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坳
南坳 | |
---|---|
海拔 | 7,906米(25,938英尺) |
穿过 | 1952年的瑞士登山队 |
位置 | 尼泊尔萨加玛塔专区 – 中国西藏自治区 |
山脉 | 喜马拉雅山脉 |
坐标 | 27°58′30″N 86°55′55.5″E / 27.97500°N 86.932083°E |
南坳指的是位于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间,具有锋利边缘的山坳。强风通常会横扫南坳,因此不会累积大量积雪。自从1950年以来(西藏地区封闭),大多数的珠峰远征从尼泊尔方向的东南山脊及南坳进行攀登,取代了北坳的路径。当登山者借由尼泊尔侧的东南山脊攀登珠峰时,最后一个营地(通常是第四营)会设在南坳。
1952年5月12日,由爱德华·怀斯-杜南领导的瑞士登山队首次抵达南坳,抵达者分别是奥伯特(Aubert)、兰伯特(Lambert)和弗洛里(Flory),但未能登顶[1]。隔年,威尔弗里德·诺伊斯与雪巴人安努鲁(Annullu)成为首对抵达南坳且成功登顶的登山者。根据该登山队的领队约翰·杭特所述:
下午2点40分,威尔弗里德·诺伊斯与他的同伴安努鲁,此刻正矗立在珠峰约26,000英尺(7,900米)处的南坳。他们正凝视着宛如瑞士戏剧般的景象,也正仰望着珠峰自身最后一段的金字塔山顶。对于他们两个而言是伟大的一刻,也分享了他们所见到的景象给我们所有人。他们的存在象征着我们成功克服整个攀登过程中最关键的难题;他们已经达成我们12年来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2]。
一旦抵达南坳,登山者就会进入死亡带;高山症成为这类高海拔地带的明显威胁并能轻易致命。在南坳,登山者不容易入睡,并且大多数登山者的消化系统运作会明显变慢甚至停顿,这是因为在高海拔状态下,身体会倾向使用体内储存的能量,效率比消化新食物更快。大多数登山者会在此时使用备用氧气,最多只有2至3日的时间进行攻顶;晴朗的天气与低风速成为攻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天气无法在短短的几天配合良好,登山者就会被迫下撤至基地营,并且很难有机会在一次远征中二度返回南坳。
2005年,法国的迪迪埃·德尔萨勒驾驶一台欧直AS350 B3直升机降落在南坳[3][4]。两天以后,他成功将这架直升机在珠峰峰顶着陆,随后又重复了这一壮举[5]。
2019年5月,国家地理学会在珠穆朗玛峰设立了全球最高的气象站,其中一站设在南坳,另一站设在该峰一处称为“阳台”的较高位置,另外也在该峰的多处地点设站。这些气象站高7英尺(2.1米)、重110英磅(50千克)[6]。
参见
参考文献
- ^ The Mountain World 1953.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imited. 1953.
- ^ John Hunt, The Ascent of Everest, Hodder and Stoughton, 1953, p. 166.
- ^ 十五年前,这只“小松鼠”飞跃了世界之巅. 腾讯新闻. [2021-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 ^ Landing on Air. 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 2005-09-01 [200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2).
- ^ French Everest Mystery Chopper's Utopia summit. MountEverest.net. 2005-05-27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3).
- ^ Inside the Everest expedition that built the world's highest weather station. Exploration & Adventure. 2019-06-13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