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長登銅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長登銅山


長登銅山(ながのぼりどうざん)位於山口縣美祢市,和東南邊的秋吉台連接,主要為產銅的礦山。長登銅山在七世紀末到八世紀初開始成為產銅中心。此地特別以可能為奈良時代東大寺的大佛佛像銅身來源而聞名。之後在1960年(昭和35年)封山之前,斷斷續續地有所產出。

再者,秋吉台周邊與鄰近長登銅山的地質頗相似,分布著產銅的礦山,也設有礦山以及附屬於礦山的煉製、加工設施。

概要

長登銅山的東南和秋吉台相鄰,主要為產銅的礦山。七世紀末或八世紀初開始生產後,從奈良時代平安時代,身為長門國直營的礦山,產出銅和鉛,產出的銅或鉛等用於鑄造和同開珎(音同真)等皇朝十二錢或東大寺的大佛。被認為用於國家事業上。再者,從長登銅山採掘或鍊製的遺跡中,大量發現730年前後的木簡等貴重的出土品。

長登銅山於十二世紀一時停止運作,於十四世紀後半葉重新啟用,分析珍貴的遺跡,就可以知道關於中世紀的銅的鍊製。

江戶時代初期,雖然可看出長州藩直營的礦山很繁盛,但坑內出水和當時的技術水準,對於採銅來說都有相當困難,因此在江戶時代後半葉再度陷入停止狀態。之後(銅青)持續採掘,以「瀑布下的綠青」(滝ノ下緑青)而聞名全國。長登銅山仍遺留著江戶時期的遺跡。

明治時代昭和時代,長登銅山再度啟用,採掘銅和日本稀有的。從明治後期到大正時代,建有以日本獨特的吹床精鍊法的精鍊所:花之山精鍊所。有著珍貴的近代礦業遺跡,保存狀況也很良好。

長登銅山從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有著律令國家的採掘和鍊製等古代工業技術,而且據知是東大寺大佛和皇朝十二錢的鑄造的律令國家事業,身為貴重的遺跡,有相當高的價值。中世紀、江戶時代的礦山遺跡,一直到明治、昭和時代的礦山和鍊製所等產業遺產也有相當高的評價。2003年(平成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長登銅山遺跡被指定為國家史蹟[1]。另外在八百多處被發現的木簡中,有兩百零三處殘留有墨跡,於2001年(平成十三年)九月十四日,被指定為山口縣的有形文化財:歷史資料[2]

參考

  1. ^ 国指定文化財等データベース 長登銅山跡. [201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6). 
  2. ^ 山口県文化財要録 長登銅山跡出土木簡. [201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2).