. University of Oslo. 1995 [22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 ^ 14.0 14.1 Helle, 1995, p. 76.
- ^ Bagge, 1996, pp. 98–102.
- ^ Bagge, 1996, p. 99.
- ^ Helle, 1995, pp. 75–76.
- ^ 18.0 18.1 18.2 18.3 Helle, 1995, p. 77.
- ^ 19.0 19.1 Bagge, 1996, pp. 108–109.
- ^ Bagge, 1996, pp. 129–130.
- ^ 21.0 21.1 21.2 Helle, 1995, p. 180.
- ^ Bagge, 1996, pp. 110–111.
- ^ Lewis, 1987, pp. 456, 467.
- ^ Bagge, 1996, pp. 119–120.
- ^ Helle, 1995, pp. 181–183.
- ^ 26.0 26.1 26.2 26.3 Helle, 1995, p. 198.
- ^ 27.0 27.1 Helle, 1995, p. 199.
- ^ Helle, 1995, pp. 180–181.
- ^ 29.0 29.1 Helle, 1995, pp. 171–172.
- ^ Bagge, 1996, pp. 149–150.
- ^ Per G. Norseng: Håkon 4 Håkonss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挪威文) Store Norske Leksikon, retrieved 18 March 2013
- ^ Orfield & Boyer, 2002, pp. 137–138.
- ^ 33.0 33.1 33.2 33.3 33.4 Helle, 1995, p. 197.
- ^ Bagge, 1996, pp. 121–122.
- ^ Helle, 1995, pp. 197–198.
- ^ 36.0 36.1 Orfield & Boyer, 2002, p. 138.
- ^ 37.0 37.1 37.2 O'Callaghan, 2011, p. 17.
- ^ O'Callaghan, 1993, p. 202.
- ^ 39.0 39.1 O'Callaghan, 1993, p. 203.
- ^ Helle, 1995, p. 194.
- ^ Helle, 1995, pp. 194–195.
- ^ Orfield & Boyer, 2002, p. 137.
- ^ Diplomatarium Norvegicum XIX. Dokumentasjonsprosjektet. University of Oslo: 117. [12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6) (挪威语).
- ^ Helle, 1995, pp. 195–196.
- ^ Derry, 2000, p. 48.
- ^ 46.0 46.1 46.2 46.3 Helle, 1995, p. 196.
- ^ Bagge, 1996, p. 126.
- ^ Derry, 2000, p. 49.
- ^ Barrow, 1981 p. 118.
- ^ Lydon, 1998, p. 78.
- ^ Fry & Fry, 1991, p. 85.
- ^ 52.0 52.1 Forte, Oram & Pedersen, 2005, p. 262.
- ^ Helle, 1995, p. 173.
- ^ Barrow, 1981 p. 119.
- ^ Eske Bille. Store norske leksikon. [26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挪威语).
- ^ Tord Roed. Norsk biografisk leksikon. Store norske leksikon. [26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0) (挪威语).
- ^ Guhnfeldt, Cato. En norsk kongegrav. Aftenposten. 19 October 2011 [12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2) (挪威语).
- ^ 58.0 58.1 58.2 Helle, 1995, p. 181.
- ^ Bagge, 1996, pp. 111–112.
- ^ 60.0 60.1 60.2 60.3 Keyser, 1870, p. 230.
- ^ Line, 2007, p. 589.
- ^ Kristin Håkonsdatter. Norsk biografisk leksikon. Store norske leksikon. [12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0) (挪威语).
- ^ Lillehammer 1994 Mascots.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参考书目
- Bagge, Sverre. From Gang Leader to the Lord's Anointed: Kingship in Sverris saga and Hakonar saga Hakonarsonar. The Viking Collection: Studies in Northern civilization 8. Odense University. 1996. ISBN 8778381088. ISSN 0108-8408.
- Barrow, G. W. S. Kingship and Unity: Scotland 1000-1306. Edinburgh University. 1981. ISBN 9780748601042.
- Derry, T. K. A history of Scandinavia: Norway, Sweden, Denmark, Finland, and Icelan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2000. ISBN 9780816637997.
- Forte, Angelo; Oram, Richard D.; Pedersen, Frederik. Viking Empires. Cambridge University. 2005. ISBN 9780521829922.
- Fry, Plantagenet Somerset; Fry, Fiona Somerset. A History of Ireland. Routledge. 1991. ISBN 9780415048880.
- Helle, Knut. Under kirke og kongemakt: 1130-1350. Aschehougs Norgeshistorie 3. Aschehoug. 1995. ISBN 8203220312.
- Keyser, Rudolf. Norges historie 2. Christiania (Oslo): P. T. Malling. 1870.
- Lewis, Suzanne. The art of Matthew Paris in the Chronica major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7. ISBN 9780520049819.
- Lydon, James F. The Making of Ireland: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Routledge. 1998. ISBN 9780415013482.
- Line, Philip. Kingship and state formation in Sweden, 1130-1290. BRILL. 2007. ISBN 9789004155787.
- O'Callaghan, Joseph F. The Norwegian Alliance. The Learned King: The Reign of Alfonso X of Castil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993: 202–204.
- O'Callaghan, Joseph F. The Gibraltar Crusade: Castile and the Battle for the Strai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1. ISBN 9780812243024.
- Orfield, Lester B.; Boyer, Benjamin F. The Growth of Scandinavian Law. The Lawbook Exchange. 2002 [First published 1953]. ISBN 9781584771807.
外部链接
- The Norwegian account of Haco's expedition against Scotland, A.D. MCCLXIII - 古腾堡计划
- Haako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1911.
哈康·哈康森 金发王朝的分支 出生于:约1204年3月或4月逝世于:1263年12月16日
| ||
---|---|---|
统治者头衔 | ||
前任者: 英格二世 |
挪威国王 1217年-1263年 与幼王哈康同时在任 (1240年-1257年) 马格努斯六世 (1257年-1263年) |
继任者: 马格努斯六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