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Tenbeens/五九意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九意見》(英語:May Ninth Proposal)又稱《二十一條》(英語:Twenty-One Suggestions),由中文維基百科用戶薇子於2017年5月9日所發布,係針對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條目改善所提出之二十一條意見。若對二十一條意見有異議或疑問者,可於下方「回應欄」進行回饋,謝謝配合。

內文

一、在「中華民國」問題上,應以事實論之。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全稱「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可簡稱「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或「臺灣中央氣象局」,惟不得稱之「臺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以避免產生「中華民國是臺灣」之嫌。
  • 金門縣連江縣在行政區劃上屬於中華民國福建省,無論是從歷史脈絡上,還是當今行政區劃上均不屬於臺灣的一部份,為避免與兩岸法理、政治事實等相違背,在風季條目的「颱風季影響」章節中,登陸點應以「中華民國」替代「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替代「中國」,避免產生「臺灣金門縣」或「中國金門縣」諸如此類的詞,效果如下。在模板之影響地區一欄中使用「[[臺灣]](含[[金門列島|金門縣]])」或「[[臺灣]](含[[馬祖列島]])」或「[[臺灣]](含[[福建省 (中華民國)|金馬地區]])」。
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统计
风暴名称 持续日期 风暴最高强度 最大持续风速 最低气压
百帕
ACE 登陆 损失
(百万美元
死亡人数
地点 时间 风速
莫蘭蒂
(Ferdie)
9月8日-9月17日 颱風 220 km/h 890 30.3925 菲律賓巴丹群島省伊巴雅特附近 9月14日1時 220 km/h 2563.1 30
中華民國金門縣金城鎮附近 9月15日2時30分 130 km/h
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附近 9月15日3時05分 130 km/h
鮎魚
(Helen)
9月21日-9月29日 颱風 155 km/h 940 12.925 中華民國花蓮縣花蓮市附近 9月27日14時 150 km/h 944.7 24
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附近 9月28日4時40分 100 km/h
季节总结
46個
熱帶氣旋
5月26日-12月28日   220 km/h 890 254.62 56次登陆 8155 417

二、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模板,可選擇「颶風模板」(如颱風納莉 (2001年))或颱風基礎資訊模板(如颱風天兔 (2013年)),採先到先得原則,並尊重主編權益而不得隨意更改。

三、颱風基礎模板上的「影響地區」:若干地區為該機構對熱帶氣旋發布警報,則視若干地區為影響地區。

  • 當地機構未發警報,但仍造成傷亡者仍不列入。
  • 當地機構未發警報,僅有空氣品質不良、焚風、外圍下沉氣流所產生之高溫亦不列入。
  • 轉性為副熱帶氣旋溫帶氣旋而影響若干地區,則不列入。
  • 影響地區未列及之地區有受該低壓系統(無論是熱帶氣旋、副熱帶氣旋或溫帶氣旋等)影響,仍可於內文詳載當地天氣過程。
  • 跨洋颱風在其他洋域上所造成之災害亦應列入並於內文詳載之。
  • 影響南海諸島時,將「南海諸島」視為一影響地區。

四、國旗模板:刪除。

五、當年度颱風強度比較表:刪除,理由同「二、」所述。

六、圖集:刪除,無須堆砌過多資訊。

七、熱帶氣旋警告紀錄:各影響地區分別列載。刪除熱帶氣旋警報詳細資料。

八、內部超連結:此適用於風暴條目。氣象用語地名等在不重複的情況下,均應設有內部超連結,其他詞語在必要情況下亦應合理、適當設之。

九、各地用語問題:有用詞轉換必要時應設之,譯名遵循先到先得原則。

  • 編寫當地影響時應使用當地用語編寫,惟注意不得口語敘述
  • 編寫時使用「臺灣」,但是港澳繁體轉換時使用「台灣」,另外臺灣正體版本應克制轉換以避免出現「香港天文臺」、「浙江臺州」等。
  • 避免過度轉換,避免如「彩虹邨」在臺灣正體被轉換為「莫吉給邨」的情形發生。
  • 臺灣習慣上是「當(颱風名稱)位於(某地)時,(颱風動態)」,但香港習慣上是「(颱風動態),當時(颱風名稱)位於(某地)」,應留意句式習慣問題。
  • 若熱帶氣旋有編號卻無名稱,以編號稱呼之,否則使用習慣稱呼。
  •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不承認第一至第五世代(1945年—1999年)名稱,轉換時將大陸簡體轉換為中國大陸之颱風編號。
  • 香港天文台不承認第一世代名稱(1945年—1948年),但港澳繁體仍須以臺灣譯名稱之(如:颱風英格瑞 (1946年))。
  • 臺灣有時會出現「一名兩譯」現象(例如Hope或譯「賀璞」或譯「賀普」),轉換時須注意。

十、地域中心問題:應避免非主要影響地區比主要影響地區的篇幅更大,若影響重大而須詳寫災害,則應獨立出一個條目以專門編寫之。另外不得使用「全省」、「全國」、「本港」、「本澳」等具地域中心意味之詞。

十一、蒲福氏風級問題:

  • 速率單位不一致——日本氣象廳、中國國家氣象中心(二分鐘)、臺灣中央氣象局、大韓民國氣象廳使用米每秒,惟香港天文台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使用千米每小时,以強勢機構為準。
  • 各機構風力形容用語皆異,因此將統一以級數稱之(有必要情況可用十三級以上的標準)。

十二、模板放置問題:應統一置於條目最底端。

十三、注意內文、表格、圖片等資訊是否涉及侵權行為

十四、每段須有來源,不得使用論壇資訊、封閉資料(close data)作為來源,另外基於隱私原則,除公開訪談或報導採訪之外,任何私人對話亦不得作為來源。新聞報導之當地影響或災害,須獲得聯合國相關單位或當地政府機構承認,方可採納,公共建設所發出之新聞稿則不在此限。

十五、關於熱帶氣旋實測的章節歸屬,應進行分類。

  • 若為強度觀測(如日本、美國之飛行器實測)應載入於「發展過程」或「氣象歷史」章節。
  • 若為防災需求(如臺灣的追風計畫臺灣大學浮標觀測、香港的飛行觀測)應載入於「影響」相關章節。
  • 自動測站或人工測站觀測出持續最大風速,大於當地氣象機構評級之持續最大風速,則務必列出。

十六、風季條目應敘述其概況,且不應只有各機構評級升降格,風暴條目亦然。若風暴條目篇幅不大(如內文只有發展過程),則應與風季條目合併。

十七、避免出現「蛋糕三分法」,應遵從習慣區劃。例如勿將粵東寫作「廣東北部」。

十八、留意熱帶氣旋活躍當時的政權及機構名稱(如英屬香港、臺灣省氣象所)。

十九、應留意過往條目是否出現失效來源連結,並多加善用web cite網頁存檔功能。

廿、避免用語是否被「強調」化(尤其是章節敘述針對某機構的輿論批評時)。

廿一、應增加風暴條目的數量並兼顧其內容品質,除了可譯自英文維基百科熱帶氣旋條目之外,更應當鼓勵親自編寫內容。

回應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