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初唐四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初唐四杰是对中国初唐时期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旧唐书·杨炯传》记载:“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活动于唐朝高宗武后时期。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勇于改革浮艳的诗风。杜甫以诗曾评四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文学贡献

初唐四杰力求摆脱南朝靡靡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诸如交友、爱情、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都成为他们诗的内容,诗歌有时是乐观积极的精神,有时抒发抑郁不平的愤慨,显示出诗歌创作的不同方向。

在诗歌形式方面,他们积极进行探索,卢照邻和骆宾王都擅长写作七言歌行体,七言歌行在刘希夷张若虚的手中达到高峰。至于五律和五绝,也趋向严密精工,王勃是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终于在后来的沈佺期宋之问,加以发展,终完成律诗之体制。

名次排序

四杰的名次历来有多种排序:

  • 宋之问在《祭杜学士审言文》中第一次提出“复有王杨卢骆”。
  • 《旧唐书·杨炯传》也采用这个排序,但是杨炯本人对这个名次不同意,表示“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 与四杰同时代的张说在《赠太尉裴公神道碑》中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
  • 《旧唐书·裴行俭》也有“杨王卢骆”的排序,吏部侍郎李敬玄盛赞四人,但裴行俭见面后,便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衒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嘿,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1]
  • 明代陆时雍的《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参见

注释

  1. ^ 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三》
初唐四杰
王勃 | 杨炯 | 卢照邻 | 骆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