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編輯戰/draft
本頁是維基百科的方針、指引或流程的草案。 該草案可能仍在草議中、討論中或正在達成共識以便通過。 |
本頁簡而言之:不要透過编辑活动与他人展开战争——意见不合应当通过讨论解决 |
方針與指引(列表) |
---|
原则 |
內容 |
行为 |
列表 |
用户方針 |
參見 |
编辑战是指两位以上编者就一个问题无法达成共识,因而不断地互相删改或撤銷对方的编辑內容的行为。編輯戰對於讀者跟編輯者都有害,试图强行维持条目的某一版本,可能会造成中立性的缺失,也可能会导致编者互相敌视,阻碍共识的形成。
参与编辑战的编者应優先考慮進行溝通,设法解决争论或寻求其他編者帮助,否則可能遭暂时或永久剥夺部分或全部页面的编辑权。处置编辑战时有一条界限供参考,即“回退不过三”(3RR)原则。该原则指出,编者在24小时之内,不得对同一页面进行超过三次的回退动作。该原则不应理解为回退频次上的合法配额;未违反“回退不过三”原则的编辑战参与者并不必然豁免管理措施。
管理员处置编辑战的基本原则是避免、制止争议行为,鼓励理性编辑,而非惩罚参与者。其它编者可通过管理員通告板提报编辑战的参与者。
什么是编辑战
维基百科的一项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公众可参与的平台产出高质量、中立的百科内容。由此不可避免的是,不同编者针对页面内容的某些方面会有不同的观点。当此类情况发生时,编者应透過文明的讨论达成共识,而不是反复撤销他人的编辑,尤其是在明知会招致反对时故意而为,以示挑衅。后者称为编辑战。
本方针范围内如无特别说明,“回退”一词均指任何在客观上撤消或部分撤消其他编者行动的编辑行为(或管理行为),不限于使用系统或工具(如Twinkle)提供的回退功能执行的操作。
本方针并非旨在消除所有具有潜在争议的编辑行为乃至回退举动。相反,本站鼓励编者大胆更新页面。某名编者进行编辑后,如有另一编者因充足的理由而反对此项更改,他完全可以采取回退行动,并展开沟通化解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更新,回退,讨论(BRD)循环。这种良性循环并非编辑战。只有在出现一系列非建设性,反复的回退行为时,才構成编辑战。
例外
此外,下列回退行为即使反复发生,也不应纳入编辑战的考量:
- 回退自己账户的编辑(“自我回退”)。
- 回退在自己用户空间中的编辑,前提是您必须遵守用户页指引。
- 回退明显的破坏行为,即指任何一个假定他人的编辑是出于善意的编者都会认为是破坏的编辑(例如无故清空页面、重复张贴明显非真实的内容、屡次添加攻击谩骂文字等)。但是正常情况下的少量不中立观点,正常地加入或删除内容,或其他善意的修改,都不应当视为破坏。(参见破坏的类型和不视作破坏的行为)。
- 为了维护更重要的方针,特别是法律相关方针,而采取的回退举动。例如,移除明显违反本站著作权方针、儿童色情、非主动公开的个人资料等涉嫌违反维基媒体服务器所在地法律的内容。移除明显违反生者传记方针的内容的回退(例如移除关于在世人物涉嫌诽谤、非中立、无来源或来源不充足的争议内容)也适用本条。但對於刪除何種內容可享有生者傳記方針豁免本身可能會存有爭議。遇有不清晰或有爭議,建議不要依賴此豁免。
- 为了确保在首页展示的典范条目和优良条目的质量而进行的回退操作,给予编者一定的自由空间。
编辑战的处理
参与编辑战的编者很可能因编辑战而被剥夺编辑权限,以防止进一步的争端。尽管所有的编辑战行为都有可能导致此种处理,但有一条常用作判断的明确界线——称作“回退不过三”(3RR)的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回退不过三”原则
- 本原则所述“页面”包括本站所有页面,包括讨论页和计划空间。
- 本原则所述“回退”不计入属例外情形的回退。
- 在没有他人编辑的情况下,特定编者对特定页面连续的一系列编辑视作一次编辑;如其总体效果涉及回退,则计为一次回退。
- 如果出现四次或更多次的回退,无论每次针对的是否是同一段内容,都构成违反“回退不过三”原则。该原则按人计算,不按编辑次数计算;由多重帐号所做的回退按同一人计算。
初犯该方针的编者通常会被封禁24个小时。
切记该原则并未给回退行为赋予特定频次的配额。未违反回退不过三原则的编辑战仍然是编辑战;如有必要,管理员仍可能在任何时间对其参与者采取适当的行动,任何编者也可以将其提报至管理员布告板。
其他回退规则
针对特定编者和/或特定页面,有时社群(参见Wikipedia:编辑禁制方针)会采取更为严格的回退限制。例如1RR(回退不过一)或者0RR(回退零容忍)。“回退不过一”类似于上面所说的回退不过三,但是“多于一次回退”取代了原来规则中的“多于三次回退”。“回退零容忍”是指完全禁止进行回退操作(这其实是回退不过三原则的初衷)。
即使未有明确规定或社群共识,编者也可能主动执行更为严格的回退准则——或者是为了应对某一领域的问题,或者是作为自己编辑哲学的一部分。详情参见Wikipedia:仅在必要时进行回退。
应对编辑战行为
如何避免涉入编辑战
簡而言之:良好的沟通是预防和化解争端的关键:请遵循Wikipedia:编辑守则。 |
请务必遵守编辑守则,谨慎回退:谨记回退操作是把其他编者的工作“丢到一旁”。在“回退”之外,您还有“改善”、“与其他编者先行沟通”等其他选项。许多有经验的编者会刻意只对上述的例外排除编辑进行回退,或者至多进行一次回退;如果争议持续,他们会寻求对话或外部帮助,而非让局面恶化,参见仅在必要时回退。该策略针对一些可预期会引起编辑争议的话题(例如:该话题在现实世界中观点严重两极分化且双方阵营互不相让)特别恰当。
如果您确实要回退他人的修改,也请确保在编辑摘要中或讨论页中指明合理的缘由(原因显而易见除外,例如回退破坏)。未给出适当理由的回退行为很有可能被理解为是挑衅。Twinkle、Huggle和系统自带的回退功能之类的反破坏工具不应用來回退善意修改。
若编辑争议已经出现,请避免通过编辑战来解决;若编辑战已经发生,您应当立即停战。一般而言,良好的沟通仍然是化解争端的关键。通过回退编辑摘要交流并非良好的沟通方式。您应当前往讨论页进行协商,这样当其它编者乃至管理员参与时,可以在其中发现试图解决争论的证据。请避免使用通用警告模板或反破坏工具提供的警告功能跟对方“沟通”,这可能被视作挑衅;您可以考虑手工在对方用户讨论页撰写一条适当的留言,并明确地表示希望化解矛盾。此外,您还可以主动撤销自己最近的回退行为。
有必要提醒您,在维基百科没有最后期限,“短期内化解争议”并非必然能达成的目标。编者可以添加适当的清理标记来指出根据现有讨论存在问题的段落。如果讨论页对话没有结果,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如:互助客棧)征求意见,以达成共识。得知争论的第三方编者会协助限制不良编辑,并协助建立共识。如果这些方法都以失败告终,请寻求非正式或正式方法解决争论。
记住底线:使用常识进行判断,不要参与编辑战。与其反复回退,不如同他人讨论;如果回退是必要的,另一名编者或许也独立地产生了同样的想法并付诸行动,这样针对此行为就产生了共识。另外,请求保护页面比起通过回退参与争论要明智的多。
发现他人编辑战您可以采取的行动
避免貿然參戰。您可以把重心放在争论议题上,尝试调解矛盾,必要时寻求帮助。若努力尝试化解矛盾后,参与的一名或多名编者仍然不肯罢休,拒绝协作,无视提供给他们的信息,或是不愿采取适当的解决争论的方法,您可通过向管理员通告板提报,请求管理员介入。此时并不一定需要进行警告,但如果编者表现出对“不允许编辑战”此一方针的不了解,可以通过在其对话页中挂上{{subst:uw-3rr}}信息模板来提示他们。
管理员指引
管理员决定对于编辑战参与者是予以警告还是封禁或編輯禁制;采取这些行动是为了避免、制止争议行为,鼓励理性编辑,而不是为此惩罚编者。初次封禁可能是因为违反回退不过三原则或是有编辑战行为,而持续的编辑战行为会导致进一步的封禁。当适宜采取封禁手段时,对于初犯通常给予24小时的封禁期;管理员对于累犯者或是挑衅意味明显的违反者可能会延长封禁期,对于不常引起争端且真诚改过的违反者可能会免除封禁。同时还会考虑其他因素,如文明。当出现多个编者参与编辑战或违反3RR时,管理员应该通盘考量,否则不公正的处理可能会让事端扩大。
管理员的行动主要是为了警告正在进行中的编辑战。如果编辑战已经明显结束,没有明显地或可预见的进一步行为时,可以考虑采取警告或(对于反复的情形)其他管理手段,例如在告示板中进行讨论或保护页面。累犯可能会发现自己因为最近的一次编辑战而被封禁;这种情形下,封禁不是对过去编辑战的阻止或是对上次监管的补偿,而是对其进行的威慑和强制教育,防止其在未来再次发起编辑战。(参见封禁的用途和方针)
本方针和“回退不过三”原则,都是为了防止和限制编辑战而设计的。它们不是配额制,不是鼓励编者将回退作为一种编辑技巧。进行扰乱性编辑的编者即便没有违反3RR,也仍然会因编辑战受到封禁,特别是当他们在回退页面时试图游戏维基规则。管理员会将编者在过去涉及编辑战的封禁记录考虑在内,常常会在出现仅仅出现破坏或编辑战行为时就采取行动。
管理员在尝试解决争论的时候,常常需要判定行为是否为编辑战。总体而言,没有共识或充分讨论支持的反复回退,以及其他常见形式的破坏性和扰乱性行为更可能被判定为编辑战。这样的判定常常要考虑编者是否表现出故意地阻止他人编辑的行为,尤其是通过游戏维基规则有意为之,以及采用其他更加有计划或性质更为恶劣的手法,如通过间断性地回退进行一场缓慢的编辑战,不恰当地与其他编者联手回退、滥用多重帐号或是挑衅式地反复使用回退。
参看
- 幫助:编辑冲突
- Wikipedia:移动战
- Wikipedia:维基政治编辑战
- Wikipedia:中性的观点
- Wikipedia:争论的解决
- Wikipedia:条目的所有权
- Wikipedia:礼仪
- Wikipedia:共识
- Wikipedia:在编辑战中应当避免的论据
- Wikipedia:回退
- Wikipedia:扰乱性编辑
- Wikipedia:倾向性编辑
- Wikipedia:Lamest edit wars(未翻譯)
參考資料
- ^ Portal:Pope/Intro: Revision history. 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