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莫顿·斯坦利
亨利·莫顿·斯坦利爵士 Sir Henry Morton Stanley | |
---|---|
出生 | 约翰·罗兰兹 1841年1月28日 英国威尔士登比郡登比 |
逝世 | 1904年5月10日 英国英格兰伦敦 | (63岁)
职业 | 记者、探险家 |
签名 | |
亨利·莫顿·斯坦利爵士,GCB(英语:Sir Henry Morton Stanley,姓又译史坦利,外号破岩者[1];1841年1月28日—1904年5月10日),原名约翰·罗兰兹(John Rowlands),英裔美国记者、探险家。他曾远征中非,寻找英国传教士戴维·利文斯通。此外,他也曾探索、开发过刚果盆地地区。
早期生涯
斯坦利生于威尔士登比郡登比角(Denbigh)。他的母亲是19岁的伊丽莎白·派瑞(Elizabeth Parry),而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他一直都不知道父亲的名字。[2][3]他的父母在他出生的时候并没有婚姻关系,所以,政府在出生证明书中称他为私生子(Bastard)。非婚生子女的身份,是他终身的社会污点(Social stigma)。
斯坦利起初使用父亲的姓氏。他在五岁前都一直由祖父照顾,他的祖父去世之后,他和堂兄堂妹住了一段时间。最终,斯坦利被人送往圣阿萨夫联合救济院(St. Asaph Union Workhouse)。救济院不但十分拥挤,而且缺乏人手监管儿童,导致他经常被比他年长的男童欺凌。斯坦利十岁时,他的母亲和两个兄弟姊妹一起到救济院探访他,在院长告诉他他们的身份之前,他一直都认不出他们。[4]十五岁时,他离开了救济院。接受了基础教育后,他到国民学校(National School)做了一段时间助理教师。
移民美国
1858年12月,他到美国邮轮温德米尔号(Windermere)上面,充当服务员。后来,斯坦利才发现这份工作名不副实,要在甲板上面工作。邮轮抵达新奥尔良的时候,他逃了下船。然后,他意外地被人收为养子,过程据他本人说是这样:他在找工作的时候,见到未来的养父,斯坦利坐在自己的杂物店外的椅子上,他就上前去问,“Do you want a boy, Sir?”(你请人吗?),但是,无子无女的斯坦利却误以为,他在请求自己收养他。斯坦利不但给了他工作,还收了他为养子。约翰·罗兰兹从此改名为亨利·莫顿·斯坦利。[5]小斯坦利声称养父在两年之后就去世了,但是,这是错误的,老斯坦利实际上到了1878年才离开人世。[6]小斯坦利移民美国后,开始融入当地社会,改用当地口音。
斯坦利在迫于无奈之下,卷入了美国内战,在1862年,以联盟士兵的身份,参加了夏伊洛战役(Battle of Shiloh)。[7][8]战败被俘后,他在1862年6月4日于伊利诺伊州道格拉斯战俘营(Camp Douglas)加入联邦陆军。此时,他突然病倒,休养了18日,因此没有真正服役。[9]康复后,斯坦利曾先后在几艘商船上工作。1864年7月,他加入联邦海军,到明尼苏达(Minnesota)当记录员,开始向新闻业迈进。1865年2月10日,斯坦利和同袍为了寻找刺激,在新罕布什尔州下船。斯坦利可能是唯一一个曾先后加入联盟陆军、联邦陆军和联邦海军的人。[10]
内战结束后,斯坦利开始从事新闻业。他组织了一次队伍,到奥斯曼帝国采访。行程最终以斯坦利被囚结束。不过,他后来获得了自由,也得到了损失器材的赔偿。[11]
1867年,印第安和平委员会(Indian Peace Commission)的成员塞缪尔·F·塔潘(Samuel F. Tappan)雇佣了斯坦利,要求他在多份报纸中,专门报道委员会的成果。纽约先驱报(New York Herald)的创办人老詹姆斯·戈登·贝内特(James Gordon Bennett, Sr.)非常欣赏他,觉得他的经历与众不同,文笔也是直截了当。贝内特因此聘请了斯坦利,让他出任报社的独家记者。斯坦利在自己的作品“我早年在美洲和亚洲的行程和探险经历”(My Early Travels and Adventures in America and Asia)中记载了这一时期的所见所闻。他成为先驱报的记者后,获派到非洲寻找失踪许久的英国传教士、探险家戴维·利文斯通。斯坦利当时问贝内特的儿子,小詹姆斯·戈登·贝内特(James Gordon Bennett, Jr.),他有多少经费,得到了如此的回复:“现在先取1,000英镑,用完了之后,再取多1,000英镑,当这笔钱也用完了之后,再拿1,000英镑,等到这笔钱也同样用完了之后,再拿取1,000英镑,如此类推,不过要找到利文斯通!”在此之前,斯坦利游说了雇主几年,派他进行这个有可能名利相收的任务。
寻找利文斯通
1871年3月,斯坦利一行人抵达了桑给巴尔。探险队的装备齐全精良,把装备搬下船就用了200人。穿越热带雨林的行程长达700英里(1100公里),充满危险。他的良马很快就因为受到嗤嗤蝇(Tsetse fly)叮咬,而染病致死。很多脚夫都中途逃走,而留在队中的则备受热带疾病困扰。据说斯坦利在行程中运用了严苛的手段,来维持队伍的纪律。最近有一些学者认为,他对脚夫的对待,确立了他残酷无情的形象。[12]这和当时的记载并不相同,比如说,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爵士就曾经声称过,“斯坦利开枪射击逃走的黑人”。[13][14]
1871年11月10日,斯坦利终于在坦噶尼喀湖附近的乌吉吉找到利文斯通。两人见面的时候,斯坦利说了一句相当著名的话,“我想你就是利文斯通博士?”。不过,这句话也有可能是事后编造的。斯坦利的日记中,记载了当时的情形的几页,也被他本人撕去了。[15]但是,纽约时报在1872年7月2日刊登的斯坦利书信节录,的确有这句说话。[16]传记作家蒂姆·琼(Tim Jeal)在他写的斯坦利传记中声称,斯坦利之所以要编造出这么一句说话来,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背景感到不安”。 [15]而先驱报自己的的报道,则在1872年7月4日刊登,“我想你就是利文斯通博士?”一句也有出现。[17][18]
斯坦利和利文斯通一起探索了周边地区,确定了坦噶尼喀湖和尼罗河是没有联系的。返国后,他写了一本书,题为《我如何找到利文斯通;在中非的行程、探险、探索》(How I Found Livingstone; travels, adventures, and discoveries in Central Africa)。[19]
探索刚果河
1874年,斯坦利在先驱报和每日电讯报的金援之下,开始了另一次探险历程。他的其中一个任务是,寻找刚果河的出海口。斯坦利一路上不断运用舟桥来通过分割了各个区域的大瀑布。经过999日的行程之后,斯坦利终于在1877年8月9日抵达了位于刚果河出海口的葡萄牙哨站。探险队出发时一共有356人,结束时只剩下了114人。事后,他写了一本书,通过黑暗大陆(Through the Dark Continent)来记载他的行程。[20]
建立刚果自由邦
雄心勃勃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开始接触斯坦利,声称自己想把文明和信仰带进非洲,但没有提到他扩张领土的意图。利奥波德在此之前,成立了国际非洲协会(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africaine)。协会表面上是一个国际科学和慈善组织,实际上是一间私人控股公司。
利奥波德在晚年遭受到了猛烈的批评。他为自己强行传播文明的举措辩护时声称斯坦利“只需要为六百至七百个黑人的死负责...而这些黑人被杀,都是因为他们企图袭击斯坦利。”[21]此外,斯坦利进行货物运输,也引起了非洲昏睡病大规模传播。[22]
1886年,斯坦利带领埃明·帕夏救援队(Emin Pasha Relief Expedition)到苏丹南部的赤道(Equatoria)营救埃明·帕夏。利奥波德要求斯坦利选用较长的路线,经过刚果河,为他在刚果,甚至是赤道取得更多领土。经历各种困难,承受了众多人命损失之后,斯坦利终于在1888年见到了埃明。此后,他勘测了鲁文佐里山脉和爱德华湖,并在19世纪90年代末,和埃明一起离开内陆。但是,斯坦利的名声被同袍玷污了。救援队传出了各种丑闻:一个脚夫开枪射了一个极其残忍的陆军少校;一个富家子弟买了一个11岁的女童,并把她送给食人族,把女童被食的过程,详细地用文字和素描记录下来。[23]斯坦利在后者发热病逝之前,都并不知情。
回到英国后,斯坦利娶了威尔士画家多萝西·坦南特(Dorothy Tennant)为妻,并收了登齐尔(Denzil)为养子。同时间,他向比利时皇家中非博物馆(Musée royal de l'Afrique central)捐献了300多件物件。[24]1895年,斯坦利以自由统一党(Liberal Unionist)人身份,代表北兰贝斯(Lambeth North)加入国会。1899年,他获英女王颁发巴斯爵级大十字勋章(GCB),成为爵士。
斯坦利在1904年5月10日逝世,葬于萨里郡毕尔布赖特(Pirbright)圣米迦勒教堂墓园,墓碑是一块花岗岩,刻有“亨利·莫顿·斯坦利,破岩者,1841年-1904年,非洲”的字样。破岩者的原文是刚果语Bula Matari,意为“破岩者”或“破岩”,是斯坦利在刚果的名字。他之所以得到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他在刚果的时候,曾经和普通工人在刚果河边,一起破岩筑路。亚当·霍克希尔德(Adam Hochschild)则认为,刚果人给他这个名字,其实是在暗中嘲笑他。他在刚果的所在所为,可能激发了约瑟夫·康拉德写下黑暗之心这本书。[25]
大众文化
- 斯坦利是1939年的电影《斯坦利和利文斯通》(Stanley and Livingstone)中的其中一个角色。
- 斯坦利是1978年的戏剧后卫(The Rear Column)中的角色之一。
- 斯坦利是1992年的FC游戏斯坦利:寻找利文斯通博士(Stanley: The Search for Dr. Livingston)中的角色。[26]
- 斯坦利是1997年的电视电影禁地:斯坦利寻找利文斯通的历程(Forbidden Territory: Stanley's Search for Livingstone)中的其中一个角色。
- 斯坦利是日本一间主营生产照明用具的公司名称。[27]
- 斯坦利是威尔士北部圣阿萨夫的一间医院的名称。
- 斯坦利是纪录片寻找尼罗河(Search for the Nile)中的角色。[28]
- 2009年,一群探险家在纪录片探索非洲(Expedition Africa)中,重复了斯坦利当年探索非洲的路线。
以斯坦利为名的物种
以斯坦利为名的物种包括:
- Gabbiella stanleyi
- Stanleya neritinoides
注释
- ^ 刚果语:Bula Matari
- ^ Henry M. Stanley, The Autobiography of Henry M. Stanle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New York, 1909.
- ^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Wales :: Dictionary of Welsh Biography. [201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9).
- ^ Jeal, Tim. Explorers of the Nile. London: Faber and Faber. 2011: 258. ISBN 978-0-571-24976-3.
- ^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Lion", American Heritage, Vol. 25, No. 2, February, 1974.
- ^ Edgerton, Robert T. The Troubled Heart of Africa.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2002: 35. ISBN 0-312-30486-2.
- ^ Gallop, p. 50.
- ^ Arnold, James. Shiloh 1862. Osprey Publishing. 1998. ISBN 978-1-85532-606-4.
- ^ Gallop, p. 61.
- ^ Dee Brown, The Galvanized Yanke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Urbana, Illinois, 1963.
- ^ Gallop, pp. 71 - 73.
- ^ John Carey. A good man in Africa?. The Sunday Times (London). 2007-03-18 [2007-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7).
- ^ Lefort, Rebecca. Row over statue of 'cruel' explorer Henry Morton Stanley.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10-07-25 [201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 ^ Hochschild, Adam. King Leopold's Ghost: A Story of Greed, Terror, and Heroism in Colonial Africa.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1998. ISBN 0-395-75924-2.
- ^ 15.0 15.1 Jeal, Tim. Stanley: The Impossible Life of Africa's Greatest Explorer. Faber and Faber. 2007. ISBN 0-571-22102-5.
- ^ THE SEARCH FOR LIVINGSTON. Progress of the Englishman Stanley – Fierce Encounter with Arabs – Arrival at the Coast – The Great Explorer Remains Two Years More in Africa. [201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 ^ David Livingstone letter deciphered at last. Four-page missive composed at the lowest point in his professional life. Associated Press. 2010-07-02 [201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3).
- ^ Livingstone Spectral Imaging Project. [201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4).
- ^ Stanley, Henry M. How I Found Livingstone; travels, adventures, and discoveres in Central Africa. Dover Publications. 2002-02-19 [2013-04-28]. ISBN 0-486-4195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4).
- ^ Stanley, Henry M. Through the Dark Continent. Dover Publications. 1988: 432 pages. ISBN 0-486-25667-7.
- ^ William Thomas Stead. The Review of reviews, Vol. 30, 1904.
- ^ Alastair Compston. Editorial. Brain. 2008, 131 (5): 1163–1164 [2013-04-28]. PMID 18450785. doi:10.1093/brain/awn0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2).
- ^ Tim Jeal, Stanley: the impossible life of Africa's greatest explorer,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
- ^ Inventory of the Henry M. Stanley Archives Revised Edition - 2005 (PDF). [2013-04-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 ^ Sherry, Norman. Conrad's Western Worl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340. ISBN 0-521-29808-3. ISBN 978-0-521-29808-7.
- ^ Stanley: The Search for Dr. Livingston. [201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1).
- ^ The origin of the company name |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201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6).
- ^ The Search for the Nile: Find Livingstone. Film & TV Database.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1-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6).
参考
- Alan Gallop, Mr Stanley, I presume – the life and explorations of Henry Morton Stanley, Sutton, 2004.
- Richard Hall, Stanley. An Adventurer Explored, London, 1974.
- Henry M. Stanley, The Autobiography of Henry M. Stanley, New York, 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