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魔鬼交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张写好的魔鬼契约

魔鬼交易(英語:Deal with the Devil),又称魔鬼契约浮士德的交易,是西方广泛流传的文化主题。与之相关的浮士德梅菲斯特是人熟知的基督教民间传说人物。在阿尔奈-汤普森分类法里,这个主题被放在 AT 756B 类:“恶魔的契约”。

按照传统基督教巫术的解读,魔鬼交易要在人类和撒旦或其他恶魔之间签署。人类以自己的灵魂换取恶魔的恩惠。在不同的故事中,恶魔提供的诱惑不一,但通常包括青春、知识、财富或权力。也有些人毫无所图地签署魔鬼契约,只为了可以替恶魔服务。在故事中,魔鬼交易总含有很大的危险性,签约者往往为魔鬼的恩惠付出自己的灵魂。这些故事一般以道德教训作结,一个想投机取巧的人获得永恒的诅咒。也有一些故事刻意制造反转结局,如一个狡黠的农民以智取胜,战胜恶魔。

在通俗文化中,任何超凡的成就、超凡智慧等都可以被归因为魔鬼交易。从欧洲各地都有的魔鬼桥,到尼可罗·帕格尼尼精湛的小提琴技术,都有魔鬼交易的传言。

概述

聖沃爾夫岡英语Wolfgang of Regensburg与魔鬼,画家邁克爾·帕赫

民间传说里,签署了魔鬼交易的人通常会做一些坏事。常见的说法是,他们要把刚出生的婴儿杀害或奉献给恶魔。(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很多接生员因为这个原因被指为女巫。)签署魔鬼交易的人还会参与女巫集会、与恶魔发生性行为,并与异性魔鬼生子。

交易契约可以由口头或书面完成。口头契约需要用召唤仪式引来恶魔;召唤师认为恶魔出现时,可以对它提要求,并以自己的灵魂为交换。交易不会留下任何证据。但是在中世纪的猎巫审判中,法官认为凡是和魔鬼交易过的人,身上都会留下永久记号,称为“恶魔的标记”。只要在人身上找到这种记号,这个人就可以被指为巫师或女巫[1]

与恶魔签署书面协议有很多种说法。有些地方传说,召唤师需要用自己的签名。也有些恶魔学家认为,契约书全文都需要用血写成,不过可以用动物血或红墨水代替。除了写契约书外,在撒旦的红皮书里签名也能生效。

用来指控格朗迪埃(Urbain Grandier)神父的恶魔契约书,正文用反写的拉丁文写成,最后有撒旦和众恶魔的签名。

人们往往用类似的蛛丝马迹证明一些人与恶魔签订了契约,但批评人士认为,没有证据证明那些契约是真实的。它们只是一些疯子自以为和恶魔取得联系而写下的,或者是宗教裁判所伪造的文件。这些契约书通常包含一些奇怪的字符,据称是恶魔的签名。《所羅門的小鑰匙》一书收集了很多此类“恶魔签名”。

15世纪为猎巫而出版的《女巫之槌》一书讨论了很多魔鬼交易的案例。书中认为,所有女巫和术士都与魔鬼做了交易。

恶魔学认为,每个恶魔必须在特定的某月、一周的某日,或一天的某个时段召唤,魔鬼交易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完成。由于每个恶魔有特定功能,召唤师必须叫来特定的恶魔完成自己的愿望。

阿达纳的西奥菲勒斯

浮士德在基督教神话中的原型是6世纪的神职人员西奥菲勒斯(Theophilus,意为“上帝的朋友”或“被上帝爱的”)。西奥菲勒斯为自己在世俗世界的主教职业不满,把灵魂卖给恶魔,又被童贞馬利亞赎回。[2]

这个故事最初在6世纪由希腊文写成,作者自称是西奥菲勒斯家中的人。9世纪《西奥菲勒斯对圣玛丽的忏悔》一书,把故事中加入一个犹太人作为交易中间人。魔鬼在后台指挥犹太人,引诱一个好人做魔鬼交易,这是“浮士德”类型故事的原型。[3]

10世纪,诗人修女赫罗斯维塔(Hrotsvitha)把故事改编成一首叙事诗,阐述西奥菲勒斯性本善,以及内心中的善恶力量对峙。在她的故事中,犹太人才是恶魔召唤师,西奥菲勒斯受到引诱,悔悟后从玛利亚手中得到交易书,在向众人坦白后,很快死去。

历史上的恶魔契约

音乐家

“把灵魂卖给恶魔以成为音乐大师”的传闻在民间出现过很多次:

  • 尼可罗·帕格尼尼,意大利小提琴家,传言并不是帕格尼尼本人创造的,不过他始终没有戳破谣言。[4]
  • 朱塞佩·塔蒂尼,威尼斯人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传言他的《魔鬼的颤音奏鸣曲》是根据恶魔在他梦中出现的场景所作。[5]
  • 罗伯特·约翰逊,藍調音乐家。传说他在十字路口遇到撒旦,为了成为藍調和吉他大师而签订魔鬼交易,因此英年早逝,27岁被毒杀。

非音乐家

  • 约翰·浮士德(Johann Georg Faust)博士,文艺复兴时代学者,其生平是“浮士德”故事的源头。[6]
  • 乔纳森·莫尔顿(Jonathan Moulton),18世纪新罕布什尔州民兵组织准将,美国传奇英雄人物。传说他把灵魂卖给恶魔,以换取每次把靴子挂在壁炉边,就会被装满金币。

修辞用法

“与魔鬼做交易”作为隐喻,可以用来比喻一个人或群体与邪恶的集团合作。一个至今仍有争议的例子是以色列人鲁道夫·卡兹纳(Rudolf Kastner)。有人指称卡兹纳在1944年的匈牙利犹太人大屠杀期间与纳粹官员阿道夫·艾希曼合作。评论认为,用“与魔鬼做交易”一词描述卡兹纳点燃了公众的怒火,最终导致他被刺杀。[7]

相关

参考资料

  1. ^ Devil's mar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uiley, Rosemary Ellen.The Encyclopedia of Witches and Witchcraft. New York: Facts On File.1989. p. 99
  2. ^ Palmer, Phillip Mason; More, Robert Pattison. The Sources of the Faust Tradition: From Simon Magus to Less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6. OCLC 3444206. 
  3. ^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of the Latin tradition were analysed by Moshe Lazar, "Theophilus: Servant of Two Masters. The Pre-Faustian Theme of Despair and Revolt" in Modern Language Notes 87.6, (Nathan Edelman Memorial Issue November 1972) pp. 31-50.
  4. ^ Schonberg, Harold C. The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 (3rd ed.). W. W. Norton & Company. 1997. ISBN 0-393-03857-2. OCLC 34356892. 
  5. ^ Richter, Simon. Did Giuseppe Tartini Sell His Soul to the Devi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uly 18, 2008 [2012-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2). 
  6. ^ Ruickbie, Leo (2009). Faust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a Renaissance Magician. The History Press. ISBN 978-0-7509-5090-9.
  7. ^ Adam LeBor. Eichmann's List: a pact with the devil. The Independent. independent.co.uk. 2000-08-23 [200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