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华
吴兴华 | |
---|---|
出生 | 1921年 中华民国 |
逝世 | 196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
母校 | 燕京大学 |
职业 | 诗人、教授 |
配偶 | 谢蔚英[1] |
儿女 | 吴同(大女儿)[1] 吴双(小女儿) |
吴兴华(1921年—1966年),笔名梁文星、邝文德[2]、钦江[3] ,中国浙江杭州人,现代文学家及诗人。
生平
生于1921年,父亲是一名医生,家中有九兄弟姐妹,因在家中排行第三,其朋友称他为“吴三”。中学时就读于崇德中学,16岁因成绩出众考入燕京大学,入读西语系。求学期间,他与同窗好友宋淇一同编辑《燕京文学》。[1]他亦开始写作新诗,为了读但丁《神曲》,自学意大利文,也精通法文、德文,对西方作家了如指掌。[4]
1941年吴兴华毕业,留在校内任教。当时,校方曾计划让其出国深造,但因日军对燕京大学进行封锁而无法成行。后来,燕京大学被日军占领,他和家中兄弟姐妹留在北京,后来不幸患上肺结核。[5]1949年后,吴兴华在北京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及莎士比亚。1956-1957年,诗坛发起号称“百花时代”的改革,吴兴华停笔多年,也再发表作品,[6]1957年被划为右派和降级。[7]1966年8月3日文革爆发,吴兴华遭到红卫兵批斗,在勒令劳改因为体力不支,被红卫兵强行灌下化学厂污水致死,死时45岁[8]。事后北大负责人告慰家属,说他患急性痢疾身亡。[9]
文学成就
手法
吴兴华对诗歌技巧有执著的追求,借鉴西洋文学的叙事技巧,发展成新古典主义的风格,注重形式上的整齐排列,大多不押韵。同期诗人中,他较欣赏卞之琳和何其芳二人。[10]
吴兴华有些诗篇变化自旧诗七绝和五言古诗,十分耐读,如以下一首:[11]
未必在众心当中她明白我心
回顾茫茫的一生清宵忽泪落
焉知别人对我无同样的深情
另一方面,吴兴华仿效各种西洋的诗体写作新诗,包括无韵五拍诗、十四行诗、史宾塞体、歌谣体(ballad)、叙事史诗等等,成绩斐然。[12]他有几首诗取材于《战国策》和《史记》中信陵君这类英雄,表明他对长篇史诗的兴趣。[4]
地位
不少文学史家认为,吴兴华是抗战时期写作成就最高的诗人。他极受燕京大学同学宋淇(林以亮)推崇,认为可与陈寅恪、钱锺书比美:“陈寅恪、钱锺书、吴兴华代表三代兼通中西的大儒,先后逝世,从此后继无人,钱、吴二人如在美国,成就岂可限量?”[9]
夏志清也指出,吴兴华“学力、眼界之高,想四十年代诗人无人可及。……如能逃出铁幕,他在学术界的成就一定惊人。”[13] Edward Gunn(耿德华)亦认为,“在诗歌雕琢上其他同代人几乎无人能达到(吴兴华)的高度”。可惜他的作品在当时未能引起反响,无声无息。[14]
著作
吴兴华以笔名梁文星发表诗作,生前未曾结集,诗稿部分交予宋淇,50年代时,宋淇在香港《人人文学》和台北《文学杂志》,以笔名梁文星代为发表。[15]200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吴兴华诗文集》二册。此外,吴兴华翻译了德国诗人里尔克的诗集。[16]
注释
- ^ 1.0 1.1 1.2 宋以朗. 宋淇与吴兴华 吴兴华是另一个钱锺书. 南方都市报. 2013-03-19 [2014-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4).
- ^ 宋以朗. 宋淇与吴兴华 诗人情谊与“林以亮”的由来. 南方都市报. 2013-04-09 [2014-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 ^ 吴兴华:在辉煌的中点陨落. 中国网. [2005年4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29日) (中文(中国大陆)).
- ^ 4.0 4.1 Gunn:《被冷落的缪斯》,页223-224。
- ^ 宋以朗. 宋淇与吴兴华 乱世中的两个文艺青年. 南方都市报. 2013-03-26 [2014-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 ^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页65。
- ^ 王友琴:《校園“勞改隊”的建立和吳興華之死》. [2014-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4).
- ^ 吴兴华:被‘红卫兵’强灌污水 中毒身亡的北大教授. 2014-07-08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9.0 9.1 夏志清:〈追念钱锺书先生〉,页140。
- ^ Gunn:《被冷落的缪斯》,页223-226。
- ^ 林以亮:《林以亮诗话》,页8-16。
- ^ 林以亮:《林以亮诗话》,页20-22、25-27。
- ^ 夏志清:〈《林以亮诗话》序〉,林以亮:《林以亮诗话》,页6。
- ^ Gunn:《被冷落的缪斯》,页227。
- ^ 夏志清:〈《林以亮诗话》序〉,页13。
- ^ 夏志清:〈追念钱锺书先生〉,页141。
参考书目
- 林以亮:《林以亮诗话》(台北:洪范书店,1976)
- 夏志清:《人的文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追念钱锺书先生〉,页140-154
- Gunn, Edward M.(耿德华)著,张泉译:《被冷落的缪斯——中国沦陷区文学史(1937-1945)》(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外部链接
- 吴同,“蜡炬成灰泪始干”——怀念我的父亲吴兴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王友琴,校园“劳改队”的建立和吴兴华之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陈远,燕京,流星式的人物吴兴华
- 袁晓琳. 被遗忘的吴兴华. 澎湃新闻. 2017-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