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占戰爭 (1367年–1396年)
(重定向自阮夢華)
越占戰爭 (1367年–1396年) | |||||
---|---|---|---|---|---|
越占戰爭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大越陳朝 | 占城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陳裕宗 陳藝宗 陳睿宗 † 黎季犛 杜子平 |
波比那索爾(制蓬峩) † 僧伽跋摩六世(羅皚) | ||||
兵力 | |||||
不明 | 不明 | ||||
伤亡与损失 | |||||
不明 | 不明 |
越占戰爭 (1367年–1396年)指的是1367年至1396年越南陳朝與占婆之間發生的戰爭。
年表
- 陳藝宗紹慶二年(1371年)閏三月,占城入寇國都。事緣楊日禮被廢黜時,其母出逃占城,誘使入寇,以替楊日禮雪恨。占軍從大安海門直攻國都,藝宗逃到東岸江(在古法亭的榜村)躲避。該月二十七日(西曆5月12日)[1],占軍攻陷國都,焚毁宮殿,虜掠女子玉帛而回。《大越史記全書》的作者說這是國防鬆懈所致,並謂戰亂將接踵有來,「時承平日久,邊城無備,寇至無兵可禦,賊燒焚宮室,圖籍為之掃空,國家自此多事矣。」[2]
- 陳睿宗皇帝於隆慶五年(該年亦即陳廢帝昌符元年,1377年)親征占城時戰死,占城更再次進犯越都昇龍。前一年(隆慶四年,1376年)五月,占城入寇大越邊地,陳睿宗遂決定親征。結果在隆慶五年正月,陳睿宗在占城境內被制蓬峩的軍隊擊斃。上皇陳暊便於五月十三日(6月19日)[3],立陳晛為帝,是為陳廢帝。該年六月,占城再入寇大越,上皇聞悉後,便派將到大安海口佈防,占軍知上皇已有戒備,改由神符海口(在今越南寧平省)擄掠昇龍,數天後才離去。[4][5]
- 昌符二年(1378年)五月,占城出兵入寇乂安府,並於六月入大黃江,擊敗越軍,又一次進犯京師,擄掠而還。[6][7]
- 昌符四年(1380年),二、三月間,占軍入寇大越國的乂安、清化等地。上皇派黎季犛、杜子平等率軍,在虞江(在今越南清化省)迎戰占軍。五月,黎季犛在虞江得勝,占王制蓬峩戰敗遁歸。[7]
- 昌符六年(1382年)二月,占城入寇清化,前進至神投津(在今越南寧平省)時,被越將阮多方擊敗。阮多方乘勝追擊,至三月,追到乂安城而還。[8][7]
- 昌符七年(1383年),在大越上皇陳暊及占王制蓬峩的領導下,雙方互有攻守。該年正月,上皇命黎季犛率舟師攻占城,但行軍至吏部娘灣(在今越南河靜省奇英縣)時,戰船遭風濤折壞而回。六月,占王制蓬峩領軍到廣威鎮,向越都昇龍進逼。上皇派軍抵禦,不利,便命阮多方留守國都,自己卻離京逃到東岸江(在古法亭的榜村)。當時有士人阮夢華「衣冠下水,牽挽御舟,請留討賊」,上皇卻畏懼不從。此舉被後黎朝史官吳士連猛烈抨擊:「藝皇無勇,賊未至而先避,其如國人何?夢華一士人也,猶能留之,肉食者可鄙也哉!」到該年十二月,占軍才撤退。[9][7]
- 光泰二年(1389年)及光泰三年(1390年)間的戰事最為激烈,占王制蓬峩最終戰死。光泰二年十月,占軍入寇清化等地,黎季犛等將率兵抵抗,但都不敵而退。十一月,上皇命將陳渴真領兵抵禦。此時,上皇感到絕望,看見陳渴真「慷慨涕泣拜辞」,自己「亦泣,下目送之」。與此同時,十二月,大越國內又有僧人范師溫的作亂,並曾一度攻陷國都升龍,上皇與陳順宗皇帝棄京出逃,瞬即遣將軍黃奉世討平。到光泰三年正月二十三日(西曆2月8日)[10],陳渴真部隊於海潮江(在今越南太平省與興安省境內)遇上占軍,用火銃擊斃制蓬莪,越軍將其首級割下。捷報傳來時,正在熟睡的上皇還虛怯得以為是占軍攻到,但當看到制蓬峩的首級後大喜,說:「我與蓬莪相持久矣,今日始得相見,何異漢高祖見項羽首!天下定矣。」占城將領羅皚則帶著制蓬峩的屍身與餘眾落荒而回。[11][12]
- 連年大戰使陳朝元氣大傷,秩序大亂,國內投向占城的民眾甚多。《大越史記全書》載,「是時,乂安人懷貳,新平、順化多叛從占,故土哩之人四散遊擊,莫之能禦,朝廷雖以黎可鑄為兩路安撫使,但在京遙鎮,未嘗到郡」,就只有少數的地方土豪願意歸降陳氏朝廷。[13]
參考文獻
- ^ 臺灣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陳藝宗紹慶二年即中國明洪武四年辛亥)
- ^ 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23頁。
- ^ 臺灣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陳睿宗隆慶五年、昌待元年,即中國明洪武十年丁巳)
-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陳睿宗》,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47-449頁。
- ^ 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24-125頁。
-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陳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53頁。
- ^ 7.0 7.1 7.2 7.3 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25頁。
-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陳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56頁。
-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陳廢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56-457頁。
- ^ 臺灣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陳順宗光泰三年即中國明洪武二十三年庚午)
-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陳順宗》,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62-464頁。
- ^ 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27-128頁。
-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陳順宗》,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