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华体育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
全名中华体育会
成立1926年
城市香港
联赛已解散

中华体育会(简称中华),是香港一支已经解散的老牌足球队,于1926年成立,为香港足球历史上首支连续三届夺得香港甲组足球联赛冠军的足球队,于1960年降班至乙组,于1978–79年度球季于丙组乙包尾被淘汰出局,其后解散。

球队历史

1926年,当时香港甲组足球联赛中唯一一支华人足球队南华内部矛盾白热化,终于发生“兵变”,除了陈苏和门将刘庆祥两人,其余大部分主将包括:吴锦泉林玉英黄柏松孙锦顺陈光耀区杰生均离队,另起炉灶成立中华体育会,称为“联爱团事件”。

在背后支持中华会的富商,包括出任中华会正副主席的陆蓬山和卓明珊。中华会执委会名单如下: 主席:杨俊达,司库:蔡惠鸿,足球部主任:李翰淦,足球部副主任:郭宝根、欧杰生[1]

中华虽然猛将如云,但却欠缺一名稳健门将,于是向圣约瑟挖角年仅十八岁的新秀门将包家平把守最后一关[2]

由于实力强劲,中华成立的第一个球季,便立即获得1926–27年度甲组联赛亚军,至次年即1927–28年度起更一口气连夺三届联赛冠军[3],成为香港甲组足球联赛历来第一支三连冠球队[4]

中华的乙组队于1927–28年度球季赢得初级组银牌冠军,是历来首支华人球队在这项赛事夺标[5]

1929年,中华获得福建体育会名誉会长郭春秧借出北角七姊妹一块地皮作为主场,球场兴建四边观众棚,其中一边更设有上盖,并设有办公室、更衣室、招待室,还布一条400米标准跑道。香港足球总会于1929年9月11日派人检查场地后,批准北角球场举行联赛赛事[6]

1936年夏季,成立十周年的中华体育会发生“兵变”,邓广森杨根宝区炳明邹文治何佐贤黎国钊黄永康麦绍汉陈洪光等一班球员离队,另起炉灶成立九华足球会,即九龙华人足球之意,情况有如“联爱团事件”翻版。中华流失大批球员后,足球部主任李翰淦惟有从乙组队抽调新人补充兵源。不过,两队在1936–37年度球季成绩均欠佳,中华在 14 支球队名列第 12,新成立的九华更只得第 13 名,亦即尾二。

中华于1937年夏天退出联赛,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于1946–47年度重新加入甲组联赛角逐,战后最佳成绩是1948-49年度,获得甲组联赛季军。同年,其乙组队亦夺得乙组联赛冠军。

1956–57年度球季,香港足球总会成立预备组联赛,中华即夺得首届预备组联赛冠军。

1956年,中华获得香港富商黄应求入阁支持球队,欲复兴中华于1920年代的盛势,计划斥资5万港元组织巨型班[7],并且成功拉拢原南华副会长陈南昌过档担任会长,积极招兵买马,欲高薪挖角姚卓然等南华球星加盟,尽管挖角大计最终失败,然而中华实力增强,成绩大获改善,于1957–58年度获得甲组联赛殿军。

可惜黄应求于1959年遭绑架及不幸遇害(三狼案),失去财政支持的中华于1959–60年度球季在甲组联赛 12 支球队中名列包尾,宣布降班,自此未有再重返甲组作赛。

1976–77年度球季,中华乙组联赛 12 支球队中名列包尾,首次降落丙组作赛。1978–79年度球季,于丙组乙包尾被淘汰出局[8],只保留足总赞助会员席位。

总计中华体育会历史上,曾经夺得三次甲组联赛、一次乙组联赛及一次预备组联赛冠军。不过,中华在杯赛成绩则只属平平,历来只曾在1927–28年度及1929–30年度,赢过两次初级银牌冠军,以及1947年的士丹利木盾 冠军。

球会荣誉

荣誉 次数 年度
本 土 联 赛
甲组联赛 冠军 3 1927–28, 1928–29, 1929–30
乙组联赛 冠军 1 1948–49
本 土 杯 赛
士丹利木盾 冠军 1 1947–48
初级组银牌 冠军 2 1927–28, 1929–30

著名球员

参考资料

  1. ^ 大公报》,1949年4月2日,第2张第6版,李惠堂主编“球经释疑”
  2. ^ 中华第一钢门 摄铁手包家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超越新闻网》
  3. ^ 香港足球總會歷史. [2009-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5). 
  4. ^ 港甲首支三连冠球队 中华体育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超越新闻网》
  5. ^ 漫谈初级银牌(上)
  6. ^ 中华会北角球场香港足球史稿
  7. ^ 大公报》,1956年5月26日
  8. ^ 华侨日报》,1979年6月15日
  9. ^ 为国捐躯的机师 小黑炭陈镇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超越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