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元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元祥
ﻣَﺎ ﻳُﻮًا ﺷِﯿْﺎ
出生1897年
 大清
逝世1953年(55—56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同德縣
效命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民國
服役年份1938 - 1953
军衔少将,追赠中將
参与战争中國抗日戰爭
西北剿匪

马元祥(1897年—1953年;小儿经ﻣَﺎ ﻳُﻮًا ﺷِﯿْﺎ[1]是一名回族將領(一说本系藏族,名叫拉卜藏[2]:1026),马家军成員。西北剿匪时,被同德县民警中队击毙[3]

他与马氏家族有联系[4]。他曾在青海国民革命军中服役多年,曾任族长、什藏地区保安副司令,82军少将高参等职。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马元祥在马彪将军的指挥下与日军作战 ,并在淮陽與日軍交戰時受伤[5]

1949年9月上旬,马元祥与马元海(青海省参议会议长)率部分兰州战役中溃败残兵百余人流亡在环青海湖一带,有战马百余匹、电台1部、轻机枪3挺和75支长、短枪。中國人民解放军自西宁进军新疆,国军第82军少将高参马元祥走投无路,在共和县切吉地区向解放军投降,被送往西宁的青海省军区军管处集训。结业后不久,1951年2月潜往南河南部地区,组建反共武装,初期仅25人[3][2]:1026。1952年5月2日,项谦贵德县昂拉地区组建的“反共救国军”第二军被解放军剿灭,部分逃脱的残兵潜到河南蒙旗加入马元祥所部,到1953年3月已发展到150多人。中華民國政府委任他为“中华反共救国军102路”(一称“西南反共救国军第102路軍”[6])司令[3],马德福(国民党青海省党部委员)为副司令。先后5次空投枪支、弹药、电台等物资,其中1953年3月29日空投轻重机枪13挺、长短枪40多支。还以空投方式派遣“西北地区联络专员”程毓杰、“西北情报处长”刘绍琴等6人[2]:1027。马元祥所部以河南县李恰如山为据点,活跃在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的同仁、贵德、同德、兴海、果洛等特区和循化、化隆、尖扎等农业区。西北剿匪期间,马元祥和马良对解放军和地方人员造成了严重傷亡[7]

1952年12月19日,经中共中央西北局同意,中共青海省委发出《关于消灭马良、马元祥股匪的指示》。1953年2月23日,中共青海省委再次发出《关于团结各族人民坚决清剿马良、马元祥股匪的指示》。2月底,青海省军区在西宁组建的青南剿匪先遣队30多人到达同仁县北巴滩驻扎,在当地政府配合下进行侦察活动。3月,青海省军区组成青南剿匪指挥部,负责军事行动,并于4月进驻河南县。清剿部队以骑兵二团、独立团二营、果洛支队组成第一线剿匪部队,以55师一个营、玉树支队、独立一营和二营各一个连及附近各县公安队、参战民兵、自卫队担任二线扎点堵击任务。分别布防于青康公路沿线及尕楞口、兰采山、瓜什则、麦秀、尕马羊曲、拉加寺等要隘处。清剿部队分兵追击多日,时常发现行灶余火等叛军行动踪迹,偶尔抓获掉队人员,但始终找不到叛军下落或去向。20余天后,才在河南县与玛沁县交界处遭遇部分叛军,一交战即溃逃,俘虏3人,缴获一台收发两用报务机,从搜出的两份未经发出的电文中了解到叛军缺乏给养,处境困难[2]:1028。4月下旬的一天上午,剿匪指挥部收到情报,在河南县外斯地区发现马元祥所带叛军主力,机动营轻装急行军20余小时到达时,先遣追击的一个连队已与敌激战近一天。该股叛军共200余人,抢占了制高点,以14挺轻重机枪扫射,进攻部队伤亡较大,进攻受挫。后在增援部队携带的迫击炮配合进攻下,经3小时激战,叛军伤亡过大,马元祥、马德福带队撤逃。5月初进剿部队侦知马元祥残军位于得苦乎沟一带,部队冒雪连续行军,于5月7日拂晓将马部合围后发起攻击,经两小时激战,击伤马元祥,击毙一纵队司令马全彪。叛军溃逃,被追击的进剿部队大部歼于得苦乎沟西侧之尕什卡尼哈以东地段,程毓杰被俘,马元祥带领10余骨干逃脱[2]:1028

清剿部队分区搜索马元祥,骑兵连在搜索中击毙马部机要参谋张采明、七纵队司令马栖云。5月16日,马元祥与5名亲信准备北渡黄河时,被预先在北岸设防的同德县民警中队、民兵自卫队发现,隔河将马元祥击毙,亲信继续开枪抵抗,尽数被击毙[2]:1029[3][6]

参考文献

  1. ^ Hsiao-ting Lin. Modern China's Ethnic Frontiers: A Journey to the West. Taylor & Francis. 2010: 126 [2010-06-28]. ISBN 0-415-5826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8). 
  2. ^ 2.0 2.1 2.2 2.3 2.4 2.5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志(下卷)》. 甘肃人民出处社. 1999年. 
  3. ^ 3.0 3.1 3.2 3.3 翟全福. 短命的“陆上游击根据地”. 编辑:曾珂. 人民政协网. 2015-07-31 [2020-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简体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Hsiao-ting Lin. Modern China's Ethnic Frontiers: A Journey to the West. Taylor & Francis. 2010: xxi [2010-06-28]. ISBN 0-415-5826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5. ^ 存档副本. [2020-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6.0 6.1 Steen Ammentorp. The Generals of WWII Generals from China Ma Yuanxiang. 2000–2009 [31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Hsiao-ting Lin. Modern China's Ethnic Frontiers: A Journey to the West. Taylor & Francis. 2010: 122 [2010-06-28]. ISBN 0-415-5826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