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加帝斯
乐队 | |||||||
---|---|---|---|---|---|---|---|
英文名 | Megadeth | ||||||
音乐类型 | 重金屬音樂[1][2][3] 鞭擊金屬[1][2][3] 速度金屬[1][3] 前衛金屬[3] 硬式搖滾[1] | ||||||
出道地点 | 美国·加州·洛杉磯 | ||||||
活跃年代 | 1983年 – 2002年,2004年至今 | ||||||
唱片公司 | 戰鬥唱片、國會唱片、聖殿唱片、走鵑唱片、環球唱片 | ||||||
网站 | 麥加帝斯官方網站 | ||||||
相关团体 | 金屬製品、MD.45、F5、超級殺手、火神安格拉、上帝羔羊、炭疽、撒旦之作 | ||||||
现任成员 | |||||||
戴夫·馬斯泰恩 詹姆斯·洛門佐 德克·范比恩 泰穆·曼蒂薩里 | |||||||
已离开成员 | |||||||
請見離任成員 | |||||||
|
麥加帝斯(英語:Megadeth)是美國的鞭擊金屬樂團,1983年其核心人物戴夫·馬斯泰恩被金屬製品開除後兩個月,與貝斯手大衛·艾利弗森成立於加州洛杉磯。該樂團是美國鞭擊金屬界的先驅,他們與金屬製品、超級殺手、炭疽並稱為「鞭擊金屬四巨頭」(有時稱作四大鞭),對鞭擊金屬的發展與普及有極大貢獻。樂團成員變化頻繁,戴夫·馬斯泰恩是其核心人物,也是唯一不變的成員。音樂特色為節奏快速、編曲複雜、高技術性,歌詞多描述死亡、戰爭、政治和宗教。
1985年透過獨立廠牌戰鬥唱片發行首張專輯《殺戮維生》,獲得商業成功和樂界好評,因此被更大的廠牌國會唱片簽下,於1986年發行出道專輯《出賣和平,有人要嗎?》,這張專輯對金屬樂界影響深遠。儘管樂團在鞭擊金屬界占有一席之地,成員間的不合與藥物濫用問題,為此時期的樂團帶來負面名聲。
樂團陣容穩定後,發行了數張達白金銷售量的唱片,包括《歸於死寂》(1990)和《毀滅倒數》(1992)。這些專輯和世界巡演令樂團廣為人知。由於馬斯泰恩手臂麻痺,樂團曾於2002年短暫解散過。2004年樂團復出時,創團貝斯手艾利弗森缺席,因為他與馬斯泰恩於解散期間曾對簿公堂,後來兩人解除心結,於2010年重返樂團。自2005年起,樂團多次舉辦了自己的音樂祭浩瀚巡迴。
截至2014年,樂團已於全球賣出五千萬張專輯,十五張錄音室專輯中有五張在美國獲頒白金唱片認證。共獲得十二次葛萊美獎提名,在2017年獲得「葛萊美最佳金屬樂演奏獎」[4]。樂團的吉祥物受害骷髏常出現於專輯封面,2010年後也出現於演唱會。樂團的音樂和歌詞都引起爭議,甚至令演唱會取消和專輯被禁。當中有兩首歌曲的音樂錄影帶遭到MTV頻道禁播,因為這兩首歌的影像被認為有鼓勵自殺的意味。
歷史
組建與早期(1983 - 1984年)
1983年4月11日,金屬製品在錄製他們的首張專輯《殺無赦》之前,開除了吉他手戴夫·馬斯泰恩,原因是酗酒、毒品、火爆的行為,以及他與主唱詹姆斯·海特菲爾德和鼓手拉爾斯·烏爾里希的衝突[5]。在兩位成員聯手趕走馬斯泰恩之後,吉他手位置也立即由出埃及乐队的柯克·哈米特取代,以前他所創作的曲子也被金屬製品改編[6][7]。從紐約返回洛杉磯的灰狗巴士上,馬斯泰恩懷著怒氣,決心要組一支比金屬製品聲音更快更重的樂團[8]。他在座椅上發現加州聯邦參議員阿蘭·克蘭斯頓的傳單,上面寫了一段句子:「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庫(英語:The arsenal of megadeath)」[9],當中的「MEGADEATH」字眼不但特別,也和金屬製品的名字有點像(英語:METALLICA),成為他這支復仇樂團名字的靈感,取為「麥加帝斯(英語:MEGADETH)」,馬斯泰恩認為這個字具有「湮滅的力量」[10]。
回到洛杉磯後,馬斯泰恩開始尋找合適的樂手。他和從明尼蘇達州搬來的新鄰居大衛·艾利弗森與葛瑞格·漢德文成為了朋友,他們分別彈奏貝斯和吉他,形成了樂團的基礎。幾個月內,就在樂團展開活動前,漢德文退出。馬斯泰恩和艾利弗森面試了大約十五個鼓手,他們希望找到一個能理解拍號變化的人。在迪戎·克魯瑟斯加入不久後,鼓手隨即換成李·洛許。在耗費六個月仍遍尋不著理想人選後,馬斯泰恩決定自己兼任主唱[11]。
1984年,馬斯泰恩、艾利弗森和洛許三人,錄製了樂團的試聽帶[12]。當中收錄的三曲〈最後儀式/愛到死〉、〈皮下之骨〉和〈限制級技師〉,後來將會成為首張專輯的作品[13]。與此同時,樂團仍找不到完美的第二吉他手。在幾場舊金山的演出中,超級殺手的凱瑞·金擔任了支援吉他手[12]。在舊金山演出後,洛許退出,樂團錄用了融合爵士樂鼓手加爾·薩繆爾森,他曾是一支爵士樂隊的成員,於是該樂隊的吉他手克里斯·波蘭前去試音,在1984年12月加入麥加帝斯[8]。在考慮過後,樂團與獨立廠牌戰鬥唱片簽約,提供樂團錄音和演出的資金[12]。
《殺戮維生》(1985年)
1985年,戰鬥唱片給了樂團八千美元的錄音預算,結果成員把其中四千美元拿去吃喝玩樂以及購買毒品,於是他們解雇了製作人,自己操刀製作專輯[14],並以價格低廉的低保真度技術錄音[15]。1985年6月12日,發行第一張專輯《殺戮維生》,除了地下金屬圈,在金屬雜誌和主流媒體也獲得好評[16],同時引起其他主流廠牌對樂團的注意[17]。英國音樂作家喬爾·麥基弗稱讚這張專輯具有「強到冒泡的技術性」,並指出這張專輯「提高了整個搖滾和金屬音樂界的標準,所有吉他手都被迫要展現更精準的彈奏」[18]。該專輯封面也是樂團吉祥物受害骷髏的首次亮相,它將經常出現在未來的專輯插圖設計中[19]。
《殺戮維生》中收錄的〈限制級技師〉,曾是馬斯泰恩待在金屬製品時的原始創作。在開除馬斯泰恩後,金屬製品把這首歌改了歌詞和速度,並加入旋律,成為〈四騎士〉[20]。這張專輯還包括翻唱自美國歌手南茜·辛納特拉的〈這些靴子〉,不過速度快上非常多。原曲的詞曲作家李·黑茲爾伍德對此翻唱相當不滿,他認為這是「惡劣、冒犯」的作品,強烈要求麥加帝斯在專輯中刪去這首[21]。在法律行動的威脅下,這首歌從1995年至2001年暫時未收錄在《殺戮維生》的發行版本中[22]。
1985年夏季,樂團與激勵共同在北美展開巡迴演出。期間波蘭突然退出。於是麥克·阿爾伯特接任吉他手。10月份時,波蘭又重新回到樂團,並開始準備下一張新專輯[23]。
《出賣和平,有人要嗎?》(1986 - 1987年)
據馬斯泰恩回憶,這張新作在壓力下完成,他說:「第二張專輯對所有樂團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夠繼續走下去或是解散告終全看它了」[24]。在開始錄製之前,樂團在洛杉磯南部的一個舊倉庫中快速累積了許多創作素材[23]。先由馬斯泰恩作曲,其他成員再加入創作想法[25]。因為戰鬥唱片的製作經費不足,樂團對它的效果感到不滿意。為了製作更好的專輯以及得到更多製作經費,樂團轉簽給國會唱片。該公司獲得樂團第二張專輯的版權,同時聘請了製作人保羅·拉尼協助,將先前錄製的成品重新混音。1986年9月19日,發行第二張專輯、也是正式出道專輯《出賣和平,有人要嗎?》,比起前作具有更清晰的音質和更複雜的編曲[26]。它受到當代音樂評論家的好評[27],銷售量登上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76名[28]、日本Oricon公信榜第182名[29],獲美國唱片業協會頒發白金唱片認證[30]。
主要創作者馬斯泰恩寫了許多有關社會意識的歌詞,這與當時主流重金屬樂團所唱的「享樂主義」有很大不同[31]。也因此這張專輯引起了政治評論界的注目,並為樂團擴大了樂迷數量[32]。主打歌〈出賣和平〉發行為單曲,並在MTV音樂頻道上輪播[33]。在多年後的回顧性樂評中,《出賣和平,有人要嗎?》成為樂團最經典的專輯之一,也是鞭擊金屬運動的奠基之作[34]。美國線上音樂資料庫AllMusic認為,它是「早期鞭擊金屬的經典、麥加帝斯最強大的作品,結合了政治意識與黑暗威脅,成為典型的重金屬世界觀」[35]。英國音樂作家喬爾·麥基弗表示:「這張專輯主要的優勢是流暢性,所有樂曲都以連續穩定的方式律動。並且對那些厭惡重金屬、不懷好意的樂評人比了一個中指」[36]。除了受到極大的讚譽,這張專輯自發行以來獲得了許多榮耀,包括《死前必聽的一千零一張專輯》將它列入其中[37]、加拿大重金屬雜誌《豪言與血拳》資深編輯馬丁·帕夫將它列為「歷來五百大重金屬專輯」[38]、美國入口網站About.com將它排在「終極鞭擊金屬專輯排榜」第三名,並表示它是無庸置疑的經典[39]。此外,單曲〈出賣和平〉在2006年入選VH1頻道「四十首最偉大的重金屬歌曲」第十一名[40]。
1987年2月,樂團跟隨埃利斯庫珀的巨蟒巡迴之旅,擔任暖場團。此後又與仁慈命運一起進行了短暫的巡演[41]。3月,樂團展開自己第一次的英國巡演,並與殺過頭和喪屍一同展開美國演出[42]。巡演期間,馬斯泰恩和艾利弗森因為薩繆爾森藥物濫用的問題考慮開除他[43]。據馬斯泰恩表示,薩繆爾森因為嗑藥已經變了一個人。因為其他成員擔心薩繆爾森無法繼續巡演,鼓手位置由查克·貝勒支援[44]。而波蘭時常與馬斯泰恩吵架,並偷偷賣掉樂團的器材,來購買海洛英吸食[43]。7月,在夏威夷的演出結束後,樂團開除了薩繆爾森和波蘭,貝勒成為正式成員[42]。之後,年僅十六歲的吉他手傑夫·羅密士參加樂團的試音,馬斯泰恩讚美他的演奏,但是因為年紀太小了,所以最終沒有讓他加入[45]。波蘭的位置最初是由傑·雷諾茲頂替。但六周後,當樂團即將展開下一張專輯的錄製時,馬斯泰恩決定改為聘用雷諾茲的吉他老師傑夫·楊[44]。
《目前很好又如何》(1988 - 1989年)
獲得主流廠牌的大筆製作預算,樂團在洛杉磯開始錄音。這張專輯錄製時,馬斯泰恩正處在擺脫毒癮的痛苦中,他與製作人保羅·拉尼有過數次爭執,因為拉尼堅持要將爵士鼓和銅鈸分開錄音[46]。在專輯混音期間,馬斯泰恩把拉尼換掉,改由麥可·華格納擔任製作人,重新製作專輯[47]。
1988年1月19日,發行第三張專輯《目前很好又如何》,受到樂迷和評論家的好評[48]。該專輯收錄翻唱自性手槍的〈英國無政府狀態〉,馬斯泰恩因為聽不懂約翰·萊登在唱什麼,所以改了一些歌詞。另一首〈最黑暗的時刻〉的前奏是紀念金屬製品車禍過世的貝斯手克利夫·伯頓,而內容是關於她的前女友,馬斯泰恩從金屬製品經紀人的電話中得知噩耗,一口氣完成了這首歌[49],這首歌往後幾乎都會在麥加帝斯的表演現場出現。樂團隨後踏上宣傳新專輯的巡演,跟隨迪歐在歐洲的演出,擔任暖場團。之後加入鐵娘子在美國的第七次之旅[50]。8月,在英國的搖滾怪獸音樂節登台,吸引超過十萬人觀看。原本預計要完成音樂節歐洲巡演的,但最終在英國這一場演出後即離開,因為貝斯手艾利弗森吸毒過量,須送醫治療[51]。
在音樂節的演出後不久,馬斯泰恩開除了鼓手貝勒和吉他手楊,也取消了澳大利亞巡演。馬斯泰恩後來回憶說:「在旅途中,零星小衝突慢慢演變成激烈大戰。1988年的我們很不團結」[52]。當時巡演期間,馬斯泰恩注意到貝勒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於是他找來鼓手尼克·門薩擔任鼓技師。和薩繆爾森以前的情況一樣,若貝勒無法正常演出,門薩將取代他的位置上台。1989年5月,門薩成為正式成員[53]。而吉他手楊被開除的原因是馬斯泰恩懷疑他與他的女友有曖昧關係,但楊否認[54]。
開除了楊之後,樂團無法即時找到新的吉他手人選。只有三個人的麥加帝斯翻唱了埃利斯庫珀的歌曲〈別再當好人〉,被收錄在衛斯·克萊文的恐怖電影《猛鬼電王》原聲帶中[55]。1988年6月,樂團出現在電影導演潘娜樂·菲莉絲的紀錄片《西方文明的墮落二部曲:金屬年代》結尾,菲莉絲回憶說:「那是個艱難的任務,馬斯泰恩因為毒癮發作而無法彈吉他」[56]。該紀錄片主要講述洛衫磯地區的重金屬發展情況,不過大部分是介紹華麗金屬[57]。馬斯泰斯則表示對該片很失望,因為它把麥加帝斯與「一堆狗屎樂團」相提並論[58]。1989年3月,在樂團開始要面試新任吉他手時,馬斯泰恩因酒醉駕駛衝撞警車後而被扣押,警方還發現他吸毒[59]。他隨後被法院強制執行戒毒治療,因此他才終於遠離毒品[56]。
《歸於死寂》(1990 - 1991年)
在馬斯泰恩清醒後,樂團繼續尋找新吉他手。試音人選包括異類的李·阿圖斯、黑暗天使的艾瑞克·邁耶和槍與玫瑰的史萊許,但是都沒有加入[61][62]。潘特拉的戴姆拜格·達雷爾曾收到邀請,但因為不能與哥哥維尼爾·保羅一起加入而拒絕了[63]。在國會唱片相關人士的推薦下,馬蒂·弗里德曼成為麥加帝斯的新任吉他手[64]。馬斯泰恩和艾利弗森對弗里德曼的風格感到滿意,也認為他理解麥加帝斯的音樂[65]。隨著他的加入,樂團形成了日後被樂迷認為是最佳的陣容組合[66]。重新煥發活力的麥加帝斯與製作人麥可·克林克合作,開始錄製新作品。這是首次樂團成員在錄音室全程保持清醒的錄音,而且製作人也沒有中途被換掉[67]。
1990年9月24日,發行第四張專輯《歸於死寂》,登上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23名、英國專輯排行榜第8名[68][69]。馬斯泰恩展現了複雜節奏、具有些許前衛風格的創作,歌曲有更長的吉他獨奏和頻繁的速度變化[70]。當中收錄的〈聖戰…替天行道〉和〈十八號機棚〉都成為樂團的經典名曲。專輯入圍第33屆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樂演奏獎」,不過最終敗給金屬製品[71]。美國重金屬雜誌《分貝》認為它是「定義鞭擊金屬風格」的作品[64]。該專輯也鞏固了麥加帝斯在音樂界的聲譽[11],美國評論網站IGN表示:「《歸於死寂》是歷來最有影響力的第四大重金屬專輯,展現了戴夫·馬斯泰恩最棒的創作力」[72],美國入口網站About.com也認為《歸於死寂》是90年代最棒的重金屬專輯,稱它是「鞭金傑作」[73]。〈十八號機棚〉入圍了第34屆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樂演奏獎」提名,不過最終再次敗給金屬製品。
1990年初,超級殺手提議舉行以美國鞭擊金屬樂團為主題的巡迴演出諸神之戰,樂團加入了9月的歐洲行程。其他參與的樂團是聖約樂團、自殺傾向和炭疽[74]。1990年底,樂團跟隨猶大祭司的北美之旅,擔任暖場團。1991年1月,在巴西里約搖滾音樂節登場[75]。5月,樂團加入了諸神之戰的美國行程[76]。7月,單曲〈去死吧〉被收錄在鬧劇電影《比爾和泰德歷險記電影原聲帶》中。〈斷點〉也被1993年上映的真人電影版《超級瑪利歐兄弟》原聲帶收錄。1991年,樂團發行了首支家庭錄影帶《歸於腐蝕》,收錄六首音樂錄影帶以及樂團的介紹等等。
《毀滅倒數》(1992 - 1993年)
1992年1月,樂團開始錄製新專輯,製作人是馬克斯·諾曼,因為樂團對他在《歸於死寂》中的混音很滿意[77]。1992年7月14日,發行第五張專輯《毀滅倒數》,它成為樂團最成功的作品[78]。專輯名稱是門薩取的,樂團四個成員全部參與了創作[79]。艾利弗森表示,這張專輯改變了寫歌方式,開始寫更多的旋律化歌曲[80]。弗里德曼也說:「這張專輯的創作過程和《歸於死寂》完全不同,在我們進錄音室之前,所有歌曲大概就改動了一百萬次」[81]。它也延續了麥加帝斯的風格:對政治腐敗和軍事殘忍直言不諱的諷刺與批判[76]。該專輯受到多方好評,美國音樂雜誌《旋轉》寫道:「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鞭擊金屬專輯」[82]。捷克新聞周刊《反射》報導《毀滅倒數》的聲音是「令人印象深刻,清晰、流暢、鋒利,充滿了殺氣的樂句。馬斯泰恩展現出歷來最具自信的歌聲」[83]。
《毀滅倒數》登上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2名,並取得美國唱片業協會的雙白金唱片認證[84][85]。這張專輯在海外市場也大獲成功,使樂團的樂迷版圖大幅擴張,包括英國、日本、挪威、紐西蘭、瑞典、奧地利、瑞士、澳大利亞、德國和加拿大都賣出佳績[86]。專輯入圍第35屆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樂演奏獎」,不過最終敗給九寸釘[87]。艾利弗森後來表示,他和弗里德曼對樂團沒有得到葛萊美獎感到「失望、困惑」。《毀滅倒數》因為替動物權利發聲,也獲得美國人道協會頒發「創世紀獎」[88]。
1992年12月,樂團展開新專輯的世界宣傳巡演,由潘特拉和白殭屍擔任暖場團[89]。1993年1月得美國行程則由石廟嚮導合唱團擔任暖場團。不過在美國巡演後,馬斯泰恩又嗑藥嗑到送進急診室,於是剩下取消行程計劃,包括日本巡演[90]。經過七周的療養,馬斯泰恩才清醒過來。樂團回到錄音室錄製歌曲〈怒火復燃〉,作為動作電影《最後魔鬼英雄》的配樂。此曲獲得第36屆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樂演奏獎」提名,不過最終敗給奧茲·奧斯本[91]。
1993年6月,樂團在英國米爾頓凱恩斯體育場作為金屬製品的特別嘉賓登台,這是馬斯泰恩與麥加帝斯多年來首次和金屬製品同台,並和他們在歐洲進行一系列合作演出[89]。7月,加入史密斯飛船的全美巡演,由於合約上的一些爭端,暖場三次後就退出巡演[92]。不過據說實際原因是馬斯泰恩得罪了史密斯飛船,因為他脫口說出「他們年事已高」[93]。在取消美國巡演之後,樂團回到錄音室錄製歌曲〈九十九種死法〉,收錄在喜劇專輯《癟四與大頭蛋的音樂體驗》中。此曲獲得第37屆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樂演奏獎」提名,不過最終敗給聲音花園樂隊[94]。隨後,樂團參與錄製向黑色安息日致敬的合作翻唱專輯《人性本黑》,他們翻唱了1970年著名的〈偏執狂〉。隔年,此曲獲得第38屆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樂演奏獎」提名,不過最終再度敗給九寸釘[95]。至此,麥加帝斯已經是連續六屆都有作品獲得葛萊美提名,但是全部落選。
《少年早夭》(1994 - 1995年)
1994年初,樂團與製作人馬克斯·諾曼繼續合作,進行新專輯的錄製工作。由於有三個樂團成員住在亞利桑那州,一開始是在鳳凰城的四相錄音室進行的[96]。進入前期製作時,因設備問題迫使樂團尋找另一間錄音室。然而馬斯泰恩堅持在亞利桑那州錄製,但沒有找到合適的錄音場地。在製作人要求下,樂團租了一間倉庫,改建成錄音室,稱為「十八號機棚裡的肥胖星球」[97]。在錄音室施工期間,大部分的作曲和編曲都是在鳳凰城葡萄酒錄音室完成的[42]。製作人建議降低新專輯的節奏,大約每分鐘120BPM[98]。樂團放棄以往的前衛作風,專注於人聲的旋律性,以及創作更平易近人的音樂,試圖迎合電台的播歌標準[99]。樂團首次是在錄音室中創作並編排好整張專輯,包括全體成員錄製的基礎音軌。這次的錄音過程拍攝為錄影帶《少年早夭製作幕後》,在1994年發行[100]。
經過八個月的錄製工作,1994年11月1日發行了第六張專輯《少年早夭》,登上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4名,並在日本和許多歐洲國家都有好成績[101]。該專輯在加拿大發行的當天,即獲得加拿大音樂協會的金唱片認證[102],兩個月後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的白金唱片認證[84]。這次的專輯宣傳方式有所改變,樂團聘請了時尚攝影師理查德·阿維頓來塑造麥加帝斯的形象。阿維頓讓成員換掉T恤、格子襯衫和牛仔褲,改穿黑白色系的襯衫和皮衣,展現樂團外在的品味[103]。為了宣傳《少年早夭》,樂團在紐約舉辦了一場名為「麥加帝斯生活之夜」的萬聖節節目,在MTV音樂頻道上進行現場直播[98]。11月,樂團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脫口秀節目《大衛深夜秀》出現了兩次,第一次表演了〈後果列車〉,第二次是〈給全世界〉[104][105]。
11月,樂團展開了為期十一個月的世界巡演,從南美洲出發。1995年1月,樂團的歌曲〈王冠〉成為恐怖電影《幽冥怪谈之魔鬼骑士》的配樂[106]。同一時間,樂團在歐洲和北美洲持續演出,暖場團包括崆、恐懼工廠和全蝕[107]。7月,發行迷你專輯《隱藏的寶藏》,收錄多首致敬翻唱版本以及曾被選作電影配樂的曲子[108]。巡迴演唱會於1995年9月結束,樂團在巴西的搖滾怪獸音樂節上登台,與奧茲·奧斯本和埃利斯庫珀領銜演出[109]。
《弦外之音》(1996 - 1998年)
結束巡演後,弗里德曼在鳳凰城的新家弄了一間錄音室,並在1996年4月發行他的第四張個人專輯《真實的迷戀》[110]。馬斯泰恩與主唱李·維、鼓手吉米·德格拉索、貝斯手凱力·拉謬組成了MD.45。這支風格接近龐克搖滾的組合在7月發行專輯《渴望》[111]。9月,麥加帝斯開始為下一張專輯製作歌曲。創作過程由新的經紀人鮑·普拉格密切監督,許多歌詞和曲名都是在他的建議下更改[112]。關於普拉格的影響,馬斯泰恩後來表示:「我覺得這傢伙可以幫我弄出我夢寐以求的冠軍專輯」[113]。專輯在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完成錄製,這是他們首次與鄉村流行樂製作人丹·霍夫合作,他與馬斯泰恩在1990年相識[114]。
1997年6月17日,發行第七張專輯《弦外之音》,登上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10名[68],並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的白金唱片認證[115]。主打單曲〈信任〉除了登上告示牌主流搖滾單曲排行榜第5名之外[116],也使樂團獲得第40屆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樂演奏獎」提名,不過最終敗給工具樂隊[117]。雖然專輯有四首曲子都進入告示牌主流搖滾單曲排行榜前二十強[118],該專輯卻獲得褒貶不一的評價。《洛杉磯時報》描述它為「老調重彈和實驗歌曲間的平衡」[119]。 《芝加哥論壇報》表示:「麥加帝斯注定要步上金屬製品的後塵,讓新作品流行化」[120]。澳大利亞網路供應商Westnet認為《弦外之音》擁有「純淨、堅實的重金屬」,並指出「這張專輯包含各種曲調,是1997年最棒的金屬專輯之一」[121]。當被問及該專輯的折衷主義時,馬斯泰恩回應:「《弦外之音》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側重更極端方向的重金屬,另一個是電台播歌導向,就像《少年早夭》。而最後三分之一是更加旋律性的音樂」[110]。
在睽違舞台演出一年多之後,樂團於1997年6月展開宣傳新專輯的世界巡演,首先是局外人為他們暖場,之後由礦坑樂團和苦痛人生接棒[109]。7月,參加了奧茲音樂節。在巡演途中,鼓手門薩發現膝蓋長了腫瘤,離開巡演接受手術[122]。MD.45的鼓手德格拉索支援了樂團剩餘演出[123]。雖然最初只是暫時支援,德格拉索在巡演結束後取代了門薩,成為正式成員。馬斯泰恩後來說,他相信門薩謊稱得了癌症,所以開除了他[63]。
《冒險》(1999 - 2000年)
在《弦外之音》同時獲得商業市場和電台點播的成功後,樂團繼續和製作人丹·霍夫合作,於1999年1月在納許維爾開始創作。這次依舊由經紀人普拉格監督,他和成員共同創作了五首歌曲[124]。因為有了〈信任〉的成功表現,普拉格說服馬斯泰恩授予製作人更多的控制權,但這個決定後來讓他感到後悔[125]。這次錄製一改以往鞭擊金屬的鮮明特徵,大量運用了弦樂。馬斯泰恩後來回憶說:「〈擊潰他們〉可能是我們錄過最蠢的歌,我不太喜歡它」[126]。
1999年8月31日,發行第八張專輯《冒險》,是一個關鍵的商業失敗,並導致許多資深樂迷的反彈。AllMusic評論:「在許多方面,麥加帝斯的職業生涯軌跡和金屬製品是平行的。他們都從速度金屬發展成技術熟稔的鞭擊金屬,並在90年代初精簡了歌曲技術、減慢速度,使大眾市場能夠接受。他們的音樂失去很多興奮感和危險性,已經優雅的老化了」[127]。隨然前兩張作品依舊結合了搖滾元素和更傳統的重金屬音樂,但《冒險》幾乎沒有重金屬了[128][129]。關於樂團的音樂方向,馬斯泰恩表示:「《冒險》是我們職業生涯的谷底。我發誓,我們要回到初衷,這需要花一點時間」[130]。儘管如此,《冒險》在美國的銷售量仍達到了金唱片認證標準[131]。專輯中的主打單曲〈擊潰他們〉成為科幻動作電影《魔鬼命令:重返戰場》的配樂,而國家冰球聯盟、世界冠軍摔角聯盟、國家美式足球聯盟和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也都將它選為主題曲[132]。此外,日本遊戲廠商鐵錨開發的綜合格鬥電視遊戲《終極格鬥冠軍賽》,也將〈擊潰他們〉選做主題曲[133]。
1999年7月14日,前任鼓手加爾·薩繆爾森在佛羅里達州奧蘭治城死於肝衰竭,享年41歲[134]。三天後,麥加帝斯參加胡士托 '99音樂節,馬斯泰恩將〈出賣和平〉獻給了薩繆爾森,請台下觀眾一同懷念他。同月,樂團參與錄製向黑色安息日致敬的合作翻唱專輯《人性本黑第二輯》,他們翻唱了〈永不言敗〉[135]。9月,展開全球巡演,歐洲行程是和鐵娘子一起的。巡演三個月後,極為重要的吉他手馬蒂·弗里德曼宣布退出樂團,原因是音樂性上的差異[136]。馬斯泰恩表示:「我告訴馬蒂,《冒險》之後的新專輯,我們會回到初衷,玩最原始的重金屬。但他最後還是不幹了」[137]。
2000年1月,毀滅大魔神和西伯利亞大樂團的前吉他手艾爾·皮特里加入,頂替弗里德曼的位置[138]。4月,樂團回到錄音室開始製作下一張專輯。5月時,他們收到炭疽和克魯小丑的巡演邀約,於是擱淺了新專輯錄製工作,在北美演出[109]。巡演初期,炭疽退出[139],而門票銷售最終也不如預期[140]。
《救世英雄》(2000 - 2001年)
在國會唱片旗下待了十五年後,麥加帝斯於2000年7月離開了公司。馬斯泰恩表示,離開是因為與公司高層的摩擦越來越嚴重[141]。他們以一張精選輯《國會制裁:麥加帝斯年代》告別了國會唱片公司,收錄兩首新歌:〈殺了國王〉和〈提心吊膽〉[142]。10月,樂團返回錄音室工作,繼續製作新專輯[143]。11月,簽入聖殿唱片旗下。馬斯泰恩解僱了經紀人鮑·普拉格,自己製作這張專輯[144]。專輯中有十一首樂曲都是馬斯泰恩寫的,只有一首是吉他手皮特里的創作[145]。在新專輯發行的前兩天,樂團出現在VH1頻道的紀錄片《音樂幕後》中,講述了馬斯泰恩、艾利弗森、一些前任成員,以前馬斯泰恩以前待過金屬製品的故事[146]。
2001年5月15日,發行第九張專輯《救世英雄》,登上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16名[68],主打單曲〈摩托驚魂記〉登上告示牌主流搖滾單曲排行榜第22名[147]。歷經兩張商業化的作品後,這張專輯象徵麥加帝斯重返鞭擊金屬原有的風格[145],但是批評者認為它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148]。Allmusic認為:「馬斯泰恩試圖找回《歸於死寂》和《毀滅倒數》的榮景,但很多地方聽起來還是老調重彈,而且仍然是保持電台導向的一張專輯。因此,樂團還是找不回當年的光榮的盛氣和精彩火花」[149]。《滾石唱片指南》將這張專輯描述為「呆滯」和「退化」,並稱之為「樂團的退步」[148]。馬斯泰恩將該專輯與海上的大船相比,比喻樂團正在轉向、並試圖回到正常航線[141]。
2001年,樂團開始世界巡演,歐洲行程與AC/DC同行。9月,與冰凍大地和安朵進行美國之旅[146]。在美國每個城市的演出前,馬斯泰恩開放讓樂迷選出歌單。然而,因為發生了九一一襲擊事件,剩餘巡演被削減,包括原計劃在阿根廷錄製現場的表演,最後改在亞利桑那州的兩晚現場來代替。這兩晚實況後來發行為《完全覺醒 — 現場演唱會》,包括實況音源CD和現場影像DVD[150]。2002年2月,經過重新混音的首張專輯《殺戮維生》再版發行,音質經過優化,並且還有附贈曲目[151]。
解散(2002 - 2003年)
2002年1月,馬斯泰恩為治療腎結石而住院,並接受引起他藥物成癮復發的疼痛藥物治療。之後他轉院到德克薩斯州的治療中心,然而他的左臂受到嚴重的神經損傷[152]。由於他在椅背上睡著而長時間壓迫左臂,導致橈神經損傷,他被診斷為周末夜麻痺症候群,這讓他無法彈琴,甚至用左手握拳都辦不到[153]。
4月3日,馬斯泰恩在新聞稿中宣布,他正在解散麥加帝斯,因為他的手臂受傷麻痺,無法彈吉他[154]。在接下來的四個月裡,他進行每周五天的物理治療,重建對左手臂的感受[155]。2002年9月10日,為了履行對聖殿唱片的合約義務,麥加帝斯發行精選輯《別來無恙?》[156]。
經過近一年的恢復治療,包括物理復健和電痙攣療法,馬斯泰恩回到工作中,對麥加帝斯歷年專輯進行重新混音[157]。5月,馬斯泰恩進錄音室,他想要自己一個人做獨奏專輯,於是找來鼓手溫尼·克勞伊塔和貝斯手吉米·李·史洛亞斯加入他的個人錄音項目[158]。
《體制瓦解》(2004年)
由於與唱片公司還有合約義務,必須以麥加帝斯的名義發行作品[159]。於是,馬斯泰恩決定重組麥加帝斯來發行他的新專輯,並試圖找回最受樂迷喜愛的《歸於死寂》時期陣容,重頭錄製曲目。前鼓手尼克·門薩願意回來,前吉他手馬蒂·弗里德曼和貝斯手大衛·艾利弗森都不願回來[160]。門薩在排練後就被他趕走,當時已經緊鄰新專輯巡演的預定日期了。對此馬斯泰恩表示,門薩沒有準備好進行美國巡迴:「他就是還不能上台打鼓」[161]。而80年代時的前吉他手克里斯·波蘭回歸了,不過他只答應擔任錄音室樂手,因為他想要專注於發展融合爵士樂[162]。於是錄音時,鼓手和貝斯手依舊是由溫尼·克勞伊塔和米·李·史洛亞斯擔任。
2004年9月14日,發行第十張專輯《體制瓦解》,美國音樂雜誌《左輪手槍》稱讚該專輯是「麥加帝斯自1992年《毀滅倒數》後,最辛辣、仇恨值最深、編曲最複雜的作品」[163]。它象徵樂團逐漸回到早期的風格,美國音樂雜誌《CMJ新音樂月刊》描述該專輯擁有「全新的鞭擊金屬樂句,用詞尖酸、極度嘲諷政治的歌詞」[164]。英國音樂雜誌《金屬之力》雜誌表示:「這張專輯把麥加帝斯帶回正軌,一張藝術品,使我們回想起80年代的金屬風格」[165]。該專輯登上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18名[68],主打單曲〈死透透〉也登上告示牌主流搖滾單曲排行榜第21名[147]。馬斯泰恩在此時宣布,這將是麥加帝斯的最後一張專輯,隨後將進行告別巡演,往後他將專注於獨奏生涯[166]。
樂團在10月展開勒索全宇宙巡迴之旅,由於樂手不足,馬斯泰恩招募了冰凍大地的貝斯手詹姆斯·麥克唐納、鑽石國王的前吉他手葛倫·德羅弗,前鼓手門薩也再次回到樂團裡。然而在第一場演出前五天,門薩被換掉,由肖恩·德羅弗取代他成為正式鼓手[167]。隨後樂團與出埃及巡迴美國場次、再與鑽石頭和地下黑牢巡迴歐洲場次[168][169]。2005年6月,樂團的前東家國會唱片公司發行精選輯《暢銷金曲選:回到起點》,收錄前八張專輯中重新混音和修復的曲目,以及一片限量版DVD[170]。
浩瀚巡迴(2005 - 2006年)
2005年夏天,馬斯泰恩組織了一年一度的金屬音樂祭浩瀚巡迴。演出陣容包括麥加帝斯、夢劇場、永不超生、炭疽、恐懼工廠等。其中蒙特婁和溫哥華的演出,在2006年發布為影像作品和現場專輯[171]。10月9日,在世界巡演結束之後,樂團來到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參加百事音樂搖滾節,門票完售,樂團受到兩萬五千多名觀眾極大的歡迎。除了馬斯泰恩宣布將會繼續推出麥加帝斯的專輯和巡演外[172],該場的實況也錄製為影像作品和現場專輯《那一夜:布宜諾斯艾利斯演唱會》[173]。
2006年2月,貝斯手麥克唐納因「個人因素的差異性」退出樂團[174]。他的位置由前烈酒公社的成員詹姆斯·洛門佐取代[175]。樂團的新陣容抵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杜拜沙漠搖滾音樂節中登台,一同的還有聖約樂團[176]。2006年3月21日,前東家國會唱片公司發行雙碟影像作品《麥加帝斯軍火庫》,其中包括紀錄片段、採訪、現場表演和許多樂團的音樂影片[177]。第二屆浩瀚巡迴於2006年9月6日展開,陣容包括麥加帝斯、上帝羔羊、殘月魔都、邪神大敵、永劫回歸、音聖和殺過頭[178]。10月在澳大利亞的場次又加入了飛靈樂團和卡利班樂團[179]。
《邪惡聯合國》(2007 - 2008年)
2006年5月,馬斯泰恩透露麥加帝斯的新專輯已經接近完成,正在執行最關鍵的收尾[180]。他說:「金屬界需要再來一張很棒的复古專輯,我相信我做到了」[181]。這是該陣容(包括新加入的德羅弗兄弟和詹姆斯·洛門佐)的第一張專輯。特別的是1994年的〈給全世界〉重新錄製為〈給全世界(讓我自由)〉,義大利歌德金屬樂團時空飛鷹的女主唱克里斯汀娜·絲卡比雅與馬斯泰恩一起合唱,此曲的速度加快,並編寫了一段獨奏[182]。
2007年5月15日,發行第十一張專輯《邪惡聯合國》,登上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8名[68],首周賣出五萬四千張[183]。About.com表示這張專輯是「至少近十年來最棒的麥加帝斯專輯」[184]。3月份,樂團與黑色安息日前成員組成的天堂與地獄一同在北美巡迴。之後到加拿大演出,由向下沉淪樂團暖場。接著又到美國演出,由機械頭暖場[185]。隨後是歐洲的夏季音樂祭巡演。年底,麥加帝斯回到美國,展開使命之旅[186]。11月,第三屆浩瀚巡迴從澳大利亞展開,陣容包括麥加帝斯、靜止X樂團、時空飛鷹、惡靈駛者和飛越地平線樂團[187]。
2008年1月,吉他手葛倫·德羅弗退出樂團,他在接受重金屬媒體All About The Rock採訪時表示,已經厭倦了頻繁的巡迴旅行,希望花更多的時間陪家人,並說他和其他樂團成員間有摩擦[188]。馬斯泰恩的經紀公司聯繫了永不超生的前成員克里斯·布羅德里克,詢問他是否有意願為麥加帝斯面試。布羅德里克到馬斯泰恩家中見面後[189],便成為新任吉他手[190]。馬斯泰恩讚美布羅德里克的演奏技術,稱他是「麥加帝斯歷來最棒的吉他手,他彈起我們的舊歌就跟專輯裡一樣,強得不可思議」[191]。布羅德里克之前的樂團成員、永不超生鼓手范·威廉斯祝賀麥加帝斯說:「得到一個超讚的樂手,更重要的是,他們得到一個偉大的傢伙、一個真正的朋友」[192]。
2月4日,樂團新陣容在芬蘭赫爾辛基首演。2月17日,第三屆浩瀚巡迴到英美演出[193]。馬斯泰恩想要縮小陣容,讓每個樂團有更多表演的機會。這次陣容包括麥加帝斯、地獄牛仔樂團、邪靈惡煞、烈焰邪神、死神之子和高亢烈火[194]。5至6月,樂團抵達南美洲和墨西哥,繼續使命之旅的巡迴演出。9月30日,前東家國會唱片公司發行雙CD精選輯《精華輯:放火燒了全世界》[195]。
《末日審判》(2009 - 2010年)
2009年2月,麥加帝斯與聖約樂團一同擔任猶大祭司的祭司音樂祭巡演暖場團[196]。此時,金屬製品獲選列名搖滾名人堂,他們邀請馬斯泰恩出席典禮。不過馬斯泰恩被名人堂告知不具出席資格,因為這項榮耀只授予有參與專輯錄製的樂團成員[197]。馬斯泰恩對金屬製品表達了祝賀之意,並說他要遵守和猶大祭司的約定,繼續巡演行程[198]。4月,樂團與超級殺手同掛頭牌,一同在名為「加拿大屠殺」的巡迴中演出,這是他們睽違十五台的同台演出,由機械頭和悄聲終結暖場[199]。
5月,樂團完成新專輯的錄製[200]。2009年9月15日,發行第十二張專輯《末日審判》,登上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9名[68]。馬斯泰恩表示,專輯名是向亞歷克斯·瓊斯的同名電影致敬[201]。該專輯獲得廣泛的好評,About.com認為:「麥加帝斯依然是金屬界的佼佼者,這張專輯有老式也有現代的元素,2007年的《邪惡聯合國》已經贏得很多讚賞,然而《末日審判》這張更棒!」[202]。英國廣播公司表示:「麥加帝斯自從《歸於死寂》後最熟練穩重的專輯,他們有權說自己是地球上最棒的重金屬樂團」[203]。樂團在10月展開巡演,並於12月完成[204]。2010年1月,樂團計畫與超級殺手和聖約樂團進行美國巡演,但是由於湯姆.阿拉亞的背部手術而延期舉行[205]。幾周後,《末日審判》中的歌曲〈碎顱者〉獲得第52屆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樂演奏獎」提名,不過最終敗給猶大祭司[206]。
3月,樂團在北美展開歸於死寂二十周年巡演,這趟巡演樂團只演奏《歸於死寂》的曲目,由出埃及和聖約樂團擔任暖場[207]。在巡演開始之前,貝斯手洛門佐離團,他決定去追尋別的發展。離開八年的創始貝斯手大衛·艾利弗森在與新陣容相聚排練後,重新回到麥加帝斯[208]。
《第十三章》(2010 - 2012年)
「鞭擊金屬四巨頭」——麥加帝斯、金屬製品、炭疽和超級殺手,同意在2010年攜手共演,一同在歐洲音球音樂節上進行首次的聯合巡演[209]。馬斯泰恩表示:「這樣的巡演對於金屬樂迷來說可是一生難得,四支載入美國金屬樂史冊的樂團同台演出,前所未有。如果在演出結束之後,哪位樂迷的脖子還沒有斷掉,那麼他根本不屬於這裡」[210]。從6月16日到27日,四巨頭先後在波蘭、瑞士、捷克、保加利亞、希臘、羅馬尼亞、土耳其進行了七場演出。當中在保加利亞的演出,拍攝為影像作品《鞭金四大天王:史無前例經典現場》[211]。四巨頭的聯合演出後來轉移到美國加州和紐約登台[212][213]。
2010年7月,在四巨頭聯合演出之後,樂團和超級殺手展開美國大屠殺巡演。樂團表演《歸於死寂》的曲目,而超級殺手表演了《地獄四季》的曲目,這兩張都是1990年發行的專輯[214]。自這些演唱會開始,樂團的吉祥物受害骷髏開始經常在舞台上化為巨型人偶,類似鐵娘子的艾迪,為演出增添了視覺效果[215]。年底時,麥加帝斯、超級殺手和炭疽加入獵人大師音樂巡迴[216]。在最終場演出中,凱瑞·金加入麥加帝斯的舞台,這是他從1984年支援之後的首次同台[217]。2011年3至4月,樂團繼續與超級殺手展開歐洲大屠殺巡演[218]。7至8月,樂團參加了混亂音樂節[219]。
9月7日,發行影像作品《歸於死寂:25週年紀念巡迴》,這是在洛杉磯好萊塢帕拉丁音樂廳拍攝的演唱會實況[220]。9月28日,樂團發行為電玩遊戲《吉他英雄:搖滾戰士》錄製的單曲〈驟然而死〉[221]。此曲是遊戲發行商委託創作的,他們希望麥加帝斯能做一首呈現黑暗風格,吉他獨奏較多的歌曲[222]。〈驟然而死〉獲得第53屆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樂演奏獎」提名,不過最終敗給鐵娘子[223]。
之後樂團與製作人強尼·K合作,進錄音室製作新專輯[224]。2011年11月1日,發行第十三張專輯《第十三章》,登上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11名[68]。並收錄之前發行的單曲〈驟然而死〉和〈永生不死〉[225]。Allmusic認為這張專輯比前作更黑暗、更重、更直接,並形容:「馬斯泰恩瘋狂的手指彷彿有召喚死者的魔力」[226]。收錄曲〈頭號公敵〉獲得第54屆葛萊美獎「最佳硬搖滾/金屬樂演奏獎」提名,不過最終敗給幽浮一族樂團[227]。專輯發行後不久,馬斯泰恩表示,在經過四年的休息後,浩瀚巡迴將會再度舉辦[228]。2012年1至3月間,第四屆浩瀚巡迴在北美展開,陣容包括麥加帝斯、摩托頭、時空飛鷹和狂音[229]。2012年5月,羅伯·殭屍與麥加帝斯舉行為期九天的美國共演之旅[230]。
《超速撞擊》(2012 - 2014年)
2012年11月6日,國會唱片重新發行《毀滅倒數》,做為二十周年的紀念。該版本附贈一片在牛宮演出時的現場音源、一張24" x 36"的海報和四張明信片[231]。為此,樂團也展開紀念巡演,在現場完整演奏《毀滅倒數》收錄的曲目[232]。當中在波莫納福斯戲院的演出,錄製為影像作品與現場專輯《毀滅倒數:20週年巡迴演唱特輯》[233]。此外,收錄於《第十三章》的曲子〈生殺大權〉獲得第55屆葛萊美獎「最佳硬搖滾/金屬樂演奏獎」提名,不過最終敗給駭兒史東樂團[234]。
12月,樂團繼續與製作人強尼·K合作,進錄音室製作新專輯[235]。2013年1月,樂團離開走鵑唱片,改簽環球唱片旗下的諜報唱片(此公司為馬斯泰恩成立)[236][237]。2013年6月4日,第十四張專輯《超速撞擊》,登上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6名[68],是自1994年《少年早夭》後的最高名次[238]。然而,對專輯的關鍵評論有很多是負面的[239],例如美國雜誌《流行話題》表示:「馬斯泰恩的歌聲一直是麥加帝斯最薄弱的環節,以往技術性可以彌補這項問題,但這次已經無法掩飾了。當中有許多戲劇性的嘗試,顯得陳腔濫調且尷尬」[240]。發行後不久,馬斯泰恩說他已經開始考慮第十五張專輯了,因為超級殺手的吉他手傑夫·漢尼曼過世的消息令他受到刺激[241]。馬斯泰恩說:「你知道,人生苦短,沒人知道自己能活多久,看到傑夫·漢尼曼發生的事之後,就讓我想盡可能的多寫一些歌」[242]。
第五屆浩瀚巡迴於2013年7月3日展開,陣容包括麥加帝斯、烈酒公社、裝置樂團、地獄駭客和紐斯特[243]。8月11日在最後一個場次中,金屬製品的前貝斯手傑森·紐斯特加入麥加帝斯的舞台,嘶吼演唱了〈鬼王〉一曲[244]。2014年初,樂團原本預計參加澳大利亞的聲波音樂節,但是後來因為與該音樂節的主辦方產生意見分歧而取消[245]。2014年2月25日,前東家國會唱片公司與環球音樂企業合作發行精選輯《經典》[246]。
《反烏托邦》(2014年 - 2022年)
麥加帝斯在2014的下半年遭遇挫折,由於發生2014年以巴衝突,導致8月預定在特拉維夫的演唱會取消[248]。9月預定加入摩托頭的巡演,也由於馬斯泰恩頸椎手術後產生併發症而退出[249]。11月下旬,加入滿十年的鼓手肖恩·德羅弗退出,因為他想追求自己的音樂興趣。隨後,吉他手克里斯·布羅德里克也因「藝術和音樂性上的差異」退出[250]。貝斯手艾利弗森否認麥加帝斯即將解散的傳聞,並說他和馬斯泰恩會繼續努力創作新的音樂[251]。馬斯泰恩解釋,德羅弗和布羅德里克離開的原因之一,是樂迷要求麥加帝斯找回馬蒂·弗里德曼和尼克·門薩所導致[252]。悲劇緊接在後,尼克·門薩在5月2日因心臟病發作身亡,享年51歲[253]。
2015年4月至7月,上帝羔羊鼓手克里斯·阿德勒和火神安格拉吉他手奇可·羅瑞洛擔任支援樂手,協助麥加帝斯錄製新專輯[254]。2016年1月22日,發行第十五張專輯《反烏托邦》,登上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3名[68]。該專輯獲得普遍好評,例如《滾石》雜誌表示:「麥加帝斯的音樂重生了,聽起來緊湊又鋒利」[255]。《金屬之鎚》雜誌也認為:「這是麥加帝斯最棒的專輯之一」[256]。樂團在2至3月間,展開宣傳新專輯的北美巡演,暖場團包括死神之子、自殺傾向、暴亂狂徒(因合約糾紛,暴亂狂徒很快就退出行程)[257]。
5月,馬斯泰恩公開呼籲,希望麥加帝斯的歷年成員為尼克·門薩的家人作一場慈善演出,他說:「我們很希望麥加帝斯過往的全體成員來和我們一起演出,而尼克的離開已經讓所有人難過震驚,所以我們更希望可以幫助尼克的孩子,用音樂來安慰他們」[258]。馬斯泰恩在7月宣布,由於兩個樂團之間的調度問題,上帝羔羊的克里斯·阿德勒將不再給予支援,鼓手改由撒旦之作的成員德克·范比恩擔任[259]。9至10月,樂團繼續巡演,暖場團包括維京戰神、自殺傾向、金屬教堂和屠殺嬌娃[260][261]。
當馬斯泰恩被媒體問及「鞭擊金屬四巨頭」是否會再度重聚同台,他表示四支樂團都還在忙碌於新專輯[262]。2017年,歌曲〈反烏托邦〉獲得第59屆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樂演奏獎」提名,在經歷過去十一次入圍落選後,麥加帝斯終於在第十二次提名中獲選。戴夫·馬斯泰恩、大衛·艾利弗森、奇可·羅瑞洛和德克·范比恩出席典禮受獎。然而,現場演奏樂隊卻把頒獎音樂彈成金屬製品的招牌名曲〈傀儡之王〉,尷尬場面形成一時的熱門話題[263]。事後,馬斯泰恩在他的推特網頁上幽默回應:「呃,他們(主辦單位樂隊)沒能耐彈麥加帝斯,你也不能怪他們啊~」[264][265]。
《病人、垂死者和死者!》(2022年 - 至今)
音樂風格
麥加帝斯的音樂風格受到傳統重金屬音樂、英國重金屬新浪潮和龐克搖滾的影響,如幽浮、黑色安息日、虎皮鸚鵡[266]、摩托頭、鐵娘子、鑽石頭、性手槍和雷蒙斯[267]。吉他風格也受到硬式搖滾影響[268],如AC/DC[269]和齊柏林飛船[270]。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哲學與宗教研究系教授傑森·比文斯表示:「麥加帝斯的音樂,事實上遵循著摩托頭和鐵娘子的基本藍圖,他們融合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的精湛琴藝,以及硬蕊龐克的速度感與侵略性。另外,恐怖龐克樂團局外人也帶給他們靈感」[271]。戴夫·馬斯泰恩則透露過五個影響他的樂團:鑽石頭、齊柏林飛船、披頭四樂團、AC/DC和幽浮[272],而吉他演奏的影響來自安格斯·楊、吉米·佩奇、艾斯·費利和麥克·桑可[273]。
樂團的主要創作者是吉他手兼主唱馬斯泰恩,他會先做出即興重覆段,修改後成為樂曲的核心。他表示正式錄音時才會開始創作,平常不會練琴,他認為這樣會更有創造力,避免自己變得單調平庸[273]。他也說自己寫歌很隨興,彈出重覆段才會去發展詞曲。樂曲也是分段創作的,最後由樂團成員們讓它組成緊湊的結構[274]。鼓手尚恩·德萊維爾說,馬斯泰恩多年來保存了許多重覆段,最近的新作品有一些是來自這些舊創作[275]。貝斯手大衛·艾利弗森說,樂團不斷的在創作新素材,製作前會先交換想法,然後再進錄音室,討論概念、音樂方向、藝術性和曲名[276]。歌詞通常在作曲完成後填上[277]。關於樂團的歌詞,馬斯泰恩表示許多主題是來自文學作品,如喬治·歐威爾的小說[278]。
80年代,麥加帝斯與其他美國地下金屬樂團都展現出狂吼式的唱腔、雙大鼓、斷奏、顫音奏法,以及尖囂的失真電吉他聲,當時大多數樂團都採用價格低廉的低保真度技術錄音[279]。馬斯泰恩成立麥加帝斯之後,延續他在以前在金屬製品的鞭擊金屬風格,更加注重速度、強度和技術性[280]。麥加帝斯的音樂特色是整齊俐落的樂器演奏、節奏快速、複雜編曲和咆哮式唱腔[86],大多數樂曲都是以標準的吉他定弦錄製[281]。《芝加哥論壇報》請馬斯泰恩描述麥加帝斯的吉他風格時,他表示:「當你去看鞭擊金屬樂團的演唱會,通常台上的吉他手看起來就像是在揍那把吉他」[41]。
在樂團的早期時代,馬斯泰恩是節奏吉他手,克里斯·波蘭是主奏吉他手。雖然波蘭只錄過三張專輯,音樂記者哈維·紐奎斯特和彼得·布朗都認為,因為他受到爵士樂影響,使得音樂更加豐富[11]。根據美國《金屬狂人》雜誌前任編輯傑夫·瓦格納的看法,樂團的音樂創作技巧在第四張專輯《歸於死寂》中達到了巔峰,他的形容是:「渾然天成的精準演奏、動態與韻律,使麥加帝斯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速度金屬樂團」[282]。音樂學家葛倫·普斯拜瑞指出,《歸於死寂》專輯中的吉他作品混合兩種面向,一個是馬斯泰恩的「精心編排的全面失控」,另一個是馬蒂·弗里德曼的「卓越才華的演奏技術」[283]。90年代中後期,樂團發行的專輯特色是結構緊湊、不太複雜的樂句[284]。
麥加帝斯的歌詞側重在描述死亡、戰爭、政治和宗教[285]。抒情類型則以虛無主義為主,偶爾涉及社會異化與社會問題[286]。最初期的作品含有神秘主義、圖像上的暴力與撒旦主義等主題[22][287]。此外,核戰爭與政府陰謀論是《歸於死寂》和《毀滅倒數》的專輯焦點,也使麥加帝斯被視為反政治樂團[76]。在樂團的商業高峰期間,馬斯泰恩詳細闡述了更多個人主題,如成癮和親密關係。關於《弦外之音》的歌詞,馬斯泰恩表示他想吸引更廣泛的聽眾,所以改變了主題[288]。《邪惡聯合國》的專輯名是諷刺聯合國,馬斯泰恩在專輯歌詞中抨擊了該國際組織的無效性,並提到相關的陰謀論如新世界秩序、美帝國主義、人民奴役和生化戰[289]。往後的專輯中,也包含許多類似的政治諷刺歌詞,例如敵基督與光明會[86]。
影響力、開創性、成就與地位
截至2014年,麥加帝斯已於全球賣出五千萬張專輯[290]。在80年代時,該樂團是美國地下金屬界獲得大規模商業成功的少數樂團之一[291]。與同時期的金屬製品、超級殺手和炭疽是公認的鞭擊金屬核心創始者[292]。這四支樂團被稱為「鞭擊金屬四巨頭」(有時稱作四大鞭)[293]。他們發展了鞭擊金屬流派,並使它在全球普及化[294]。美國音樂雜誌《Loudwire》將他們列為「歷來十大最佳鞭擊金屬樂團」第三名,稱讚他們創造了引人入勝的歌詞和掀起思維變革的精湛技藝[295]。美國音樂雜誌《CMJ新音樂月刊》表示,樂團的首張專輯具有開創性意義,並代表著「速度金屬的黃金年代」[296]。同樣,美國權威音樂雜誌《告示牌》也稱該樂團的第二張專輯《出賣和平,有人要嗎?》是鞭擊金屬運動的里程碑,其歌詞具有現實意義[297]。美國音樂電視頻道MTV也認可麥加帝斯是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金屬樂團,早期專輯的技術性非常卓越[298]。
麥加帝斯被認為是最具音樂影響力的團體之一,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290]。身為早期美國鞭擊金屬運動的一份子,他們的音樂對後來的死亡金屬有直接影響[299]。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社會學家基思·哈恩-哈里斯寫道,麥加帝斯的主流成功是極端金屬得以擴展到全世界的原因之一[300]。樂團的音樂和專輯作品也影響了許多21世紀的鞭擊金屬樂團[301],包括大毒殺和戰爭凶器[275][302]。根據尼爾森唱片市場調查系統的統計資料指出,麥加帝斯在1991年至2014年間在美國售出了920萬張專輯[303]。
獎項與榮譽
- 有關更全面的列表,請參閱主條目:麥加帝斯獎項與提名列表
1993 | |
---|---|
1999 |
|
2000 | |
2004 | |
2006 | |
2007 | |
2009 | |
2011 |
|
2013 |
|
2015 | |
2016 | |
2017 |
作品列表
- 參見主條目:麥加帝斯唱片列表
錄音室專輯
現場專輯
|
精選輯
影像作品
迷你專輯
|
成員列表
現任成員
錄音室支援樂手演唱會支援樂手
|
離任成員
|
專輯參與表
樂器 | 專輯 | |||||||||||||||
---|---|---|---|---|---|---|---|---|---|---|---|---|---|---|---|---|
殺戮維生 (1985) |
出賣和平,有人要嗎? (1986) |
目前很好又如何 (1988) |
歸於死寂 (1990) |
毀滅倒數 (1992) |
少年早夭 (1994) |
弦外之音 (1997) |
冒險 (1999) |
救世英雄 (2001) |
體制瓦解 (2004) |
邪惡聯合國 (2007) |
末日審判 (2009) |
第十三章 (2011) |
超速撞擊 (2013) |
反烏托邦 (2016) |
病人、垂死者和死者 (2022) | |
主唱 兼 節奏吉他 |
戴夫·馬斯泰恩 | |||||||||||||||
主奏吉他 | 克里斯·波蘭 | 傑夫·楊 | 馬蒂·弗里德曼 | 艾爾·皮特里 | 克里斯·波蘭 | 葛倫·德羅弗 | 克里斯·布羅德里克 | 奇可·羅瑞洛 | ||||||||
貝斯 | 大衛·艾利弗森 | 吉米·李·史洛亞斯 | 詹姆斯·洛門佐 | 大衛·艾利弗森 | 史蒂夫·迪喬治 | |||||||||||
鼓 | 加爾·薩繆爾森 | 查克·貝勒 | 尼克·門薩 | 吉米·德格拉索 | 溫尼·克勞伊塔 | 肖恩·德羅弗 | 克里斯·阿德勒 | 德克·范比恩 |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Megadeth - メガデス. Cube Music. [2017-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日语).
- ^ 2.0 2.1 Megadeth reviews, music, news. Sputnikmusic. [2017-03-01] (英语).
- ^ 3.0 3.1 3.2 3.3 Megadeth Biography. Allmusic. All Media Guide. [2015-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1) (英语).
- ^ MEGADETH Wins 'Best Metal Performance' GRAMMY Award. blabbermouth.net. 2017-02-12 [2017-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7) (英语).
- ^ Cecolini, Vinny. Foreclosure of a Team. Metal Hammer. November 1998 (英语).
- ^ 戴夫·馬斯泰恩《Mustaine: A Life in Metal》哈潑柯林斯出版集團(2011)ISBN 978-0007324101,第101頁
- ^ 鮑勃·古拉《Guitar Gods: The 25 Players who Made Rock History》ABC-CLIO(2009)ISBN 0-313-35806-0,第101頁
- ^ 8.0 8.1 Jeff Wagner《Mean Deviation: Four Decades of Progressive Heavy Metal》Bazillion Points(2010)ISBN 0-9796163-3-6,第42頁
- ^ 戴夫·馬斯泰恩《Mustaine: A Life in Metal》哈潑柯林斯出版集團(2011)ISBN 978-0007324101,第87頁
- ^ Summers, Jodi Beth. Out to Lunch. Hit Parader. Rockmetal.art.pl. 1987-06-04 [2013-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英语).
- ^ 11.0 11.1 11.2 Pete Prown、H. P.Newquist、Jon F.Eiche《Legends of Rock Guitar: The Essential Reference of Rock's Greatest Guitarists》Hal Leonard Corporation(1997)ISBN 0-7935-4042-9,第227頁
- ^ 12.0 12.1 12.2 Doe, Bernard. Megadeth – Love It To Death. Metal Forces. 1985-12-01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3) (英语).
- ^ 戴夫·馬斯泰恩《Mustaine: A Life in Metal》哈潑柯林斯出版集團(2011)ISBN 978-0007324101,第124頁
- ^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53頁
- ^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55頁
- ^ Nathan Brackett、Christian Hoard《The Rolling Stone Album Guide》西蒙與舒斯特(2001)ISBN 0-7432-0169-8,第534頁
- ^ Daniel Bukszpan《The Encyclopedia of Heavy Metal》巴諾書店(2003)ISBN 0-7607-4218-9,第242頁
- ^ Joel McIver《The Bloody Reign of Slayer》Omnibus Press(2008)ISBN 978-0-85712-038-0,第七章
- ^ Megadeth: The Making Of The New 'Vic Rattlehead' Mask. Blabbermouth.net. 2012-10-02 [2013-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英语).
- ^ Hart, Josh. Dave Mustaine on Early Days With Metallica: "I Had Always Called Us the 'Four Horsemen'". Revolver. Guitar World. 2011-08-15 [201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2) (英语).
- ^ Killing Is My Business... and Business Is Good! liner notes (2002 reissue). Loud Records. 2002: 第8頁.
- ^ 22.0 22.1 Begrand, Adrien. Megadeth: Killing is My Business... and Business is Good!. PopMatters. 2002-04-30 [201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1) (英语).
- ^ 23.0 23.1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58頁
- ^ Kot, Greg. Megadeth's Dave Mustaine says he and Metallica have hugged out. 芝加哥論壇報. 2010-08-15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英语).
- ^ Brian Tarquin《Recording Techniques of the Guitar Masters》Cengage Learning(2012)ISBN 1-4354-6017-0,第72頁
- ^ David Konow《Bang Your Head: The Rise and Fall of Heavy Metal》Crown Publishing Group(2009)ISBN 0-307-56560-2,第243頁
-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Megadeth Biography. AllMusic. [201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1) (英语).
- ^ Megadeth Album & Song Chart History. 告示牌. [201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2) (英语).
- ^ メガデス-ORICON STYLE ミュージック. Oricon. [200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9) (日语).
- ^ Gold & Platinum. 美國唱片業協會. [2012-12-25] (英语).
- ^ Matsumoto, Jon. Megadeth: These Heavy Metalers Thrash For Peace. 洛杉磯時報. 1986-10-16 [2013-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3) (英语).
- ^ Nick Talevski《Rock Obituaries –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Omnibus Press(2010)ISBN 0-85712-117-0,第570頁
- ^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61頁
- ^ Paoletta, Michael. Vital Reissues. 告示牌. 2004-08-14: 第45頁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英语).
- ^ Huey, Steve. Peace Sells... But Who's Buying? - Megadeth. AllMusic. [2011-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7) (英语).
- ^ McIver, Joel. Megadeth - Peace Sells… But Who's Buying?: 25th Anniversary Edition. Record Collector. 2011-08-01, (第391期) [201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4) (英语).
- ^ Megadeth: Peace Sells... But Who's Buying?. Acclaimed Music. [201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6) (英语).
- ^ Popoff, Martin. The Top 500 Heavy Metal Albums of All Time. ECW Press. 2004. ISBN 1-55022-600-2 (英语).
- ^ Bowar, Chad. Essential Thrash Metal Albums. About.com. [201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4) (英语).
- ^ VH1 40 Greatest Metal Songs. VH1. 2006-05-01 [2017-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8) (英语).
- ^ 41.0 41.1 Popson, Tom. Megadeth Hed To Go Here. 芝加哥論壇報. 1987-02-06 [2013-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英语).
- ^ 42.0 42.1 42.2 Dafydd Rees、Luke Crampton《VH1 Rock Stars Encyclopedia》多林金德斯利(1999)ISBN 0-7894-4613-8,第658頁
- ^ 43.0 43.1 David Konow《Bang Your Head: The Rise and Fall of Heavy Metal》Crown Publishing Group(2009)ISBN 0-307-56560-2,第244頁
- ^ 44.0 44.1 Gomes, Celesete. So Far, So Good For Megadeth. 經典搖滾. Rockmetal.art.pl. 1988-08-02 [2013-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0) (英语).
- ^ EvilG. Nevermore Interview With Jeff Loomis. Metal Rules. [201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英语).
- ^ So Far, So Good... So What! liner notes (2004 reissue). 國會唱片. 2004: 第2頁 (英语).
- ^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71頁
- ^ Christgau, Robert. Consumer Guide Reviews. The Village Voice. 1987 [2013-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英语).
- ^ Herzog, Kenny. Setlist - Dave Mustaine. 影音俱樂部. 2011-07-18 [2013-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英语).
- ^ Dafydd Rees、Luke Crampton《VH1 Rock Stars Encyclopedia》多林金德斯利(1999)ISBN 0-7894-4613-8,第546頁
- ^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72頁
- ^ Niles, Eric. Rust in Peace. Music Connection. Rockmetal.art.pl. 1990-09-15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3) (英语).
- ^ Jackie Kajzer、Roger Lotring《Full Metal Jackie Certified: The 50 Most Influential Metal Songs of the '80s》Cengage Learning(2010)ISBN 1-4354-5569-X,第192頁
- ^ Dome, Malcolm. Megadeth Bitching: Mustaine And Young At War!. 經典雜誌. 2009-12-21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1) (英语).
- ^ Jonathan Buckley《The Rough Guide to Rock》London: Penguin Books(2003)ISBN 978-1843531050,第660頁
- ^ 56.0 56.1 Daniel Bukszpan《The Encyclopedia of Heavy Metal》巴諾書店(2003)ISBN 0-7607-4218-9,第244頁
- ^ Richie Unterberger《Music USA: The Rough Guide》Rough Guides(1999)ISBN 1-85828-421-X,第416頁
- ^ Megadeth: Rusted Pieces VHS. 國會唱片/EMI. 1991-01-01 (英语).
- ^ MaryAnn Janosik《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Rock History: The video generation, 1981–1990》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2006)ISBN 0-313-32943-5,第97頁
- ^ Chantler, Chri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Vic Rattlehead. Teamrock. 2016-01-27 [2016-05-01] (英语).
- ^ Willems, Steven. Interview With Dark Angel. Voices From The Dark Side. 2000-12-04 [201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英语).
- ^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79頁
- ^ 63.0 63.1 Dave Mustaine: Kerry King Hates My Guts. Blabbermouth.net. Ultimate-Guitar.com. 2013-08-16 [201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英语).
- ^ 64.0 64.1 Megadeth "Rust in Peace". Decibel (magazine).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英语).
- ^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88頁
- ^ Jackie Kajzer、Roger Lotring《Full Metal Jackie Certified: The 50 Most Influential Metal Songs of the '80s》Cengage Learning(2010)ISBN 1-4354-5569-X,第320頁
- ^ Bienstock, Richard. Megadeth: Rust Never Sleeps. Guitar World. 2010-09-17 [201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英语).
- ^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Megadeth – Chart History (Albums). 告示牌.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2) (英语).
- ^ Chart Stats – Megadeth. Chart Stats. [2013-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0) (英语).
- ^ Glenn Pillsbury《Damage Incorporated:Metallica and the Production of Musical Identity》羅德里奇(2006)ISBN 0-415-97373-2,第82頁
- ^ Awards Database. 洛杉磯時報. [2009-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3) (英语).
- ^ Spence D. and Ed T. Top 25 Metal Album. IGN. 2007-01-19 [2013-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1) (英语).
- ^ Bowar, Chad. Best Heavy Metal Albums Of The 1990s. About.com. 2012-11-29 [201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2) (英语).
- ^ Joel McIver《The Bloody Reign of Slayer》Omnibus Press(2008)ISBN 978-0-85712-038-0,第十三章
- ^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101頁
- ^ 76.0 76.1 76.2 Thomas Harrison《Music of the 1980s》ABC-CLIO(2011)ISBN 0-313-36599-7,第60頁
- ^ Countdown to Extinction liner notes (Japanese edition). 國會唱片. 1992: 第3–5頁、第7–8頁、第10頁 (英语).
- ^ Herrmann, Brenda. Megadeth – Countdown to Extinction (Capitol). 芝加哥論壇報. 1992-07-30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英语).
- ^ Prince, Patrick. Megadeth fully embraces "Countdown" anniversary. Goldmine. 2012-11-19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英语).
- ^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103頁
- ^ Rosen, Steven. Rock Chronicles. 1990s: Marty Friedman. Ultimate-Guitar. 2010-04-14 [2013-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英语).
- ^ Pessin, Anna Lisa. Dressed for Success. 旋轉 (雜誌). 1992-10-02, 8: 第52頁 [2013-09-20] (英语).
- ^ Megadeth - Countdown to Extinction CD. Q (雜誌). CD Universe. [2013-08-28] (英语).
- ^ 84.0 84.1 RIAA Gold and Platinum Database Search. 美國唱片業協會. [2009-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6) (英语).
- ^ David Lee Joyner《American popular music》麥格羅-希爾集團(2002)ISBN 0-07-241424-3,第301頁
- ^ 86.0 86.1 86.2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Megadeth Biography. AllMusic. [2013-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1) (英语).
- ^ MacDonald, Patrick. Grammys show influence of Seattle music. 西雅圖時報. 1993-01-08 [2009-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4) (英语).
- ^ 88.0 88.1 Grow, Kory. Megadeth – Countdown To Extinction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 Cover Art Shown In New York's Times Square. 豪言與血拳雜誌. 2012-09-13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英语).
- ^ 89.0 89.1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106頁
- ^ Chirazi, Steffan. Trial by Fire. RIP. Rockmetal.art.pl. 1993-10-15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5) (英语).
- ^ Ramirez, Carlos. 10 Most Underrated Megadeth Songs. Noisecreep.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3) (英语).
- ^ Hartmann, Graham. Megadeth’s David Ellefson Plays ‘Wikipedia: Fact or Fiction?’. Loudwire. 2014-04-02 [2014-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英语).
- ^ 《Spin》staff. Clash of the Quasi-Titans. Spin (雜誌). 1993-10-01, 9: 第36頁 [2013-11-18] (英语).
- ^ Harris, Chris. The Grammys Don't Understand Metal. Noisecreep. 2010-01-29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英语).
- ^ MacDonald, Patrick. Presidents of the U.S. are riding high in the musical polls. 西雅圖時報. 1996-01-05 [2009-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4) (英语).
- ^ Colin Larkin《Encyclopedia of Popular Music》金氏世界紀錄出版有限公司(1995)ISBN 1-56159-176-9,第2777頁
- ^ Youthanasia liner notes (2004 reissue). 國會唱片. 2004: 第2頁、第24–25頁 (英语).
- ^ 98.0 98.1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118頁
-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Megadeth: Youthanasia. AllMusic.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3) (英语).
- ^ Megadeth: Evolver – Making of Youthanasia (1995). 紐約時報. [2013-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5) (英语).
- ^ Nielsen Business Media, Inc. Billboard 200. 告示牌. 1994-11-19: 第88頁 [2013-12-09] (英语).
- ^ Canadian album certifications – Megadeth – Youthanasia. 加拿大音樂協會. [2013-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2) (英语).
- ^ Merkle, P.J. Megadeth: Bewitched, Bothered and Bewildered. Hit Parader. Rockmetal.art.pl. 1995-05-05 [2013-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4) (英语).
- ^ 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 Episode Guide. MSN Entertainment. 1994-11-18 [2014-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7) (英语).
- ^ Menza, Nick. When Megadeth Needed a Drummer. Nick Menza's Official Website. [2014-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7) (英语).
- ^ Henderson, Alex. Tales from the Crypt: Demon Knight (Original Soundtrack). AllMusic. [2013-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2) (英语).
- ^ The Killing Road – A History Of Megadeth's Opening Acts. Roadrunner Records. 2012-02-02 [2013-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3) (英语).
- ^ Golemis, Dean. Megadeth: Hidden Treasures (Capitol). 芝加哥論壇報. 1995-11-09 [201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6) (英语).
- ^ 109.0 109.1 109.2 History. Megadeth.com. [2013-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6) (英语).
- ^ 110.0 110.1 Wiederhorn, Jon. Last Men Standing. Guitar World. Rockmetal.art.pl. 1998-06-05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5) (英语).
- ^ Prato, Greg. MD.45 – Biography. AllMusic.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英语).
- ^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129頁
- ^ Cryptic Writings liner notes (2004 reissue). 國會唱片. 2004: 第2–3頁 (英语).
- ^ 戴夫·馬斯泰恩《Mustaine: A Life in Metal》哈潑柯林斯出版集團(2011)ISBN 978-0007324101,第275頁
- ^ RIAA Gold and Platinum Database Search. 美國唱片業協會. [200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6) (英语).
- ^ Megadeth – Chart History (Songs) – second page. 告示牌.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2) (英语).
- ^ Billboard staff. 40th Annual Grammy Awards: Final Nominations. 告示牌. 1998-01-17: 第78頁 [2013-12-10] (英语).
- ^ Cryptic Writings – Megadeth – Charts. AllMusic. [2013-12-10] (英语).
- ^ Masuo, Sandy. In Brief: Megadeth, "Cryptic Writing," Capitol.. 洛杉磯時報. 1997-06-29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 ^ Golemis, Dean. Megadeth: Cryptic Writings (Capitol). 芝加哥論壇報. July 4, 1997 [201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英语).
- ^ Speichert, Simon. Review: Megadeth, Cryptic Writings (Capitol). Westnet. [2013-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9) (英语).
- ^ Metal Sludge staff. 20 question with ex-Megadeth drummer Nick Menza. Metal Sludge. 2002-03-12 [2013-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1) (英语).
- ^ Nick Menza: "I Was Fired From Megadeth Two Days After Surgery". RockRage. Blabbermouth.net. 2002-02-19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3) (英语).
- ^ Risk liner notes (2004 reissue). 國會唱片. 2004: 第2–5頁、第9頁、第11頁、第13頁、第15頁 (英语).
- ^ Hjelm, Fredrik. It Wasn't Fun Anymore. Shockwaves Online. Rockmetal.art.pl. 2001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5) (英语).
- ^ Ramirez, Carlos. Dave Mustaine on the Megadeth Song He Isn't 'Too Fond' Of. Noisecreep. 美國線上. [2013-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9) (英语).
- ^ Huey, Steve. Risk (2004 Remix/Remaster) - Megadeth. AllMusic. [2011-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英语).
- ^ Stagno, Mike. Megadeth: Risk. Sputnikmusic. 2006-09-19 [2013-12-11] (英语).
- ^ Huey, Steve. Risk – Megadeth. AllMusic. [2013-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英语).
- ^ Plenda, Melanie. Frontman Dave Mustaine talks about reviving thrash-metal sound, getting back into the studio, hitting the road. NewHampshire.com. 2013-07-03 [201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英语).
- ^ Sciarretto, Amy. Loud Rock News. CMJ New Music Report. 2000-01-31, 61: 第35頁 [2014-03-28] (英语).
- ^ Megadeth's Mustaine Raring To "Crush 'Em". MTV. June 23, 1999 [December 11,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 ^ Megadeth – "Crush 'Em" UFC 2000 music video. YouTube. 2008-07-11 [2011-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6) (英语).
- ^ MTV News staff. Original Megadeth Drummer Samuelson Dead At 41. MTV. 1999-07-23 [2014-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2) (英语).
- ^ Steven Rosen《Black Sabbath – Uncensored On the Record》Coda Books Ltd.(2011)ISBN 1-908538-85-6,第92頁
- ^ Saidman, Sorelle. Megadeth Guitarist Marty Friedman Leaves Band. MTV. 2000-01-10 [201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2) (英语).
- ^ Prato, Greg. Megadeth's Dave Mustaine Talks New Riffs, Old Drama. 滾石 (雜誌). 2009-07-29 [201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英语).
- ^ Newman, Melinda. The Beat. 告示牌. 2000-01-22: 第18頁 [2012-12-12] (英语).
- ^ Metal Sludge staff. 23 Questions With Dave Mustaine. Metal Sludge. 2001-09-04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英语).
- ^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136頁
- ^ 141.0 141.1 Baird, Kirk. Acerbic Mustaine explains Megadeth's metal issues. Las Vegas Sun. 2001-09-14 [2013-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2) (英语).
- ^ Huey, Steve. Capitol Punishment: The Megadeth Years. AllMusic.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英语).
- ^ Huey, Steve. Megadeth: The World Needs A Hero. AllMusic. [2013-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0) (英语).
- ^ Megadeth Completes 'Hero'. 告示牌. 2001-01-22 [2013-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英语).
- ^ 145.0 145.1 Chandrasekhar, Chaitra. Back to their Metallic Roots. The Tech 121 (26). 2001-03-15 [2013-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5) (英语).
- ^ 146.0 146.1 Metal Returns: Megadeth, Halford, Slayer. 告示牌. 2001-02-20 [2013-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2) (英语).
- ^ 147.0 147.1 Megadeth – Chart History (Songs). 告示牌.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8) (英语).
- ^ 148.0 148.1 Brackett, Nathan; Hoard, Christian David (编). [[:滾石唱片指南|滾石唱片指南]]. 西蒙與舒斯特. 2004: 第534頁. ISBN 0-7432-0169-8 (英语). 网址-维基内链冲突 (帮助)
- ^ Huey, Steve. Megadeth: The World Needs a Hero. AllMusic. [2011-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3) (英语).
- ^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139頁
- ^ David Ellefson、Joel McIver《My Life with Deth: Discovering Meaning in a Life of Rock & Roll》西蒙與舒斯特(2013)ISBN 1-4516-9988-3,第218頁
- ^ Wiederhorn, Jon. Megadeth Pack It In After Nearly 20 Years. MTV. 2004-03-02 [201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英语).
- ^ Injury Forces Mustaine To Disband Megadeth. 告示牌. 2002-04-03 [2013-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8) (英语).
- ^ Megadeth to split up.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02-04-04 [2014-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英语).
- ^ Epstein, Dan. Die Another Day. Guitar World. Rockmetal.art.pl. 2003-08-18 [2013-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9) (英语).
- ^ Torreano, Bradley. Megadeth: Still, Alive...and Well?. AllMusic.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英语).
- ^ Dave Mustaine: 'I Am And Always Will Be Megadeth'. Blabbermouth.net. 2003-07-12 [2013-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英语).
- ^ Ayers, Chris. Megadeth: Remixed and Remastered Series. Exclaim!. 2005-03-06 [201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4) (英语).
- ^ Wiederhorn, Jon. Dave Mustaine, Megadeth Return To Life With New System. MTV. 2004-09-10 [201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4) (英语).
- ^ Nalbandian, Bob. Dave Mustaine Interview. Hard Radio. 2004-08-28 [2006-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8) (英语).
- ^ Megadeth's Mustaine Says Nick Menza Wasn't Prepared To Tour With The Band. Blabbermouth.net. 2004-11-16 [201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1) (英语).
- ^ Gitter, Mike. Where Are They Now? Chris Poland of Megadeth. Noisecreep. 2012-10-24 [201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英语).
- ^ Dizon, Joey. A Life of 'Deth. The Philippine Star. 2012-07-07 [2014-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9) (英语).
- ^ Sciarretto, Amy. Genre Focus – Megadeth; The System Has Failed. CMJ新音樂月刊. 2004-09-13: 第22頁 [2013-11-22] (英语).
- ^ Arnold, Neil. Megadeth: The System Has Failed. 金屬之力. [2013-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2) (英语).
- ^ Dave Mustaine Discusses Going Solo, Dimebag, Kerry King And Metallica. Blabbermouth.net. 2005-02-11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 (英语).
- ^ Megadeth Tour Manager Talks About Drummer Nick Menza's Departure. 豪言與血拳. 2004-11-05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5) (英语).
- ^ Updated: Exodus Added To More Dates On Megadeth's U.S. Tour. Blabbermouth.net. 2004-10-16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英语).
- ^ Diamond Head To Support Megadeth In Europe. Blabbermouth.net. 2004-12-30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英语).
- ^ Begrand, Adrien. Megadeth: Greatest Hits: Back to the Start. Popmatters. 2005-07-28 [201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3) (英语).
- ^ Bowar, Chad. Gigantour DVD Review. About.com. 2006-10-01 [2014-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2) (英语).
- ^ Megadeth Will Continue. Ultimate-Guitar.com. 2005-10-10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英语).
- ^ Prato, Greg. Megadeth: That One Night: Live in Buenos Aires. AllMusic. 2007-03-27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3) (英语).
- ^ Ex-Megadeth Bassist MacDonough: 'There Is No Animosity Here'. Blabbermouth.net. 2006-02-20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英语).
- ^ Megadeth bassist James Lomenzo joins Yamaha Guitars. 山葉公司. 2008-01-25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英语).
- ^ Megadeth Play First Show With Bassist James LoMenzo. Blabbermouth.net. 2006-03-18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英语).
- ^ Bowar, Chad. Megadeth – Arsenal Of Megadeth DVD. About.com. 2006-03-21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英语).
- ^ Gigantour 2006 Announced: Megadeth, Lamb of God, Opeth, Arch Enemy, Overkill Confirmed. Blabbermouth.net. 2006-07-23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英语).
- ^ Gigantour 2006 – Australian Mini-Tour. Brave Words & Bloody Knuckles. 2006-11-10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4) (英语).
- ^ Megadeth: New Album Pushed Back To 2007. Blabbermouth.net. 2006-08-23 [2013-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英语).
- ^ Megadeth: 'United Abominations' To Be Released In May. Blabbermouth.net. 2007-01-21 [2013-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英语).
- ^ Megadeth's New Version Of 'A Tout Le Monde' To Feature Lacuna Coil's Scabbia. Blabbermouth.net. 2007-03-03 [2013-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英语).
- ^ Hasty, Katie. Linkin Park Scores Year's Best Debut With 'Midnight'. 告示牌. May 23, 2007 [2013-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4) (英语).
- ^ Bowar, Chad. Megadeth - United Abominations. About.com. [201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英语).
- ^ Freeman, John. Heaven and Hell (Black Sabbath), Megadeth, Machine Head. Dallas Observer. 2007-05-03 [2013-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英语).
- ^ Kilgore, Kym. Megadeth's 'Tour of Duty'. Sound Spike. 2007-07-10 [201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英语).
- ^ Megadeth, Static-X, DevilDriver, Lacuna Coil Team Up For Australia's Gigantour. Blabbermouth.net. 2007-08-08 [2013-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英语).
- ^ Dodgin, Rich. Interview with Glen Drover. All About the Rock. 2013-10-31 [2013-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5) (英语).
- ^ Aledort, Andy. Interview: Megadeth's Chris Broderick Talks Technique. Guitar World. 2013-06-13 [2013-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英语).
- ^ Laing, Robert. Rumour: Megadeth to recruit new guitarist. MusicRadar. 2008-01-08 [2013-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英语).
- ^ Bezer, Terry. Megadeth's Dave Mustaine: Broderick Is 'Best Guitarist Megadeth Has Ever Had'. Metal Hammer. 2009-03-09 [2013-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英语).
- ^ Nevermore drummer: Megadeth is getting "One Hell Of A Good Player, Great Guy And True Friend". Blabbermouth.net. 2008-01-16 [2013-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 ^ Guitar World staff. Dave Mustaine Announces Gigantour 2008 & New Guitarist. Guitar World. 2008-01-14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英语).
- ^ Ratliff, Ben. Thrash Times Five When Bands Convene. 紐約時報. 2008-04-24 [2013-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英语).
- ^ Bowar, Chad. Megadeth – Anthology: Set The World Afire. About.com. 2008-09-30 [2013-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 ^ 'Priest Feast' Featuring Judas Priest, Megadeth, Testament: Dutch Date Added. Blabbermouth.net. 2008-10-29 [201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英语).
- ^ 戴夫·馬斯泰恩《Mustaine: A Heavy Metal Memoir》哈潑柯林斯出版集團(2011)ISBN 0-06-171437-2,第370頁
- ^ Dave Mustaine to Metallica: I Am So Very Proud of All You Have Accomplished. Blabbermouth.net. 2009-02-27 [201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9) (英语).
- ^ Megadeth And Slayer To Co-Headline 'Canadian Carnage' Trek. Blabbermouth.net. 2009-04-27 [201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9) (英语).
- ^ Bezer, Terry. Megadeth Reveal More About New Album. Metal Hammer. 2009-06-19 [201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5) (英语).
- ^ Jones, Alex. Megadeth Awakens to the New World Order. Infowars.com. 2009-09-11 [201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0) (英语).
- ^ Bowar, Chad. Megadeth - Endgame Review. About.com. [201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 ^ Burkett, Stephanie. Review of Megadeth's Endgame. BBC Music. 2009-10-02 [201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9) (英语).
- ^ Buchanan, David. Megadeth brings Endgame to life, tours North America. Consequence of Sound. 2009-09-15 [201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2) (英语).
- ^ Slayer, Megadeth, Testament: Complete 'American Carnage' Details Revealed. Blabbermouth.net. 2009-11-16 [201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 (英语).
- ^ Megadeth's "Head Crusher" Nominated For a Grammy. Roadrunner Records. 2011-07-12 [201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英语).
- ^ Guitar World staff. Megadeth Announce 'Rust In Peace' 20th Anniversary Tour Dates. Guitar World. 2010-01-25 [201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英语).
- ^ Dome, Malcolm. David Ellefson Exclusive: Why I'm Back In Megadeth. 經典搖滾 (雜誌). 2010-02-09 [201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1) (英语).
- ^ MusicRadar staff. Thrash metal's 'Big Four' for Sonisphere 2010!. MusicRadar. 2009-12-15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4) (英语).
- ^ 激流四巨頭26年首度聚首Sonisphere音樂節同台. 新浪. 2009-12-16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2).
- ^ Paine, Andre. Metallica Heading To Cinemas. 告示牌. 2010-06-10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英语).
- ^ Downey, Ryan J. Metallica, Megadeth, Slayer And Anthrax Make Big 4 History. MTV. 2011-04-25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英语).
- ^ Ratliff, Ben. Metallica Earns Its Top Billing of the Big Four. 紐約時報. 2011-09-15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4) (英语).
- ^ Guitar World staff. Slayer to Perform Complete 'Seasons in the Abyss' Album on Upcoming Tour. Guitar World. 2010-04-26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英语).
- ^ Bezer, Terry. Vic Rattlehead Makes Megadeth Live Debut. Metal Hammer. 2010-08-20 [2013-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5) (英语).
- ^ Freedman, Pete. Backstage with Anthrax, Megadeth & Slayer!. Spin (magazine). 2010-09-30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英语).
- ^ Vick, Megan. Slayer's Kerry King Performs with Megadeth. 告示牌. 2010-10-25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英语).
- ^ Slayer, Megadeth To Join Forces For 'European Carnage' Tour. Blabbermouth.net. 2010-12-18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英语).
- ^ Debenedictis, Matt. Disturbed, Godsmack, Megadeth Headlining Rockstar Mayhem Festival 2011. Noisecreep. 2011-01-31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英语).
- ^ Guitar World staff. Megadeth to Release 'Rust In Peace Live' Blu-Ray, DVD and CD. Guitar World. 2010-01-23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0) (英语).
- ^ East, Thomas. Guitar Hero: Warriors Of Rock Megadeth trailer. 官方任天堂雜誌. 2010-09-01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5) (英语).
- ^ Harris, Chris. Mustaine Pens Fresh Megadeth Track For 'Guitar Hero'. 滾石. 2010-06-04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英语).
- ^ Sciarretto, Amy. Grammy Nominees 2011 Announced for Hard Rock and Metal. Noisecreep. 2010-12-01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9) (英语).
- ^ Graff, Gary. Megadeth's Dave Mustaine: 6 Questions About 'Thirteen'. 告示牌. 2011-10-31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英语).
- ^ Prato, Greg. Dave Mustaine Reveals New Megadeth Album Details. Rolling Stone. 2011-07-12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4) (英语).
- ^ Monger, James Christopher. Th1rt3en – Megadeth. Allmusic. [2011-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6) (英语).
- ^ Bittke, Brett. Megadeth Receives their 10th Grammy Nomination. 頭號Screamer magazine. 2011-12-02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英语).
- ^ Young, Alex. Megadeth, Motorhead, team up for Gigantour 2012. Consequence of Sound. 2011-11-01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英语).
- ^ MacIntyre, Dave. Gigantour 2012 featuring Lacuna Coil, Volbeat, Motorhead and Megadeth. PopMatters. 2012-02-16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英语).
- ^ Riddle, Tree. Rob Zombie and Megadeth To Embark on Co-Headlining 2012 U.S. Tour. Loudwire. 2012-02-21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英语).
- ^ Ramirez, Carlos. Megadeth Plan 'Countdown to Extinction' 20th Anniversary With Tour, Expanded Reissue. Noisecreep. 2012-09-13 [2012-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 ^ Childers, Chad. Megadeth to Celebrate 20th Anniversary of 'Countdown to Extinction' With Reissue and Fall 2012 Tour. Loudwire. 2012-09-10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9) (英语).
- ^ Ouellette, Mary. Megadeth Reveal 'Countdown To Extinction: Live' Trailer. Loudwire. 2013-09-21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4) (英语).
- ^ Halestorm: "Winning A Grammy Is A Huge Milestone For Us". Metal Hammer. 2013-02-12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英语).
- ^ Megadeth Taps Producer Johnny K For New Album. Blabbermouth.net. 2012-08-22 [2012-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英语).
- ^ Megadeth Working On 'Dark', 'Heavy' And 'Fast' New Album. Blabbermouth.net. 2013-01-28 [201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英语).
- ^ Hartmann, Graham. Megadeth Announce June Release for Upcoming Album 'Super Collider'. Loudwire. 2013-02-12 [201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2) (英语).
- ^ Caulfield, Keith. Queens Of The Stone Age Get First No. 1 Album On Billboard 200. 告示牌. 2013-06-12 [201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0) (英语).
- ^ Super Collider – Megadeth. Metacritic. CBS互動. [2013-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4) (英语).
- ^ Brown, Dean. Megadeth: Super Collider. 流行話題. 2013-06-13 [201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8) (英语).
- ^ Wise, Lauren. Megadeth's Dave Mustaine: There's Been a Renaissance With Us. Phoenix New Times. 2013-11-25 [2013-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英语).
- ^ Megadeth Planning New Album: 'Time Is Short'. Ultimate-Guitar.com. 2013-07-24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英语).
- ^ Hartmann, Graham. Black Label Society Join Lineup for Megadeth’s Gigantour 2013 + Dates Announced. Loudwire. 2013-05-03 [2014-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英语).
- ^ Bowar, Chad. Megadeth and Jason Newsted Play Metallica’s 'Phantom Lord' During Toronto Gigantour Finale. Loudwire. 2013-08-12 [2014-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英语).
- ^ Vincent, Peter. Soundwave 2014: Megadeth cancels Australian tour. 雪梨晨鋒報. 2014-02-10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语).
- ^ Megadeth: 'Icon'-Series Compilation Due This Month. Blabbermouth.net. 2014-02-15 [201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英语).
- ^ Campbell, Don. Interview: Megadeth’s ‘Dystopia’ cover artist Brent Elliott White. MetalInsider. 2016-04-19 [2016-05-31] (英语).
- ^ Joyce, Colin. Cee Lo Green and Megadeth Cancel Israel Shows. Spin (magazine). 2014-08-05 [2014-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1) (英语).
- ^ Leight, Elias. Megadeth Pulls Out of Motorhead's Motorboat Cruise. 告示牌. 2014-09-10 [2014-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英语).
- ^ Kielty, Martin. Broderick & Drover Quit Megadeth. Classic Rock (magazine). 2014-11-26 [2014-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英语).
- ^ Kaufman, Spencer. Megadeth's David Ellefson: We Are Not Disbanding. Loudwire. 2014-12-02 [2014-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英语).
- ^ Epstein, Dan. Interview: Megadeth’s Dave Mustaine Gives Update from the Studio. Revolver (magazine). 2015-07-20 [2015-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1) (英语).
- ^ Kennedy, Maev. Former Megadeth drummer Nick Menza dies after collapsing on stage. 衛報. 2016-05-22 [2016-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英语).
- ^ Meet Megadeth's New Guitarist: Kiko Loureiro of Angra. Guitar World. 2015-04-02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2) (英语).
- ^ Grow, Kory. Megadeth - Dystopia. 滾石 (雜誌). 2016-01-20 [201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31) (英语).
- ^ Lawson, Dom. Megadeth - Dystopia. Metal Hammer. 2016-07-07 [201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4) (英语).
- ^ Megadeth, Suicidal Tendencies, Children Bodom: North American Tour Dates Announced. Blabbermouth.net. 2015-12-07 [2015-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6) (英语).
- ^ Dave Mustaine將為已故鼓手Nick Menza辦場慈善演唱會!. 馬雅音樂. 2016-05-24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 Childers, Chad. Megadeth Officially Confirm Dirk Verbeuren as New Drummer. Loudwire. 2016-07-14 [2016-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 ^ Megadeth Announces U.S. Tour With Amon Amarth, Suicidal Tendencies, Metal Church, Havok. Blabbermouth.net. 2016-07-18 [2016-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英语).
- ^ Butcher Babies Added To Megadeth's Tour With Amon Amarth, Suicidal Tendencies, Metal Church. Blabbermouth.net. 2016-09-10 [2016-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1) (英语).
- ^ Megadeth's Dave Mustaine calls for 2017 Big Four tour. Metal Hammer. 2016-12-06 [2016-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6) (英国英语).
- ^ 263.0 263.1 Teitelman, Bram. Megadeth's Dave Mustaine Reflects on First Grammy Win, House Band Playing Metallica. 告示牌. 2017-02-19 [2017-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7) (英语).
- ^ Ah, you can't blame 'em for not being able to play Megadeth. 推特. 2017-02-14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英语).
- ^ Pasbani, Robert. Ah, you can't blame 'em for not being able to play Megadeth. Metal Injection. 2017-02-13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语).
- ^ Exclusive Excerpt From Dave Mustaine’s Autobiography: Meeting Lars Ulrich. Revolver Magazine. 2010-08-03 [2017-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英语).
- ^ Smyers, Darryl. Megadeth's Dave Ellefson Talks About Christianity and Lady Gaga. Dallas Observer. 2012-03-01 [2013-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英语).
- ^ Vera Dika《The (Moving) Pictures Generation: The Cinematic Impulse in Downtown New York Art and Film》帕爾格雷夫·麥克米蘭(2012)ISBN 978-1-137-11851-6,第188頁
- ^ Full Metal Jackie. Megadeth Frontman Dave Mustaine on Touring With Iron Maiden, Social Media + More. Loudwire. 2013-10-07 [2013-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英语).
- ^ Jacqueline Edmondson《Music in American Life: An Encyclopedia of the Songs, Styles, Stars, and Stories That Shaped Our Culture》ABC-CLIO(2013)ISBN 0-313-39348-6,第147頁
- ^ Jason C. Bivins《Religion of Fear: The Politics of Horror in Conservative Evangelicalism》牛津大學出版社(2008)ISBN 978-0-19-988769-9,第74頁
- ^ Carney, Christine. Megadeth's Mustaine Talks About Albums That Influenced Him;. MP3.com. Blabbermouth.net. 2007-09-18 [2013-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英语).
- ^ 273.0 273.1 Sharken, Lisa. Dave Mustaine of Megadeth. Seymour Duncan. 2007-01-09 [201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英语).
- ^ Bosso, Joe. Interview: Megadeth's Dave Mustaine talks Thirteen, Metallica and riffs. MusicRadar. 2011-12-14 [201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英语).
- ^ 275.0 275.1 Toto, Anthony. Interview: Megadeth. Pop-Break. 2013-11-29 [2013-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0) (英语).
- ^ Wise, Lauren. Megadeth's Dave Ellefson: "All The Best Things In My Life Were Not My Idea". Phoenix New Times. 2013-10-28 [2013-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5) (英语).
- ^ Chamberlain, Rich. Dave Mustaine on Super Collider, Endgame, Risk and more. MusicRadar. 2013-06-03 [2014-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3) (英语).
- ^ Ruggiero, Bob. Megadeth's Dave Mustaine Hopes You're Still Buying. Houston Press. 2013-12-11 [201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1) (英语).
- ^ Natalie J. Purcell《Death Metal Music: The Passion and Politics of a Subculture》麥克法蘭公司出版社(2003)ISBN 0-7864-8406-3,第53頁
- ^ Megadeth Biography. 滾石 (雜誌). 西蒙與舒斯特. 2001 [201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英语).
- ^ Bienstock, Richard. Interview: Megadeth Guitarist Dave Mustaine on 2009's 'Endgame'. Guitar World. 2013-01-17 [201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5) (英语).
- ^ Jeff Wagner《Mean Deviation: Four Decades of Progressive Heavy Metal》Bazillion Points(2010)ISBN 0-9796163-3-6,第43頁
- ^ Glenn Pillsbury《Damage Incorporated: Metallica and the Production of Musical Identity》羅德里奇(2006)ISBN 0-415-97373-2,第82頁
- ^ Michael Moses, Dan Kaye. What Did You Do In The War, Daddy?. 告示牌. 1999-06-05: 第12頁 [2013-11-22] (英语).
- ^ Jeffrey Arnett《Metalheads: Heavy Metal Music And Adolescent Alienation》Westview Press(1996)ISBN 0-8133-2813-6,第44頁
- ^ David Lee Joyner《American popular music》麥格羅-希爾集團(2002)ISBN 0-07-241424-3,第301頁
- ^ Powell, Mike. Diggin' In the Crates For Untold Treasures. Spin (magazine). 2011-09-05, 27: 第92頁 [2013-11-21] (英语).
- ^ Taylor, Chuck. Metal Mainstay Megadeth Alters Its Lyrics But Not Its Music For The '90s. 告示牌. 1997-11-29: 第74頁 [2013-11-21] (英语).
- ^ William Phillips、Brian Cogan《Encyclopedia of heavy metal music》Greenwood Press(2009)ISBN 0-313-34800-6,第157頁
- ^ 290.0 290.1 McPhate, Christian. Megadeth Bassist Dave Ellefson on the Metal Aging Process. Dallas Observer. 2013-07-11 [2013-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2) (英语).
- ^ Jacqueline Edmondson《Music in American Life: An Encyclopedia of the Songs, Styles, Stars, and Stories That Shaped Our Culture》ABC-CLIO(2013)ISBN 0-313-39348-6,第49頁
- ^ Graham Thompson《American Culture in the 1980s》愛丁堡大學出版社(2007)ISBN 0-7486-1910-0,第135頁
- ^ William Phillips、Brian Cogan《Encyclopedia of heavy metal music》Greenwood Press(2009)ISBN 0-313-34800-6,第210頁
- ^ Robert Walser《Running With the Devil: Power, Gender, and Madness in Heavy Metal Music》衛斯理大學出版社(1993)ISBN 0-8195-6260-2,第14頁
- ^ 295.0 295.1 Rivadavia, Eduardo. 10 Best Thrash Metal Bands of All Time. Loudwire. 2013-08-15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英语).
- ^ CMJ Network, Inc. Loud Rock. CMJ新音樂月刊. 2002-02-11: 第45頁 [2013-11-24] (英语).
- ^ Paoletta, Michael. Vital Reissues. 告示牌. 2004-08-14: 第45頁 [2013-11-24] (英语).
- ^ Wiederhorn, Jon. Greatest Metal Bands – Honorable Mentions. MTV.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英语).
- ^ Natalie J. Purcell《Death Metal Music: The Passion and Politics of a Subculture》麥克法蘭公司出版社(2003)ISBN 0-7864-8406-3,第53頁
- ^ Keith Kahn-Harris《Extreme Metal: Music and Culture on the Edge》Berg Publishers(2007)ISBN 1-84520-399-2,第132頁
- ^ Ramirez, Carlos. Top 10 New School Thrash Bands. Noisecreep. 2009-07-29 [201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英语).
- ^ Warbringer: 'Hunter-Seeker' Lyric Video Released. Blabbermouth.net. 2013-09-17 [201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 (英语).
- ^ Gensler, Andy. How Marty Friedman Went From Megadeth to the 'Ryan Seacrest Of Japan'. 告示牌. 2014-06-03 [2014-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英语).
- ^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Intro.de. 1999-08-17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德语).
- ^ VH1: 100 Greatest Hard Rock Artists: 51–100. Rock On The Net. [2010-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30) (英语).
- ^ Guitar World staff. Guitar World's 100 Greatest Heavy Metal Guitarists Of All Time. Guitar World. Blabbermouth.net. 2004-01-23 [2013-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5) (英语).
- ^ Wiederhorn, Jon. Greatest Metal Bands - Honorable Mentions. MTV.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英语).
- ^ Lamb of God, Iron Maiden, Slayer, Machine Head Among 'Golden Gods' Nominees. Blabbermouth.net. 2007-04-10 [2009-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英语).
- ^ Carman, Keith. Isis, Metallica, Slipknot Winners At the Epiphone Revolver Golden Gods Awards. Exclaim!. 2009-04-08 [2009-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2) (英语).
- ^ 310.0 310.1 Loudwire Staff. Megadeth Win Two 2011 Loudwire Music Awards. Loudwire. 2012-01-02 [2013-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英语).
- ^ Megadeth’s Dave Mustaine Is the 2015 Metal Hammer Golden God. Loudwire. 2015-06-10 [2017-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7) (英语).
- ^ The Megadeth VR Experience. 克里奧國際廣告獎. [2017-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4) (英语).
- ^ 313.0 313.1 Blabbermouth.net. METALLICA, MEGADETH, ANTHRAX, SLIPKNOT Among Winners At Revolver Music Awards. Exclaim!. 2016-12-14 [201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