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16
保持社交距離是一种試图阻止传染病传播或降低其速度的非药物性感染控制措施,其目的为减少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之间的接触,并借此使疾病的传播途径、致病率和死亡率可以降到最低。当传染病可以通过飞沫接触(咳嗽或喷嚏)、包括性接触在内的直接身体接触、间接身体接触(比如:接触受污染的表面,如染菌物)或空气传染(这样的微生物可以在空气中生存较长时间)来传播时,保持社交距離是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不过,如果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污染的水和食物或蚊子等昆虫载体传播,且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频率很低,那么保持社交距離可能就不那么有效。保持社交距離的缺点包括孤独、生产率降低和失去与人际交往相关的其他好处。早在公元前數百年,《希伯來聖經》就有提及保持社交距離的概念,要求患病的人「獨居營外」。历史上,人们在明白麻风病等传染病的传染方式,并发明出有效的治疗方式前,会利用麻风病疗养院和检疫站对病人保持社交距離,以阻止传染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