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优良条目/2020年8月11日
良渚文化,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出現於約距今5300年前至4000年前,發展於長江下游太湖沿岸地區,共發現500多處遺址,以良渚遺址附近的莫角山為中心區。良渚文化最主要特徵是玉器的使用和隨葬,包括大件的玉琮、玉璧、玉鉞。良渚文化的政治體為酋邦,亦有學者認為已出現國家雛形,能動員大量勞動力,各酋邦間結成聯盟,神權色彩濃厚,建造大型祭祀場所,社會成員地位分化,形成貴族和普通平民階層。良渚先民善用石犁耕作,稻米開始成為主要糧食來源,並有原始文字。良渚文化被視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搖籃,良渚玉器標示文明時代已經到來,與北方龍山文化交流密切。良渚文化結束於酋邦解體,農業衰落,玉器失傳,繼後的馬橋文化倒退回自給自足、狩獵與採摘的經濟狀態,回復比較分散的部落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