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优良条目/2018年2月25日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是法國海軍於1930年代建造的战列舰。本級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代替在戰後因財務拮据而停工的诺曼底级战列舰,以及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建的里昂级战列舰,其主要目的在針對德國海軍的德意志級裝甲艦。艦上主要武器為8門330毫米/50倍徑1931年型主砲在2座四聯裝砲塔內,裝甲帶最大厚度為225毫米(8.9英寸)。為了符合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本級艦的標準排水量較小,僅26,500長噸(26,900公噸);火炮口徑也在410毫米(16英寸)限制以下,然而在航速上可達29.5節(54.6公里每小時;33.9英里每小時),是法國首款高速戰艦。因本級艦的特性,除了被歸類為高速戰艦外,亦曾被歸類為小型戰艦、戰鬥巡洋艦等。本級艦共建成2艘,分別為敦刻尔克號與斯特拉斯堡號,2艦在1937年與1939年陸續服役,並一同編入襲擊部隊第一線支隊(1st Division of the Line),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分別與英國皇家海軍一同執行搜尋德國的商船襲擊艦隊。後來為了應付義大利,於1940年4月調往法屬北非基地凱比爾港。然而僅過2個月,法國陸軍在本土遭德軍擊敗,並向納粹德國投降,迫使在凱比爾港的法軍艦隊被迫停戰。同年7月,英國皇家海軍發動凱比爾港海戰,敦刻尔克號在戰鬥中受到重創,但斯特拉斯堡號成功地閃躲過英國艦隊的攻擊而先行逃回土倫。重創的敦刻尔克號在凱比爾港進行臨時維修,直至1942年2月才返回土倫。凱比爾港海戰後,斯特拉斯堡號擔任維琪法國在地中海艦隊旗艦,敦刻尔克號則被安排至乾塢進行大修。由於戰時物資短缺,敦刻尔克號的維修工程進展緩慢,而斯特拉斯堡號也較少出港。當同盟國成功於1942年11月初登陸北非後,德軍在同月迅速占領自由區作為報復,並準備搶奪停靠在土倫的維琪法國艦隊。為了避免德軍計畫得逞,法國海軍決定將所有艦艇鑿沉。2艘敦刻尔克級最終成功被法國海軍鑿沉,其殘骸在1955年至1958年間報廢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