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 |||
---|---|---|---|
Nanjing University | |||
校训 | 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 ||
创办时间 | 1902年 大清光绪二十八年三江师范学堂 1906年 大清光绪三十二年两江师范学堂 | ||
校庆日 | 5月20日 | ||
学校标识码 | 4132010284 | ||
学校类型 | 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 | ||
党委书记 | 谭铁牛 | ||
校长 | 谈哲敏 | ||
教师人数 | 2,228人(2013) | ||
职工人数 | 4,600人(2011) | ||
学生人数 | 40,053人(2022) | ||
本科生人数 | 13,350人(2022) | ||
研究生人数 | 17,201人(2022) | ||
博士生人数 | 8,385人(2022) | ||
其他在学人员人数 | 1,117人(2022) | ||
校址 |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 鼓楼区汉口路22号(鼓楼校区)32°03′22″N 118°46′30″E / 32.05611°N 118.77500°E 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仙林校区) 江苏省苏州市 高新区太湖大道1520号(苏州校区) | ||
校区 | 市中心(鼓楼校区) 市东北郊(仙林校区) 市北郊(浦口校区)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苏州校区) | ||
总面积 | 800亩(鼓楼校区) 3,000亩(仙林校区) 2,848亩(浦口校区) 2,000亩[注 2](苏州校区) | ||
代表色 | 南大紫 | ||
隶属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
邮政编码 | 210093(鼓楼校区) 210023(仙林校区) 210032(浦口校区) 215163(苏州校区) | ||
网站 | nju.edu.cn | ||
| |||
[1] |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注 3],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和苏州市,该校历史或可追溯至三国吴永安元年(258年)[4],历史上曾历经多次变迁,亦是中国第一所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中华民国政府撤离南京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由“国立中央大学”易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迳称“南京大学”,沿用至今[5][6]。南京大学在长期的历史中积淀了丰厚的学风传统和精神遗产,倡行人文思想之会通与学术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荣,在教育、学术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贡献和影响。[7]
南京大学是研究型综合大学,格物致知,广博易良,向有学科齐备的传统,涵盖了众多领域。现有文学、历史、地理与海洋、地球、大气、天文空间、环境、哲学、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医、政、法、商、社会、信息管理、新闻传播、外国语、工程管理、建筑与规划、电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科学(含材料、能源、生物医学、量子电子学与光学工程系)等二十多个独立的学科类学院(学系)[注 4]。校园主要有座落在南京市中心的鼓楼校区和位于南京东北部栖霞区的仙林校区,其中仙林校区为本科生主校区,并在逐步成为南大主校区[8];另外,位于南京江北的浦口校区目前是某些专业[注 5]的研究生的住处[9],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校区则在2022年迎来了第一批本科新生,这些新生在鼓楼校区的健雄书院接受一年的新生教育后于2023年7月正式进驻苏州校区。[10][11]。
南京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前列的高校之一,现时属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百强大学”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百强大学”,是“双一流A类”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南大现有1个国家实验室(筹),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部、省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和部、省工程中心[12],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27个各类重点研究基地[13],此外全校还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14][15]。医学院有附属鼓楼医院、金陵医院(南京总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除大学外,还有南大附属中学、丁家桥小学等[注 6]。另有科技产业园区和多个产学研结合机构。南京大学有超过二十位诺贝尔奖得者作为荣誉教授[16],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也拥有南京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17]。 依据评估全球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指标“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7 Tables),南京大学的排名为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大学)、全亚太地区第三、全球第十二,超越加州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校[18]。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排名保持在全国前两名,与北京大学并列第一或仅次于北京大学[19][20]。除此,南京大学中文系为培养全国第一位中文博士莫砺锋教授的大学[21]。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为培养控制科学专家周尚清教授的学院。在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14位[22]。在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2020年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位。2020年ARWU中国大学排名位列第5。在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南京大学位列第73位,再创历史新高[23]。
历史
据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官方沿革史,学校前身追溯至源于258年的南京太学[4][24]。而以近代教育系统来看,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后,校史则可追溯至清末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因受政治时局等影响,学校迭经变迁。三江师范学堂成立不久易名两江师范学堂,之后又先后改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1949年8月更名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径称南京大学[1]。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主要合并金陵大学文理学院,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发展为新的综合大学[注 7]。
自民国南京高师成立以来,南京大学经历过两次大的系科变迁,一次是北伐胜利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实行的英美式大学区制,河海工科大学、江苏医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上海商科大学等八所学校并入;一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进行苏联式院系调整,主要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同时南京大学分出除文理学院之外的大部分院系。在南高时期,除基本的文理科外,已开设农、工、商、教育等专修科;国立东南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时期,为全国学科最为齐备的大学;改革开放后,南京大学恢复传统系科架构,重新发展为拥有众多学科的综合大学。[25]
历任校长
- 清末壬寅年(1902年)采用近代新学制以来南京大学历任校长
- 三江师范学堂与两江师范学堂时期:
-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国立东南大学时期:
- 国立中央大学时期:
- 南京大学时期:
精神传统
校训
南京大学校训 | |
诚 朴 雄 伟 | 励 学 敦 行 |
自清末以来,南京大学先后采用过“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诚”、“止于至善”、“诚朴雄伟”等作为校训,现南京大学校训为“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 校训——传统诠释
- 诚:诚心,诚实,诚真。“以诚植身,以诚修业,以诚健体,以诚处世,以诚待人”,“大哉,一诚天下动”(江谦);“共通之佳风,曰诚、曰爱、曰勤、曰俭。”(陈训慈:《南高小史》[26]);诚心向学,诚真勤仁之德,“成已成物,尤贵持有恒德”[27];“对于学问事业应当一本诚心去做,至于人与人之间应当以诚相见”[28]。
- 朴:朴真,朴茂,朴实,朴厚。“常保持一种‘朴茂’的精神,不要有铜臭,不可有官气”(刘伯明);“须知一切学问之中皆无王者之路,崇实而用笨功,才能树立起朴厚的学术气象”(罗家伦);“南雍事实求是质朴真诚之精神”,“南雍师生二十年来力抗狂潮勤求朴学之精神”,“亦渐为国人所重视”(胡先骕:《朴学之精神》[26]);“世人多称南高学风偏于保守,这是一误解。与其称为保守,不如称为谨严较近事实。南高的精神科学的成分极重,他们不囿己见,不狃私意,发言务求正确,不作荒诞之辞,最富于自由空气与真挚的精神。”“质朴力学,校风优良,...就作者所知的许多同学,虽然都富于个性,但学校生活确乎是整个的,教授与同学的努力好像有完全的协调,有深切的内心的统一,这实在是南高教育上的成功。...这种人格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群育四方面...”(张其昀:《南高的学风》[26])。
- 雄:雄健之体,雄毅之气,体魄和精神两方面之雄。“大雄无畏...善养吾浩然之气”(郭秉文);“以养成坚强之体魄,充实之精神为标准”(陶行知);“世人有以钟山的崇高,玄武的恬静,大江的雄毅,足以象征母校的学风,这确是一种有意义的比喻。”“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即在以人力克服环境,创造命运在痛苦的时候,作深切的思维,从而获得新活力与新希望。古来豪杰之士,不灰心,不失望,不问境遇之顺逆与否,几无往而不自得,元气淋漓,百折不回,则其挫折我之处,正是玉成我之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正是我们理想中雄毅的学风”(张其昀:《国立中央大学的学风》)。
- 伟:伟大崇高,责重砥柱。“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李瑞清);“夫南雍之精神,不仅在提创科学也”,且固“宇宙间确有天不变道亦不变之至理存在”,秉持“人文主义”,“继往开来”(胡先骕:《朴学之精神》);“总要集中精力,放开眼光,努力做出几件伟大的事业,或是完成几件伟大的作品...凡是总须从伟大的方向做去,民族方有成功”[28];“所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有砥柱中流的气概。我校所宣导的新学术,虽深受西洋思想的影响,而不为所转移,而益充实光辉。这种儒学复兴运动,经过四十年的时间,由发轫而渐趋成熟,以期成为吾国学术的正宗,中国真正的文艺复兴。我们常以此自勉,当为世人所共见”,“世人或以为...南以金陵为大宗,...南派趋于崇楼杰阁。此类批评未必即为切当”,“我们的理想是致广大,尽精微,去短集长,而务求融会贯通之益”(张其昀:《国立中央大学的学风》) ;“其途愈隘,其地愈高,其名愈尊,其责亦愈重”,“...非有志士仁人,具大愿力,不能挽此沉沦”,“...谋根本之改革,毋先谋革他人,须先求革自己”,“吾国学者恒言:平生志不在温饱;又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携并进,以同造未来之尽善尽美之世界,则大学学者之责任,益无既矣”[29]。
- 励学:勉励勤学;敦行:敦促实行;在励学敦行中屡践诚朴雄伟。
校歌
南京大学历史上最早的校歌(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创作于1916年前后)为南京大学校歌。该校歌由现代中国音乐界一代宗师李叔同先生制谱,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先生作词。[30]
歌词:
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
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
巍峨北极兮,金城之中。
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校徽
南京大学校徽外形采用盾形的设计风格,该风格是中央大学时期流传下来的。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为英文“NANJING UNIVERSITY”。校徽正中为南京市树——雪松,寓意南大坚忍不拔的精神。雪松的下方为书图案及“1902”字样,点明南京大学的建校时间为1902年。校徽的上方中间部位为由“南京大学”的艺术字体所组成的圆形图案,其两旁各有一只金陵辟邪(貔貅),象征着南京。
校庆
现南京大学校庆日为5月20日。该校庆日定于1954年,为纪念1947年爆发的五二零“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运,这一学生运动的主体是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学生。后来,南大五二〇校庆日被赋予谐音“吾爱您”、“我爱你”的涵义。校庆日五二〇谐音“我爱你”之义成为南大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南京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校庆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最初开学日为9月10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9月10日开学,9月18日举行开校典礼);国立东南大学时期校庆日为6月6日(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国立东南大学,6月6日通过《东南大学组织大纲》);国立中央大学时期校庆日为6月9日(1927年6月9日以国立东南大学为主要基础成立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先后改名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均为当时改组成立新校的日期。
校色
现南大正式校色为紫金色,继承中央大学时期校色。中央大学时校色为紫金二色,加之松青,故依据传统当为紫、金、青三色。紫色象征典雅、庄穆、高贵、浪漫,金色象征辉煌、光明、灵气、智慧,青色代表活力、自由、健康、纯朴、坚韧、清雅。紫金合于学校所在名山紫金山,青合于学校之象征树松。
传统
- 传统上,松为南京大学的校树。传统中国大学重视人文教养,注重素养教育,古有六朝松,明朝南京国子监在校园广植松柏,以校景校物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期许学者文人具备坚贞挺拔的松的品格[31][32],遗存松树在民国早年视为学校象征;南大在鼓楼校园,于北园植青松,南园有松林。辟邪(貔貅)亦视为南京大学的吉祥代表物。
- 大学平衡的理念方针:人文与科学、通才与专才、师资与设备、学术与事功的平衡、配合或交融,也包括对待教学与研究、基础与应用、素质与技能、国内与国际(中国式与国际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33][34][35][36]
现状与近况
基本情况
南京大学是融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研究型大学。
南京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大学(国立大学),属于公立大学,是最早实行省部共建的9所高校之一,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以重点共建的形式支持南京大学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
南大主要经费来自国家中央财政以及江苏省财政;此外,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收入、学费收入、社会捐赠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教职人员
截至2019年11月,南京大学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在国际或他国当选院士13人次(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文理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1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0人、讲座教授25人、“青年长江学者”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13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91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98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2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6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拔尖人才2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4人。
学生
南京大学招收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类学生。
南京大学本科生招生主要面向国内,每年招收约3,000人,以省级区域为单位分配名额,其中来自江苏的生源约占30%。录取标准主要是高考分数,基础学科强化部和学校自主招生的部分除外。学生需要交纳学费,目前每学年本科生学费6,050元(特殊专业除外[2014秋季执行])。此外也招收外国留学生。学校设有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另外还设有医院等服务机构。一般学生都为住校生,2~12人一个房间(2人间为某些特殊宿舍,这些宿舍通常为因身高过高等原因无法入住普通床位的学生准备),学生需要交纳住宿费,年住宿费为1,200元左右。
根据官方信息,截至2022年8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共40,053人,其中本科生13,350人,硕士生17,201人,博士生8,385人,留学生1,117人。[37]
本科和硕士招生对年龄有所限制,博士研究生则无此要求。2009年邱进益以73岁高龄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成为南大校史上被授予博士学位的最年长者。
发展近况
- 2006年筹建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微电子、光电子、纳米和量子信息等领域的科学和技术。该项目2004年得到唐仲英基金会5000万元捐助,是资金来源包含民间捐助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曾于1997年被英国《自然》杂志列为除日本外的东亚地区已接近世界级水平的两个实验室之一,在美国《科学》杂志根据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所做的中国一流实验室排行榜中位居第一。
- 2006年闵乃本院士、朱永元、祝世宁、陆亚林、陆延青等教授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自1999年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8]。
- 2009年启用仙林校区。
- 2020年7月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正式获批重磅!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正式获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20年9月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正式开工里程碑!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奠基:打造新时代城校合作标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22年秋季学期,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正式招收首批本科新生,这些新生将先在鼓楼校区的健雄书院接受一年的“寻根”教育后于2023年正式进驻苏州校区[11][39]。
排名声誉
大学排名 | |
---|---|
南京大学 | |
全球排名 | |
《泰晤士》世界排名[40] | 73名(2024) |
《QS》世界排名[41] | 131名(2022) |
《US NEWS》世界排名[42] | 135名(2022) |
《ARWU》世界排名[43] | 101–150名(2021) |
校园与设施
校园与环境
南京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历史上有过多次校址变迁。目前拥有鼓楼、仙林、浦口、苏州四个校区。鼓楼校区和仙林校区可以南京地铁一号线与二号线转乘方式通达;浦口校区附近没有地铁站,需要转乘公交车才能到达;苏州校区位于苏州市,与主校区相距较远,需要跨市交通。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坐落在南京市中心区域,位于鼓楼区,与南京市中心鼓楼广场相邻,汉口路将鼓楼校区划为南园、北园,南园是学生宿舍生活区,北园是教学科研区,面积近800亩。北园东边的部分是金陵大学旧址,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园内金陵苑一带为中华传统风格建筑群,其中的北大楼已经成为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由于鼓楼校区的空间局限,1993年启用了浦口校区。浦口校区位于长江北岸的浦口区,面积2800亩,背靠龙王山,面临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江南市中心的鼓楼校区相距18公里。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当时曾经一直存在是否继续建设的争论。2009年浦口校区成为金陵学院校园。从2022年起,由于新生学院搬迁至鼓楼校区导致鼓楼校区宿舍资源紧张,浦口校区又成为了数学系等院系的研究生宿舍,这些研究生的部分思政课也被安排在了浦口校区。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位于南京东北部栖霞区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九乡河路以东一带。仙林校区和鼓楼校区相距18公里,南京地铁二号线在栖霞设有南大仙林校区站。南大2006年正式筹建仙林校区,地址位于仙林大道163号;根据校方计划,仙林校区将成为学校主校区;仙林校区一期于2009年建成,全校大部分本科生在当年9月份入学时迁入该校区;南大仙林校区原说占地7000亩,后因故搁置,目前先期征地3000亩,其中一期工程建设用地约1000亩。南大仙林校区所在的仙林大学城位于南京城外东北方向,长江南岸不远处,北望栖霞山,东临宝华山,西接紫金山,分布着南师大、南财大、南邮大、南中医、南理工等校。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建设范围北至昆仑山路、南至太湖大道、西至长巷路、东至九曲河,占地面积约2000亩。[44]
设施与资源
南京大学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设施、设备、资源以及文物遗产。例如,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奠基于现代中国植物资源调查与标本采集事业发起人胡先骕[注 8]和钱崇澍、陈焕镛、秦仁昌、郑万钧、张肇骞等中国现代第一代植物学家的工作;南大主办的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是国内最大的遗传工程小鼠资源中心、亚洲最大的基因剔除技术服务中心;南京大学天文台装备有全国唯一的太阳塔望远镜——南京大学太阳塔;在中国现代第一个气象测候站的历史渊源基础上复建有具备当代多功能的南京大学气象台。
南大有鼓楼、仙林两座图书馆大楼以及各院系专业图书室和各种电子数码信息资源。其中,南京大学仙林图书馆藏书500万册。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线装书30多万册,其中列入全国善本书目的有500多种,1万余册;地方志共藏4000余种,约4万册;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代目录学文献以及丛书。
南大校园配备有生活、医疗、体育、文化、艺术以及娱乐活动等方面的各种设施、机构。
鼓楼校区有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等。南园有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故居,还有设立了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的拉贝故居,北园有赛珍珠故居、何应钦故居(斗鸡闸)等。
机构、院系
学科院系
南京大学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理学院、商学院,创立了国内最早的生物学系、地学系、气象学系、心理学系、西洋文学系、建筑系、航空工程系、体育科、艺术科以及工商管理、金融、会计、国际贸易等科系。其它许多学科,如文、史、哲、艺术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都有深厚传统。
- 院系设置
根据官方信息,2024年,学校共有40个院系、91个本科专业。[45]
学院(系) | 本科专业 | |
南京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
戏剧影视文学 | ||
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 哲学 | |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 历史学 | |
考古学 | ||
考古学(文物鉴定) | ||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 物理学 | |
应用物理学 | ||
声学 | ||
南京大学数学系 | 统计学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 天文学 | |
空间科学与技术 | ||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地质学 | |
地球化学 |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
地质工程 |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
地球物理学 | ||
生物演化与环境(国际班) | ||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大气科学 | |
应用气象学 | ||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 |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地理信息科学 | ||
海洋科学 |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
电子信息类
(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 材料物理 | |
材料化学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生物医学工程 |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广告学 | |
广播电视学 | ||
新闻学 | ||
南京大学商学院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拔尖计划) |
经济学 | ||
经济学(产业经济方向) | ||
金融学 | ||
金融工程 | ||
保险学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方向) | ||
市场营销 | ||
电子商务 | ||
会计学 | ||
财务管理 | ||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
俄语 | ||
日语 | ||
德语 | ||
西班牙语 | ||
朝鲜语 | ||
法语 |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
生态学 | ||
生物技术 | ||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国际政治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
行政管理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 | 理科实验班(大理科班) | |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图书馆学 | ||
编辑出版学 | ||
档案学 | ||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 社会学 | |
社会工作 | ||
心理学 | ||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 (设辅修项目:艺术与文化创意) | |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
化学(化学生物学) | ||
应用化学 | ||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 环境科学 | |
环境工程 | ||
环境规划与管理 | ||
南京大学医学院 | 临床医学(八年本博连读) | |
口腔医学(五年制) | ||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 | |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 自动化 | |
工业工程 | ||
金融工程 | ||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学 | |
城乡规划 | ||
建筑与城乡规划实验班 | ||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 汉语言 | |
汉语国际教育 | ||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 人工智能 | |
南京大学南京赫尔辛基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南赫学院) |
大气科学 | |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 |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 | 智能化软件 | |
集成电路学院 | 集成电路 | |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 数字经济[46] |
社团与生活
南京大学历史上有过许多社团,有些是跨师生的、跨校的或者跨在校和毕业同学的,不少具有相当的历史影响,如史地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潜社、梅社、白雪国乐社、紫霞曲社、学生自治会、同学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本没有得到长期延续。
南京大学现在活跃着近百个学生社团,大致可以分为文化、艺术、学术、科技、体育、社会活动、社会实践、实用技能、其他兴趣等类别,如国学社、凝眸文学社、朝日文学社、重唱诗社、民乐团(国乐社团)、古琴社、昆曲社、歌声魅影音乐剧社、摄影协会、紫藤学社、长风社、知行社、心理协会、生命协会、康平学社、支点学社、追风社、武术协会、棋院、民间艺术协会、服饰文化协会、科幻爱好者协会、天文爱好者协会、反哺学社、环境协会、辩论协会、咨询协会、公共关系协会、学生职业发展协会、Brushstroke画社、南初印社等。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讲座多,学生赛事多、演出多、活动多,有如春季运动会、秋季运动会、中文戏剧节、外语戏剧节、交响乐会、国乐会、十大歌星赛、辩论赛、绘画展、摄影展之类。
校友
南京大学孕育了学术界、教育界和各事业界的各种人才。南大校友活跃在众多领域,服务社会,开创人生,成功立业,彬彬称盛。
国立中央研究院首次选出的53位科学家院士中(81人中53人属自然科学领域,含数学),28位毕业或曾执教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建院时的四位科学领导者(正副院长中的自然科学家,竺可桢、李四光、吴有训、童第周),都曾任教或就读于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等的许多研究院所机构都是由南京大学教授或毕业生建立的,这些先驱者包括王琎、竺可桢、周仁、杨杏佛、钱崇澍、赵承嘏、陈桢、王家楫、罗宗洛、严济慈、王应睐、周国城、庄长恭、吴学周、魏喦寿、周鸿经、凌纯声、郭廷以、邢慕寰等人。中国科学院期刊刊登的科学史学家李佩珊的一篇中国现代科学史的文章中,列出了877位在现代史上对中国科学有较大贡献的科学家并统计其毕业的学校,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以115位毕业校友位居第一。截至2007年中国科学院共选出1107名院士,其中南京大学校友有210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南大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数在国内高校中名列第一[47]。
自1956年至今的30项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6项的唯一得奖人或第一得奖人曾就读于南京大学:冯康、刘东生、王德宝、秦仁昌、侯先光、闵乃本;另有2人曾执教南京大学:李四光、钱崇澍;另外“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试验研究”由南大校友王应睐领导完成;而全部约一半项目的得奖人名单中有南大校友,遥遥领先。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除毕业于前南大附中的袁隆平外,南大有三位校友:刘东生、闵恩泽、吴良镛。2006年的一个统计显示,在中国科学院约120位研究院所机构负责人中,15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位居第二位的北京大学为10人,第三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7人;在2010年的统计中,14人本科毕业于南大,位居第二名的北大为7人,第三名的复旦大学5人。各校本科毕业校友中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南大108人,居第一位;北大96人(含合并的北医大共107人),居第二位;中国科大76人,居第三;清华大学61人(含合并院校共62人),居第四。在1992年至今的78位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中,南大毕业校友5人,北大和清华毕业校友均为4人,名列前三。
南大杰出校友的一些代表包括:金善宝,农学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厉声教,外交家、国际法学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文本的主要起草人;吴蕴瑞,体育家,中国现代体育教育事业的先驱者、运动生物力学的奠基人;吴有训,验证了艾克斯(X)射线散射效应(康普顿效应),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开创者;赵忠尧,最早观测到正负电子湮灭现象、实验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中国原子能之父”;张其昀,历史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领袖和儒学复兴运动的中坚;陈启天,现代新法家主义的开创者,国家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何志浩,中国抗日军歌的作词者,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主席;洪潘,“中国现代管乐之父”、“中国现代军乐之父”;李善邦,中国现代地震事业的奠基人;吴健雄,“物理学第一夫人”,第一位沃尔夫物理学奖得主;沈祖棻,著名现代女词人;唐君毅,著名现代新儒家、哲学家;孙明经,中国播音教育的开创人,中国电影高等教育的开山宗师,并曾在南京大学(中央大学)物理实验室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套电视系统;张彻,新武侠电影鼻祖,“香港武侠电影教父”;徐柏园,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者;王志莘,前上海证券交易所首任总经理;李国鼎,台湾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台湾科技之父”;陈思义,药物学家,中西药学结合的开创者;季钟朴,医学教育家,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重要创始人;张涤生,中国“整形之父”、“整复外科之父” ;罗福鑫,中国第一位盲人大学生;曾联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江泽民,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钱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总设计师;陆孝同,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工程技术总设计师、美国火星探测计划工程技术负责人;朱光亚,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夏培肃,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先行者,中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研制主持人;冯元桢,生物力学的创始人;冯康,计算数学家,有限元方法的创始人;陈德亮,气候学家,国际科联(国际科学理事会)执行主任;周尚清,工业智能与系统集成专家;等等。更多南大知名校友见:南京大学知名校友列表。
南京大学亲缘学校
在近代的历史变迁中,南京大学和多所院校成为了同源大学,具有亲缘关系。
- 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现并入复旦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集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校和南京大学也有不同程度的密切渊源关系。
国立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国文化大学、国立台湾体育运动大学、国立联合大学、中华科技大学、南华大学等和南京大学同样存在密切渊源联系。
- 其他学校
南京大学附属丁家桥小学、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鼓楼幼儿园等。
国际合作
南京大学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多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南京大学与世界很多学校合作办学。2015年,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入选“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动计划”。
校际合作机构项目
-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 德国哥廷根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 中德文化比较研究所
-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南京大学—南安普敦大学联合中心(海岸海洋与环境动力联合实验室、传染病和公共卫生联合实验室、高等教育联合研究所)
- 英国剑桥大学:南京大学—剑桥大学建筑与城市合作研究中心
- 法国巴黎第十二大学:中法中心(中法城市·区域·规划科学研究中心)
-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南京赫尔辛基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南赫学院”)
校际合作活动项目
- “尖端科学研讨会” 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合作主办,200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入主办方,2009年台湾中央大学加入主办
- “两岸三地人文社会科学论坛” 南京大学和台湾中央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主办。三校并且签署协议组建了绿色大学联盟。
学生人员交流及研究合作学校
- 美国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地亚哥大学、夏威夷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堪萨斯大学、匹兹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杜克大学、布朗大学、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得克萨斯大学阿林顿分校、纽约州立大学、纽约市立大学、西点军校等。
- 南非 约翰内斯堡大学、开普敦大学
- 墨西哥 蒙特雷大学、蒙特雷科技大学
- 阿根廷 阿根廷外交学院、国立科尔多瓦大学
- 委内瑞拉 安第斯大学等。
(参见:南京大学外事办公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9年我校学生交流项目执行一览表)
注释
- ^ 中华民国4年(1915年),由三江师范学堂于光绪32年改成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自清末辛亥年(1911年)停办三年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当时上溯前身至发端于永安元年(258年)之南京太学;国立南京高师筹建“南京大学”一年后于民国10年正式成立国立东南大学,12年南高并入东大;民国16年以国立东大为主改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7年改名江苏大学,由于校名前不加国立二字引起校名风潮,经要求定名“国立南京大学”及提议改名“国立首都大学”后,于当年定名国立中央大学;民国3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更名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去“国立”二字称南京大学。1952年后院系调整改组为新南京大学,1954年校方将建校年份追溯至筹设三江师范学堂之清光绪28年(1902年)。参见本条目“历史”一节。
- ^ 苏州校区目前仅有东区开放,西区仍在建设中。
- ^ “南大”为南京大学在教育科研领域之注册商标[2][3]
- ^ 南大目前较为独立的学科类学院(学系),仅剩历史、哲学、数学、计算机称学系,其他均称学院,此外还有教育、艺术、体育等学科研究院所。学科类学院也有非独立学院,比如,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并非两个独立的学院,而是属于商学院;再如,软件学院一定程度上依托计算机系,学科而言计算机包含软件。有一些学科分布在不同的院系机构,比如在国际关系事务方面,有政治学方面的国际政治专业、外交与国际事务系,有渊源于历史学的国际关系研究院,还有中美中心的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另外南大还设有非学科性质的各种类型的学院、研究院所等机构,有些只有教学,有些只有研究。其中有些机构是跨学科的,如中华文化研究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参见:南京大学院系设置
- ^ 如数学系、法学院、商学院
- ^ 产权方面,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属南京市,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前身为国立中央医院)属国家军队(南京总医院中南大医学院聘任的教研人员享有南大编制)。南大附中、丁小属于当地公立学校。
- ^ 1952年时的综合性大学,指苏联模式的文理综合性大学。新的综合大学,指民国时期已经存在的综合大学模式,除含文、理学院外,还有工、农、医、法、商等学院中的一个或几个。国民政府教育部曾有规定,凡具备三个及以上学院者,得称大学。
- ^ 民国8年,由胡先骕征得全国7所高等学校和24所中学赞同,并由商务印书馆参与资助,开始了全国大规模的植物资源调查和标本采集活动。
参考文献
- ^ 1.0 1.1 中国名牌大学校史简介之南京大学. 城宽网络. [2012-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1).
1949年8月更名“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后径称“南京大学”
- ^ 教育领域商标详细信息. 中国商标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200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 ^ 科研领域商标详细信息. 中国商标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200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 ^ 4.0 4.1 国立中央大学秘书处编纂组. 《國立中央大學沿革史》. 民国26年.
追源始基,上自孙吴之兴学、以逮明代之南雍、清季之三江两江师范、民初之南高东大,皆与本校有历史之渊源与密切之关系。兹将其沿革分述于后
- ^ 校史紀要. 国立中央大学. 2009-10-09 [201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8) (中文(台湾)).
- ^ 南大简介. 南京大学. 2013-04-30 [2013-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2) (中文(中国大陆)).
- ^ 南京大学传承不朽治学精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旺报|中时电子报
- ^ 南京大学仙林主校区正式启用. 新华网江苏频道. 2009-10-09 [201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7) (中文(中国大陆)).
- ^ 南京大学新闻网-出神入化“再创佳绩” 出类拔萃“争做表率”!中共南京大学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news.nju.edu.cn. [2022-11-21].
- ^ 南大简介. www.nju.edu.cn. [2022-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 ^ 11.0 11.1 新生学院 | 书院介绍. xsxy.nju.edu.cn. [2022-11-08].
- ^ 存档副本. [2014-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 ^ 存档副本. [2014-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 ^ 存档副本. [2014-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 ^ 存档副本. [2014-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1).
- ^ 存档副本. [2017-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3).
- ^ 南京大学授予德国总理默克尔名誉博士学位. xgc.nju.edu.cn. [2022-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8).
- ^ 存档副本. [2017-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8).
- ^ 存档副本. [2017-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2).
- ^ 存档副本. [2017-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存档副本. [2017-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2).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 Top Universities. 2017-06-05 [201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9) (英语).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3-09-25 [202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8) (英语).
- ^ 国立中央大学秘书处编纂组. 國立中央大學沿革史. 1937 (中文(香港)).
南京之有国立学校实始于孙吴...。永安元年冬(西历二五八年)诏立五经博士,令将吏子弟就业,是为南京有国立学校之初桄。
- ^ 《两岸名校巡礼》第十六集——《南京大学巡礼》. Vos.com.cn. [2017-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 ^ 26.0 26.1 26.2 百年南京大学的精神守望. Nju.edu.cn. [2017-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31).
- ^ 陈裕光. 已故金大校长陈裕光给1941年毕业生的赠言. 南京大学校友会网站. 1941 [2012-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8) (中文(中国大陆)).
- ^ 28.0 28.1 罗家伦. 中央大学之使命. 南京大学本科招生网. 1932-10-11 [2012-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0) (中文(中国大陆)).
- ^ 柳诒徵. 論大學生之責任. 学衡. 1922年6月, (6) [201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4) (中文(香港)).
- ^ 南大标识. www.nju.edu.cn. [202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5).
- ^ 徐泓:《明代国子监的校园规划》,台北,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
- ^ 徐泓:<传统中国大学的校园规划:以明代南京国子监为例>
- ^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二十周年纪念特刊> 《国风》民国24年
- ^ 百年南京大学的精神守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高等教育的应有理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郭秉文“四个平衡”的大学教学思想探微> 张大良 王运来 《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10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南大简介. www.nju.edu.cn. [2022-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 ^ 王君; 罗静,秦刚,张云云,张辉. 南大19年磨一剑,摘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金陵晚报. 2007-02-28 [201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 ^ 南京大学新闻网-新生全部入住鼓楼校区,南京大学首开“寻根性办学”. news.nju.edu.cn. [2022-11-21].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5.
-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 ^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校区简介. njusz.nju.edu.cn. [2022-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1).
- ^ 南京大学. 南大简介.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官方网站. [201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7) (中文(中国大陆)).
- ^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本科招生网. 南京大学 (中文).
- ^ 中国教育报. 南京大学: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0-06-28 [2012-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5) (中文(中国大陆)).
国立中央大学时期奠就了其国内最高学府的泱泱风范,并一直是全国青年英才向往的求学圣地。在我国高校中,她培养了恢复高考制度后最多的两院院士
外部链接
参见
- 民国四大名校
- 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专述南京大学及分成院校历史变迁
- 南大小百合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