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
六府,又作六腑,中医术语,代表人身中的六个器官: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与五脏相应。
释义
六府的起源很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提到。府的意思,是宫府,居室。因为它们流转受纳,所以称之为府。一个说法,以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为六府[1],这个说法被《黄帝内经》采纳[2]。另一个说法,则是以喉咽,取代三焦[3]。
六府与五藏相对,五藏为阴,六府为阳;五藏为五行,六府为六情,即喜、怒、好、恶、哀、乐[4]。
后人因其有身体的意思,帮它加上肉(月)字边,成为六腑。
其功能主要与消化、排泄有关[5]。
奇恒之府
脑、髓、骨、脉、胆、子宫(女子胞),统称为“奇恒之腑”,由于它们功能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形同于腑,其功能又似脏,故取此一统称。
经络
注释
- ^ 《白虎通义》卷8:“六府者,何谓也?谓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也。府者,谓五藏宫府也,故礼运记曰:‘六情者,所以扶成五性也’。”
- ^ 《素问》〈六节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 ^ 《后汉书》卷60《马融列传》注:“《韩诗外传》曰:‘人有五藏六府。何谓五藏?精藏于肾,神藏于心,魂藏于肝,魄藏于肺,志藏于脾,此之谓五藏也。何谓六府?喉咽者,量肠之府也;胃者,五谷之府也;大肠者,转输之府也;小肠者,受成之府也;胆者,积精之府也;旁光者,凑液之府也。’”
-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贾侍中注:“好生于阳,恶生于阴,喜生于风,怒生于雨,哀生于晦,乐生于明。”
- ^ 《灵枢》〈卫气篇〉:“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榖而化行物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