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闽南语/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撰寫方式

[1]這些寫好像會造成閱讀困難,畢竟懂羅馬拼音的人不算多數。要不要回歸正體簡體兩種為主?--BoogieMan

OK. Wo meiyou shurufa!  :) (Haiyou, qing qianming.)--Kaihsu 2003年4月17日 19:04 (UTC)

Di 1 shou ziliao (primary source) :

yuanban cache

「語言平等法草案」修正意見調查表
近些年來,社會環境變遷迅速,語言文化保存備受重視,部份立委曾多次建議訂定語言法、母語保護法。

本部曾收集瑞士、比利時、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等國家有關國內各語言平等定位與鼓勵各語言發展運作之相關語文法令、規章或政策等資料,也參酌本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之「語言公平法」、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之「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何主任大安草擬之「語言文字基本法」等三種草案,數度研擬初稿版本。該草案於本(九十二)年一月二十九日及二月十日提送本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第十二、十三次全體委員會議討論,在考選部、內政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行政院新聞局、僑務委員會、蒙藏委員會及本部有關單位代表列席諮詢下進行。會議由國語推行委員會鄭良偉主任委員主持,經兩次會議將近八小時熱烈討論、通過這項將促進本國語言文字工作法治化、現代化的法律草案。

為蒐集更多寶貴的意見,作為修正草案的參考,惠請您撥冗填寫修正意見,謝謝您!

請將您的意見以E-mail或傳真方式寄至國語推行委員會

國語推行委員會E-mail:mandr@mail.moe.gov.tw

        傳真:02-33437874

        電話:02-33437878、02-33437873


填寫者姓名:                

單位或團體:                

條文
	

修正意見

 

其他意見:

--Kaihsu 2003年4月17日 20:14 (UTC)


Kaihsu兄 我了解有這麼一部法律,但我並不是不尊重其他族群的語言,而是在溝通上如果能用一標準語言來溝通,這樣是不是會比較有效率,比較能取得一致的意思呢?

我的建議是,就參考目前在台灣公共場合的廣播習慣,先以普通話寫一遍,然後再接著用其他語言寫一 次,你覺得如何呢?--—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BoogieMan對話貢獻)於2003年4月18日 (五) 05:07‎加入。


我觉得这个页面没有单独成页的必要,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是否也要把所有的中文页面都翻译成拼音,再单独做一个条目呢?既然Hō-ló已经可以翻译成河洛Hō-ló话就是闽南语了,直接使用闽南语的页面就可以了,在那里说明也称为Hō-ló话就可以了。其实我觉得这里既然是中文维基,就应该尽量使用中文条目。除非是类似于一些新科技单词还没有比较好的中文对应名词以前,如NTFS。我尊重每一种语言,方言,正如我很喜欢自己使用的广东话一样。可是如果在中文维基条目中使用广东方言词汇来写文章,那中文维基的使用性就会受到限制了。我不反对台湾使用自己的“语言”,但是这里不是台湾语维基,而是中文维基。--Samuel 2003年8月2日 17:16 (UTC)

发音

闽南语和日语的发音很像,又没有人能够解释一下--—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用心阁對話貢獻)於2004年7月2日 (五) 20:21加入。

這是傳聞,唐朝時期的官話就是閩南話(或是近似),而日本受了唐朝很大的影響,所以一些發音和意思完全ㄧ樣(不包含近代的日製漢語或詞)---Djyang 13:49 2004年7月2日 (UTC)
真有趣,有什麼例子嗎? --Lorenzarius 13:56 2004年7月2日 (UTC)
"五次"和"誤解",用法以及發音,閩南與和日語完全ㄧ樣(有次看日語發音的小叮噹卡通時突然發現的,大雄說"誤解啦",技安說"什麼?五次?!"),"天"的日語閩南語發音也ㄧ樣。要說的話,韓語也有,比如現代汽車的現代,發音也很近似閩南話(傳聞是漢語是先傳到韓國,再傳到日本)---Djyang 14:06 2004年7月2日 (UTC)
五次是Gō-kái,誤解是Ngō-kái。--Wayne of Hsinchu 06:20 2005年3月29日 (UTC)

就現在既存的唐宋聲韻學資料來看,唐代中古漢語的聲韻系統跟宋代的差異很大。閩南語文讀音又受到宋代聲韻系統很大的影響,中古複雜的等呼在閩南語中保存不多。因此可以很確定的說,閩南語跟唐代的中古漢語差異很大。而所謂的「河洛話」就是唐官話實乃台灣某些非專業人士錯誤的說法。--nakadachi 15:45 2005年12月31日 (UTC)

模板

我想這一條目應該用的模板是Template:汉语而不是Template:RCL。我換過來。如果大家覺得不當,再討論。--mingwangx 03:29 2006年2月17日 (UTC)

下面的表述传达了明显的情感倾向,建议删除

"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州话的人很多,有关潮州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 这都是一些观点,但是上下文没有给出合适的论据,不是给读者阐述事实,而是传递非常有争议性的观点.很明显的适合放在潮汕某个地方政府网站上,但是不适合WikiPedia Hello_World 06:00 2006年5月9日 (UTC)

有關部份很可能來自侵權內容。剛剛發現有用戶修正了篇內幾個錯字。這些錯字都跟華南理工大學這個網站雷同。華南理工的網站在2003年建設的。所以,就是我們的條目侵權了。希望各位對閩南語熟悉的朋友能夠對本條目大幅改寫。--石添小草 07:54 2006年6月14日 (UTC)

关于古代閩越語成份一节

"閩南語的形成是古代中原漢語和閩越族語言相融合的過程。現在閩南語仍然保留很多古代閩越語的成份,例如ka-cháu(虼蚤或蟉蚤)"

我是北方人,不懂闽南话,但是知道很零散的一点山西话,我确切的知道山西部分地区把跳蚤叫做"咯(ge)蚤",所以我对此段文字准确性有怀疑.--66.230.200.227 04:44 2006年10月16日 (UTC)


ka-cháu聽起來好像是蟑螂, 而不是跳蚤 218.162.115.44 15:13 2006年11月4日 (UTC)

ka-cháu: flea, 跳蚤.
ka-chua̍h: cockroach, 蟑螂.

根據台語華語線頂辭典[2]

ka-cháu → 蟉蚤: 跳蚤

ka-cho̍ah → 蟉蠽: 蜚蠊, 蟑螂

--218.102.182.234 16:55 2006年12月4日 (UTC)

建議刪除,沒有證據,沒引用出處,東拉西扯,亂七八糟。「Tsihonglau (留言) 2009年8月4日 (二) 04:26 (UTC)

肉bah或mah並不是閩南語共通詞彙,只不過是泉漳厦台的詞彙,跟泉漳廈台語相近的莆仙話,潮汕話,雷州話,海南話都不用這個字。我認為它來自蒙古語,但是維基不是貼原創研究的地方,所以我不再這裡表述。我之前說的這個段落完全沒有證據,沒引用出處,應該全部刪除。Tsihonglau

肉mah,可能借自蒙古语,特添加蒙古语—Freudbird (留言) 2010年4月11日 (日) 14:23 (UTC)

搞什麼東西?加入我的原創研究!還是強烈建議刪除!Tsihonglau

你就直接刪除吧。不用「強烈建議」吧?61.20.135.209 (留言) 2011年7月26日 (二) 00:50 (UTC)

與日語關係一段

在與日語關係一段中,东方文化西方语 - 翟华的內容並未提及閩南語的「美國」是由日語的「米國」而來,僅僅是轉述而已,因此不應作為參考資料。--Iokseng 01:05 2007年1月1日 (UTC)

你说得没错,不过此内容也并没说閩南語的「美國」是由日語的「米國」转而來的,你并没有权利删除这段德语与英语的内容,至于“米国”,据我所知在60-70年代的报张上就用过“米国”一词,如有必要本人必须到读图书馆里找。218.186.9.2 02:12 2007年1月1日 (UTC)

英、德語一段數據為二不同來源,不宜置於一段。傾向原文數據不更改,煩請在備註以中文說明--Holo 05:20 2007年1月3日 (UTC)
但其他资料不至于清除吧,对于你的添加,也不曾给与来源,是否有其他原因。要知道维基是不支持Original research的,这里当然不是blog。218.186.9.2 05:28 2007年1月3日 (UTC)

Holo讨论 | 貢獻)以及211.74.193.96讨论 | 貢獻)多次恢复闽南话中的细节并无给与解释也未尝试进行论讨。本人在此要求Holo提供来源及资料有关他添加以及解释删除的部分内容。218.186.9.2 05:06 2007年1月3日 (UTC)

有关王育德(1960)数据研究

此句并没给出具体的参考资料以及书籍顺序编号,此数据的准确性非常值得质疑,我想没有必要保留吧?218.186.9.2 05:34 2007年1月3日 (UTC)

以下移自wikipedia:詢問處

同意,此词条充斥则大量原创性内容—Freudbird (留言) 2010年4月11日 (日) 14:20 (UTC)

此種簡引方式常見於引用同一國文獻的論文格式,請使用者顧慮維基百科的全球性,列出詳細書名。61.20.135.209 (留言) 2011年7月26日 (二) 00:40 (UTC)

河洛話

河洛話 客家人的說法,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語言學研究不支持閩南語源至河洛的說法,因此台灣人漸漸的以福佬話或鶴佬話稱之

這段我覺得怪怪的 可否提出來源 Xerxesxi 2007年7月1日 (日) 16:54 (UTC)

語言學的分類上,中國民族主義支持者認定閩南語是否為一種方言,但是西方學者幾乎都認為是一種語言

认为闽南语是方言的主体应是中国的语言学者,怎么被改为中国民族主义支持者了?这段话也有问题。前面Xerxesxi所列举的语句也是句怪怪的理论,在段首出现显然也不合时宜,并且无来源。--涓生 2007年7月2日 (一) 02:54 (UTC)

61.217.211.185的编辑:“但是這種說法在歐洲等西方世界會被當成歧視性且沒有常識的落後言論,而德語方言之說已經被推翻!”没有任何来源而且具有攻击性的语句。--涓生 2007年7月2日 (一) 03:08 (UTC)

關於語言爭議一段

感覺比較在講台灣的族群,而且只是該節目的某一集內容,而非完整描述前因後果,建議充實內容,否則應該整段刪除Bill Huang 2007年10月6日 (六) 05:09 (UTC)

关于舟山群岛

就我所知,舟山群岛并没有讲闽南话,主要民间语言是宁波方言的分支舟山话。 Davidpanchina (留言) 2009年7月21日 (二) 15:43 (UTC)

河洛話

河洛話、福建話應該不能當作閩南語的同義詞。Luuva (留言) 2009年9月6日 (日) 17:34 (UTC)

地區詞語轉換

請給出將 zh-tw: 「閩南語」轉換為「河洛話」的依據,不然請取消轉換。—Iokseng留言2009年9月9日 (三) 16:02 (UTC)

请统一修正为闽南语。不然台湾话也要转换了--221.214.27.252 (留言) 2009年9月10日 (四) 04:39 (UTC)
(-)反对地区转换!!怎么连俗称也来全文转换??难道要将「汉语」也要全文转换,香港称「中文」、台湾称「国语」、中国称「语文」吗??还是取消好。—Sinar (留言) 2009年9月18日 (五) 01:38 (UTC)
( ✓ )同意(一)以上情緒語言,請留用自許。(二)河洛話非「俗稱」,河洛話如果不同於閩南語,則此合併有諸多不宜。(三)以「閩南」冠之,則表示此語最早通用於閩南,忽略本稱河洛話源於中原之心,河洛話為避免俗稱台灣話閩南語之居中持平稱謂。--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9月24日 (四) 18:23 (UTC)
(!)意見提出意見已過9日的時間,請求保護者除了初時負責提出一項問題,本身也無從根據,爾後也不見參與討論隨即要求保護。請提問者本身務必提出更有力的證明。--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10月2日 (五) 17:07 (UTC)
(:)回應:申請保護頁面是因為已經構成編輯戰。另外,應該是提出詞語轉換者需給出依據。台灣教育部(台灣官方)使用「臺灣閩南語」,非「河洛話」。—Iokseng留言2009年10月3日 (六) 01:27 (UTC)
(:)回應:(一)謹虛心接受。(二)「閩南」地區尚有其他通行語言。(三)官方所為不一定領先民間,用合其源自於中原故土又不致人混淆的稱法,也有利於官方參考。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10月3日 (六) 22:43 (UTC)
民間研究,恐怕有很大比例都被算在原創研究。維基百科的政策諸位又不是不知道。目前的學術用語似乎是「閩南語」61.20.135.209 (留言) 2011年7月26日 (二) 01:02 (UTC)
有爭議就掛模版。Ianbu (留言) 2011年10月13日 (四) 04:04 (UTC)

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第三批

請在解除保護之後加入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第三批,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MANDR/300iongji_3rd_981002.pdf。--Jasonzhuocn (留言) 2009年10月2日 (五) 19:37 (UTC)

臺灣的漢字用法已移至臺灣話Ianbu (留言) 2009年12月23日 (三) 01:27 (UTC)

福佬是一蔑称

请勿在词条增加有关福佬这样的词语,特别是海丰人。谢谢.天地一沙鸥,人间任我行 (留言) 2009年10月15日 (四) 04:47 (UTC)

依照維基目前的政策,恐怕是只要有引用文獻出處,就可以存在。61.20.135.209 (留言) 2011年7月26日 (二) 00:44 (UTC)

警告某些台灣維基人

要寫台灣話,應到該條目去,本文是寫閩南語,不是台灣話或台灣河洛話。—Mokaw (留言) 2009年12月21日 (一) 23:02 (UTC)

文章內容被一位ip編輯者刪除近半且提出與原文章大異之論點又無參考文獻[3],我回復你又回退,若提不出刪除理由及補充文獻,我還是會回退到ip用者刪除前資料。Ianbu (留言) 2009年12月22日 (二) 08:41 (UTC)
照你這樣講,通行區的地圖就該改了。Ianbu (留言) 2009年12月24日 (四) 05:05 (UTC)

台湾话是闽南话的一支,应该叙述,但篇幅不宜过大,我认为泉漳片内部应主要叙述泉州话与漳州话,将厦门话与台湾话作为两种泉漳混合语略加介绍一下就行了。——虞海 (留言) 2009年12月23日 (三) 11:50 (UTC)

那麼,篇幅的大小誰來認定?你嗎?61.20.135.209 (留言) 2011年7月26日 (二) 00:53 (UTC)

合併

如果泉漳片泉州话漳州话不是介紹當地語言狀況的話,建議先合併後改為重定向好了。—Mokaw (留言) 2010年1月9日 (六) 05:50 (UTC) 英文明明是4900萬(來源也是)為甚麼寫8000萬???

片面强调声母的存古特性

文中指出,闽南话的声母系统,非敷奉微 未与 帮滂并明 分离,知彻澄娘 未与 端透定泥 分离。这确实是上古汉语特征。

但是闽南话乃至整个闽方言的韵母系统,几乎完全是切韵广韵所述的中古汉语系统。

我建议把闽南话的韵母,按照广韵各韵列于文中,以正视听。--Tricia Takanawa (留言) 2010年8月2日 (一) 19:21 (UTC)

子音和母音

建议改成辅音和元音。因为比较通行。--Tricia Takanawa (留言) 2010年8月2日 (一) 19:26 (UTC)

關於"台灣地區"一詞的中立性 (回應user:虞海於11/18/2011的疑問)

條目中裡原本包含著以下資訊:

使用國家及地區: 中國大陸、台灣地區(除馬祖外)、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及泰國等東南亞華人地區

我基於以下2項主要理由認定 "台灣地區" 一詞的使用有失中立性.

  1. 標題明確的指明 "國家及地區". 加註 "地區" 一詞否定其為一個 "國家".
  2. 其他國家後並無加註 "地區" 一詞. 故於台灣後加註 "地區" 有意的貶低台灣的地位造成台灣與其他國家的不平等地位.

>TSA的小K (留言) 2011年10月21日 (五) 05:05 (UTC) ——以下内容拷贝自User talk:虞海#閩南語 - 關於"台灣地區"一詞的中立性———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10月23日 (日) 14:07 (UTC)

(下面内容不代表個人政治傾向,而是總結各方存在的各種認識)
  1. 台灣地區有两层含义:
    1. 包括金门和马祖,所以不能和“台湾”混淆。“台湾”在条目中说得很清楚了,只是个岛屿。因此,使用“台湾”不妥。
    2. 为“中华民国自由地区”的比较不政治化的称呼,并不涵盖中华民国的法定区域,所以使用“中华民国”不妥。如果閣下想要較眞,把“臺灣地區”改爲“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也並無大礙,讀起來彆嘴一點就是了。
  2. 称地区并无不妥:
    1. 加註“地區”一詞确实否定其爲一個“國家”,但这是一个海峡两岸共同承认的事实——“台湾国”只在1895年存在过150天,此后就没有了。今天,不管是藍營還是綠營,都承認臺灣和金門馬祖受同一個政府管轄,屬於同一個國家,到閣下這裏怎麽就出問題了呢?
    2. 確實,其他國家後並無加註“地區”一詞,但同在一列的“中國大陸”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地區”的簡稱,也沒見哪個大陸人說這是“有意貶低中國大陸的地位造成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的不平等地位”啊?當然還是那句話,閣下要是想把“中國大陸”改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地區”,改便是了,至多就是讀起來彆嘴一點。
  3. 稱“中華民國(台灣)”,相當於宣稱“中華民國=台灣”,這是政治敏感的,而且也不符合事實:你讓金門人情何以堪啊? 還有,你讓其他法定統治區域的民衆情何以堪啊?這種冒犯人的事情(有“倭化中華民國的地位造成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平等”之嫌)還是不要干得好。
(上面内容不代表個人政治傾向,而是總結各方存在的各種認識)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10月21日 (五) 17:04 (UTC)

>>>>以下為TSA的小K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02:21 (UTC)的發言<<<<

  1. 台灣本島確實和中華民國廣為人知的泛稱 "台灣" 有著相同的名稱.
    1. 不過有著 "除馬祖外" 的註解, 讀者應有足夠的依據來判別.
    2. "中華民國自由地區" 並非通俗的用詞. 此名稱多數只出現於政府、法律、政治等公文中.
  2. 使用 "地區" 一詞只在前後文對應下才可行.
    1. 既然部分場合 "台灣" 可同等於 "中華民國", 加註 "地區" 一詞同時否定了 "中華民國" 的國家的地位.
    2. 如同 "中國大陸" 為簡稱以利讀者, "台灣" 一詞也為便利讀者區別的用詞. 當然, 若有對 "中國大陸" 異議的出現, 如同你我對 "台灣" 的異議, 更改為 "中華人民共合國" 也無可厚非.
  3. 在非政治相關條文中, 中華民國(台灣)的使用有助於辨別. 結構為 "國名(廣為人知的泛稱)". 主要用意在於提及廣為人知的其他稱呼以避免混淆或誤讀. 此用法可比照中華民國護照.
    • 台灣事實上是中華民國廣為人知的泛稱/簡稱. 於政府、法律、政治等相關的條目內使用台灣代表中華民國確實有政治敏感之處, 但請注意, wikipedia 中立方針中明確指出"...可以在與政府、法律、政治等無關的條目內容中,以台灣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 此條目並非政府、法律、政治等相關條目, 故比使用台灣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更加妥協的 "中華民國(台灣)" 的使用方式合乎wikipedia的中立條款.
    • 你的比喻在我眼中為片面之詞(無惡意也非挑釁, 只是感覺不適當). 列舉: 泛稱美利堅合眾國為America並無讓夏威宜人難堪之處(夏威宜不屬America[美洲]). 更無「倭化美利堅合眾國的地位造成美利堅合眾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平等」之嫌因為America為美利堅合眾國廣為人知的泛稱. 再舉: 泛稱澳大利亞聯邦為澳洲並無讓塔斯馬尼亞人(Tasmanian)難堪之處(塔斯馬尼亞非澳洲本島). 更無「倭化澳大利亞聯邦的地位造成澳大利亞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平等」之嫌因為澳洲為澳大利亞聯邦廣為人知的泛稱. 以上例子都是以地理名稱作為國家的泛稱. 雖有辯奪的嫌, 但也確實反駁了你的疑問.
個人結論, 台灣可用作中華民國的泛稱. 但在有異議下, 若要在台灣之後加註地區則須在之前註明國名. 不然單以 "台灣地區" 一詞表達實在難以讓人心服.
最後, 討論歸討論. 重點還是取得一個你我能接受了折衷方案. 綜合你我意見, 我提出以下方案:
  1. 比照 "中國大陸" 方式使用 "國名-地區" 的構成. 但為與中華人民共合國做出區別, 國名以全名表示. 台灣改為中華民國台灣地區
  2. 在 "使用國家及地區" 下放置 "中國大陸、中華民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及泰國等東南亞華人地區". 後再於 "區域" 下詳細區分

>>>>以上為TSA的小K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02:21 (UTC)的發言<<<<

再看了一下, 發現台灣馬祖被註明不使用閩南語有可議之處. 根據台灣話, 整個中華民國都使用台語. 故我想, 以上我的提議第二項可能比較適合. Infobox Language中 "使用國家及地區" 的欄位事實上是給 "使用國家" 的. >TSA的小K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02:46 (UTC)
  1. 我并不反对(也不支持)阁下的第一条提议即使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这一称法,它符合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只是太啰嗦。但第二条则显然是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不可被接受的提议。
  2. 维基百科具有中立性,因此不管一个政治实体是否被广泛承认,都可被列在列表中,但前提是并未使用混淆性的名称——例如,“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是可以进入国家列表的,但“西撒哈拉”则只能是个地区。
  3. 泛称在一般情况时适用的,但如果使用泛称会导致表述产生政治倾向,就不应使用泛称:
    1. “中華民國(台灣)”一称有“中華民國=台灣”之嫌,不宜使用:
      1. 阁下所提的“可以在与政府、法律、政治等……”并不属于WP:NPOV,而是属于WP:BIAS。问题就在于,这句本身就与WP:NPOV矛盾。BIAS确实也是方针,但NPOV是founding principles之一,具有共识不可替代性。
        • 矛盾的产生源于,当称法本身产生政治倾向的时候,不管内容是否与政府、法律、政治相关,都会产生不中立性。
      2. 阁下所举的几个方程的例子:
        • 第一,“澳洲”本身是歧义的,因为没有人能说清它是洲(大洋洲)还是国(澳大利亚联邦);第二,America一词用得本身就很少,远没有United States多。
        • 台湾的情况与阁下所举的例子不同的是——台湾只覆盖了中华民国不到10%的疆域,以此泛称,显然不妥。因此,“台湾地区”可以作为“中华民国自由地区”的泛称,但“台湾”却不能作为“中华民国”的泛称,这也就是我坚持使用“台湾地区”一词的原因。
    2. 同时,这也是因为,将“台湾地区”作为“中华民国自由地区”的泛称不会产生政治意图,但将“台湾”作为“中华民国”的泛称则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4. “Infobox Language中 "使用國家及地區" 的欄位事實上是給 "使用國家" 的”一句没有来源。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10月22日 (六) 18:22 (UTC)


——以上内容拷贝自User talk:虞海#閩南語 - 關於"台灣地區"一詞的中立性———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1年10月23日 (日) 14:07 (UTC)

歷史

要寫閩南語歷史就要提出歷史文獻,歷史文獻有多少就寫多少。Ianbu (留言) 2011年10月23日 (日) 12:50 (UTC)

閩越語借詞一段寫得太差了。

尤其是有關“肉”的一部分,音標貌似是從別處的亂碼抄過來的。Wyang (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22:52 (UTC)

关于邱顯聰的“商語說”

此人是統計學教授,請看http://www.stat.nthu.edu.tw/ChiWeb/Speech/Speech.htm 除了此人之外,所有的演講題目都是統計學的,而與語言學無關。 請問外行的所謂”研究成果“是否能出現在維基百科?如果可以的話,那麼任何人都可以發表看法了。 另外,此人很多關於漢語的看法是錯誤的,比如國語是”清語“,任何懂語言學的人都知道這是荒謬的。他的言論明顯缺少中立性,以及專業性。--—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Tarlou對話貢獻)於2013年11月8日 (五) 11:51‎加入。

  • 統計學會比語言學不中立不專業?不要搞笑了,最政治化最不專業的就是這裡常引用的語言學教授蔣為文,這條目太多政治化的觀點了,連閩南語跟其他漢語方言差距巨大這種鬼話都講的出來...XDD Wttwcl留言2015年9月7日 (一) 10:11 (UTC)
問題並不在於他出於統計學,而是單純用統計學是不可能證實這種結論的。這個演講沒有發佈講稿,沒有內容記錄,沒經過同行評審,只有一個摘要,做為參考來源毫無意義。--Euniana留言2018年10月25日 (四) 03:59 (UTC)
@Euniana我在下面#商語說也提過同樣疑問,當時也刪掉過這段,但又被葉大復原--Liaon98 我是廢物 2018年10月25日 (四) 04:36 (UTC)

刪去“標準腔”一段以免爭端

最近發現有某些別用用心的人在維基上的閩南語、泉州話、廈門話等相關詞條上大做文章,篡改并捏造“泉州府城腔是閩南語的標準腔”一說,甚至在討論區公然開地圖炮進行無端辱罵。大家查看編輯歷史便可知來龍去脈。
廈門話自19世紀起便一直是閩南方言區的優勢腔,且與今臺灣話高度相通,本是學術界共識,多年無改;民間固有異議,各執一說,也是一顆愛鄉之心,尚可理解;然而此番行徑之卑鄙、出言之不遜,令人實在不能忍!
既然有些人不願意“被代表”,為避免再起爭端,故刪去“標準腔”一句,各片區互不相犯。
個人拙見,希望大家批評與監督。—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Oyuksin對話貢獻)加入。

泉州、漳州月港、廈門作為對外口岸,在歷史上都有佔經濟優勢的時候,因為不是官話說哪種標準,也蠻奇怪的。說到標準,讀冊音可能比較規範,口語音不可能有統一標準,而且口語音在港口城市越容易受外界語言干擾,保留傳統語言的成分就越小,最少所謂標準腔的定義要給出來。36.227.106.76留言2015年12月20日 (日) 16:50 (UTC)
===========

廈門話本質上是“漳泉濫”,兩種口音的混雜,而廈門話被注意到是清朝被外國攻入後,開埠的結果,只有100多年歷史,說的人口也不是最多的,如何變成閩南語優勢腔,這個邏輯很牽強。歷史正統和人口都不占優,如何說明自己是標準呢?至於說到別人別有用心,這些應該是廈門人純屬杜撰出來的,目的是裝作受害者,以表明自己是正義的,這很不光彩,因為毫無真憑實據。若要比標準,《切韻》《廣韻》是最標準的,無法通過就不是標準,試問廈門話有否此能力?--—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Chidong對話貢獻)於2015年6月28日 (日) 02:24‎加入。

滥竽充数的参考资料

不断有人想加入这两条资料,请告诉我它们有提到语音?还想当然的说“你當他们都不講話”,WIKI不是搞原创研究的地方谢谢。117.44.164.39留言2015年3月11日 (三) 06:35 (UTC)

漢人入閩,帶入漢語,再簡單不過的常識,你真的"當他们都不講話"。119.14.42.105留言2015年3月11日 (三) 15:16 (UTC)
维基没有想当然,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凭什么说他们讲的是汉语?——115.152.119.25留言2015年5月1日 (五) 09:35 (UTC)
还什么真当假当,汉人入闽至少在南北朝时期根是不可能存在的,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说的明明白白,朱维干说的更干脆——“衣冠入闽说”毫无根据。就这种被学者推翻了的“常识”算什么?——115.152.119.25留言2015年5月1日 (五) 09:45 (UTC)
套一句你講的 凭什么说他们已推翻“常识”?119.14.42.105留言2015年5月7日 (四) 16:38 (UTC)

编辑请求

请求已拒绝

·河洛語說:閩南語源自上古周朝語言,在與春秋時期的《詩經》等經籍對比後,閩南語高度彌合。在於古代正統韻書《切韻》、《廣韻》對比後,泉州閩南語同樣高度彌合。此為直接證據。 春秋時期河洛地區即為晉國,故閩南語又稱晉語(唐代張籍《永嘉行》「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地名是對故土的追憶。晉江是泉州境內最主要河流的名稱,相傳這一名稱來源於西晉永嘉五年來泉晉人起的命名。「晉江」也是縣名,唐開元六年直到明'清'時期,泉州州治所在的縣為晉江,主要是今天泉州市區鯉城(當代「晉江」則不同于古代晉江,指不包括泉州市區的南岸)。故詩中的「南人」主要是指以泉州為主的南方地區人,可以說古代晉語。 今之泉州人,即為河洛人。南朝抗胡名士、東晉王羲之後人王僧辯(—555年10月26日)也說:「若建承華,本歸皇胄;心口相誓,惟擬晉安」,即五胡亂華之後,承襲華夏文明,能夠追溯為皇胄貴嗣的,我用口和心相發誓,只有在晉安。南朝以後福建曾經的建制是「晉安郡」,而在其之下又設立「晉安縣」,該「晉安」中的「晉安」位置就在今天的泉州下轄的南安豐州。豐州自古是閩南行政中心,直到唐朝久視元年( 700 年),州治才由豐州遷往東南十五裡的今泉州市區(鯉城區)。唐開元六年(718),泉州刺史馮仁智以州治無縣,請析南安縣東南地置晉江縣,即州治所在地晉江縣就在今泉州鯉城區。因河洛文明以“三晉”為正統,故泉州繼承的是西晉文明,即河洛文明。 泉州人起源主要是歷史上的晉人,唐五代泉州安溪人詹琲的詩《永嘉亂,衣冠南渡,流落南泉,作憶昔吟》裡面寫到:「憶昔永嘉際,中原板蕩年。衣冠墜塗炭,輿輅染腥膻。國勢多危厄,宗人苦播遷。南來頻灑淚,渴驥每思泉。」(這裡的南泉是指今泉州——711年以後的泉州皆指今泉州);又作有《癸卯閩》「一別幾經春,棲遲晉水濱。鶺鴒長在念,鴻雁忽來賓。」(其中晉水濱也就是今天泉州的晉江河畔)。 宋朝泉州人梁克家(1127-1187年,官至右丞相)所著福建地方誌《三山志》指出「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始入閩者八族」。但河洛士族不止從晉代移入泉州,在唐代、宋代以後也有大量河洛人入閩。今天泉州大部分家庭的姓氏都有郡望堂號,是閩南地區最多的地方,這些郡望幾乎都追溯到古中原的河洛地區,如「潁川」「濟陽」「滎陽」等等,乃正統華宗上姓,又再次證明泉州人多為河洛人,即晉人。須指出,閩南的郡望和客家郡望格式不同,閩南一般是「衍派」「傳芳」結尾,客家格式則不一定,閩南的郡望位於春秋戰國的河洛地區,客家的郡望位於河洛地區以南,屬於春秋戰國的荊楚地區。唐宋以前中原語言相對穩定,唐初又一次河洛人入閩,即河南光州固始人陳元光軍隊到達泉州和潮州,並奏請朝廷設立了漳州;唐朝中後期再一次河洛移民今泉州,即河南光州固始王潮 (?一897)、王審知兄弟軍隊,王潮墓至今在泉州的惠安縣;最後一次河洛人入閩是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因北宋不斷遭到異族侵擾,宋代皇室349人遷徙泉州,在泉州設立「南外宗正司」,遺址至今存在,北宋皇室成員在泉繁衍了148年,到了1276年南宋帝罡、帝昺蒞臨泉州時,皇室成員已經達3000人,泉州迄今有趙宋後裔。唐宋期間,除了史載,還有許多族譜記載的大量西晉時期衣冠南渡到江南的士族後人,因唐宋末年突厥、遼金、蒙元之亂,又從江南移居到閩南晉江流域。宋亡後因蒙元的清洗,河洛人在北方的歷史終結。 根據語言和族群相隨存在的規律,泉州人族群起源于河洛文明,則泉州閩南語繼承晉語或曰河洛語。此為間接證據。 從考古和文藝傳承上也可證明觀點。泉州的豐州曾多次挖掘出永嘉之亂以後,衣冠南渡晉人的歷史文物,最著名的就是「阮」的墓磚、部曲(私人武裝)印等,說明了這些墓主的身份是晉代士大夫貴族。福建境內唯一發現「阮」墓磚的地方就在泉州,與今天泉州南音的琵琶可以相對應。泉州鯉城是流傳南音最早也最豐富的地方,迄今仍廣為傳唱,是人類最古老的音樂,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再次證明泉州鯉城為南渡衣冠之後。南音是漢唐宮廷燕爾,依據有《明刊三種》等。南音由於是千百年口授傳承,而南音用語正是泉州閩南語,因此泉州閩南語在音樂界同樣繼承了古漢語。再次論證今天泉州人與河洛人的傳承關係;以及泉州閩南語與漢晉唐宋官方語言的直接關係,即與河洛語的直接關係。 故從來泉古人與河洛正統的關聯,今泉人與衣冠南渡古人的關聯、今泉人語言與河洛語言的直接關聯,今泉人藝術與歷史正統記載關聯的直接證據,證明今泉州主要為古代河洛文明之後,泉州閩南語繼承的是晉語或曰河洛語。 當代各種語言爭辯誰為古漢語正統過程中,以閩南語和粵語爭辯最為激烈。須指出粵語來自秦語,在與《切韻》、《廣韻》等古漢字字典的彌合度進行比較時,泉州閩南語高於粵語,粵語在對照過程中甚至要啟用其上一代語言封川話。古代秦國處在晉的西北邊,因與戎狄交界,中原人以其為戎狄人,故不允許其會盟中原。秦語進入嶺南蓋因秦始皇派任囂和趙佗率軍平百越,秦亡國後這些秦人就滯留在嶺南,成為廣府人的早期起源。今天的廣府人沒有郡望堂號。 歷史上,泉州話的府城腔曾長期是閩南語泉漳片的代表方言,閩南傳統的南音梨園戲都是以泉州話為標準音。由於泉州話的自古以來正統地位,以及對《切韻》《廣韻》的傳承關係,泉州閩南語依然是閩南語事實上的標準。 --Chidong留言2015年6月27日 (六) 18:12 (UTC)

漢語是死語, 正如拉丁语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不符討論頁使用方式,討論頁應用於討論條目如何修改編寫,而非用於發表心得跟評論,已由Liaon98 我是廢物 2016年8月13日 (六) 10:28 (UTC)於{{{time}}}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商語說

@葉又嘉WP:邊緣學說WP:不合理的比重的補充,實際上是引用WP:中立的觀點方針,該方針提到「重要少數觀點可保留,不重要少數觀點不該屬於維基百科」,我認為商語說屬於後者。另外我上面講的不只WP:中立的觀點,實際上包含WP:可靠來源的概念,沒發表在國際期刊的論文、業餘學者做的民科等實際上不能稱上可靠來源,見WP:SCHOLARSHIPWP:假專家。尤其講到引用商語說的那個來源,他自己都說「持這個觀點就我所知只有一人」,代表是極少數觀點,直接列於此是不合理比重。--Liaon98 我是廢物 2016年11月30日 (三) 08:37 (UTC)
  • 你這樣說WP:POVWP:可靠來源都可以當垃圾丟掉了,裡面都已經詳列評估來源、評估內容是否可用的方式了。然後你這個稱不上可靠來源,如果這些自架網站都能當來源,那維基百科的專業、品質真無法想像了,這世上不缺的就是民科。好幾個月前跟你在其他頁討論過別的事,那時你給我的感覺就跟現在一樣,什麼來源都當真,都想放到維基百科--Liaon98 我是廢物 2016年11月30日 (三) 09:06 (UTC)
  • (:)回應,我引用了他寫的書(當然也可能不可靠....),自架網站如果不是論壇之類的,就能當來源,可靠來源跟不一樣,當然如果你能找到說反對商語說的學者,那還是刪吧--葉又嘉留言2016年11月30日 (三) 09:15 (UTC)
  • 我的看法跟你相左,我認為如果一個少數觀點不重要(極少數觀點),那麼主流學者根本不會想浪費時間去反駁它;相反的,當一個少數觀點勢力壯大到主流學界不能見之不管、需要發表反駁論點時,反而證明了這個少數觀點已經是重要的,需要列出。--Liaon98 我是廢物 2016年11月30日 (三) 09:28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闽南语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25日 (二) 14:56 (UTC)

齊語說

  • 齊語說只在李輝(2007)文中提及,該文中雖有漢語分為「秦語支」、「楚語支」、「齊語支」的系譜圖,但並未附上出處。

在知網上完全找不到鄭張尚芳、潘悟雲與相關學說的討論。 本人手邊沒有宋蜀華的《百越》,該書是否有提及這個觀點,還有待確認。

可以確定的是,「齊語說」從2011年10月8日起都沒有附上鄭張尚芳、潘悟雲兩位學者的論文出處。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7%BD%E5%8D%97%E8%AF%AD&diff=17980281&oldid=17980227) --Cosinepi-fly留言2020年6月27日 (六) 14:25 (UTC)

閩南語拼音是Bîn-lâm-gú還是Bân-lâm-gú?

想請問當初把「閩」念成Bân的根據是什麼?因為我查康熙字典是「《唐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正韻》彌鄰切,𠀤音珉。」,Wiktionary也有收錄Bîn的音。怎麼看Bîn-lâm-gú的機會好像都比較大?飛蛇 Pue-Tsuâ留言2020年9月22日 (二) 10:32 (UTC)

(:)回應:陳,直珍切,閩南白讀作tan5,文讀作tin5。閩,若取中古反切讀音而作bin5,只能算是文讀的讀法,ban5做為白讀音存在仍有其依據。可參見文白異讀條目。--Cosinepi-fly留言2021年6月15日 (二) 08:49 (UTC)

请求与东南亚福建话合并

目前“东南亚福建话”条目欠缺来源佐证,因此建议合并至闽南语 --Yining Chen留言|签名2020年11月7日 (六) 03:09 (UTC)

(-)反对:覺得補充來源該條目來源即可 アレックス留言2021年11月25日 (四) 15:1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