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鸡鸣三省

坐标27°42′41″N 105°18′12″E / 27.71149°N 105.30345°E / 27.71149; 105.3034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7°42′41″N 105°18′12″E / 27.71149°N 105.30345°E / 27.71149; 105.30345 鸡鸣三省,是一个地理区域词语,主要位于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中间流经赤水河上游支流倒流河形成的地区。三省地区分别为四川省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岔河村、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贵州省毕节市林口镇鸡鸣三省村(狭义的鸡鸣三省)。

历史

当地地形险要,因“雄鸡一鸣,三省皆闻”而得名[1]。1935年1月底,中央红军一渡赤水之后,意图渡江进入四川西部,进攻成都,但遭到川军强烈阻挡。红军经娄山关向西进入鸡鸣三省地区,遭到云南军队阻挡,无法前进。于2月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决定张闻天取代博古,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此外初步形成暂时放弃渡江北上计划,而改在川滇黔边区机动作战,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的计划[2]。中共历史称“鸡鸣三省会议”[3]。鸡鸣三省会议在毛泽东周恩来杨尚昆的报告中均有记录,但具体会议地址在中共党史工作者中存在争议,三省史学家均提出各自依据,但因缺乏关键证据,于是均采用广义的“鸡鸣三省”代称[4]

1962年5月毛泽东修改郭沫若写的《喜读毛主席〈词六首〉》,把郭沫若关于《忆秦娥·娄山关》词的解释部分全部删去,在清样的边旁空白处,以郭沫若的口吻改写了一段文字,其中写道[5]:“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

周恩来1972年6月10日在中共中央召集的一次会议上讲话说[5]:“……从土城战斗渡了赤水河。我们赶快转到三省交界即四川、贵州、云南交界地方,有个庄子名字很特别,叫‘鸡鸣三省’。鸡一叫三省都听到,就在那个地方,洛甫做了书记,换下了博古。”

鸡鸣三省会议召开地点归纳起来有四种观点:

  1. 云南水田寨花房子
  2. 云南水田寨高坎村
  3. 四川石厢子
  4. 贵州林口镇鸡鸣三省村。

1996年2月5日,中共毕节地委和毕节地区行署,在鸡鸣三省观音岩头树立鸡鸣三省纪念碑。“鸡鸣三省”为萧克题词,游客可在纪念碑附近俯视三省[6]

相关

参考

  1. ^ 贵州省旅游局编. 红色黔景.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4.07: 109. ISBN 978-7-221-12140-0. 
  2. ^ 王天玺,张鑫昌主编;中国彝族通史编纂委员会编纂. 中国彝族通史 第4卷.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2.11: 114–115. ISBN 978-7-222-09224-2. 
  3. ^ 唐光启主编;张正禄,周遵鹏执行副主编;毕节市七星关. 鸡鸣三省文史资料辑. 三秦出版社;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2015.10: 179. ISBN 978-7-5518-1104-0. 
  4. ^ 石仲泉著. 长征行.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09: 127–133. ISBN 978-7-208-14050-9. 
  5. ^ 5.0 5.1 吴正裕:“从毛泽东为郭沫若改文章谈起”,《人民日报》,1991年12月26日第3版。
  6. ^ 周遵鹏著;吴坚主编;杨黔,邹芝桦,燕金祥执行副主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毕节市七星关区委员会编. 凯碑镌文. 三秦出版社;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2015.10: 260–261. ISBN 978-7-5518-1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