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丁秀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丁秀君

丁秀君(1904年—2005年),女,四川南川人。193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成绩居全校之首。曾在省立成都女师省立重庆女师省立成都女中校长,亦曾任四川省教育厅编审、教育科学院研究员、重庆市选区妇女选出的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81年受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

学生时代

丁秀君1921年考入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在蒙裁成校长与萧楚女老师的教育影响下,提高了爱国热情,被选为学生会主席。期间,日本人的“德阳丸”轮船运来大批作废劣币,企图扰乱重庆金融。重庆二女师联络重庆各校及各界人士组织“德阳丸案后援会”,举行游行示威,唤起民众共同御侮。[2]

1925年,邓懋修、董融生、裴子居、朱凯、雷兴政和丁秀君被选为重庆代表,赴北京参加国民会议。丁秀君与天津学生会的代表邓颖超同住一室。不幸的是,丁秀君等代表抵京之时正是孙中山逝世之日。他们一路护灵送灵至西山碧云寺

1925年,丁秀君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26年3月12日,日本派遣军舰掩护奉军舰队进攻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还击。日本联络英国美国法国等八国公使,以维护《辛丑条约》为由向北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各国20余艘军舰群集大沽口。3月18日,北京万余人民在天安门集会示威,女师大有很多学生参加游行示威,丁秀君也一同前往,向段祺瑞政府请愿。段祺瑞政府警员向示威人群开枪,刘和珍与杨德群丧命。

献身教育

1931年丁秀君以成绩居全校之首毕业,留校作助教。“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丁秀君决定离京返川。

1932年8月,丁秀君来到卢作孚先生母校合川瑞山小学任校长。在此期间,丁秀君利用石洞,扩充校舍;健全教师队伍,增设教室,扩充班次;建设图书室食堂礼堂。特别是对小学教育作了积极的探索和有力的改革。为了活跃学校的学习空气,改变读死书的沉闷习气,丁秀君提出“以音体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积极的心态来投入学习,陶冶情操,促进德育教育。

1936年6月,丁秀君在重庆创办了妇女工读学堂。1940年至1944年,丁秀君担任省立成都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奠定了以培养学生好学勤奋,生活简朴;一切从爱国出发;热爱教育工作,志愿终身献身教育事业这三大优良传统。抗日战争期间,日军轰炸机窜入成都上空狂轰滥炸。学校暂时搬到彭山县

1943年12月16日,冯玉祥将军为抗日救国募捐,从眉州来到彭山县。女师学生积极响应,但学生大多清贫,就从伙食费中抽出一部分捐献,在募捐会上现场脱下衣物义卖,从而激起工商乡绅的捐献高潮,令冯玉祥将军十分感动。冯玉祥高度赞扬了学生倦募捐会上表现出的爱国热情,即兴作诗予以颂扬:

“最重是爱国,教育不空谈,以我所见者,教育称模范。”

1946年至1949年任省立重庆女师校长,以培养小学合格教师为办学目的,注重对学生教学实践的锻炼。她的不少学生,后来都成为社会各界的佼佼者。自1949年8月起,丁秀君奉调前往在东马棚街的成都省立女中作校长。

中共建政后

中共建政后,丁秀君被送到南较场子集中学习,出来后,借住到包家巷鄢瑞家。1980年,好友胡兰畦把她介绍到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1981年,丁秀君被安排在四川省文史馆作馆员,直至2005年逝世,享年101岁。

丁秀君一生奉行”刻苦钻研“的精神,撰写有《四川最早的一所女校——成都女师》、《富于革命精神的重庆女子师范学校》、《蒙裁成先生事略》、《卢作孚先生事略》、《世纪回眸》等文章诗词。

短暂婚姻

1949年1月,丁秀君嫁于龙文治。同年5月,龙文治赴广州开立法会,被暗杀于广州。

参考文献

  1.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学者简介·丁秀君先生:文史杂志,1997年第2期
  2.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谢咏深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