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叶村
北叶村 Masilid 旧称:心武里、北叶安 | |
---|---|
村 | |
坐标:22°41′50″N 120°39′11″E / 22.6972°N 120.6531°E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县市 | 屏东县 |
乡镇市区 | 玛家乡 |
区划 | 10邻 |
政府[1] | |
• 村长 | 冯文明 |
面积 | |
• 总计 | 7.4443平方公里 |
人口(2023年10月)[2] | |
• 总计 | 941人 |
• 密度 | 126.41人/平方公里 |
• 户数 | 327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邮递区号 | 903-41 |
村里代码 | 10013280002 |
毗邻 | 本乡:玛家村、凉山村、佳义村 三地门乡:三地村 内埔乡:水门村、隘寮村 |
北叶村(排湾语:Masilid)为台湾屏东县玛家乡行政区划,为玛家乡治中心,也是中央山脉大武山山区以排湾族为主要居民的村里,常住居民则常约有940余人。
地理
发源于隘寮溪上游,南岸山腹地带,其地理位置为玛家乡行政中心所在地,方向坐东朝西,畔有长年水量丰沛的隘寮溪,前有广阔的屏东平原,后靠中央山脉北大武山,社区坐落海拔约60至100米的浅山斜坡台地上,是一处山明水秀、视野良好的村庄。其境界:东与玛家村连接,西与内埔乡水门村通连,北与隘寮溪为界,与三地门乡三地村相对,南与凉山村邻接。
历史
现址(北叶)原属于穆利部落贵族gadegade家族,族人迁徙至现址采阶段性实施,分述之:
- 1952年配合行政区调整,原高雄县玛家北叶国民学校于现址重建,并改制为屏东县玛家乡凉山国民学校北叶分校。[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954年第一批迁徙者:高玛安(Kaumaqan)、都载扎亚(Tjutaizaya)、力瓦固(livaku)、穆利(Muri)等四处部落原本居住于旧北叶,约133户迁至现址北叶村,约33户迁移至狮子乡竹坑村[2]
- 1955年第二批迁徙者:Sangesangel族群原居于Kaumaqan ,因长年缺水又干旱,迁至下坡段台地(路边),然后随着迁移至现址北叶村约25户,约2户迁至玛家村,约6户迁至三和村。
- 1965年第三批迁徙者在玛家村(makazayazaya)有四处聚落:palule、makazaya、tanavakung、pabikal。分三次迁村:1965年第一次有3户;1967年第二次有8户;1970年第三次约有17户迁至现址北叶村,约有6户迁至三和村。[3][永久失效链接]
- 1974年第四批迁至徒者:有部分雾台乡大武、好茶村约3户迁至现址北叶村。[4][永久失效链接]
- 2009年八八风灾后,同乡玛家村、雾台乡好茶村、三地门乡大社村迁村治至改村境内玛家农场建立礼纳里部落,同时土地分划入各村,形成北叶村三个内飞地。
知名人物
机关团体
一、行政单位:
- 乡公所(略)
- 村办公处(略)
二、机关团体与服务单位:
- 玛家乡户政事务所:办理全乡户政业务,如出生证明、结婚登记、迁出迁入、申请身份证、户籍誊本等。[6]
- 玛家乡卫生所:位于社区中间地带右侧,乡公所右边,负责卫生安全政策执行与服务,提供社区居民一般医疗,每日轮值编排为乡民职司医疗服务,照顾与维护乡民身体保健工作。[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救国团玛家乡团委会:指导乡青年、青少年各种育、乐活动计划与执行,促进青年、青少年身心健康为最高目标。
- 玛家乡妇女会:以服务本乡妇女各种家庭生计为主轴之各种活动,历年服务社区协助办理各大型活动推展,对社区健康营造贡献良多,成就非凡。[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林务局隘寮分班(略)
- 自来水公司屏东营运所北叶分所(略)
- 玛家乡图书馆(略)[9][失效链接]
- 玛家乡民众服务站(略)
三、教育单位:
- 北叶国小:学校创立迄今,在各历任校长及教师,对求学学子,有教无类,任劳任怨的教导下,培育的人才已遍布全国各行各业,目前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者10余人、大专院校学历者不计其数。[10][永久失效链接]
- 玛家乡托儿所:于民81年成立。托儿所主要功能在养护与学前教育,充分协助与解决乡亲时间及能力上之困境。
四、宗教单位
- 天主教堂:首任神父为西班牙籍苏士朗会士,于42至43年间,奉天主教高雄教区派驻本乡广招信徒积极传教,因有了神父建立教堂的功绩与后续的辛勤耕耘,得以丰富了教友的心灵,远离了罪恶。
- 台湾基督长教会北叶教会:教会引领信徒参与社区各种振兴工作,功在乡梓非笔墨足以概括。[1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2][永久失效链接]
- 基督复临安息日北叶教会:教会现址土地系由kazangilan洪赐命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