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联络我们/条目问题/破坏
問題
条目中存在胡言乱语,或者是空白条目。
胡言乱语(或破坏) 包括:
- 明显错误或杜撰内容
- 冒犯性内容(与条目内容无关)
- 与性内容有关的言论(与条目内容无关)
- 种族主义或其他惊人言论(没有适当的来源,如一名历史上的种族主义者)
- 不适当的图片(例如:在非讨论生殖器的条目中张贴生殖器图片)
- 随机的垃圾文字
- 针对个人明显荒谬和带有恶意的信息等。
请注意,维基百科并不审查内容。因此有来源的负面信息或只是阁下不愿看到的信息,恕不能视为破坏加以移除。
通常网民加入这些信息,是为了“检验”维基百科系统的有效性,或者是故作惊世骇俗之举。我们从未“被入侵”过。维基百科上的破坏只是开放编辑的一个副作用,并不需要复杂的“黑客入侵”才可以完成。破坏并不是维基百科的常态,它是违背维基百科规则的。
请不要对这些人过多关注。谨记:破坏者乐于看到他们如何惊吓到他人,他们造成了多大的怨愤。他们是惟恐天下不乱的。最好的做法是,默默地修改这些问题,而不给破坏者声张的机会。
解决方案
所有的编辑版本都永久保存在页面历史中(删除和监督也只是使其不可见而已),因此修复破坏是很简单的。
请自行修复条目
维基百科是一个wiki系统,你可以自行编辑内容——甚至无需注册帐号!我们用“回退”这个术语来描述回复某个条目之前版本的操作。
打开条目,点击页顶的“编辑”按钮。
如果您试图编辑时,那些冒犯性的内容已经消失,说明问题已经被修复了。这种情况下,您无需再编辑,也不用来信告知我们。只需强制刷新缓存,重新载入页面即可。
静待片刻
我们的邮件志愿者在处理举报破坏的邮件时是很迅速的。但是,网站上的巡查志愿者们会更快地发现破坏。如果是有关主要话题的条目,或者有关“首页”的问题,通过邮件联络我们是无效的,在我们收到您的邮件之前,这些页面上的问题一般都会得到修复。因此请静待片刻,并刷新页面。
清除缓存
这特别适用于常被访问的条目(新闻主人公的传记条目等)。
有些时候,用户会一直访问到受破坏的旧版本条目,即使条目中的问题已经被修正。这是因为我们考虑到性能问题,在服务器上对经常访问的页面进行了“缓存”。
解决此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清楚服务器缓存。清除某一特定条目的缓存,只需在条目URL的末尾加上“?action=purge”。(例如,如果条目 http://zh.wikipedia.org/wiki/孙中山 受到破坏,那么清空缓存时,地址栏中应该为 http://zh.wikipedia.org/wiki/孙中山?action=purge 。)清空缓存也可以解决其他人面临的相同问题。
您也应该尝试清空您浏览器的缓存。
通过电子邮件联络我们
如果您仍想通过电子邮件联络我们,请确保来信中包括:
- 问题条目的确切URL地址,即您的浏览器地址栏中形如http://zh.wikipedia.org/wiki/...的地址。请将其完整地复制过来,不要做任何改动;否则我们可能无法协助您。
- 简洁而明确地描述问题所在,包括任何冒犯性或污蔑性言论。最好是将不适当的文本复制过来,在部分情况下,可以将屏幕截图以附件形式发送过来。
我们还有一些额外的指导,以加快邮件处理速度:
- 如果这些内容出现在Google或其他搜索引擎中,而非维基百科条目中,那我们爱莫能助。搜索引擎有自行保存了一份维基百科的镜像,但并没有实时更新。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在维基百科出现不适宜内容时进行了复制,那么即使维基百科中的问题已经被修正,在搜索引擎中仍会持续显示。解决之法是,或者静待搜索引擎自行更新(可能需要数日),或者联络搜索引擎的运营公司。我们只能修正维基百科网站本身,而没有权利干涉Google、Answers.com、Yahoo!或其他网站。
- 如果冒犯性内容在您试图编辑页面、重新载入页面、使用可打印版本、换用其他浏览器、进行其他操作时消失,那么它已经被修正,请不要再联络我们。维基百科页面本身就是在快速变化的,并没有任何“后门”或“侵入”问题。
- 请就事论事,列出条目的URL地址并告诉我们哪里有问题。讨论如何改善维基百科、互联网、互联网相关法律或其他类似话题或许很有趣,但是在告知我们问题所在时,它们只会是不必要的干扰。
- 我们不通过邮件解决编辑纠纷。请参见Wikipedia:争论的解决。
- 我们的邮件系统不显示颜色、加粗、斜体、下划线或其他字体格式,请使用纯文本。
- 请勿寄送附带Microsoft Word的邮件;并不是所有的志愿者的操作系统都能处理它们。如果需要寄送屏幕截图,请保存为图像文件。
将您的问题寄送至info-zhwikim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