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惠元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3月4日) |
阳惠元(?—784年),平州(河北卢龙)人,唐代宗时期河北名将,后转入神策军。
生平
阳惠元原在平卢节度使刘正臣部下为将,至德二年(757年),他与田神功、李忠臣等平卢军将领相继从雍奴(今天津武清东北)乘苇筏渡海至青、齐间,收复失地,被称为名将。
安史之乱后期,鱼朝恩统领神策军,将其扩充,并成为唐代宗的禁军。阳惠元部兵马也被编入神策军,任神策京西兵马使,镇守奉天(今陕西乾县)。
唐德宗即位后,开始对淄青李正己、成德李宝臣、魏博田悦、襄邓梁崇义四个藩镇进行削藩,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非常害怕,率军万人屯扎曹州(今山东曹县),又派人游说田悦,请他一起对抗朝廷。神策军张巨济、阳惠元等部一万二千人被派到关东防御。德宗在望春楼亲自誓师,感动士卒泪下。
建中二年(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先后病死,他们的儿子李惟岳、李纳都上表求袭节度使,被朝廷拒绝,便与田悦一同反叛。德宗以马燧总领神策军,征讨田悦。阳惠元领禁兵三千,战御河,夺三桥,立下战功,加封检校工部尚书,摄贝州刺史。建中三年,朱滔、王武俊皆反,连兵救援田悦。六月,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朔方军步骑兵一万五千人增援马燧,阳惠元部被令以兵马归属李怀光。朔方军至魏州城当天,营垒未设,就与朱滔等大战于惬山,朔方军战败,唐军退驻魏县。田悦、朱滔、王武俊军也到了魏县,与唐军隔河对峙。
建中四年(783年)冬十月,长安发生泾原兵变,唐德宗仓皇出逃到奉天,派使者到河北让诸帅回军勤王,李怀光率阳惠元等部同赴国难,解奉天之围。李怀光自恃功高,屯军咸阳,上表揭露卢杞、赵赞、白志贞等亲信大臣的罪恶,又逼杀德宗心腹宦官翟文秀。德宗不得已,将卢杞等人贬官,又下“罪己诏”,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赦免了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叛乱的藩镇,加封李怀光为太尉,并赐铁券,以示信任有加。李怀光更加怀疑,将铁券扔在地上说:“凡人臣反,则赐铁券,今授怀光,是使反也。”于是在次年(784年)二月叛乱,将李建徽、阳惠元等军,移到好畤(在今陕西乾县东),分兵掳掠泾阳、三原、富平等县。阳惠元脱身奔窜奉天。李怀光怒惠元逃逸,令其将冉宗以百余骑追到好畤县。惠元无奈,父子三人躲在一百姓家的井中,冉宗将他们搜出后杀害。德宗闻讯后,追赠尚书右仆射,惠元之子尚食奉御阳晟,赠殿中监,左卫兵曹参军阳皓赠邠州刺史,以褒奖死于国难[1]。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注釋
- ^ 《旧唐书·阳惠元传》则载:“阳惠元,平州人。以材力从军,隶平卢节度刘正臣。后与田神功、李忠臣等相继泛海至青、齐间,忠勇多权略,称为名将。又以兵隶神策,充神策京西兵马使,镇奉天。及德宗即位,严察神断,自诛刘文喜之后,知朝法不可犯,四盗俱不自安。奏计者空还,无所赏赐,归者多怨。或传说飞语,云帝欲东封,汴州奏以城隘狭,增筑城郭。李正己闻之,移兵万人屯于曹州,田悦亦加兵河上;河南大扰,羽书警急。乃诏移京西戎兵万二千人以备关东。帝御望春楼亲誓师以遣之,曰:“呜呼!东鄙之警,事非获已。唯尔将校群士,各以忠节,勤于王家;南赴蜀门,西定泾垒,甲胄不解,疮痍未平;今载用尔分镇于周、郑之郊,敬听明命。夫王者之师,有征无战,稽诸理道,用正邦国。宜励乃戈甲,保固城池,以德和人,以义制事。将备其侵轶,不用越境攻取,戢而后动,可谓正矣!今外夷来庭,方春生植,品物资始,农桑是时。俾尔将士,暴露中野,我心痛悼,郁如焚灼。嗟尔有众,其悉予怀。”士卒多泣下。及赐宴,诸将列坐;酒至,神策将士皆不饮,帝使问之。惠元时为都将,对曰:“臣初发奉天,本军帅张巨济与臣等约曰:‘斯役也,将策大勋,建大名。凯旋之日,当共为欢;苟未戎捷,无以饮酒。’故臣等不敢违约而饮。”既发,有司供饩于道路,他军无孑遗,唯惠元一军瓶罍不发。上称叹久之,降玺书慰劳。 及田悦反,诏惠元领禁兵三千与诸将讨伐,战御河,夺三桥,皆惠元之功也。寻加检校工部尚书,摄贝州刺史,令以兵属李怀光。建中四年冬,自河朔与怀光同赴国难,解奉天之围。明年二月,怀光背国叛逆,惠元义不受污,脱身奔窜奉天。会乘舆南幸,怀光怒惠元之逸,令其将冉宗以百余骑追及于好畤县。惠元计穷,父子三人并投人家井中,冉宗并出而害之。兴元元年,赠右仆射,仍赙绢百匹。惠元男尚食奉御晟,赠殿中监,左卫兵曹参军皓赠邠州刺史,褒死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