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諤
永樂六年(1408年)舉鄉試,入太學,授刑科給事中。其遇事剛果,彈劾無所避諱。每次奏事,聲大如鐘。成祖特下令餓其數日,陳諤奏對如故。成祖歎其天性如此,以後每次遇見,均稱之為“大聲秀才”。因言事忤旨,被半埋奉天門,七日不死。遇赦復官。
永樂十六年(1418年),任順天府府尹。謫為湖廣按察使,改山西按察使,因事連坐落職。
仁宗繼位,恢復官職。貶海鹽縣知縣,遷荊王長史,為王府所厭。宣德三年(1428年),改鎮江府同知,致仕歸,卒於鄉[1][2]。
参考文献
- ^ 《明史·卷162》:陳諤,字克忠,番禺人。永樂中,以鄉舉入太學,授刑科給事中。遇事剛果,彈劾無所避。每奏事,大聲如鐘。帝令餓之數日,奏對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見,呼為「大聲秀才」。嘗言事忤旨,命坎瘞奉天門,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還職。已,復忤旨,罰修象房。貧不能雇役,躬自操作。適駕至,問為誰。諤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憐之,命復官。歷任順天府尹,政尚嚴鷙。執政忌之,出為湖廣按察使。改山西,坐事落職。仁宗即位,遇赦當還故官。帝以諤前在湖廣頗摭楚王細故,謫海鹽知縣。遷荊王長史,為王府所厭苦。宣德三年遷鎮江同知。致仕歸,卒。
-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五》:順天府尹陳諤傳(雷禮)陳諤,字克初字一諤,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永樂六年舉鄉試,入大學。八年,擢刑科給事中。舉劾權貴,無所避。每奏事,大聲如鐘,上令餓之數日,奏對如故。上曰:「是天生也。」每見呼?「大聲秀才」。嘗言事忤旨,命坎瘞奉天門外,七日不死。赦出還職。尋陞吏科都給事中。一日,率同列論事,觸上怒,落職罰修象房,同事者先治完,降官去。諤貧不能顧役,躬治甚力。值駕至觀象,上問治屋者?誰,諤前俯伏具道所以,上憐之,命復其官,搏擊愈甚。十一年,奉使雲南還,命署通政司事。逾年,署應天府,復署刑部。十四年,署鴻臚。明年,改署工部。所至能其官。十六年六月,擢順天府尹。政尚嚴察頗有張趙風。嘗出行誤衝皇太子駕,太子訴於上,上曰:「陳府尹是我父母官。」竟不問,其優假如此。既而執政者忌之,出?湖廣按察副使。三載,刑政肅清一道無冤獄,亦無冤民奏。最改山西,坐事落職。洪熙改元,遇赦應復,上曰:諤,小人也,不宜以玷方面。貶海鹽知縣。上一日問左右,□聲官人何在?宜置轉導使。人得聞過乃授荊府長史,多所匡益。上賜以「忠良鯁直」四字,示寵異焉。宣德三年,與王不恊,遷鎮江府同知,致仕歸。正統九年卒於家。論曰:陳公以犯顏敢諫屢瀕於死,賴文皇□仁皇之明,躓而復奮然竟齟齬坎壈其身語云直道三黜豈欺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