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优良条目/2015年2月1日
荒勝文策,日本兵庫縣姫路市人,高能物理學家。他從御影師範學校(後成為神戶大學教育學部)與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數物化學科畢業後,一度在佐賀縣擔任教職。他後來在1915年(大正4年)選擇進入京都帝國大學物理學系就讀,並成為京都帝國大學理學部物理學博士。1928年2月,荒勝文策出任臺北帝國大學(今國立臺灣大學)首任物理學講座教授。1934年7月25日,他領導建造考克饒夫-瓦耳頓型直線粒子加速器,成功在臺灣做出亞洲第一次,世界第二次成功人工撞擊原子核實驗。1936年,荒勝文策轉任京都帝國大學教授,並在二戰期間為大日本帝國海軍的原子能研究計畫服務。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廣島市原子彈爆炸)。為了明白災情,荒勝文策被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委任原子彈爆炸受害區域的調查任務,與京大醫學部的杉山繁輝教授共組原爆災害調查班,以了解原子彈的影響力。為了取樣,在毫無防護設備的情況下進入原爆災區,其調查報告數據計算之精確,震驚世界。後來他成為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並於1950年自京都大學退休後創設了私立的甲南大學,成為甲南大學首任校長。此外,荒勝文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學生之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