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Liseazhong/沙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月眉村
舊稱:月眉
月眉村在嘉義縣新港鄉的位置
月眉村在嘉義縣新港鄉的位置
國家 中華民國
縣市嘉義縣
鄉鎮市區新港鄉
區劃19鄰
面积
 • 总计2.975268平方公里
人口(2017年6月)
 • 總計1,962人
 • 密度659.44人/平方公里
 • 戶數19
 性別比:115.13
(男性1050人,女性912人)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Category:|LongitudeLiseazhong/沙盒]][[Category:|LatitudeLiseazhong/沙盒]]

嘉義縣新港鄉月眉村

地理

月眉村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南部的地理位置,從新港鄉奉天宮前搭公車大約十幾分鐘即可到達,是臺灣省嘉義縣新港鄉轄下的行政區[1]。轄區面積為:2.975268平方公里。古地時為聚落故其中有許多的小地名:例如:潭頭、潭尾、灣仔頭。 其中一處月眉潭:因其潭的形狀像彎月又似眉毛故而得名。[1]

聚落歷史

  • 1683年(明鄭時期永曆37年),此地便組織了康濟明王會(康濟明王:也是所謂刑王爺刑府千歲)。(相良吉哉,1933:374所記大正年相良吉哉調查台南洲的文化相關資料。[2])。此調查可推知此聚落形成於明鄭時期。[3]
  • 但是到清領時期1717年(康熙56年),才開始有正式的史料記載(陳夢林,1962:37)。[3]
  • 後在日治初期1896年(明治29年時),此地有392戶,人口數為1,511人(土屋重雄,1897:299);日治末年時,有439戶,是以林姓為大部分人的聚落(潭頭)。聚落內部的小地名有:潭頭、潭尾、灣仔頭。[3]

教育

嘉義縣新港月眉鄉國小

  • 創立於1915年4月1日(民國四年四月一日)名為新港公學校分校[4]
  • 1919年月1日改(民國九年四月一日)名為月眉潭公學校
  • 首任校長為 日人滕野鶴記(1920 年)。台灣光復後.於民
  • 1945年12月6日(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六日)由台南州接管委員會接收移交給中華民國台灣。
  • 1946年01月17日(於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十七日)校名又更改為新港鄉第二國民學校。
  • 1947年02月17日(民國三十六年二月十七日)正式更名為新港鄉月眉國民學校。
  • 1968年08月1日因應(民國五十七年八月一日)起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正式更名為新港鄉月眉國民小學至今沿用。
  • 1915年(據大正四年新港公學校分校開設,分校主任兒島定吉。
  • 大正九年 本校獨立,改名月眉潭公學校,由滕野鶴記(1920)任校
  • 長。
  • 1941年(昭和十六年)義務教育制度實施,改名為月眉潭國民學校。
  •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移交中華民國台灣省。
  •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校名改為新港鄉第二國民學校。
  •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校名改為新港鄉月眉國民學校。
  • 1948年(民國四十六年)中洋,安和分校成立。
  • 1953年(民國五十二年安和分校獲准獨立。
  • 1959年(民國五十七年推動九年)國民教育,校名改為月眉國民小學。
  • 2013年(民國一百零二年)申辦獲准成立月眉幼兒園;圖書館志工隊成立。[4]

文化資源

  • 廢磚廠:附近僅此一家磚廠,其煙囪高聳,後廢棄後成為月眉村的一歷史,此處也保留下來,成為現今的廢磚廠。[5]
  • 元帥爺廟:此廟建於1737年(乾隆2年),供奉陳元帥、仙公爺、池王爺、土地公(相良吉哉,1933:177;謝石城、陳俊良等,1964:97)是月眉潭潭尾地區的公廟。具有濃厚的歷史意味。
  • 水閘(水門):(台灣的文化資產,曾推動了雲嘉南的農業發展)為嘉南大圳分流設施,此處支流分三個水道,往前會流向中洋、大潭等地,往西則流向月眉、西北,往東則流向樸子溪大排。
  • 光天宮(敵天大帝廟):此廟也是月眉潭潭頭地區的公廟,建於1738年(乾隆3年),主神供奉敵天大帝,合祀天上聖母、開臺尊王、神農大帝、謝府元帥、福德爺(相良吉哉,1933:177;謝石城、陳俊良等,1964:95)。
  • 寶月宮(潭尾廟):因廟前的水潭似月形狀故此得名。

景點

  • 縣定古蹟六興宮:為清朝王得祿提督所出資創建,與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皆有密切關係。相傳1797年(嘉慶2年)笨港溪(今新港溪)氾濫,沖毀笨港市街和嘉義地區最早的媽祖廟-笨港天后宮。[3]
  • 而原本奉祀在廟中的三尊媽祖神像,(現三尊媽祖分別供奉在新港月眉村六興宮、新港鄉奉天宮,北港朝天宮)。大水沖垮原先的廟宇後在1811年(嘉慶16年),由王得祿提督倡建的新港「奉天宮」還未落成之前,只好暫時安奉於土地公廟中。
  • 然而1826年(道光6年)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爭相奉祀媽祖神像,經得王得祿提督調解,將大媽奉祀於新港奉天宮,二媽奉祀於北港朝天宮,三媽則由王提督請回溪北自宅奉祀。之後王提督在自宅左側(今新港鄉溪北村3號之1)創建新廟,期許廟宇所在的溪北及月眉、月潭、安和、後厝仔、六鬥仔六個村莊興盛,故取名為「六興宮」。
  • 1906年,嘉義大地震,造成六興宮倒塌毀壞。1914年(大正3年),王得祿的後代王順記與江濟振、李烏沙等人出資重建,聘請名匠陳應彬改址於現在的位置(新港鄉溪北村65號)。之後1951)年(民國40年)六興宮再度擴建,持續到(1961)民國50年,始完成現今六興宮的世人所見樣貌。

其他特色

1989年(民國78年)臺灣電視公司播出電視劇「媽祖外傳」,使得六興宮的「黑面三媽」成為當時在地人所熟知的名詞,[3]

每年亦有舉辦以正黑面三媽盃為名的各式學科比賽才藝競賽等等。

參考文獻

  1. ^ 1.0 1.1 內政部. 地名資訊服務網. [2017年7月5號]. 
  2. ^ 許書維. [www.th.gov.tw/epaper/site/page/84/1161 臺南州祠廟名鑑] 请检查|url=值 (帮助). [2017-07-05]. 
  3. ^ 3.0 3.1 3.2 3.3 3.4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2017年7月5日]. 
  4. ^ 4.0 4.1 月眉國小. 月眉概說─校史概述. [2017年7月4日]. 
  5. ^ 地名資訊服務網. [內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