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在User talk:Kenlok2008/结构式讨论 存档 1的话题

提醒:部分內容仍然沒有可靠來源佐證及資料存疑

10
李美連 (留言贡献)

就最高十分鐘平均風速資料,我已查詢氣象局及得到回覆:

https://scontent.fhkg3-2.fna.fbcdn.net/v/t39.30808-6/fr/cp0/e15/q65/255403407_1045177819616839_2782100282013979023_n.jpg?_nc_cat=111&ccb=1-5&_nc_sid=110474&efg=eyJpIjoidCJ9&_nc_ohc=bz5lsnh2etUAX-E-ajv&tn=YdVT_YFtYz2C69aO&_nc_ht=scontent.fhkg3-2.fna&oh=cd2d47b82c30cbde2ef5fe98769ccda0&oe=618FBEE0

請問香港天文台裏哪個PPT是提供天鴿襲澳時的風速數據?是否有氣象局職員的文筆信件或錄音片段能夠證明您所提供的最高一分鐘平均風速資料?應拿出向外公佈的證據,並提出洗脫嫌疑的理由,這樣才能成為可靠來源

關於時任局長馮瑞權曾稱有站點風速達到140km/h的部分,測風站及所錄得的時間出處何在?風速折算亦可能構成原創硏究。

如沒有添加附有可靠來源的內容,便不符合維基百科可供查證的方針。

Kenlok2008 (留言贡献)

可以留意該論壇後則跟進貼文留言上,發佈者已表示香港天文台公佈的PPT檔案所顯示之單位錯誤 (可見該貼30樓修正) ,應為一分鐘平均風力,而非十分鐘平均風力;另外,氣象局公開公佈之實時數據,會有一定時間誤差 (即會有某些時間點刻數未能展現),同時數據亦未完全校正,因此雖然網站上顯示一分鐘平均風力曾錄得163.8km/h,但實際應係180.6km/h。至於時任局長所稱部分站點錄得平均風力曾錄得140km/h,錄得的站點基本上是可以肯定是位於友誼大橋,只不過錄得的時間點上可能存在分歧,因此可以列出相關風力及站點,但不需列出時間。。

李美連 (留言贡献)

有非官方渠道提供天鴿襲澳的最高一分鐘平均風速資料,與當時氣象局網站提供的數據有明顯出入。

不知您在之前的編輯有否參考以下網站,博文內沒有提及誰核實最高一分鐘平均風速是180.7km/h: http://macaubtw.blogspot.com/2018/08/1713.html?m=1

關於時任局長馮瑞權曾稱有站點一兩小時風速達到140km/h的部分,在沒有官方數據下未能證明是位於友誼大橋,因為最高一分鐘平均風速超過140km/h的有以下測風站:外港碼頭、大潭山、澳門大學、九澳、友誼大橋、嘉樂庇總督大橋、西環大橋,還有些停電未能檢測峯值的測風站。

而我將閣下的編輯加入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篇章,亦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格式手冊/不要模稜兩可方針,任何編輯者有權删除該段文字。不過手冊非鐵板一塊,有不少維基百科條目引用社交平台或討論區網站,最重要的是論點須提供相關證據來增強説服力。

Kenlok2008 (留言贡献)

該論壇發佈者在30樓已表示數據的真確性,並且稱香港天文台的PPT報告中統一寫錯成了「十分鐘平均風力」,在30樓已作出風速單位上的更正,同時發佈者於氣象單位工作時,將這些非公開資料帶上論壇上進行分析,基本上數據說服性是相當之高,從最高陣風數據上,亦與氣象局所公佈之事後報告完全吻合。另外,過去氣象局網站上所公佈之一分鐘平均風力,只是5分鐘或10分鐘更新之那一刻的過去一分鐘平均風力,沒有細化地公開每分鐘平均風力。


此外,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篇章的內容中,建議由「一小時平均風速達140km/h」調整為「60分鐘平均風速達140km/h」。

此帖子已被李美連隐藏(历史
李美連 (留言贡献)

即使仍未有官方資料證明您提供的最高一分鐘平均風速數據,但我現階段會先採納閣下提供的資料,再檢視這些數據的真確性,亦期望您能告訴香港天文台提供天鴿襲澳時最高一分鐘平均風速的那個PPT。

就「過去氣象局網站上所公佈之一分鐘平均風力,只是5分鐘或10分鐘更新之那一刻的過去一分鐘平均風力,沒有細化地公開每分鐘平均風力」的說法,我對比了事後報告錄得的陣風數據及天鴿襲澳當日網站更新的陣風數據,發現説法有部分合理及錄得時間有滯後情況,而非更新時間的過去一分鐘平均風速:

大潭山 217.4 錄得11:06 更新11:05

友誼南 205.9 錄得12:15 更新

友誼北 215.3 錄得12:15 更新

嘉樂庇 191.5 錄得12:04 更新

西灣橋 191.9 錄得12:19 更新

孫中山 133.2 錄得11:21 更新11:20

大炮台 147.2 錄得12:22 更新

海事博 182.9 錄得11:19 更新

外港碼 197.3 錄得12:16 更新12:15

澳大學 201.2 錄得12:18 更新

九澳站 207.4 錄得12:15 更新

大炮台 074.9 錄得11:41 更新11:40

歸納出氣象局網站有些數據非常瑣碎:

以每小時為一整點記錄的60分鐘平均風速

以數據更新時記錄的未來1分鐘平均風速

反映1分鐘平均風速的數據只有五分之一

雖然我和閣下之間的討論如火如荼,但在交流裏彼此拿出資料及提出論點,從中獲得啟發,在此衷心感謝您!

Kenlok2008 (留言贡献)

不用客氣,畢竟大家也是希望數據能夠有真確性及準確性。對於香港天文台那份會議上面的PPT,可私信詢問該論壇發佈者。另外,60分鐘平均風力意思並非是指每小時為一整點 ,而是隨時間滾動過去60分鐘內錄得之平均風力 (例如︰12:15 - 13:15分 這一小時區間所錄得之最大風力) ,目前澳門氣象局只會對外公佈一小時整點平均風力 (民間近一兩年開始透過10分鐘平均風力來整合數據,計算出60分鐘平均風力),但香港天文台則會多發佈60分鐘平均風力,這可反映真正的最大風力,從而更準確分析及判斷風毀等破壞程度。

李美連 (留言贡献)

天文台對外公佈熱帶氣旋襲港時較準確的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數值只有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的個案,及橫瀾島(1973~)、天文台(1973~1992)、京士柏(1992~)、赤鱲角(2000~)測風站,其餘測風站均與澳門氣象局般以「每小時」作一整點計算;不過近年能夠採用天文台網頁內香港分區天氣(地理信息系統平台)的數據來計算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

我認為較準確的做法是氣象局以「每秒」作為風速整點計算單位,這樣民間也毋須再計算存在誤差的一小時平均風速。

除非最高十分鐘平均風速的整點計算單位大於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的整點計算單位(例如:十分鐘風速以每分鐘作整點計算及一小時風速以每秒作整點計算),否則最高十分鐘平均風速數值必然大於或等於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數值,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數值必然小於或等於最高十分鐘平均風速數值;而且兩者不能用轉換因數計算,因為狂風驟雨能造成短暫風速飆升。

所以能推斷天鴿襲澳時以「每分鐘」整點計算的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介乎132.0至155.2km/h。

此外,氣象局公布的颱風最接近距離與香港天文台的資料存在差異,以下為我參考香港天文台公佈的路線圖,用直尺及比例計算:

荷貝 澳門半島N20 大潭山N25

愛倫 澳門半島NE7 大潭山NE10

約克 澳門半島NNE19 大潭山NNE23

韋森特 澳門半島SW56 大潭山SW53 路環SW48

天鴿 澳門半島SSW28 大潭山SSW25 路環SSW20

「山竹」「海高斯」與氣象局數值大致相近

往年香港天文台精心整理事後報告內的接近香港時路線圖,因此較澳門氣象局具參考價值。若然熱帶氣旋路線圖內的澳門位置不清晰,或僅存以小數點後一位的經緯度,難以準確計算距離。

然而編者未能就颱風最接近距離達成共識,有的認為應沿用澳門氣象局數據,有的認為應採用香港天文台資料,有的甚至採用民間資料,所以令維基百科存在颱風最接近距離的不同數值。

Kenlok2008 (留言贡献)

其實個人與其他澳門編者都認為「天鴿對澳門之影響」、「九號風球(澳門)」、「十號風球(澳門)」等WIKI頁面上,天鴿最接近距離澳門之位置,應使用澳門氣象局官方資料 (即約40公里) ,並且加以註腳透過雷達圖或香港天文台事後報告說明氣象局資料有誤或存在分歧,無奈總會有編者覺得應使用香港天文台最為準確的距離數字(即約20公里)。

李美連 (留言贡献)

氣象局的事後報告顯示天鴿最接近的時間為中午12時至下午1時,在澳門之西南偏南約30公里掠過。

以下為氣象局路線圖顯示天鴿與澳門的距離,推斷氣象局報告的說法是採用了「每小時」數據:

0900 東南100km

1000 東南80km

1100 東南70km

1200 東南50km

1300 西南偏西40km

回复“提醒:部分內容仍然沒有可靠來源佐證及資料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